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田园花嫁 (花无双)


  随后韦子寒针对当今老百姓的现状,深刻阐述了花朵朵随口说出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
  每每说到如今老百姓面临的食不裹腹穿不暖身的惨景。韦子寒都激动得涕泗泪下,当说到那些大富之家面对老百姓如此惨绝人寰的境况竟还能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奢靡浪费。又不由愤然而起,严加批判。
  其演讲时言辞之动情和势利,让在场学子无不在伤心时黯然泪下,在愤概时几欲揭竿而起,可见韦子寒的演说功力已登入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了。
  在演说的最后。韦子寒十分巧妙地引出了花有福家慷慨解囊解民于困的善举,高度赞扬了这种为老百姓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并号召广大学子有能力的都尽可能伸出援手,解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百姓解难,为朝廷分忧,这方是吾辈读书人所终生追求的至高境界。”韦子寒最后以一句极度有渲染力的话结束了一场演讲。
  这句话无疑让整个竹林都陷入了沉静。学子们纷纷思考韦子寒此话的深意。有的甚至忍不住猜测此次科考题目会不会正与韦状元此次演说的话题有关。
  而有的政治觉悟比较敏锐的学子则忍不住猜测,韦子寒此次关于宣扬布衣施粥的演说是不是朝廷的暗中授命,倘若是那他们说不得得立即回去与长辈商量。尽快响应朝廷的号召了。
  且不管学子们作如何想,韦子寒这一场演说无疑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番演说不仅在众多学子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即便是在那些士林之家乃至朝廷都掀起了余波。
  演说结束后学子们纷纷奔走相告,并彼此间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家里比较富裕的学子都急匆匆地赶回去游说长辈广开粥棚,布衣施粥。而受家庭条件所限无法慷慨解囊的学子。则纷纷以诗作歌赋的形式来表达对这种善举的高度赞扬。
  一时之间,整个青门镇乃至临阳城都掀起了一股解民于困的热潮。而这场运动。自然引起了朝廷的高度关注。
  彼时朝廷还在为筹措灾粮的事儿而焦头烂额、头疼不已,如今经过一场大战,朝廷国库已经虚空。而恰逢此时大晋北边突逢旱年,百姓颗粒无收,上次楚凌轩截获的那一批粮草早已运到北部救急去了。
  北部接连匈奴,本就属于人心浮动的地带,若是无法稳定民心,恐怕会导致大晋边境再起战端。两相权衡之下,朝廷也只好暂且牺牲青门镇百姓的利益了。
  如今青门镇百姓境况堪忧的奏折已摆在了百官的眼前,已是不容逃避亟需解决的难题,若是朝廷再不想办法解决民困,恐怕待尸骨遍野时大晋将民怨载野,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于是太皇太后急忙召集百官商量对策,最后商量来商量去也只得一个依靠江南屯粮来缓解灾情的对策,无奈之下太皇太后只得立马指派官员到江南筹措灾粮。
  然长安离江南非一日之遥,到江南筹粮之事儿也毕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为这太皇太后急得嗓子都冒烟了,而这时白鹭书院掀起的这场解民于困的运动无疑是雪中送炭,为朝廷筹措灾粮大大缓冲了期限。
  有这些民间力量在支撑着,朝廷总算能缓上一口气,不至于火烧眉毛。
  太皇太后看了御史大夫张苍和的奏折后即刻龙颜大悦,召其来仔细询问详情。最后得知最先掀起这场解民于困运动的竟是闫执事的弟子花朵朵,当时不由大为惊讶。
  太皇太后对花朵朵的印象也仅限于那晚的几番对话,当时只觉得这是个聪颖的孩子,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是个讨人喜欢的,但也仅限于此。毕竟自那晚后花朵朵便从不曾踏足长安,而太皇太后也晓得她不爱长安城的尔虞我诈,也便不曾再召她入宫。
  如今突然听说这个小姑娘还有这番魄力,竟敢想寻常男儿不敢想的,做寻常男儿也不一定敢做的大事儿,这番广阔的胸襟可真是堪比男儿啊!
  “这个孩子若是男儿身,那可是咱大晋国的栋梁之才啊!真是真是可惜了。”太皇太后一阵叹惋。
  “老佛爷说的在理,依臣看这花姑娘的确比咱朝中许多大臣还堪大用。”御史大夫张苍和是个无比正直的人,他说好的人那必定是真的好了。
  太皇太后眉眼一阵笑意,“难得你也有赞人的时候,看来这个孩子实在非同一般啊!这样吧,你今儿就替哀家到青门镇微服私巡一番,看看这个花朵朵是否真如百姓口中所言,是个菩萨心肠的大善人。若此事属实,哀家必定重重有赏!”
