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他,在县里读了半年书,灌了一肚子的之乎者也,人都变得古板了。
想到这里,吴明便释然了,坐在荷花面前。
荷花从火炉子上取了热着的水壶,给自己和吴明各倒了一杯水。
“啥事,说吧。”
吴明从怀里取了一个小小的布包,放在荷花面前。
荷花也不客气,拿起来打开。
只见湖色的手绢里,放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坠,雕刻成了一朵出水莲花的形状,十分的精致。
借着油灯的光芒,这块玉坠散发着莹润的光泽,令人一见便爱不释手。
荷花有些意外,抬眼看向吴明:“是给我的?”
她的名字是荷花,这荷花玉坠送她倒是正合适。
吴明看到她眼底的隐隐亮光,不由得微微笑了。
“嗯,喜欢吗?”
荷花点点头:“挺好看的。”
她拿起玉坠,在自己脖颈上比划了一下,不禁泄了气。
“你要是早把这个给我就好了,我还能让大姐帮着打个络子,正好戴在脖子上。”
梅花是最擅长针线活的,荷花想到打络子,第一个就想起了她。
吴明失笑:“一个络子而已——”
看到荷花丢过来的威胁眼神,吴明知趣地闭了嘴。
虽然打络子是最简单的活计,可是荷花向来对针线活深恶痛绝,让她打络子还真是难为她。
“要不,让二姐帮忙?”吴明给荷花出主意。
荷花想到刚才马德胜和翠花的情形,马上摇了摇头。
这时候去求翠花帮忙打络子,无异于自寻死路。
“算了,我先收着,以后有机会再说。”荷花把玉坠重新包好,问道,“不年不节的,你咋想起来给我买东西了?”
吴明微怔,说道:“我这次回来,是跟先生告了假的,虽说耽误几天没什么,只是中秋节……只怕我就回不来了。”
荷花愣了片刻,才想起来这回事。
这些日子家里都忙着办梅花出嫁的事,居然忘了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
荷花想了想,说道:“那也没啥,你读书的事要紧。”
“只不过,下次再回来,只怕就是放年假的时候了。”吴明望着荷花,慢慢地说道。
荷花算了算,点点头:“那也是,这么看来,你有三个月不能回家呢。”
过了中秋就没什么大的节日了,要等到腊月书院才能放假。
吴明看她失落的样子,忙说道:“我会给家里写信的。”
荷花回过神来,笑道:“没事,等过了秋收,家里也没啥事了,我就去县里逛逛,到时候可以去看你啊。”
吴明笑着点点头:“嗯。”
看荷花的目光重新落在那块帕子包起来的荷花玉坠上,吴明脸色微红,轻声说道:“你是九月初六的生日,我是赶不回来了,所以就……”
荷花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块荷花玉坠,是吴明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荷花穿越到这里一年多,无论是这段日子还是在记忆里,都没有过过生日。
以前在老田家,是没条件过,田王氏看她们几个闺女都是赔钱货,连饭都不让她们吃饱,更不可能给她们过生日了。
后来分了家,她家里日子过好了,姐妹几个也没有养成过生日的习惯,在荷花的印象里,还真没有给谁大操大办过生日的事,只有在家里有人过生日的时候,周氏会给过生日的那个人专门做一碗手擀面,里面打上两个荷包蛋,淋几滴香油,就算是过了生日了。
所以,此刻她收到吴明的生日礼物,忽然有种陌生的惊喜。
这种感觉,比前世一大群朋友给她过生日派对还要开心。
“小明,谢谢你!”她认真地说道。
吴明有些局促地笑了:“你喜欢就好。”
为了这块玉坠,他在县里找了好多地方,县里的首饰铺子都跑遍了,甚至连当铺他都去过了,只是想送给荷花一个别致的礼物。
看到荷花这么喜欢的样子,他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荷花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他这点儿辛苦又算什么呢?
