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平原小草3)



拉动绳子的人叫“打夯”。站在地基上抓把手的人叫“引夯”。

打夯是个力气活儿,不但要叫人,还要管饭。尤其在吃不饱肚子的饥荒年代,管饭更是重要。

“我们叫几个人呢?”腊梅问道。知道了人数好准备粮食。

王长锁:“八个吧。中间要有人替换,需要人较多。这时人们都吃不饱,没力气,多个人还准实。还得从早晨就管饭。一天三顿。队上的那碗稀粥,举不起夯来。”

腊梅:“白头发老奶奶说给五十斤玉米面,你看够不?”

王长锁算了算,叫八个人加上家里的爷儿四个,一人合四斤:“富富有余,吃不清。”

腊梅:“这是力气活儿,你不叫王大肚?”

“那个大肚子,咱还真叫不起。”马惠恩拧着眉头说。

腊梅心里话:打坯的事亏着没给你们说,要是说了,还不心疼的打朴啦儿!

王长锁沉思半天,说:“以前人们修房盖屋,哪一回也少不了他。就是不叫,也凑过去。为的就是吃顿饱饭。

“人们也就形成了习惯:只要打夯拔框子,都叫他。咱是一个队上的,又是一王家,不叫不合适。”

马惠恩:“现在没粮食,白头发老奶奶给点儿也不容易,要叫上他,三停儿能撅一停儿走。”

王长锁:“你也不能光拿那次比赛看他。那是为了比赢,拼命往肚子里塞的。平时,也就比人们多吃三、四倍。比如,我们每人吃三个、四个,他有十来个也就够了。一天吃不了十斤粮食。不就打一天夯嘛,何必得罪人!”

马惠恩:“光打夯呀?以后活儿多着呢,光拔框子就得三、四天。打夯叫了,拔框子不叫,显得更不好了。还不如一开始不叫。”

王长锁:“你不要光看他吃饭,他还干活儿呢。垒山墙的时候,没有他扔坯会窝工。紧出半天活儿来,比什么不强。”

腊梅见父母为此事拌嘴,忙说:“现在粮食紧,干娘考虑的也对。这样吧,要是叫王大肚,我就给白头发老奶奶说说,让她多给点儿,把王大肚的饭量加进去。干娘,你看,这样行吗?”

马惠恩:“要是能多要,叫就叫吧。我不是为别的,就怕添上他吃不够嘞。我又没处弄去,到时抓瞎。”

腊梅:“那就这样,叫上他。只是,这回白头发老奶奶给的是玉米面儿,不是窝头,家里又没锅,只能到食堂里去蒸了。

“干爹,干娘,这事只能你们去给队长说了。还有,她还想给二斤猪肉,一捆菠菜,中午打肉片儿菠菜汤,也一并说过去。”

王长锁:“我去说。这个没问题。当初成食堂时就有话,谁家有大事,可以借食堂里的锅灶。只因人们都没粮食,就到那里煮煮野菜。跟我们蒸干粮一个道理。”

随即,腊梅拿出来了在前世准备的五十斤加工好了的玉米面、二斤猪肉和一大捆菠菜。

打夯的头一天晚上,马惠恩和景焕改,在王馒头的帮助下,蒸了五笼屉窝头,排了三笸箩。

腊梅又买了二斤五香萝卜丝儿咸菜,给人们就早饭。

叫了八个人,都是十一队上青壮年。

人们都空着半截肠子多日了,乍一敞开吃,又都是净面金黄的窝头,吃的都狼吞虎咽。有吃三个的,有吃四个的,有吃五个的。

王大肚也不局着,拾了一小篦子,成了两碗稀饭,就着咸菜条,吃的津津有味。

当大家吃饱喝足,身体的本能激发了出来,一个个欢实的像只小老虎,你打我一下,我揍你一拳,有的还互相掰起手腕子来,一点儿也看不出大饥荒的影子。

其实,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很好,就是吃不饱,饿的没了力气。一旦能量补充上去,旺盛的活力又回到他们的身体里。

王大肚刚打完坯不久,身体还不是很虚弱。加之早起又吃了顿饱饭,精神头上来了,主动承担了引夯人。

其他七个,加上王长柱,负责牵绳打夯。

一切都准备好后,王大肚跳到基槽里,两只手抓住夯上的木柄把手,拉着长音唱了句:“拉起个夯来呀!”

其他人跟着喊:“哟哟嗨!哟嗨呀一个哟嗬嗨,啊嗨哟一个哟嗬嗨哟,嗨嗨呀胡尔嗨!”

同时一起用劲,把夯抬高,然后猛地平稳放下。

王大肚又唱:“同志们呐,加把劲呀!”