  “微臣领旨!”张苍和应诺后匆匆退了出去,筹备微服私巡的事宜去了。
  当天下午,张苍和就快马加鞭来到了青门镇县衙,找到了如今的青门镇县令杨柏松,告知他此行的目的后,便风风火火地带着杨柏松赶赴花嫁村视察施粥情况去了。
  杨柏松看到当朝御史大夫忽然降临咱这小小的青门镇,当即吓得浑身冒汗,以为自己不知哪儿出了问题被捉住了小辫子,吓得险些当场晕眩了过去。
  幸亏张苍和不是个故作玄虚的人,当即开门见山地道明了来意,杨柏松听到不是自己的政绩和作风出了问题,这才大大地松了口气。
  心里暗骂这老匹夫爱搞突然袭击,也不晓得提前通知一声,幸亏自个儿也不像别的同僚那般,好在县衙做些风花雪月的龌蹉事儿。要不然若是让这铁面无私的御史大夫看到了那些不堪的场面,恐怕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也保不住了。
  杨柏松本想到醉仙楼置办一桌上好的酒席,好好招待这个远道而来的大领导,给张苍和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好让杨柏松在朝中给自己说句好话,给来年的政绩画上个优等,这样自己升迁就有望了。
  怎奈张苍和是个雷厉风行的行动派,最是厌恶那等觥筹交错、风花雪月的做派,有这时间去花天酒地,还不如多为老百姓做点实在事儿呢!
  杨柏松见张苍和严词拒绝也不敢忤逆,只好诺诺地作罢了,乖乖地跟随他直奔花嫁村而去。
  张苍和在朝中虽然人缘不好,但却无人敢招惹他,因为他务实肯干的作风深得太皇太后欢心,是朝中当之无愧的宠臣,许多时候太皇太后或许不听田若甫等元老们的意见,但决不会无视张苍和的谏言。
  因此杨柏松是万万不敢得罪眼前这个老祖宗的,他心里忍不住求神拜佛地祈祷这老祖宗赶紧视察完返回京城去,省得出了什么纰漏自己要吃不了兜着走。
  第三百三十六章 微服私巡
  张苍和一行才来到花嫁村的村口,远远便看见前面排起了长龙,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张苍和让车夫将马车停在路边不显然的地方,自己和杨柏松以及随行的师爷远远地便下了车,往粥棚的方向步行而去。
  几人身上此时都换上了平头百姓的装束,手上似模似样地拿着一个破碗,乍看之下与在场的百姓似乎并无不同。若不是细看,谁也瞧不出眼前领头这人竟是朝廷派来的重臣。
  张苍和带着身后几人走到队伍后方排起队来,前方排队的百姓见来了几个陌生的面孔,以为是别的村落赶来的村民,也没有多在意。
  张苍和佯装好奇地问起前面的农夫,“这位大哥,敢问这里可是花大善人在施粥?”
  农夫转头答道:“你是今儿才来的吧?难怪不晓得了!咱们这方圆一带就只有花大善人在开棚施粥,其他有钱人才不管咱们这些老百姓的死活哩!”
  旁边一个老汉点头附和,“可不是,这年头可不是人人都像花大善人这般慷慨大方,乐于行善的。”
  张苍和点了点头,继续打开话题,“我听别人说,这个粥棚也开了七八天了吧?这个花大善人还真是富甲一方啊!”
  “这你就不晓得了吧!”农夫引以为豪地说道,“花大善人可是咱们花嫁村的头号富人,他家里的银子多得咱数都数不清。但花大善人有钱归有钱,却从不会瞧不起咱们这些平头百姓。”
  “是啊,每次咱村里头出了啥事儿都是花大善人在前面给咱顶着。”老汉满脸感激,“就拿这次施粥来说吧,咱们青门镇有钱人家多了去了,但主动给咱们老百姓一口热粥吃的却只有花大善人。”
  “是啊是啊!”别的村民们听了纷纷附和,“花大善人真是菩萨心肠啊!”
  “这位大哥你不晓得吧。咱们这个粥棚都开了十来天了,天天一日三餐供应着,中午还有馒头和肉吃,从来没有间断过,若不是真心行善之人,谁会任这银子流水般哗啦啦地流走啊!”左边一条队伍的老头感概道。
  排在他后头的汉子也连连点头,“可不是!花大善人可不仅仅是给咱们一口吃的,还特地派人到老远的地方给咱们这些没有衣物过冬的人家采买棉衣和棉被哩!”
  “是啊!咱们过冬用的衣物都被蒙古鞑子抢去了,亏得花大善人家派发的棉衣,不然我这糟老头子可就冻得出不了门咯!”老头抚着身上簇新的棉袄。眼里泪光闪闪。
  他前边的婆子也抹泪道:“花大善人那是真心拿咱们老百姓当亲人看呐,要不是花家及时给咱们送上棉袄棉被,咱们可都熬不过这个严冬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