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科举出仕/士 (黄姜)


  倒不是黎池真对乡试结果豁达到如此程度,他主要是想着看榜的人太多,懒得去挤。等人少些了,再去看一眼就好。
  而黎棋和黎湖同样没去看榜,则是他们认为黎池这次乡试必定是考砸了的。虽然人没事已是万幸,但也不想去看别人中举的场景。
  于是,一个是想着等人散去一些后再去看,另两个因为怕触到前者的痛处,于是装作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如此,黎池他们竟然都没第一时间去看榜。
  ……
  与黎池他们‘淡定豁达‘的状态不同,贡院前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已经挤满了看榜的人群。
  时间一到,鼓响三声。
  乡试结束放考生出来后就再次紧闭的贡院大门,在第五天的中午再次被打开。
  英姿勃发、朗朗如一轮明日的俭王,手捧大红卷轴榜单,当先走出贡院。
  正副两位主考官即梅翰林和林学士,一人手捧一卷张贴着榜上之人答卷的大幅卷轴,紧跟在后。
  在士兵的护卫开道之下,俭王亲手将榜单挂上了公示栏。
  卷轴自然地‘唰啦‘垂下展开时,看榜人群中,立即弥漫开来一股迫切却又害怕的气氛……
  既想得知结果,却又害怕结果不如人意。
  另一边,梅翰林和林学士也在士兵的帮助下,将张贴了答卷的卷轴挂上公示栏。
  “本王在此恭贺榜上学子喜登秋闱乡榜,但也望诸位不忘继续奋进,期待诸位有朝一日成为国之栋梁。
  又或有急流勇退、就此选择为官者,本王也望此中诸位:若为官必为国亦为民,成为国之基石、民之庇佑。”
  这乡榜上的人都已是举人,可以选官做官了。有选择继续参加会试殿试,争取考取进士的,也有自知资质有限或现实所累,选择放弃考试而直接为官的。
  俭王这话顾及到了两者,可说是既高远也不缺务实。
  “而此次稍有欠缺而致落榜的诸位学子,也不必自卑自弃。诸位可潜心苦学三年之后卷土再来,若是现实所限无法再来一次的,也莫要让你们的学识埋没浪费了,或用以兴家旺业,或为民开智,都要去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此次榜上无名的考生依旧还是秀才,有的会选择继续再考,也有的就此止步了。
  但即使选择不再科考的秀才,俭王作为高高在上的王爷也没有看不起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学有所用,或为家、或为民,总之去做利国利民的事。
  俭王这两番话,榜上、榜下学子都提及到了,且对他们都有期许、没忽略掉乡试中的"失败者",这两段话可谓滴水不漏,很好地体现出了他仁善爱民的品格。
  在场考生、陪考的和看热闹的,虽触动他们心扉的点各有不同,但却都因俭王这两番话而感到心里暖烘烘的。
  一旁的梅翰林和林学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佩服的神色。
  赵俭能从小到大都深得圣心,作为有望触及那个大位的皇子,他到底是不同于普通皇子的。这收服人心的言语手段,也显得格外妥帖自然。
  等俭王说完话并示意梅翰林之后,梅翰林才开口道:“望诸位学子能谨记俭王教诲!”
  “学生谨记俭王教诲!”考生纷纷回答。
  “榜上之人的答卷也已张贴出来,与榜单一样都将在此公示三日,以供学子们评判及学习。”梅翰林说完,就与俭王和林学士一起后退,将榜单前的地方让了出来。
  这现场的人,有考生、有来陪考的,还有纯粹来凑热闹的,加起来怕有两千人不止。若是这些人全都瞬间涌到榜单前去,那场面可能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踩踏事件。
  但所幸考生们还顾及着颜面仪态,不好在俭王和两位考官面前失仪,于是又还连同一部分陪考的也没有一窝蜂涌过去。因此,场面也不算混乱或难看。
  而且,除了乡榜可看上榜与否和名次高低外,答卷公示栏也同样可以看。
  “解元竟是黎池!”
  “当真?竟是临淮府浯阳县黎池?!”
  答卷公示栏上最顶端,张贴着的答卷赫然就是黎池的。
  策问场三篇策问答卷,分别是玖拾肆分、玖拾贰分和玖拾分,合计贰佰柒拾陆分。
  经义场共三十道题,黎池每道的答案都没有错误,但每题也各扣了零点伍分,最后总计贰佰捌拾伍分。
  这两场的成绩,若是只单看某一场,黎池的成绩都不是排名首位的。但黎池他胜在一个‘稳‘字,尤其是杂宗场,三百道题他竟只有一题答错,他杂宗场的分数为贰佰玖拾玖分。
  就是唯一错的那一道史学题,也存在争议。
  “‘景广文王于何年遣使北匈奴议和?‘我也是写的和黎池一样的答案,我记得这在《汉书》中有明确记载啊,为何就是错的?”
