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儿行啊?”翠花第一个提出异议,“那屋子里头连个阳光都没有,就算烧得再暖和,能长出来啥菜啊?”
周氏抱着小七哄着,迟疑地说道:“大冬天的,要是有个新鲜菜吃那可是好,可是……种得出来吗?”
杏花挠了挠脑袋,问道:“荷花,你是想种蒜苗吗?”
以前家里冬天想吃点儿蔬菜,也就能种点儿蒜苗,其他的在屋里头也种不出来啊。
田大强却始终没出声,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正文 第434章打算
荷花等她们说完,才胸有成竹地说道:“不止是蒜苗,我还想种别的菜呢。”
看着大家疑虑的眼神,她便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我听说县里有卖琉璃的,可以买几块回来,镶在房顶上,这样阳光就能照进屋子里。除了蒜苗,还可以种韭菜啊,小葱啊,这些菜都耐冻——”
田大强一下子愣住了:“啥!?买琉璃?镶在房顶上?”
他虽然是个农民,可也知道琉璃是非常金贵的东西,听说富贵人家都拿来做首饰和摆件的,荷花要买了琉璃来镶房顶,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荷花看田大强目瞪口呆的样子,忍不住笑:“爹,你别担心,上次小明回来,我让他帮我打听打听,咱不买那种顶好的琉璃,只买次等的,能透亮光就行。”
多的话她没说,古代人不知道,她却是知道的,古代工艺落后,烧制琉璃是很不容易的,动不动就会出废品,能烧出晶莹剔透的琉璃是很难的事,这也是琉璃珍贵的原因,但是她要用来做窗户,就不需要那么精致的琉璃,能买到他们烧得不好的废品就够了。
不过这也要看运气,就算是买废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她甚至想过自己做实验烧琉璃,但是一来她没有经验,二来附近没有合适的材料,第三,琉璃这个东西在古代可是暴利甚至是垄断的行业,就算她千辛万苦烧出来了,以她一个小小的农家女的身份,只怕给她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灾祸。
荷花的愿望很简单,赚点儿小钱,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就好,她可不想在古代做出什么一鸣惊人的事情来。
田大强还是担心:“这……能行吗?”
荷花笑着说道:“爹,我这不是也是想试试嘛,除了青菜,我还想种蘑菇。”
田大强听了,顿时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
蘑菇跟青菜可不一样,蘑菇是长在潮湿阴暗的环境的,没有阳光也能长。
再说田大强刚刚尝到卖蘑菇赚钱的甜头,对种蘑菇可以说是非常热情的。
荷花趁热打铁:“你们想啊,大冬天的本来就没啥新鲜菜吃,要是咱们能种出来新鲜的蘑菇——”
“那肯定能赚大钱!”杏花两眼放光,大叫着打断了她的话。
小七刚睡着就被杏花这一声吓醒了,不满地咕哝着。
周氏忙拍着孩子,笑道:“看把你三姐乐的!”
田大强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问道:“荷花啊,这冬天在屋里种蘑菇,能行么?”
荷花轻声说道:“这一年来,我种蘑菇最顺手了,我估摸着能行。”
田大强知道荷花做事向来稳妥,就比如卖药妆方子,都是在家里研究了好久,又拿家里人做试验,万无一失了才拿去卖的。
荷花既然能这么说,那就是有把握了。
田大强想了想,盖土坯房子花不了多少钱,如今正好是秋收和入冬前的空闲日子,人手也好雇,盖一排土坯房,最多也就花个二十几两银子。
这点儿钱如今对他家来说算不了什么,只是荷花说的那个琉璃窗啥的,他心里实在没底。
荷花猜到了他的顾虑,说道:“我寻思着,咱家先把土坯房盖起来,过几天我去县里给老姑送菜,顺便去问问吴明,要是能弄到琉璃,咱就镶琉璃的窗子,要是弄不到就算了,大不了都种蘑菇,也不耽误啥。”
田大强想着,荷花有本事,就算种不了青菜还能种蘑菇,房子总不会白建的,再说一入冬家里人都闲着也没事儿做,鼓捣着种点儿蘑菇青菜啥的,也好打发时间,便答应了下来。
一家人又继续商量着找谁家来帮忙,房子怎么盖,窗子要留多大,还有冬天下了雪往后院不好走,路也要铺一下之类的细节问题,直到小七再次被吵醒,大哭了几声表示抗议,一家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个话题。
荷花回到自己屋子里,躺在炕上的被窝里,还是兴奋地睡不着。
她还以为自己的提议会让家人反对,毕竟在冬天种植蔬菜,在古代还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可是没想到,家里人居然这么支持自己。
想着这个漫长的冬天终于有事情可以做了,她觉得浑身都充满了斗志,琢磨了好久,才渐渐进入了梦乡。
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呀!
