“什么?张竟然就是真命天子的原型?”
本以为要浪费很多口水才能扭转她们对张若靖的看法,可原型两字一出,周围听见的人纷纷侧目,她们竟然有幸见到《双生花》男主人公的原型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
整场舞会,张若靖被无数闻讯过来的贵族小姐们包围,就连整日对他没什么好脸色的伊丽莎白都捏着鼻子跟他好声好气的说话。
许多人在知道他是原型后,都对两人奉上了由衷的祝福。
只有伊丽莎白心里一直认为,厨师才是张若靖的真实身份,什么大都督,都是唐皎骗人的,她是个好人,不会拆好朋友的台。
张若靖自然也不会过多解释,他还巴不得让她们误会。
回国的日子一天天近了起来,纵然再多不舍,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
最后一天,他们两个人没有让任何人陪同,手拉手漫步在街道上,随意走进一家照相馆,在一句“好,这位美丽的小姐再靠近先生一下。”中,照下了两人的首张合照。
给老板多加了钱,他们的合照连同胶卷都一齐拿在了手中。
照片一人一份,胶卷却被张若靖给拿走了,他揉揉小姑娘的头,“以后我想你的时候,就将它们洗出来,一张张看。”
唐皎红着眼睛,克制自己不落下泪来,小声问道:“那我想你怎么办啊?”
他故作轻松地弹她脑嘣,“那你就像写《双生花》一般,将我写进你的书里,要把我写的高大俊美,吸引万千少女目光,一人能打一个团。”
“去你的,”想想那个场景都觉得好笑,“我一定把你写的丑陋不堪,人人喊打,你只能求我一个人帮助。”
“那也好,我不就是你的唯一了。”他凑到脸旁,快速地落下一吻,引得她瞪圆了眸子。
在他有意的开解下,她放下愁绪,终是能笑着将他和谢文衿送上轮船。
身旁的张小艺幽幽道:“为什么少帅过来,唐皓南却不来。”
“怎么?你想哥哥了?”
“废话!”她抿着唇,又叹了口气,看唐皎一脸关切,忍不住道:“不知道这回徽城会发生什么样的地震。”
“恩?”
“你的书啊。”
当徽城人知道少帅消失了,据说是去英国追查文物时,张若靖已经带着谢文衿和一众文物又悄悄回来了。
想搞事的没搞起来,就又被他熄灭了苗头。
与此同时,跟随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唐皎的新作《双生花》。
唐皎在英国用的是艾莉丝的笔名,传回国内,不想让人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出她就是涅槃,有心遮掩,《晋江文报》半点没声张,只大谈特谈,在英国弄出文集风云的华国女作家,又出了新书,已经在伦敦卖断了货。
大家的兴致被勾了起来,在英国销量这么好,那一定很好看吧?
他们也要看!
文报表示,他们正在和作家洽谈,但是翻译需要时间,大家不要着急。
有的看,大家就不急了,可张若靖手里可是有英文原版的,唐夏茹和唐冬雪哪能放过他,再加上唐皎送书之后,就为她们两人邮了几本,两人跟人聚会,就会说起《双生花》的情节。
有人问,就将锅都扣在张若靖的头上,都是从他那拿的英文书。
这一下次可捅了马蜂窝,《双生花》在徽城竟然有英文原版,有人看过,自己却没有?
