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将自己收拾干净的王执在厨房里看着薛采做饭,眼神阴翳道:“你如今也是一方统帅,竟过得如此寒酸,咱们陛下还真是……啧啧……”
薛采拿着锅铲道:“啰里啰嗦什么呢?快添柴。”
王执添了一把柴,道:“晚上吃什么?”
薛采:“红烧肉。”
王执眼前一亮……
如今渐渐入秋了,京城人士都换下了轻薄的夏装,穿上保暖的秋装。薛采出发那天天高云淡,他骑在通体黑亮的骏马之上,喝了壮行酒带着人就要出发。忽然从城里跑出一个人来,此人身材瘦小面白无须,一开口就是一把尖细阴柔的嗓子,“将军,这是给你的。”
他塞了一个包袱给薛采,薛采不认识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拆包袱看。于是继续赶路,当天晚上歇在驿站的时候才抽空打开了包袱。只见里面是各种瓶瓶罐罐,上面都贴着纸条,写着各种药物的名称,都是些金疮药之类疗伤药品。
内附一封没有署名的信,打开一看上面只写着几个大字,“别死外头了。”
“咦?”薛采翻来覆去的看这封信,这是谁给他的?
信纸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幽香,那个送信的人像是宫里的内侍,是宫里的某给女人给他的?薛采想破了脑袋也没想起来是谁,想到最后出了一身冷汗,莫非原主与皇帝的某个妃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他心乱如麻也睡不着了,推门出去就见王执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薛采问:“不睡觉干什么呢?”
王执:“看月亮呢。”
薛采抬头看了一眼乌云罩顶的天空,哪儿有月亮?
王执道:“我在大理寺两年,做梦都想看看外面的天空。”
“看归看。”薛采道:“不过待会儿可能要下雨。”
话音刚落天空就下起了雨,薛采问:“你不进屋吗?”
王执:“我在大理寺两年,做梦都想淋一场雨。”
薛采点了点头,道:“秋雨伤身啊,我怕你明天病的起不来床。”
两分钟后王执已经出现了薛采身边,薛采地给他一条布巾,王执一边擦头一边道:“将军日后有什么打算?”
薛采不明所以的看着他,王执道:“将军有什么执念吗?”
若说执念当然就是将慕思思夺回来,见薛采面色黯然,王执想到了什么,“将军还是忘不了淑怡公主?”
薛采沉默了一会儿,伸手指着北边的方向道:“你说我要灭了北元,需要多久?”
王执眼前一亮,随即沉吟道:“要灭北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之前还有很多事要做。”
薛采看向他,王执小声道:“当今陛下暗弱无能,对外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不会开战。更何况朝中高官尸位素餐者众多,将军想剑指北元,这些不解决是没法安心出征的。”
薛采也知道,原主其实打仗并没有用多少年,真正浪费他众多时间的是大齐内部的事情。但是薛采实在不想用原主那么长的时间,以来时间长了容易生变,二来他总觉得让慕思思在北元待的时间长了不好。
薛采小声道:“你有什么想法?”
王执激动的蜡黄的脸上出现红晕,“将军你若信得过我,就全力助我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我定不会让将军失望。”
薛采有些迟疑,“不是我信不过你,只是你我不过泛泛之交,你……”
“将军你放心。”王执眼里仿佛燃起一团幽暗的火焰,“这两年在大理寺我想通了一个道理,若想不再被人践踏,就要反过来将那些人都踩在脚下。”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么么哒~~~~~
☆、乱臣贼子⑨
看来这两年的牢狱生涯并不像他表现的那么轻松,他究竟想做什么其实薛采也并不是很在乎, 只要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任务他都可以无所谓。
因为有原主记忆的缘故, 这场仗打的很顺利,比原主当初还要迅速的就要结束了。还没进入冬季,战争就到了尾声。
这期间京城那边对薛采从来没有放松警惕过, 想想也是可笑, 那些养尊处优的人既薛采在前线出生入死, 又不希望他能顺利班师加官进爵。
为了能更好的监视薛采的一举一动, 甚至有人在背地里悄悄收买王执。
王执表面上表现出心动的样子,一回头就把这些全都告诉薛采了,他道:“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如果我假意投靠他们,到时候回京他们为了收买我肯定会在嘉奖升官这件事上帮我。”
薛采问:“那你打算怎么投靠他们?出卖我吗?”
