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柱二柱一人做两身吧。”潘爷爷话一说完潘安就见屋子里其他人眼神都黯了。不过潘爷爷顿了顿,看了看女孩子们,又说了一句,“给二丫也做一身吧。”
二丫一听潘爷爷这么说立马露出了大大的笑容,毕竟二丫都十五岁了,也到了爱美的年纪,现在她穿的衣服都是大丫穿剩的,许久没有过新衣服了。
二丫今年十五岁,虽然朝廷规定女子十八才能成婚,但是哪家都是提前两三年就开始相看亲事的,然后一到年龄就成婚,毕竟女孩子的青春就那么几年,在这超过二十岁就是老姑娘了。
三丫和四丫羡慕地看着姐姐,她俩只能捡哥哥姐姐穿剩下的,四丫现在穿的衣裳就是潘平以前的衣裳改的。
“谢谢爷爷。”二丫高兴地小脸红扑扑的,她的长相随了周氏,温婉清秀,看着就是个端庄温柔的女孩子。
潘安也有耳闻,自从他考上童生,潘家的女孩子也跟着水涨船高。
大丫姐刚嫁一年,嫁的是隔壁村一户姓赵的人家。潘家这样的普通家庭供两个娃读书在这时候是个稀罕事,本村的都觉得他家不自量力,这么往里造钱,做的是赔本买卖。
也都知道潘家这些年过得不易,钱都用来供孩子读书了,嫁女肯定没多少嫁妆,说不得以后还得往外借给潘家钱,这可是个大拖累,所以本村就没找到什么合适人家。
大丫嫁的这户人家是个普通老实的农家,好在她丈夫是个勤快的,种地一把好手,虽然有一大家要养,日子也能过得去。
到二丫这里境况就不同了,在潘安成为童生以后大家就觉得潘家说不得就能出个秀才老爷,所以来相看的人家不少。
潘安看到家中来了几波媒婆就猜到应该是给二丫潘兰来说媒的,但是潘安不知道的是这其中还有不少给他说媒的,不过都让潘爷爷一口否决了,所以后来才都是提二丫的亲事。
说实话潘安还是挺好奇的,二丫是大伯的二姑娘,而且只比他大了一岁,但平常挺照顾他的,在他印象中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孩子,长得又符合他审美,他希望二丫能有个好归宿。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他插不了手,要是他的亲妹妹,他还能和他爹娘说说,套套话,提下意见,堂妹的话可能就悬了。
不过潘安倒是相信潘爷爷不会给二丫胡乱配人,潘爷爷还是挺重视家风名声的,虽说潘柳当年嫁人确实是想多得些聘礼补贴家里,不过潘爷爷还是考察过钱贵的人品觉得没问题才把姑娘配人的,最起码潘安觉得他姑父还不错。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潘安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走后姚氏又和潘爷爷讨论了起二丫的婚事。
“德福,李家大公子这条件简直没得挑,人长得一表人才不说,家境还殷实,二丫要是能嫁过去那可是大福气啊,以后还能帮衬家里,你怎么不同意呢?”姚氏很不理解。
潘爷爷一脸不耐,他当时娶姚氏的时候正是家变之后,那时候家中家产都被坑没了,就怕他爹惹到的那人报复,就回到了祖上潘家村这边,由于这里地处偏僻,他们刚来时和村民不熟,看着就像逃难的,当然没什么太好的姑娘给他挑。
这姚氏是一有钱商户人家的丫鬟,到了年纪就自请出府了,当时潘爷爷的爹正是颓丧的时候,想着能给家里传宗接代就行了,姚氏的模样长得也周正,虽说年龄大了些,但是年纪大会照顾人啊。
可没想到的是这姚氏做人有些忒势利,把钱看的十分重,当时想嫁进来是不知从哪打听到潘爷爷的爹以前是个小吏,以为潘家很有家底。
嫁进来之后也闹过一阵,不过潘爷爷可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后来生了孩子也消停了,不过姚氏这人做人不大清明就是了。但胜在会看人眼色,懂得把握分寸。所以潘爷爷这么多年也凑合过来了。
不过这个妻子和他的理念真是不太符合,“李家那大儿子出了名的风流,还没成婚就好几个妾室了,外面还不知多少风流债,二丫怎么能嫁。”
“这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现在还年轻嘛,等成亲了就收心了,更何况李家可是大户,家里堆着金山银山呢,这样的大户公子有妾室很正常,难得能看上咱家二丫。。”姚氏一脸美滋滋,完全沉浸在能和有钱人家结亲的欢喜中。