众人回应:“加把劲呀!哟嗬嗨!”

王大肚:“角角棱棱要打到呀!”

众人:“要打到呀,哟嗬嗨嗨!”

王大肚:“旁边的人呀,”

众人:“哟嗬嗨嗨!”

王大肚:“往上站啊!”

众人:“往上站啊,哟嗬嗨嗨!”

王大肚:“小心砸了你的脚呀!”

众人:“知道了呀,哟嗬嗨嗨!”

王大肚:“高高地抬啊,稳稳地放啊!”

众人:“稳稳地放啊,哟嗬嗨嗨!,哟嗬嗨嗨!”

在歌声中,粗大的大夯能抬一米多高,砸下去一个坑,低沉而带瓮声。

第一百三十六章 另类办法

人们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沉重的夯飞扬起来,八根绳子像上下跳动的旋律,悠扬轻快,那头拴的好像不是沉重的夯,而是希望和欢乐。

是啊,这个时期人们吃不饱肚子,欢乐更是少之又少,沉重的生活压抑着人们的情绪。

但一旦吃饱了肚子,劳动也就成了一种欢乐。这其中,没有一点儿金钱的利诱,没有一点儿名誉的争夺,有的只是朴素的感情。

歌声又引来很多老人和孩子围观,大家说笑着,跟着夯歌舞着跳着,场面很是热闹。

如果有个穿越者突然来到这里,不知道前因后果,一定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

队长王贵兰也来了。他给社员们派了工后,等人们都下了地,过来看看。

他十分惊讶白头发老奶奶对这家的照顾。

打个夯,竟然给了五十斤玉米面儿。要是原粮,光推碾子就得半天时间。照顾的真是细致入微啊!

白头发老奶奶垂爱关注的人,他不可以不关注,何况两家关系原本就不错。

早饭他没在这里吃。一碗稀粥两个牛眼窝头,对他一米七几的身躯来说,连压饥都打不到。佝偻着腰,与生龙活虎打夯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听着他“咕咕”叫的肚子,马惠恩忙拿出三个窝头,半小碗儿咸菜,对他说:“还不是很凉哩,你趁温吃吧!”

“不,不,不,别再不够了。”王贵兰不好意地推迟,眼睛却像钩子一样,再也没离开窝头。

队长也是人,饥饿的时候,遇见食物眼里也会放光。

马惠恩:“够,够,够,五十斤玉米面儿,舀出两碗做粥,其余的全都蒸了。三大笸箩,今早起一笸箩没吃完。”

“那我就吃了。”说完,骨丢在地上,大口小口吃起来。

三个窝头下肚,身上有了力气,还替换者人们牵了一会儿夯绳。

在王长锁的挽留下,中午饭王贵兰也是在这里吃的。下午帮了一下午忙。

打夯并不是一气呵成,要打三遍。第一遍大好了,要往基槽里填一层土,上面洒上水洇着。再打下一遍时,新填的土正好潮湿度相宜。

如果遇到有些地方土质较湿,几夯下去像面包一样,带有弹性,这就需要把那些打活的土挖走,换上干土,再夯密实。

这样盖上的房子才坚固结实,住进去的人才能安居乐业。

所以,有打夯的,还要有做零碎活儿的,相互倒替着,基本没闲人。

中午吃的菠菜肉片汤,玉米面窝头。

人们好久没见肉腥了,乍一吃,香的直吧嗒嘴。一个人三碗两碗地喝,金黄的窝头可劲儿造。又都吃了个大饱二撑。

下午打夯的时候,八个人一起用力,那夯抛得比人还高。

当夯抛到高处时,王大肚够不着了,双手脱把,嘴里也不喊号子了,骂道:“你们这些小***吊的,金黄的窝头喷香的肉片汤撑的你们,劲儿用不了了,想把老子吊起来啊。”

人们嘻嘻哈哈,下一次就抛的低一些,让王大肚准确地夯到该夯实的位置。

“这夯打的真是出奇的好。”王廷烁望着打好的基槽,乐呵呵地说:“基槽密实,槽面平整,边角到位,比往年哪次盖房打的都好!没想到大饥荒之年,大伙儿能打出这么好的基槽来。”

“是你家的饭食好。”王长峰擦着脸上的汗水,不无满足地说:“大饥荒之年,卖卖力气能吃上顿饱饭,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烁大伯,垒房框子的时候,你给锁哥说,可不能不叫我呀!”

王廷烁:“放心吧,放心吧,什么活儿也离不开你们这些后生,不叫你们叫谁去!”

“什么时候垒框子呢?”英伯母的儿子王贵其问。

王廷烁:“听说坯还没有干哩,干了一定通知你。”

王贵其:“真希望你家多盖几处房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