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也对连家小姑这段话很有感触,在此之前她知道在江南之外有很多思想保守的人和事。但是知道是知道,亲眼见到到底不同。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很多地区之间其实相隔的并不远,结果看起来却像是两个国家了。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的观念差距太大了。
吴美娘不说,连守信却说了:“小妹,这话以后就不要乱说了!你这话一下将人家江南都骂进去了!人家那样自有人家那样的道理,你自己不知道,就少说些!”
若说连家小姑原先是不满,现在就是惊呆了。她没有想到大哥会这样不给自己面子,这就差指着她的鼻子说她没见识了!
对此最高兴的反而不是吴美娘和连翘母女,对于她们来说连家小姑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所以对于她的那些话,两人并不很在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波动太大的地方。对此最高兴的是连大太太,她平常不爽这些小叔小姑好久了,这时候连家小姑在连守信这里结结实实碰个钉子,她就算没有什么好处,那也高兴啊!
作者有话要说:稍后还有一章!
第345章
在马车里吴美娘揉了揉自己的脖子,连翘见了连忙上手,帮吴美娘稍微按摩放松一下。吴美娘乐的享女儿福,松开手去,半闭着眼睛享受了一小会,仿佛是自言自语一样道:“你父亲家这边实在是麻烦啊。”
连翘又是揉又是捶的,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地道:“大伯和大伯母很不容易了!”
听起来有些不搭,实际上两人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正是因为连家麻烦事多,连守信和连大太太才会不容易。
其实一开始来京城之前连翘就觉得这边情况不会简单了——弟弟妹妹依附兄长过活,同时兄弟姐妹也不是一起长大的,汇聚在一起只是连守信努力的结果。这种家庭模式非常少见,同时也充满了问题!
除非连守信的其二确实非常‘大公无私’,以及连家其他人全都是分‘知恩图报’‘知情识趣’,不然其中必定有暗流涌动。
现在一见面,果然确定了连翘之前的猜想。
吴美娘叹了一回,道:“再麻烦也不关我们的事儿!咱们在这里过完年就走,尽量避着一些就是了。对了,从现在到离开也有半年的功夫,一直住在会馆是不成的,得要找个能租住的地方落脚,这件事找个机会托付你大伯吧。”
吴美娘的想法非常地朴素,她们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这种事自然要请连守信帮忙了。连翘却有不同的意见,眨了眨眼睛,道:“母亲,租房子的事情倒是不必麻烦大伯了,自可以请会馆的人介绍。”
“嗯?”吴美娘疑惑了。
会馆的人都是同乡,在京城这边是可以相信,能够互帮互助的。但是这比起真正的亲戚朋友又差了一大截了,托付连守信无疑会用心的多。再者说了,会馆因此出面的人也就是一些小人物而已,哪有连守信人头熟!
连翘笑着解释:“托付给大伯,大伯肯定会留咱们在家居住的,这拖拖拉拉又是好一阵。再者说了,托付给大伯,大伯肯定给咱们寻的离大伯家十分近的所在,这却是十分不利于咱们的。看今天的样子,咱们应该寻一个远一些住处呢!”
吴美娘也眨了眨眼睛,反应过来,露出了一个微妙的笑容:“你这孩子倒是精明......只不过这样大的事情都不托付给你大伯和大伯母,说不定人家就要嫌咱们生分了。”
连翘却笑嘻嘻的,理所当然道:“这有什么难的,只说在会馆经亲朋介绍认识了同乡,早就托同乡替咱们物色了。这其中有亲朋的面子,倒也不好驳斥了。大伯和大伯母是明事理的,自然不会说什么。”
吴美娘没有问其他人的想法怎么办,估计连翘会说其他人的看法不重要。吴美娘早就发现了,连翘对这些‘亲戚’是不以为意的。自己也就罢了,到底和这些人没有血缘关系,丈夫又去世了,倒是连翘对此的态度让她觉得少见。
她却不知道,连翘是现代穿越来的,一个现代女孩儿已经形成非常牢靠的三观了。对于这种半路认上门的‘亲戚’,实在不会产生这个时代的人那么强烈的认同感。总的来说现代人的感情其实比古代人淡漠很多,古代人对血缘、家族无比的看重,也是她很难理解的。
母女两个人吃完晚饭,好不容易从连家全身而退。说了一会儿话,外头的车夫大声道:“苏州会馆,到-啦-”
本来连大太太要使家中的车夫和马车送连翘母女的,只不过连家小姑与连守理一家先下手为强,让连大伯家的车送自己归家了。等到连大太太去安排的时候才发现没车了,只能去租车,当时的场景十分尴尬。
连翘和吴美娘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还是那句话,她们并没有对京城这边的亲戚抱有什么期待,别的想法也就很难产生了。
连翘先下车,扶着吴美娘下车。后面下车的春儿连忙道:“小姐,我来罢!”