  “不,在《通史》中记载的是174年,而非172年。”
  这时围绕黎池议论起来的,也都是看完榜单后成绩不错的考生,因此才有心情过来八卦。
  “黎池不是在贡院里突发风寒甚至命垂一线,幸好有俭王送去一张被子才使他得以活命?怎么还考得这样好,甚至高踞解元?”
  抱有这样疑惑的考生不少,甚至看那些考生的神色,有的都已经往徇私舞弊、阴谋诡计方面想了。
  但黎池的人缘是真的不错,他之前请酒吃席、参加聚会等,苦心结交人脉的作用体现出来了。与他有过接触的学子,大多对他抱有善意。
  于是就有与黎池同桌吃过饭的临淮府秀才,仗义执言:
  “他该是在病倒之前就写下了答卷?看这答卷上的一笔‘台阁体‘虽然也出类拔萃,但看过他笔墨的人,就能看出这缺了一分力道,说明他也是受了风寒影响的。
  但他学识毕竟过人,即使身患风寒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是深感佩服的。”
  此时,明晟也帮腔道:“在下浯阴明晟,此次与挚友钟离书和黎池同住一个小院,在乡试之前我们整日在一起探讨学问,因此我们最是清楚他学识过人。
  期间也品读过他的文章,只能说,比这次乡试所写……要更加精妙得多。”
  钟离书也冷冷地补充:“这次的策问和经义,一看就少了一分灵气。写成这样,他当时脑子怕是已经烧糊涂了!”
  明晟榜上排名第十一,钟离书排名第十,这两人说的话还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而且很凑巧地,钟离书就是那唯一在三篇策问的总分上,超过了黎池的人。由他说出这话,虽语气略显高傲,但同时也更加有可信度。
  之后同样来自临淮府的秀才,也都纷纷帮腔附和。
  如此,一场还在酝酿之初的非议质疑,因为黎池的好人缘,有肯为他挺身执言的人,在最初萌芽时就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也许还有心思阴暗的人会心存质疑,但却已在当下失了掀起风浪的时机,再难借此次的‘首开考棚门‘、‘俭王赠被‘、‘身染风寒却中解元‘等由头,进而兴风作浪。
  当然,也不排除若是之后黎池虎落平阳了,有人以此为借口对付他。
  但什么是借口?就是敌人借题发挥的托词。别人若是存心想要对付他,总能找到借口的,因此有没有此次这个借口都不重要了。
  有关于黎池的讨论,只占了这次乡试张榜中的一隅。
  更广阔和普遍的,还是诸多看榜人的百般情态:或跌足恸哭,或喜极狂笑,或隐忍喜悲……
  到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还站在贡院大门处,居高临下看着人群的俭王和两位主考官了。
  赵俭来回扫视着下方的人群,到底是没有发现黎池的身影。
  黎池那样的人,即使陷在人群中,也能够很快就吸引周围人向他靠拢,能让人一眼就从人群中找出他。
  这一边的钟离书和明晟,与相识的考生又说了一会儿话后,就叫上陪同他们的族人,欢欢喜喜地回去了。
  ……
  那些榜前看热闹的闲人,可不光是去看个稀奇的。他们在看到榜单后,就会立即飞奔去考中之人的家里或住所报喜,总能或多或少得几个喜钱。
  虽然从上一届即黎池没参考的那届乡试开始,就废除了由官府衙役上门报喜的规矩,这给中举者家中节省了一笔打赏的喜钱。但是,民间的这种报喜风俗,却是无从禁止的。
  可是,乡试前黎池他们几乎是足不出户,也就没人知道他们的住所。因此直到乡榜已经张贴出好一会儿了,也愣是没有人来报喜。
  直到钟离书一行人回来之前,黎池都还不知道他中了乡试解元,还盘算着再过半刻钟就去看榜。
  钟离书一行人进院里时,黎池正在他爹的监督下喝补药。
  “小池子!你着实厉害!考中了解元啊!恭喜啊!”明晟进院门后,边向北边黎池屋里走、边道贺。
  黎池听了外面明晟的话,神情恍惚地一愣。
  解元,能取得这个名次,黎池是真的很吃惊。他有七八分把握能考中举人,但却没想到能得个解元。
  毕竟江淮省之中,有才之人必不会少,他这次又受了感冒影响没能全力发挥。他是真没想到,他还能考个乡试第一名解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