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杨二柱带着富贵依旧去割青麻,余李杏儿和大毛在家里收。李杏儿特意去里正家借了一杆两百斤的大称和一些纸笔。这纸笔留着做账,想得还挺周全。
上午就陆陆续续地有几家人来。不过不多,都是些三四十斤的,估计是来探探虚实,看看大毛家是不是真的在收青麻。
下午人越来越多,卖的青麻也越来越重。光二丫家一家就有432斤。要知道,这村里许多空地都被大毛家割了精光,这样二丫家一天还能割这么许多,实在不容易。这倒是得益于二丫娘的懒。她们家的院门口,甚至院子里都长满了青麻,平时也无人打理。一年又一年的这青麻越长越多,都快把路长实了。光是家里这两处就割了快两百斤。
杨二柱有些不放心,下午太阳还没下山就带着富贵回来了。两人这一天也不过割了一百多斤。
青麻一直收到天黑透。大毛家的场机上,大大小小一捆捆的青麻摆的还算整齐。
李杏儿把记账的几张纸递给杨二柱,“你算算这拢共有多少,我得赶紧做饭去。富贵,走去给我烧火”。富贵听话地跟着去了。
杨二柱点了煤油灯,在大桌子上仔细算起来。
大毛伸头一块去看,“哎~呀 ,娘这是写得什么鬼画符,爹你能认得吗”?
"有的认得有的不认得。好在后面的数我都能看清"。杨二柱皱皱头,“大毛你别打岔,我这刚刚算到哪儿都忘了”。
大毛悻悻地闭嘴不言。
杨二柱算了一遍又一遍,可每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
“爹你到底行不行啊?你前些天算山芋算青麻不都算的挺好的吗。上次多少斤多少钱算得多清楚啊,这会怎么算不好了呢”?大毛看着杨二柱这来来回回涂涂写写的有些发愁,看来村子里这两年的扫盲班是没什么大用。家里这两个大人还是半文盲的状态。
“那才几个数,这次这么多数,算着算着我就忘了。零头又多算起来可不简单。我还是去里正家借个算盘来”。杨二柱其实没说,上次那多少斤多少钱也并不是他算的啊,是人家账房先生算盘打出来的。他不过在心中化成整数估算了下,觉得有个差不离就行了。估算,杨二柱还是很在行的。
“哎,大晚上的还借什么算盘。您来报数我来算”。大毛自信满满地拿过笔和纸。
杨二柱很怀疑,“大毛你行吗”?
“放心吧爹,一准行。前些天我和文静下羊窝窝,发现我自己在算数方面好像很有些天赋”,这话说的是脸不红心不跳。
杨二柱想起大毛之前算重量也是随口就来,想着或许自家这个女儿同她大伯一样某方面天赋异禀?
大毛摆好姿势,像模像样地拿着毛笔,“爹,你报数吧”。
“王。。,王。。,这也不知道你娘写的王什么,这家是一百八十九斤”,杨二柱把纸都快举到脑门上了,皱着眉头分辨。
“爹你就报数就行了,前面咱们不管了”。
"好,一百八十九斤,两百零二斤,一百三十六斤......",杨二柱报的起劲。
“停,停,停。爹你等等,这毛笔一点也不好使,这才三家一张纸都快满了。你等等,我去找个好用点的笔来”,说着把毛笔一撂,抹黑去了柴房。
杨二柱伸头去看,真的是满满当当占了一张纸,也不知道画的什么。
“爹,把灯拿来下,这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大毛在柴房里喊道。
“你要找什么?”,杨二柱举着油灯进了来。
“小芦黍的竿子,咱家去年不是种了些小芦黍吗”
杨二柱右手举着灯,左手在柴堆里翻了几下,找到了几根小芦黍的杆子,递给了大毛。
两人回到堂屋,大毛拿过一根杆子,把外面硬硬地壳剥开,露出里面的瓤子来。这瓤子有些像硬海绵,吸水很好,但又不软软塌塌,用来做笔确实不错。大毛又去锅屋,拿着大菜刀,把这笔削得尖尖的。
“好了,爹咱们重来”,这会有了点钢笔的感觉。
“爹,总共3540斤。明天拉1900斤的话,还剩1640斤。就算明天收的少点,收个3000斤的话,到了后天也有4640斤。爹你明天去看看后天能不能来两辆车。来不了的话,后天咱们就先停一天不收”。大毛自己噼里啪啦地说着。
杨二柱四舍五入算个大概,才跟上大毛。
“明天我问问看,要是你顾叔家车有空那就最好”。
第二天一早,杨二柱李杏儿和富贵把青麻往路口运,留大毛一人在家。好在整个上午都没一个来卖青麻的人。
这天3000斤都没收到,只收了2600斤。马车倒是雇好了两辆,还是姚家和顾家。大毛算着明天两辆车拉完,就剩不了多少了。后天一辆车估计就差不多了。想着想着又想多了,这王家村附近的青麻估计过了明天就不剩多少了,后面可以去隔壁的余家村收收看。大毛想这一季要是能收个几十车不就发财了吗!
