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厮在一旁听自家少爷与大名鼎鼎的‘乔琏先生’谈话,从一开始的目瞪口呆,已经变成满脸麻木了。
他知道沈钰与连翘相交不过是最近的事情,一开始还惊讶少爷竟然也会关注写小说的作者,后来想想沈钰最近都拿着小说手不释卷,这才觉得事情其实早就有所显现了。
再看少爷往乔琏先生这里跑的勤快,其实他心里是有猜测...关于那些作者被小说迷们追求,这也不是什么新鲜消息了,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家少爷竟然也会是其中一员。
这种事情他哪里敢瞒着,偷偷的便告知夫人了。
沈夫人却不放在心上...甚至说她是乐见其成的。在儿子死活不同意成亲的大背景下,肯接触一个女子,她已经要念佛了!
至于说将来家中会不会有一个身份如此低的儿媳,她倒是没有担忧。两权相害取其轻,当务之急是儿子肯接触一个女子。至于这个女子会不会进门,这还两说呢,将来发生什么谁知道?就算是进门,为妻为妾也有的考量。
都是小事儿~
不过这个小厮还是得了赏钱,并且勒令要将少爷与那个女子交往的情形进行报告。
小厮一开始还紧张来着,总有一种背叛少爷的感觉。虽说少爷时常不在家,他跟前伺候的少,但那也是他的主子呀!
但时间长了,这感觉就没有了。
每回他去夫人院子里报告这个事情,夫人都以为他是在替少爷糊弄。这世上哪有少爷这样的,与个如花似玉的小姐相交,结果整日就说一些经济庶务。说的高深了,小厮根本啥都不懂,只能硬记下来。
今日说的东西也是,什么西夷人的话,什么东瀛人的话,还有那些东瀛掌故...他的眼睛里已经冒圈圈了。
转回家去,找了一个机会就去了正院,将今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沈夫人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小厮下去。等人走了,沈夫人这才放声大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用手帕擦眼泪,对旁边的心腹嬷嬷道:“我还道那孩子开窍了,心里不住地念阿弥陀佛,却没有想到还是小孩子心性,只是要个说话的人。平常他说那些,谁陪着他?”
嬷嬷脸色却有一些变化,低声道:“夫人,可不是这样说!若真是个以色侍人的小娘,只会耍些小门小户的手段,温存小意地待着少爷,那自然也就罢了。偏生是能和少爷说到一起去的,这就麻烦了!”
沈夫人却不这么看:“嬷嬷这回可说错了!要真是你说的那样,我儿如今就是迷上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那样肤浅,那样不懂事,可是好事?嬷嬷看看那些相交人家的少爷,有多少就是因为这样的事儿惹出祸事来的?我儿这样,才是好样的!”
“可、可,这样的女子更难断掉啊!”嬷嬷面露苦笑,忍不住道。
沈夫人理所当然:“为何要断掉?若真是个好女子,出身来历也没那么重要!再者说了,人家也不是一般女子呢!名气那样大...这样的女子进高门也是有先例的!”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送上!
第334章
初夏已至,今年京城的夏天比往年热的更早一些,才刚过了端午就让人出不了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往年要过半个月才用冰多起来的,今年这就开始了。每日冰车早间和傍晚走街串巷送冰。
有的人家大方,早早地就定了一整个夏天的冰。有的人家就没有那么阔气了,只能偶尔给孩子一两枚大钱,买一些冰。
每到每天最为酷热的午后,以及男女老少都出来乘凉的黄昏,就有小孩子提了篮子,篮子上面搭着一块厚布巾子,里头装的就是冰块,这是用来叫卖的。有贫苦人家的孩子就是这两个时间段,去到冰库里便宜买那些碎冰,顶着烈日去卖,赚一点钱补贴家里。
嘴馋又贪凉的孩子纠缠着父母,要到一个铜板就去买冰。这些冰会由父母按照兄弟姐妹的多少分成若干份,上面按照各人口味放醋、放盐、放糖,有的是为了消暑,有的是为了贪嘴。
这一日又有卖冰的孩子打宋志平家门前过。
笔名‘洛北公子’的宋志平并不缺钱,但是他这个人在银钱上看的比较重...以他的收入而言,他其实有些抠门了。不过谁又没有一点儿缺点呢,除了少数人为这个酸几句,朋友们是不太在意的。
