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亲王顺着康熙的话,给以安慰。
康熙呵呵笑,裕亲王的安慰对他而言,啥用没有。他的心思,他的心痛,外人怎么可能理解?
“朕,后悔啊!”
康熙拿起酒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他想要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兄友弟恭,就跟他跟裕亲王一般。可,他的希望彻底破灭。大阿哥为了太子的位置,几次三番针对太子,甚至不惜买凶刺杀太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严惩大阿哥。
太子因此跟他离心,怪得了谁?
“后悔无用,不如放眼明天!”
裕亲王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举起酒杯,望着康熙,“干了这杯酒,这些事情,就此翻篇,日后,以此为鉴!”
“好!”
康熙看着裕亲王庄重的样子,也端起了酒杯,跟裕亲王轻轻一碰。
酒入愁肠愁更愁!
这一日,康熙跟裕亲王在御书房喝了个酩酊大醉。
消息传出,朝野一片宁静,朝臣和勋贵收到消息,全都在观望。康熙这段时间的火气很大,他们都在渴望,希望康熙跟裕亲王喝了这顿酒,就能恢复往日那如沐春风的圣君气象。
第二日,宿醉未醒的康熙,自亲政以来,第一次缺席了朝会。
满朝文武,继续观望。
康熙一直睡到大中午才醒来,依旧觉得头疼欲裂。
梁九功早早准备了解酒的汤水,给康熙服下,这才让康熙的脑袋稍稍松缓了些。
“梁九功,记住了,日后,朕若是再要喝醉,你要阻止朕!”
“若是你没阻止朕,朕决不轻饶!”
康熙抬手揉着太阳穴,皱眉看向旁边站着的梁九功。
梁九功顿时懵神,这差事,貌似有些难办啊。
只是,康熙已经开口,他只能接招。
用过午膳后,康熙就将礼部尚书舒穆禄佛伦给喊到了御书房。
“朕欲遣使前往道贺观礼,你看谁去合适?”
康熙将太子改吕宋国号为“华”,月底将要登基为帝的消息告知舒穆禄佛伦,不等他把这惊天的消息消化一下,就跟着说出了召他进宫的用意。
“万岁爷,奴才以为,此事,于礼不合!”
舒穆禄佛伦总算是把事情想明白,顿时面色大变,“吕宋乃是我大清藩属之国。理亲王是我大清的亲王,他这般行为,形同叛逆!”
“万岁爷,奴才以为,您当下旨申饬!”
“舒穆禄佛伦!”康熙的声音提高几分,“朕找你来,是问你派谁去观礼合适,不是询问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听明白没有?”
“奴才,听明白了!”
舒穆禄佛伦见康熙动怒,忙躬身回应。
“给你半天时间,将使团名单拟好,明日早朝,朕要看到合适的名单,能不能做到?”
“请万岁爷放心,奴才能做到!”
到这个时候,舒穆禄佛伦若是还不明白康熙是什么意思,他这个礼部尚书也就不用混了。太子要在吕宋登基为帝这事儿,是无可挽回了。而且,康熙对此还是赞同的。这也就意味着,大清未来的的帝位争夺,太子已经提前出局。
舒穆禄佛伦从宫里出来,就匆匆回了礼部,开始拟定出使的名单。
勋贵,宗师,还有朝臣,都是不能少的。至于这个具体的人员搭配,就是需要仔细斟酌一番了。
……
康熙在跟礼部尚书说完事后,就去了坤宁宫。
太子将要在吕宋立国,登基为帝,这事儿,他怎能不跟仁孝皇后赫舍里氏说说呢?
当康熙进了坤宁宫,默默独坐了小半个时辰,梁九功就匆匆赶了过来。
“万岁爷!”
“何事?”
康熙看到敲了门,站在门外的梁九功,目光凌厉地望了过去。
“万岁爷,大,大,大阿哥回来了!”
梁九功的话语有些结巴。
此刻的他,内心是十分崩溃的。这两天,康熙正因为太子的事情不爽着呢,而所有的一切,大阿哥都是牵扯其中的。只是,大阿哥下落不明,康熙找不到出气的人。
但现在,大阿哥居然回来了!
“你说什么?”
康熙听到梁九功的话,也是愣了下,“你说,大阿哥回来了?”
“是的,万岁爷!大阿哥回来了,如今正在宫门外,等您召见!”
“去,带他去御书房!”
康熙豁然起身,大步走出坤宁宫,朝着御书房而去。
梁九功则飞速奔向宫门,传达康熙的旨意。
没多一会儿,大阿哥就跪在了康熙的面前。
“儿臣不孝,让皇阿玛您失望了!”