第二天过了中午,杨二柱带着两车青麻,浩浩荡荡往县城去了。
晚上二柱回来,神情看着却有些沮丧。
“爹你这是怎么了?明天的马车来不了了”?大毛有些忧心。
“哎,这倒不是。今天王管事和我说他们的青麻还有一车就够了”。
“怎么还有一车就够了我记得当时王管事不是说有多少收多少吗?”。
“王管事开始以为咱们拢共能拉个三车去就不错了。哪想今天一天咱们就送了两车,倒是吓了他一跳。这作坊每年其实有个一万多斤的青麻尽够了,今年还多收了些”。
大毛这才想起这个年代的生产力,那作坊其实也不过是个大点的四合院子。除了麻线还产些织线,要用的青麻确实有限。看来自家的发财梦这是要破了啊。
“可咱家里的青麻可不止一车啊,这多的可怎么办呢”?李杏儿很发愁。
“大毛现在拢共还有多少青麻”?杨二柱问大毛。
“今天又收了2100斤,加上剩下的440斤,还有2540斤。明天一车拉走估计还剩个650斤的样子”。大毛也愁。
“咱们得和大伙说声,这青麻不收了。要不明天再有人来卖可就不好办了”,大毛皱着眉头说道。
“我回来的时候已经和大伙说了”,杨二柱做事比较周全。“多的青麻也只能晒干,当草烧了”。
“六十多文买来的,太可惜了。怪不得大毛说有风险,还是种田踏实”。李杏儿十分心疼。
富贵茫茫然地听三人说了半天,就想问一句,“咱们家的大马还买不买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点晚
第46章 大毛的魔音
大毛和富贵又恢复了放牛扒蜈蚣的悠闲生活。这悠闲与以往有些不同, 多了些财务自由后的轻松。富贵不用再想还差多少才能攒够读私塾的钱, 大毛也不再担心要是有个小灾小难的家里该如何应对。她大致算了下,这些天家里大概挣了八两左右的银子,加上之前的老王八就快有十两了。平时有吃有喝,花费很少,这十两绝对算得上巨款了。
李杏儿是个很能持简节约的,得了这么多银钱也不想着怎么花。好几个集都过去了, 也没见她去镇上赶集。早早的收了大毛二十八文钱, 却迟迟没把笛子买来。大毛这些天都是厚着脸皮蹭文静的笛子。文静是个大方的,不仅能和大毛分享自己的笛子, 还把从张老头那学的些皮毛工夫也一道分享了。
“大毛,你不知道张爷爷有多厉害!他有的时候吹得慢有的时候吹的快,还能吹出鸟叫来。可不管怎么吹都十分好听”!
“比吴里正家小儿子吹的还好听”?
“我觉得比他吹得好。高老头之前说的好像也不全是吹牛”。文静指的是关于张老头风花雪月的那些事。
“是啊。有门能拿得出手的才艺确实很吸引人啊”!大毛想, 她上辈子要是跳舞弹琴什么的会个一样,可能就不会一直单身了。
中午的饭菜还是和平常一样, 清淡健康。
“哎, 娘啊, 明天又逢集了,您就不能去镇上买点肉回来吗?还有我的笛子,这都多久了,文静都快学会了, 我的还没买来”!大毛叨了一筷子的空心菜,有些吃不下去。
“放心吧大毛,娘明天一准给你买根笛子回来”。
“那肉呢?我和富贵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得常常吃肉才行啊”!
“明天我买点大骨头回来烧汤。那个不比肉差”。李杏儿想着这些天家里也没做什么重活,还是省省吧。等收稻子的时候再买些鱼、肉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