也正是因为看重钱财,所以他没有置办大宅子。按照他的说法,置办大宅子只不过是一笔钱而已,将来若是不住了,依旧可以出手,这本身不算什么。真正让他肉疼的是置办大宅子就得有符合大宅子的体面...光是各种家具、器物之类就是一笔不输于宅子花费的开支了。
另外大宅子就得增加人手。
同行中与他关系最好的是‘六艺居士’白明星,此人祖籍天津,也是京城小说圈子的头面人物,大神一级别。写的小说类别主要是狐妖鬼怪那一类,这类小说常见中短篇,少见长篇,所以这人的稿费少有论字数的,往往按篇算钱。
另外,也是因为非连载的关系,不需要报纸上连载扩大知名度,培养读者。所以在成名之后他发表小说往往是直接和书社联络,凑出一册的内容之后就出版小说,只有偶尔因为人情等方面的原因,才会在报纸上面发表自己的小说。
白明星这个人小时候穷怕了,这一点和宋志平正好相反。宋志平是晋商子弟,祖籍山西平遥,虽只是个旁支,但也是从小不缺钱的。两人长大之后的生活习性也相反,白明星穷的厉害了,有钱之后没有想着积累财富,像老财主一样一个不用,全都埋藏起来,而是大肆挥霍,像是要将上半辈子没有过的享受,全都来上一遍。
宋志平就不一样了,从小有钱,却没有因此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大概是晋商的老传统,总之就是喜欢攒钱。攒钱也不是为了享受什么,只是因为有钱就有了安全感,每次清点财产的时候有一种满足。
白明星有钱之后立刻买了大宅子,宅子里头有大花园,光是那个花园就得有二三十个人照管!照管花木的花匠有七八个,专门负责梳通沟渠的有三四个,看门的有两个,负责洒扫的有五六个...这些人光是每个月关月钱一年都得花掉三百两上下,这足够让宋志平痛心疾首了!
而这还是小钱呢,要是花园里要进一些名贵花木,一株几百两也不是没可能啊!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白明星算是作者里头勤奋的了,看平常生活也是极奢侈豪华的一个,实际上手头却没什么钱。唯一的底线大概是他也不欠外债,据说是小时候家里欠债,每到年关就有催债的上门,给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所以发誓此生绝不借债。
要不是这样,宋志平也不会和他交好——性格上再投契,宋志平也不会想要有一个总是找他借钱的朋友的。
从白明星身上他算是知道了养一座大宅需要多少钱,所以他早早地就绝了这个念头。只是在治安不错的一个厢坊里买了一座大三进的院子,自己一家人住绰绰有余,朋友来了也能招待,只不过是不能办大场面而已。
可是按照平常的日子看,也实在没有多少大场面的机会。若是有这个时候,包场酒楼,或者租个大院子,哪样都要划算的多!
卖冰的孩子打门前过,从腰上挎的布兜里拿出一封信,然后开始拍门。
小厮过来应门,接过信件。这种小孩子总会承接各种活计,给订报纸的人家送报纸算是最常见的,另外送信也是有的。
小厮见信是从苏州来的,也不耽搁,直接去了书房。此时宋志平正和白明星,以及另一个朋友,今年年初开始办报纸的刘老板,三人正在讨论一个生意。
宋志平和白明星当然不会给这个报纸写小说了,新办的报纸可以借他们的名声打响名号,但是他们却会因为这种行为损伤自己的格调!
这就好比后世的明星,他们给一些品牌打广告的时候得到了金钱,消费了自己的名气。相反,如果是一些高端品牌,或许金钱不是那么多,但他们依旧非常愿意,因为这是有提升名气的作用的——那时候的明星如果获得了一个国际大牌的合同,那都是要上通稿的。
这个新报纸损害自身的格调,又不能有经济上的补偿,或者说这个补偿要很久才能赚回来,根本不划算,所以他们是不打算做的。最多就是出钱投资,以及通过自身在业内的影响力,帮助报纸办起来。
刘老板原本是做南货生意的,看中了报业的火热,再加上认识宋志平、白明星这样的朋友。决定转行的时候一下就想到了做报纸,而这个想法可以说是和宋志平、白明星一拍即合了!
宋志平不用多说了,平常除了报纸,他掺活的生意是很多的!他甚至花钱雇了两个同是晋商子弟的替自己打理这些生意,放在后世,这两人大概就是他的投资顾问之类的人物了。
投资有亏有赚,不过宋志平有身为晋商子弟的精明,两个顾问也算是有本事的,总体而言是赚的。效益甚至不错,只是依旧和他写小说的主业差的有些远。
这时候说投资办报纸,他是举双手赞成的。在京城这种地方,一份报纸只要能有一千份的销量,就能收支平衡。凭借他在业内的门路,又有刘老板这个朋友的经营,这个生意是稳赚不赔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