次日田大强就去寻人手,如今秋收差不多已经结束了,不少人还想着入冬前再找点儿活计贴补家用,田大强为人又大方敞亮,所以人手很好找。
建土坯房比砖瓦房要容易,田大强找好了人,又和田大力去了一趟七里铺,买好了盖房子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很快,后山上就开工了。
梅花出嫁了,家里两个小子还离不开人,荷花和翠花就担起了给干活的人做饭的任务,好在家里粮食和菜都充足,有时候翠花杀两只鸡,有时候托老赵头去七里铺帮着买十几二十斤猪肉,天天肉蛋不断,做的大锅饭油水十足,干活的人越发卖力。
还不到一个月,土坯房就盖得差不多了。
期间荷花去了一趟县里,一是给田芳送菜,二是问吴明琉璃的事情,结果把她吓了一跳。
这事儿是吴明的同窗帮忙打听的,整个府城范围内,能制作琉璃的只有三家大户,都是很有背景的,一家主做饰品和摆设等小件,另一家擅长做琉璃灯盏和琉璃瓦等用品,还有一家是新兴的,听说有皇商的背景,做出来的琉璃制品几乎都送到了京城和南方等富庶地区,根本不跟底下这些小商贩交易。
这三家里,只有做琉璃瓦那家能烧出来荷花需要的琉璃窗,可是人家却没有废品,要想买他们做的琉璃窗,只能花高价定制,一尺见方的琉璃窗,就要三十两银子一片。
这个报价完全超出了荷花的预期,她算了算,就算每个屋子只安一个琉璃窗,也要四五百两银子,这些银子她不是花不起,只是觉得不值。
东北冬天的白昼本就短暂,才一尺来宽的琉璃窗,能有多少阳光啊,就算安上也没什么太大效果。
再说这么多银子,她要种多久的蘑菇和青菜才能赚回来啊!
不过她知道,这个报价其实不算黑,毕竟琉璃这个东西在古代可是很金贵的,无论是配方还是人工都很昂贵,而且这种东西,寻常百姓是不会买的,只有讲究的大户人家才会用到,所以产量更少。
吴明见她一脸沮丧,安慰她说,对方可能只是忽悠他们,这烧琉璃哪有不出废品的,只是人家怕砸了招牌,有废品宁可砸碎了,也不愿意往外卖。
荷花知道他说的有道理,可是既然这样,她之前的想法就实在行不通了。
好在她还可以种蘑菇,至于青菜什么的,种不了就算了,以后有了银子,再做打算。
荷花这么想着也就想开了,银子这东西没有赚够的时候,还是量力而行吧。
从县里回来的时候,她特意去看了看玉容娇胭脂铺。
几个月前那种火爆的场面已经不见了,不过玉容娇的生意依然很好,过了秋收,正是农村嫁娶最多的时候,依然有很多要出嫁的姑娘来买玉容粉,连带其他的胭脂水粉也买了不少。
正文 第435章辞行
不过听田芳说,牛奶子已经回落到了往年正常的价格,荷花思忖着,这应该是过了最初的火爆阶段,开始慢慢趋于平稳了。
她还远远地看到了于掌柜和芙蓉大娘夫妻俩,芙蓉大娘似乎又胖了一圈,笑容满面的大脸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看他们都忙着招呼生意,荷花便没有上前招呼,让马车直接拉了她回家了。
她这一趟去了三四天,回到家的时候,土坯房基本已经完工了。
荷花迫不及待地跑到后山去看,只见在离后院菜园不远的地方,起了两排整整齐齐的土坯房,有十七八间,木门木窗都安好了,墙体约有两米高,加上尚未铺完瓦的斜面房顶,也算是高大敞亮了。
荷花进了屋子看,每间屋子里都砌了火墙,这样外面哪怕寒风刺骨,屋子里也不会冷。
这些工人做得活很认真,墙体都砌得很厚实,荷花知道,农村这种土坯房虽然看着不好看,却是很实用的,隔凉隔热的效果都很好,造价又低廉,如果用料足盖得结实,一点儿都不比砖瓦房差。
荷花出了屋,见田庆和田福正在跟大家伙做收尾工作,便过去打了个招呼:“庆叔,福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