“你行军作战无可挑剔,我有什么可挑剔的?”王执想了想道:“我就编几个莫须有的罪名写个弹劾你的奏折,再经由监军的手送去京城。监军是他们的人,届时进了京你自可轻易洗脱自己的罪名。还可以借此机会向监军问罪, 我也可以轻轻松松升官, 你装装委屈说不定还能博取皇帝的同情给你增加封赏,岂不是一石三鸟?”
薛采想了想, 心说我不坑人谁坑人?就让王执去办了。
王执没有离开,当着薛采的面就写了一封将薛采骂的狗血淋头的奏折,写完之后还让薛采欣赏,被薛采一脚踹出书房。
大齐历来重文轻武,将领在外征战还要派个文官做监军随军。这个监军没别的作用, 就是给皇帝打小报告的。所以一般在外的将领都是竭力讨好监军,就怕哪里得罪了监军,到时候天天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那就什么都完了。
此次监军乃是兵部员外郎李逸之,只等着这次随军立功回去之后升为兵部侍郎。一路上薛采没怎么搭理过他,为此他早就看薛采不过瘾了,不过碍于他都没什么机会接近薛采,薛采的仗又打的漂亮,他也一直没找到弹劾薛采的理由。
就在他满腹怨气的时候,王执送温暖来了。这样一封恶意满满的奏折,李逸之看完之后眼冒精光,问道:“这里面说的都是真的?”
“当然。”王执狗腿的道:“司徒湛以为把我从大理寺弄出来我就是他的人,对我也不是很警惕,可他也不想想,他只是个粗鄙武夫……”
李逸之顿时就信了他八成,因为大齐文官向来都是这样看轻武官的。王执又道:“有了这封奏折,不知回京之后大人能否在尚书面前给下官美言几句?”
李逸之满口答应,等王执一走他就摊开纸笔,将王执的奏折誊抄了一遍,最后冠上了自己的署名。之后随手就将王执的奏折烧了,完了还得意一笑,年轻人就是太嫩,有这种好事怎么能轮得到你?
半个月后薛采生擒了反派的土司头领,就要班师回朝。此时京城皇帝的圣旨也来了,见了薛采二话不说就抓起来了。薛采也不反抗,束手就擒之后表现得非常委屈。跟了薛采几个月的将士们不忒立了大功的将军被抓,还是薛采出言安慰大家平复了众人的心情,只把这些耿直的将士们感动的不行。
薛采和王执商量之后,提前派十七回京,在京城散布英勇将军大胜而归,却被无耻小人陷害的消息。
百姓们那里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他们只知道薛采打了胜仗,而那些只知道耍嘴皮子的文官只会在家里享福。薛采还没进京,京城里就已经传出了好多个版本,甚至还有人添油加醋给这件事编了戏文,戏文里将薛采塑造成了一个民族英雄将那些文官编成了无耻奸臣。
一时间民怨沸腾,这简直就是将那些幕后操作的人架在火上烤。
本来弹劾一个武官是很平常的事,就算最后发现薛采是无辜的也没什么,顶多就是被皇帝呵斥几句。现在倒好了,京城里这个情况皇帝不会不知道,到时候薛采是真的有罪那一切都好说。他要是被冤枉的,皇帝为了平民愤肯定会推出几个人当替死鬼。
进京那天薛采专门凹了一下造型,要知道大部分人都比较看脸,天然的倾向于长得好看的人。薛采把脸上的胡子刮了,将那张英俊的脸完全露了出来。又打散了头发,穿着一身从战场上下来的还沾着血迹的铠甲。
他一脸愁绪的坐在囚车里,一个为了国家出生入死又遭冤屈的年轻俊将军的形象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果然百姓们一看就受不了了,纷纷站在路旁冲着薛采喊:“司徒将军,我们相信你!”
“司徒将军你是个好人啊……”
薛采及时作出被感动到流泪却强忍着的心酸模样,红着眼眶扫视每一个人。
跟在后面的王执看见了,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种演技简直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慕思思远在北元,当她得知薛采被抓的消息时,已经是好几天以后了。她一来到北元没多久就听说了薛采被关进大理寺的消息,急的她眼泪哗哗的掉,连着写了好几封信送给大齐皇帝。她为了两国的安宁已经选择放弃幸福,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薛采能好好的。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信根本没有送出去,全都送到了李乾昊的手里然后被他烧毁了。不久之后又听说薛采被放出来的消息,慕思思很高兴,还以为自己的信起了作用,父皇不是那种冷血无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