正文 第432章丰收
送走了吴明和马德胜,家里就开始忙起来了。
先是秋收,后山那几块地虽然是头一年种,可是田大强伺候得好,种的又多是高产作物,苞米和粳米等各种粮食都收了不少,再加上地瓜和豆子等杂粮,足足收了两千多斤。
这么多的粮食收下来,该晒干的要晒干,该磨的要磨,仓房放不下,还要扩大地窖,一家人忙得团团转。
荷花抽空算了算账,有了这么多粮食,自家过冬的粮食省了一大半的钱,难怪田大强和周氏心心念念地想种地。
粮食虽然不用再多买,过冬菜还是要预备的,春天的时候田大强没什么事儿,在后院围了好大一个菜园,到了秋天收的菜多的吃不完,眼瞅着天气越来越冷,一家人把后院子的菜地收割干净,豆角丝茄子丝黄瓜片等各种干菜晒了满院子,屋檐底下挂着一串串的红辣椒和蒜,所有的空地包括屋顶都铺上了苞米,远远望去金灿灿的,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
家里的活计又多又杂,好在田大力和田福忙完了自家的地就来帮忙,总算没有耽误秋收。
除了粮食和菜,后山还有其他的出产。
首先是荷花种的蘑菇,原本只是在山里头捡回来的菌丝,没想到其中一种蘑菇繁殖极为迅速,只要雨水充裕,一个月就能收获一次,荷花便重点培养这种草菇,几个月下来,已经很有些规模了。其他几种蘑菇虽然生长速度慢一些,两三个月也都能收获了,除了往田芳酒楼里送的几次蘑菇,这次收获的各种蘑菇晒干了,差不多有六七百斤。
和蘑菇相比,木耳的种植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虽然长出来一些,却远远算不上丰收,不过荷花也没在意,毕竟第一年只是试验阶段,只当是积累经验了,木耳菌丝她留着,准备明年继续种。
最后的就是那些药材了,这可是荷花准备作为长期目标重点发展的对象,这一年她开辟了许多试验田,没事儿就跑到山上去拿了小毛笔做记录,对各种常见药材的种植都有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几种一年或者两三年就可以收获的药材,比如防风,党参,黄芪等,生长周期短,又是市场需求比较大的,荷花都格外重视,准备搜集好经验就扩大规模搞种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妆方子里需要的药材,也都是她重点培育的对象。以后她要做这方面的市场,原材料可一定不能少。
头一年她种植经验不足,大部分还都在摸索和试验阶段,所以对产量也没有太大的期望,能积累到经验她已经很满足了。
到了秋天,便有商贩进山来收山货,村里人都知道他们家买下了后山,时不时就有人来打听他们家卖不卖山货。
这些事田大强都会跟荷花商量的,荷花打听了一下收购的价格,自己在家里算了算,若是家里东西不多,卖给商贩倒是省下了运输的费用,可是她家只蘑菇就要卖掉至少四百斤,还有各种药材和其他山货,再加上田大强这半年来在后山下的套子挖的陷阱,虽然猎的山鸡野兔都进了自家肚子,可兔子皮也攒了三四十张,这些都要卖掉,那就不如他们自己雇个车去七里铺了。
田大强听荷花说得有理,跟田大力商量,田大力也赞同,他家今年粮食丰收,也要卖掉一部分,正好可以一起去七里铺。
去七里铺当天就能回来,药材和蘑菇也都容易出手,荷花就没跟着去,田大强和田大力兄弟俩赶着牛车,拉着一大车东西去了七里铺。
等晚间田大强回来,高兴得两眼直放光,身后田大力的牛车还拉了满满的白菜萝卜等过冬的菜,两个人都是笑呵呵的。
田大强一路都憋着没敢跟人说,看见荷花迎出来,立刻大声说道:“荷花,你猜猜这回爹卖了多少钱?”
荷花被他突如其来的大嗓门惊得一愣,顿了顿才说道:“爹,你喊啥啊,吓我一大跳。”
田大强不好意思地笑了,赶紧压低了声音:“爹这不是高兴的吗?”
荷花招呼翠花和杏花出来帮忙卸车,看着围着自己打转的田大强,笑道:“爹,你这是收了多少银子啊,这么高兴?”
田大强就等着荷花问呢,忙一样一样说给她听。
“爹到了七里铺才听说,今年秋天雨水少,各处山上的蘑菇都没收多少,几个大铺子酒楼收不到蘑菇,都愁得不行,爹和你三叔拉着一车山货才进了大集,就被好多人围住了……”
这阵势起初还把田大强哥俩吓了一跳,后来看他们只是来买蘑菇,才放了心,田大强跟荷花在外头卖了这么多次东西,也长了不少心眼,不管别人怎么问,就是不说蘑菇的价格,倒是那几家收山货的着急了,围着牛车抢着出高价,往年只能卖三十文一斤的干蘑菇,居然六十文一斤卖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