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也让那些长工们对酒庄死心塌地了起来。在关键时刻花朵朵希望他们做的,那些长工们显然如今也做到了。
像这次埋藏那些存酒,那些长工们若是事后有丁点不轨之心,哪怕只向蒙古人透露一点点消息,恐怕满地下的存酒都将被蒙古鞑子搜罗一空,而他们花氏酒庄的命脉也将毁于一旦。
而如今,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想到这些,花朵朵又怎能不感激那些拿命来守护酒庄的长工们呢?别说是一点点奖金以作鼓励了,即便是给他们股份花朵朵也觉得是应分的。
花朵朵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儿,便转头吩咐李长生道:“对了姐夫。如今粮食不够,酒庄那边就先暂停酿酒吧!等夏收过后有了余粮再酿下一批酒。你先带着大伙儿帮忙把粥棚给支起来。”
李长生连忙应了下来,匆忙转身出去挨家挨户地寻那些长工去了。也不晓得这次大难过后。那些长工们还剩下多少保下命来。
大伙儿都忙去后,花朵朵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看看还有哪些遗漏之处。她忽然想起以往史书都有记载,施粥的过程中如果无人维持秩序,恐怕会有暴乱的情形发生。
想到这儿。她连忙吩咐燕草到时带着楚五等人暗中维持秩序,确保施粥那些天无事故发生。毕竟要是起了暴动伤了人命,那可就好心办坏事儿了。
楚五等人接到任务后自然也是欣然应之,毕竟如今楚凌轩已将他们几个留给了花朵朵,花朵朵今后便是他们的主子了,主子有令他们当然不敢不听。
虽然花朵朵指派的这个任务有些大材小用了。但是能够帮助到那些老百姓他们还是觉得挺有意义的,起码比暗中刺杀什么的有意思多了。
时间徐晃一下便过了半天,很快里正便召集了村民们召开大会。大伙儿本来还为粮食的事儿愁心不已。这会儿听说花有福家竟然愿意把粮食拿出来开粥棚给大伙儿应急,村民们心里都感激不已,纷纷称花有福为花大善人。
而当他们晓得此事儿竟是花朵朵的主意后,更是激动得大呼她为观世音菩萨再世,恨不得给她立张长生牌日夜朝拜。祈祷老天保佑这个善良的姑娘健康长寿。
开棚施粥的事儿就这样被提上了日程,里正和花有福商量了一番。便将施粥的地点选在了村西路口那块可容纳几千人的大空地上。
那块空地其实是村民们的旱田,但如今已过了秋收时节,旱田便空了下来,正好可用来安排施粥,如此可方便大伙儿排队领粥,若是其他村的村民有需要也可方便他们前来排队。
开棚施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仅靠花有福一家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于是花朵朵便向里正提议让村里每户人家以自愿为原则派出一名壮丁来帮忙施粥。花家会管他们一日三餐,每日还会给这些前来帮忙的壮丁们一斗米作为酬劳。
这些对如今的村民们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于是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里正便收集到了一百来个前来报名的名单。
花朵朵从中选了五十个身强力壮又肯吃苦的壮丁,给他们说清楚每人具体的活计,便让他们明儿一早到粥棚里上工。
安排完这些后已是入夜了,花家人匆匆吃过晚饭,大伙儿各自睡下不提。
翌日一早,开棚施粥的事儿便浩浩荡荡地展开了。
里正让村民们在空地那儿支起了好几个大棚,如今棚子外的空地上已经排起了长龙,村民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空碗,眼巴巴地瞅着粥棚的方向,生怕轮到自己时粥已经派完了。
花有福站在粥棚前,好不威风地大声道:“乡亲们都别着急,咱们备了足够的量,人人有份,永不落空。为了让大伙儿都填饱肚子不致受饿,咱们一日三餐都会在这儿给大伙儿施粥,直到朝廷的灾粮下来为止。”
花有福顿了顿接着道:“为了给大伙儿补充体力,咱们中午还会额外加派馒头和腊肉,馒头有时会换成红薯或芋头,乡亲们午餐时除了可领一碗米粥外每人还可再领一个馒头和一块腊肉。”
乡亲们听到这大好消息顿时欢呼了起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纷纷激动地大喊着花大善人和花大菩萨,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感谢的话儿,只差没跪下来叩拜活命之恩了,场面一时间好不热闹。
如此过了七八天,花嫁村粥棚外候着领粥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开始还只是附近邻村的村民闻讯而来,后来连稍远些的村落都陆续有村民赶来领粥。
帮忙施粥的壮丁们尽管忙得满头大汗,但每当他们看到乡亲们那满含感激的神情,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花家粮仓里源源不断地输出白米高梁红薯和芋头,还有那些被风干的腊肉。这些平日里人们兴许不放在心上的粮食,如今都成了面前好几千人的救命稻草。