大阿哥跪在地上,话出口,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
“你跑哪儿去了?”康熙坐在椅子上,面容平静,但内心绝对不平静。他看着大阿哥,眼底深处,有火焰在跳跃。
“儿臣做错了事,怕皇阿玛您责罚,就,就偷偷去了西洋,以求将功补过!”
大阿哥恭声开口,将他这一年多的遭遇缓缓讲了出来。
从大清到西洋,大阿哥先是搭乘的海船,穿过麻六甲海峡,沿着海岸线前行,一直到红海,在苏伊士登岸,然后又乘船向西,横穿地中海,最终抵达大吕宋。
“皇阿玛,儿臣在回来的路上,听说大吕宋国聚集了上百艘战船,正在开往吕宋的路上,说是大清占了小吕宋,他们要报复咱们!”
“皇阿玛,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大阿哥急切地看着康熙,“大吕宋国虽然疆域不大,但是水师很强大。咱们大清的水师,只怕打不赢啊!”
“皇阿玛,若是其中有什么误会,还是尽早解释清楚为好。不然的话,海战一起,我大清沿海之地,势必受损!”
“是吗?”
听大阿哥说这么多,康熙的脸色很平静,淡淡反问了一句。
“皇阿玛,儿臣在西洋,见过西洋人的海战,他们的战船,他们的火炮,都比我大清要优胜。儿臣请皇阿玛能开西学,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三百九十二章 八阿哥
大阿哥自西洋归来,消息传开,朝堂震荡。
当初太子遇刺,幕后真凶是谁,乃是公开的秘密。
只是,康熙为了遮丑,太子为了康熙的面子,就给康熙想了个托辞,说是大阿哥远赴西洋去了。
如今,大阿哥真的从西洋归来,还带来了西洋诸国的国书,也算是赫赫功绩。
康熙不可能自打自脸。
在大阿哥归来的第二天,康熙就封了大阿哥亲王爵,和硕直亲王。
对于康熙的这道旨意,没人跳出来炸刺。
然后,礼部尚书舒穆禄佛伦就递上折子,将他拟定的出使太子登基为华国皇帝大典的使团名单呈递到了康熙的面前。
到这会儿,满朝文武和朝中勋贵,包括一众皇子,才知道太子在吕宋做的事情。
一时间,朝堂一片呆滞。
“准了!”
康熙简单地扫了一遍名单,便直接金口玉断。
使团的正使乃是宗室亲王,是康熙的兄弟恭亲王常宁,两位副使分别是五阿哥胤祺,还有礼部左侍郎。其他的成员,则从宗室、勋贵和礼部挑选,一共三十六人的使团。
“使团下午就出发吧,别误了时辰!”
康熙坐在龙椅上,凌厉的目光在满朝文武和勋贵的脸上扫过。原本还有人想要跳出来反对一下,可是接触到康熙的目光,即便是督察院的清流硬骨头,也是没敢开口。
朝堂上很安静,只有压抑的呼吸声。
康熙望了梁九功一眼,梁九功瞬间领会康熙的意思,当即站前一步,尖声道:“万岁爷退朝!”
随着梁九功的喊话声,康熙起身,走人。
至此,一切已成定局。
朝臣、勋贵们、皇子阿哥们渐次离开,一个个都是面色凝重。大阿哥独自一人走着,表情比任何人都要严肃。
他没有直接出宫,而是去了延禧宫。
惠妃见到就别归来的大阿哥,却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激动,而是很平静。对大阿哥的请安问候,她只是很随意地答应了一声。
大阿哥原本还想从惠妃这里探听点消息,结果,惠妃对他完全是爱答不理。
人心都是肉长的。
惠妃对大阿哥寄予了厚望,可惜,大阿哥一次次让她失望,惠妃对自己这个亲生儿子,算是彻底绝望。如今的她,倒是对曾经养在身前的八阿哥更加上心。
八阿哥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跟历史上一样,乃是已故安亲王岳乐外孙女郭络罗氏。
这门亲事,是惠妃跟良妃一起定下的。
郭络罗氏跟八阿哥算得上是青梅竹马,这一桩婚事,对八阿哥来讲,可是一门极好的亲事。虽然安亲王岳乐已经故去,但其影响力犹在。
八阿哥娶了郭络罗氏,便有了强劲的妻族。良妃出身辛者库,作为八阿哥的生母,母族不显。八阿哥想要去争那个位子,有一个强有力的妻族相助,绝对是很重要的。
大阿哥在惠妃这里碰了壁,也不气馁。
离开延禧宫的大阿哥,略一沉思,便直奔阿哥所,打算去跟八阿哥聊聊。
巧的是,八阿哥正好在来延禧宫的路上,这兄弟俩直接在路上遇上了。
“八弟,这么巧啊!”
大阿哥笑呵呵地看着八阿哥,“你这是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