潘爷爷就一脸鄙视了,轻轻哼了一声,“什么大户,不就是和县衙官差沾点亲,就敢做那要人命的买卖,这样的人家我们可不沾,你给我打消这个心思。”
要真是大户能看上他们家,那李家少爷前一阵子还要和县城一富户结亲,现在居然黄了,还找上他们家,这里头不见得有什么猫腻。
潘爷爷心里明白,他们家就出了个童生,童生不像秀才已经属于士这一阶层,有了些特权,这李家打上他家主意估计是李家少爷出了问题,也是看他家能出秀才就更好了。不过潘爷爷经过家变在这方面要小心谨慎,这样靠不能过明路的生意的暴发户他是不可能结亲的。
好在李家也没纠缠,估计也没怎么看上他家,他可是听说隔壁村李家也去找媒婆做媒了,这是遍地撒网啊。
“那这个李家少爷不行,你看姚亮怎么样,这孩子你也是见过的,虽说性子活泼了些,但十分聪明机灵啊。”姚亮是姚氏弟弟的亲孙子,她觉得让姚亮配二丫那是绰绰有余。
“就那小子成天招猫逗狗,游手好闲,都快二十了连个正经活计都没有,二丫嫁过去喝西北风啊。你给我收起那点小心思,二丫的婚事等二柱考完院试再说。”
潘爷爷觉得二丫今年十五,离十八还有三年,可以慢慢相看,万一潘安考上秀才,他们家都改换门庭了,到时候不是有大把好人选可以挑。
姚氏一听潘爷爷说姚亮就不可以,不过一看他都不耐烦了,也不敢触霉头,张口想说什么,没说出来,就在那小声嘀咕两句。
“对了,大柱二柱的婚事你也别给我瞎搅和,他俩二十以后再相看也不晚,现在得专心读书。”潘德福的话一落,姚氏有些心虚地低头,小声嗯了句。
于是这亲事相看就先搁下了。
第19章 文会
在把书又好好温了一遍,虽然只是一些启蒙书籍,也让潘安收获不少,同时又把礼记的释义也背好了。
这一下子又多了七次抽奖机会,现在一共有八次,潘安想了想现在学习机对他的帮助就比较偏重才艺和生活了,毕竟书已经背完,理解这种事情只能靠自己的悟性了。
其实他接下来去周秀才那里读书十分有必要,毕竟一些需要理解的东西还是多和懂的人交流比较好,而且作诗,作赋还有经义还是有人教导比较容易入门。
他自己研究实在是太难了些,学习机也只是能给他提供一下相关书籍,而且还得抽,概率还低。
想着明日就要去参加文会了,潘安也想诗下手气,看能抽到什么,为了不用受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折磨,他直接告诉123七连抽。
看到结果以后,潘安嘴角抽抽,这次的运气一般,三次空白,三瓶初级强化水,还抽到了才艺技能。
投壶(入门):50%
潘安对于这个技能还是挺满意的,他要是考上秀才就得学习君子六艺,在士大夫阶层参加宴饮必有投壶这个项目。
听说在原先只要宴饮主家会邀请宾客射箭,而宾客是不能推辞的,但是有一些人不会射箭,所以就用箭投酒壶代替,后来投壶就代替射箭成为了士大夫宴饮必玩的游戏。
没有抽中自己想要的药草鉴定与炮制潘安有点忧伤,看来得把四书五经的理解体悟提上日程,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抽奖机会。
他明日参加完文会之后,就要去姑父家住下了,后日二叔就带着潘平去县城,他们一起去周秀才那学习。
且听二叔的意思,他和潘平要在钱家住半年,说实话虽然他觉得姑父不错,不过借住在别人家肯定是有诸多不便的。
不过想想他每日都要去周秀才的学堂读书,在钱家也就吃个早晚饭,睡个觉,而且听说钱家人口简单,看姑父这个性格钱家人应该不难相处。
第二天下午潘安到达了县城,便直接去了刘勇家,随他一起赴会。
“安弟一路辛苦了,可要先休息一会儿,左右还有一些时候文会才开始。”刘勇今天穿了一身藏青色的衣袍,腰间还挂了配饰,看质地就不是便宜货,看来很是精心准备了一番。
相比之下潘安穿的就有些寒酸了,衣料普通,身上一点装饰也无。可潘家就这条件,他打肿脸也充不了胖子。
“安弟,这次文会会来不少大人物,一会儿你就跟着我,这可是扩展人脉的大好机会。”潘安看着刘勇一脸兴奋,他突然有点尴尬,说实话人脉交际他不太擅长,聚会中他最擅长的就是安安静静吃东西。
不过潘安还是很给刘勇面子的,“不知是什么大人物,刘兄不妨先透露一下,让我有个准备。”
刘勇微微一笑,摇摇头不语,很是神秘的样子,这倒是让潘安好奇,毕竟他自从穿越还没接触上这里的上层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