“没事儿。”连翘伸出手稳稳地将吴美娘扶了下来。
才进会馆,就有会馆的小厮凑上前来笑道:“连夫人和连小姐回来了!馆里有滚水,我给夫人和小姐送到院子里去罢!”
小厮之所以这样殷勤是有原因的!
会馆这样的地方其实很像是古代的驿站,驿站是官员都能住,会馆则是本乡的都能住。就如同驿站落脚的官员品级不同得到的待遇不一样,会馆这里也有不同的待遇呢!
说实话,如官员、富商之类的人物用不着住会馆,人家或是租赁或是购买,总会在京城找一个稳定的落脚处的。真正住到会馆的,多是一些混的不如意的、囊中羞涩的,毕竟会馆虽然收取住宿费,但对乡人收的真的不多——当然,这也不绝对,其中总有一些例外。
像吴美娘与连翘这样,一来就带着家仆,并且给赏钱十分大方的,在会馆已经算是贵客了。在非科举的年头里,这种客人向来都是会馆里头小厮争先讨好的,为的就是拿赏钱、讨小费!
连翘与吴美娘的步子停了下来,连翘问他:“你可熟悉京城租房子的事情?”
小厮心中一喜,连忙道:“熟悉,熟悉的,这满会馆上下就没有比在下更熟悉的了,之前为好多乡人介绍过住处呢!”
这并不是说谎,很多苏州同乡来到京城,落脚在会馆都是权宜之计。会馆是比外面便宜,但是这里也有很多不舒适的地方,但凡是有一些要求,总是要出去另外住的。再者说了,会馆这样便宜,本就是在补贴同乡中囊中羞涩的。若是本身经济实力不错的也蹭这个好处,就显得很没有道理了。
这小厮在苏州会馆做了五年了,中间有许多乡人来了又去了,介绍过房子的人确实应该不少。
连翘‘嗯’了一声:“安排多送些热水来,另外可能要劳烦帮忙找一处房子了。”
小厮连忙道:“不麻烦、不麻烦...”
有钱人租房当然不可能是小打小闹,至少都是带院子的房子。他作为中间人不止可以拿到这边的赏钱,还可以从另一边拿到中介费,所以这个‘不麻烦’绝对是真心的!
小厮安排厨房的人送热水,连翘则是详细地和他说自家的要求——吴美娘乐的看连翘独当一面,在旁边笑呵呵地看着,一句话也不说。
“第一条,院子不用太大,我家人不多,又是暂住,太大的房子实在是没必要。另外这房子要在好地方,住着安全最是重要!要是满足这个,钱多一些并不打紧。第二条,房子要自带着家具,我们从苏州来并不是搬家的,本就是在京城探亲,肯没有带着家具。最后一条,住的要离雨花巷远一些。”连翘将要求一一说来,暂时只想到这些。
雨花巷就是连家所在的地方,连老太太,连守信夫妻都是住在这里的。至于其他的连家人,为了依附方便,也都住的颇近。连翘特意提出远一些,就是为了减少上门的可能性。
小厮清楚记下连翘的要求,最后还复述了一遍,连翘觉得差不多了这才点了点头。
晚间的时候,洗过澡了,连翘坐在梳妆台前擦香膏,这是这个时代的护肤品。背后是春儿在给她铺床,其实也没什么好铺的,只不过是在船上用的被褥、竹席之类都挪到这边而已。
春儿用清水重新擦洗过了竹席一次,又在床上四角挂上驱蚊的香囊,这才放下帐子:“小姐,之前张嫂子已经薰过屋子了,且安心睡吧!”
像这种新住的地方,为了祛除湿气、弄走蛇虫鼠蚁以及他们留下的毒气,事前不只是打扫那么简单,还得好好的用艾蒿之类的薰一薰。
连翘却不想睡,想了想道:“你多点几根蜡烛,我想多看一会儿书!”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好的照明手段,相比起油灯来说,使用蜡烛已经算是很亮堂了。
春儿应了一声,立刻打开一个路上随时打开的小箱子,里面装着各种随时要用的杂物,取出了一把白蜡烛。几根蜡烛点亮,书桌前的亮度就堪比后世瓦数比较低的电灯了。春儿又转身启开一个放在床后的大箱子:“小姐看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