花家人尽管有些肉疼,但看到乡亲们都好好地活了下来,他们心里还是十分满的足,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无法给予的。
连一开始不赞成施粥的王氏,如今在乡亲们每日从不间断的夸赞下,心里都不由有些飘飘然起来,对施粥的事儿反而来得比谁都热情。
时间过得很快,随着严冬的渐渐逼近,天气也越来越寒冷了,前些天下了几场雨后,空气里更是冷得连呼出的热气都是冰凉的。
而此时,护花河早已冻结成冰了,每日里会那么有三两个胆大的孩子偷偷瞒着大人在河面上溜冰。
但村子里除了每日固定的施粥时辰外,其余时间村子外头基本是空无一人的。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没事儿谁也不敢在外头瞎逛。
如此冰冷的严冬,对那些失去了御寒衣物的村民来说,无疑是极端难熬的,即便没日没夜地靠着炉火,也是难以抵御那股透骨的冰凉。
正在村民们绝望不已时,花有福家派出采购御寒衣物的云三终于带着商队浩浩荡荡地回来了,一并带回来的还有好几大板车的棉被和棉袄。
这些棉被和棉袄对那些冷得快要熬不下去的村民们来说,无疑是比钱财还来得重要的救命符。
花朵朵前些日子已经让里正统计村里受灾最为严重的人家了,这会儿便让里正通知那些失了御寒衣物的人家上门来领取棉被和棉袄。
很快云三带回来的衣物便被乡亲们一窝蜂地领走了,花家人在乡亲们的连连感激下,送走了最后一个前来领取衣物的村民。
花有福家派发的这些御寒衣物对于乡亲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他们以为花有福家管他们一日三餐已经是十分仁慈了,没想到还主动给他们采购衣物,即便是朝廷的父母官也不曾这般看重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啊!
他们对花有福家的感激比以往更甚了,若是花有福此刻有任何差遣,恐怕他们拿命去博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完成。
第三百三十五章 掀起热潮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转眼要到年关了,这多灾多难的一年也即将揭过新的一页了。
大难过后,白鹭书院开始复学,陆陆续续有学子从四面八方赶来青门镇,清冷的小镇开始渐渐恢复了繁华。
前不久朝廷广布诏令,宣布恢复文科考试,春闱的时间就定在来年的三月。
白鹭书院的学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喜得奔走相告,一时间举国上下都晓得大晋国很快就要出现新一轮的举人老爷了,而过了秋闱新科状元也将新鲜出炉。
这对广大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如今离春闱还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广大学子们开始陷入了紧张兮兮的温习练笔当中,整个书院都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科考的最后一轮冲刺。
而花志荣也带着满腹的憧憬早早辞别了家人,背上行囊赶赴书院去了。
这一次南玉并没有随他一起去,毕竟他如今身份特殊,说不定很快就将成为他们花家的一份子了,不好再做花志荣的书僮,于是花朵朵在一众死士间挑了个略懂笔墨的楚七跟了过去。
楚七武功并不在南玉之下,人又伶俐机灵,让他跟去花朵朵十分放心。
而韦子寒经过这一番大难之后,心境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如今他已不再排斥与外界的接触了,偶尔还会应邀去白鹭书院给广大学子们上一堂科举应考的课。
他毕竟是当年的连捷三元,深得太宗皇帝的赏识,其学识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能得他亲自授课,对广大学子来说,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因此每逢韦子寒前来授课,白鹭书院总是空前的热闹。连远在临阳城的学子也不远千里赶来聆听。
如此多的学子白鹭书院原有的课室自然是无法全部容纳的,为了让所有学子都有机会面听,书院理事们特地在竹林开辟了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场所,专供韦子寒在此授课。其受重视程度,可窥一斑。
韦子寒受花朵朵的委托,在课堂上特地提到了关于读书人使命的话题,并结合当今的朝局,深入浅出地给学子们讲述作为读书人该如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他在此次灾难中形成的深切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