文报的大门被众多想要一看的读者堵住了。
有人不屑道:“都是吹的,还不如等涅槃的文章看,一个在英国生活的华人写的文章有什么好看的。”
就在这种酸话传出没两天,文报又有了大动作,他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伦敦报纸,将上面称赞艾莉丝的话,原封不动照搬了上去。
瞧瞧,皇室对其大加称赞,就连女权运动的负责人都倾情推荐。
顿时,想要看《双生花》的呼声达到了顶峰。
《双生花》对唐皎和张若靖意义非同,这本书,两人出奇的保持了一致的看法,由唐皎慢慢翻译。
远在伦敦的唐皎,清闲日子没过两天,就马上进入到为《双生花》翻译的工作中,这么一忙,对张若靖的不舍就被抛之脑后了。
任谁一天接到三封催她赶紧翻译的信,也腾不出脑袋去思考人生。
终于,文报刊登了《双生花》的第一小节。
没错,只发表了一部分。
让唐皎一个人进行翻译,短时间内是无法全部翻译出来的,即使这本书是她写的,但英文和华文转换之下,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她重新构思。
他们几人商议一下,唐皎就将前世见过的报纸连载小说模式说了出来,杨之笙当时就同意了,他已经看见了源源不断的钱飞进自己的口袋,看到文报可以更上一层楼。
新型的连载方式,引得众人渍渍称奇,读过后,大为感叹,不愧是在英国引起众多报纸争相报道的作者,写的真是太好看了。
文笔老练不说,写得还丝丝入扣,人物真实的就像发生在他们身边邻居的故事。
而且文章断在这里,让他们抓耳挠腮想知道姐姐和妹妹到底嫁人没嫁人。
一时间,徽城的人都开始谈论起《双生花》还有她的作者艾莉丝。
有不少涅槃的老粉,浑身都在抵抗这个崇洋媚外的艾莉丝,他们梗着脖子就是不看。
可当这书,连载到第三小节、第四小节,情节一下进入到巅峰,他们坐不住了,好想看,但是说出话,一个唾沫一个钉,让他们拉下这张脸,心里的坎过不去啊。
明明《双生花》那么成功,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后续发展,可徽城最顶尖的文人圈子,却没能接受它,认为它是外来冲击物,而且还是个女作家写的,什么玩意。
杨之笙愁地快要秃了顶,这销量怎么还不升反降。
唐皎知道这是他们心里看不起女人导致的,当即就用涅槃的笔名,写了篇《狭隘》让杨之笙发上去。
通篇小说都是在讽刺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呼吁大家擦亮眼睛,不要陷在思维怪圈里。
涅槃一个字没提《双生花》,可他们就是看懂其中的讽刺意味,这分明是在为艾莉丝打抱不平,是他们输了,他们心胸不如涅槃宽广。
他们开始认真重视这本书,这么一看,不得了,叙事方式等等都十分新颖,让他们一看就欲罢不能,涅槃老粉们嚷嚷着涅槃都发话让看了,也屁颠屁颠地买回来看。
文报的销量再次攀升,隐隐有压下另外三家报纸的意味。
当《双生花》连载完成,公布大结局后,议论声鼎沸。
趁热打铁,华文版的《双生花》被印刷出来,人们争相购买。
张若靖心里存着让大家都知道这本书,一种想要宣誓主权,书中男主是他的炫耀想法,在书刚一印刷时,就让杨之笙印了五万册。
他要将这些书,送到上海、北平各地,要让他们折服在唐皎的文采之下。
文人圈子大多我传你,你传我,徽城出了个涅槃,各地就全都知悉了,还有徽城人给他们邮文报让他们能品鉴。
这次《双生花》也是如此,可惜它是连载的,被剧情吸引的文人作者们,只能在信中不断反复告诉友人,这本书是有多么好看。
友人等待着他们将文报邮来,却只等到了花式夸奖?
哪有这样吊人胃口的!
《双生花》一经刊印,在各大城市销售,很快就被那些早被折磨到不行,还看不到的文人们一扫而空,真正做到了卖断了货。
张若靖紧急加印,将书运往华国各地,就连他这辈子都不想再踏入的东北,都打开了销路。
因为艾莉丝写书的名气和《双生花》在东北造成的轰动,张若靖的父亲开始关注起自己这个独自在外闯荡的次子。
《双生花》在华国卖爆了,艾莉丝作为一个女作家登上了一个玄妙的高度。
隐匿在暗中,一直不喜欢涅槃出风头的作家们,有的开始泛起酸来,拿艾莉丝和涅槃做起比较,得出一个涅槃不如艾莉丝的结论。
涅槃这个闪亮的新星,要坠落喽,他竟然不如一个在英国写书的女娃娃。
看热闹不嫌事大,大家一分析,还真就认为《双生花》写的比涅槃好,两人叙事风格相近,这么一对比,孰胜孰劣一目了然。
已经知道涅槃就是唐皎,唐皎就是艾莉丝的杨之笙,在这种话题刚冒苗头的时候,就告诉给了张若靖。
虽然知道只要揭露唐皎身份,所有疑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可他不想让她置身于风言风语中。
那么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了。
徽城忽然多了一股谣言,说少帅和唐皎谈恋爱了,少帅此次去英国就是为了看望唐皎!
同时还有专门关注徽城人民大事小情的报纸发表了文章,上面详细写了两人同游英国的情况,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及其肯定两个人在一起了。
但已经练就了火眼金睛的徽城人,不屑一顾。
假的!
说破天我们都不信!
你有证据吗?
还别说,我们真有证据,不信是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