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平原小草3)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平原小草3
- 入库:04.10
“嗯呐。今天把打苇箔的苇子买回来了。还有很多东西要买,肯定少借不了你的自行车。”
“没事,你告诉他让他尽管来推。”
联想到王大肚打坯,忍不住又问:“腊梅,王大肚是不是给你干爹打的坯?”
腊梅心想:这事自己还不能承认,传嚷出去,给王大肚和父亲都增加压力。便摇摇头:“我不知道。白头发老奶奶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都是听她的。”
“那好,你也替我谢谢白头发老奶奶。”
心里却在想:看来,谁对腊梅好,白头发老奶奶就关照谁。腊梅与王长锁非亲非故,只因与他的二女儿拜了干姊妹,王长锁的妻子便接记起腊梅的穿戴来。
白头发老奶奶看在眼里,把他与自己这个队长同等起来,队上有什么,王长锁家有什么,年下的烟花就是证明。
烟花如此,自行车如此,那粮食呢?
如今人们都饿着半截肠子,谁又有力气帮他盖房子?在粮食上要是没有许诺,王长锁决不会在没有一点儿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说起盖房来。
看来,以后还得对腊梅好一些,照顾的周到一些,别让白头发老奶奶赏赐的天平,倾向一户人家。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牛车,神了!”
苇子买回来了,王长锁一家可忙活开了。
在他们住的闲院儿里支了好几个打苇箔的架子,正常时候出工,一有空闲,马惠恩带着两个大女儿拣苇子,王长锁带着大儿子打苇箔,王贵勇领着王晓叶在一边儿玩耍。
帮忙的也不少:小姑姑王翠霞、大伯母景焕改,也时不时地过来帮着拣苇子;
爷爷王廷烁、小叔王长柱、大伯王长凯,都分别支了一个苇箔架子,上班前或者晚上吃完饭后,天还不是很黑,就打一会儿。
这又让腊梅十分感动: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呀!别看平时吵吵闹闹,真要到了事上,还是一扎没有四指近。
欣喜之余,又往外多拿了六个窝头交给母亲,让母亲派人给大伯母送过去。
小姑姑小叔叔都有,不给大伯母说不过去。自己有这个能力,用人之时,要把一家人都哄得喜喜欢欢。
挨饿的时候粮食最金贵,别看只是一个,就能让“咕咕”叫的肚子安静半日。景焕改感动的没法儿,帮起忙来更是不遗余力。
马惠恩也感激她一家人的帮忙,妯娌俩的感情与日俱增。何况分家是老人的事,自己因祸得福,反而受到了白头发老奶奶的恩赐。再也没提过分家的事。
腊梅也忙的不行。她既要筹措买钉子的钱,还要每天给王大肚五块钱的咸菜。
钉子腊梅是在前世买的。根据不同的长度,价钱在一元八角左右浮动。
虽说比现实中贵了三、四毛,钱可就省大发了。因为前世与现实的物价,差着十倍还多。钱也是如此,现实中的一毛钱,能顶前世一元。
五金在现实中贵,是因为五八年大炼钢铁,铁器产品缺少的缘故。这样,在前世买钉子就更能省钱了。
就这样也花光了腊梅手中的钱,害得她每天为王大肚的五块咸菜钱奔波。
又没有别的买卖,为了筹到钱,只好把王店村附近的集市都利用起来,天天赶集卖手里的小旧衣裳。由于没有进新货,也卖不多,一天下来,刚够给王大肚买咸菜的。
王大肚的坯是在队上的一块闲散地上打的,一天一罗。人们感到奇怪,尤其对他一个人打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他只是笑笑,说:
“给一个朋友打的,人家不愿意让说,你们先闷会儿,到时候就知道是谁的了。”
对队长他却不能隐瞒,因为要用队上的地,不出工也要给队长请假。只好说是给神家打的,为了挣一天十斤玉米面窝头,并嘱咐王贵兰给他保密。
由于白头发老奶奶经常暗中给队上粮食,王贵兰确信神家就在十一队上,能以给队上,就能给某一个人。能以给粮食,就能给别的。就像给吴一吱儿和老马猴子棉上衣一样。
王贵兰心领神会:这是神家可怜他饭量大,让他卖力气挣饭吃来着。神家都照顾他,一个队上的,说什么也要给他开这个绿灯。便指定了一块儿村边的闲散地,让他使用。
王长锁也听说了王大肚打坯的事,看见了地里的坯罗。曾怀疑是不是给自己打的。但腊梅不说,王大肚也闭口不谈,也只有猜测而已。
现在他彻底地相信了腊梅所说的一切了。白头发老奶奶确实很照顾这个家,而且说到做到。
两辆自行车卖了七十五块钱,就是很好的证明。神家的事也不是他一个普通农民可以知道的,也就不问打坯的事了。
赶了一个集,卖了两辆自行车,买了一车苇子,王长锁也知道了腊梅的巧嘴。再买什么,都愿意带着她去。
“腊梅,明天有空不,我想让你跟着我一块儿买砖去。我已经给队长说好了自行车了。”
“干爹,明天下午吧!上午我有点儿事。中午吃了饭就去,最好赶着队上的牛车,回来时捎一车来。”
“万一买不上呢?”
“不会的,我听说了,各砖窑上的砖都卖不动。”
第二天中午吃饭以后,父女俩果然赶着队上的牛车出发了。
窑场离着王店村十来里路,老牛车半天也就打个来回,要把两千块砖拉回去,来回得拐好几趟。
望着一步一步走的心烦的老牛大破车,腊梅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干爹,像咱这车,一趟能装多少砖?”
“也就五、六百吧,多了老牛拉不动。”
“两千砖,得拉三、四趟呀?”
“可不,要不说修房盖屋是个力气活儿呀,一个坯,一个砖,不知倒腾几遍手,才上了墙。”
“这也太慢了吧。我让白头发老奶奶帮咱运回去。装车的时候,出现什么情况你也不要言声儿。”
大饥荒之年,人饿着半截肠子,即便每天补充一个窝头,能量也远远不够。
牛的饲料也不足,骨瘦粼粼的,每迈出一步,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腊梅不忍心让父亲赶着老牛车一趟趟拉,耗时又耗精力。自己有空间通道这个便利条件,何不利用一下!
反正“白头发老奶奶”已经被人们传的沸沸扬扬,再增加一点儿玄幻,也不会有大的妨碍!
王长锁没再说什么。他知道这孩子能与白头发老奶奶沟通,真要一趟拉回去,能省下两天时间。
砖是论垛过数,窑场出纳数出垛来以后,就不管买主了,任由买主自己装车。拉完了,再数数空出来的新鲜垛底,买卖完成。
砖垛数出来以后,王长锁一摞一摞地往车上装。腊梅人小,搬不动,只能一个一个地拿。趁父亲转身往车上排的时候,赶紧往空间里收几摞。
待车装满了,两千块儿砖也装完了。新鲜的砖垛底儿证明着这一切。
“一车就拉走了?”砖厂出纳来验证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拉完了。你数数砖垛底儿,没多装。”王长锁指着自己腾出来的新鲜印迹说。
确实是两千块砖的垛底儿。买家不说少,卖家如何叫这个真儿。出纳摆摆手,让买家上路。
一个老牛车,就算上着六块车厢板,也不可能装得下两千块儿砖呀!好奇的出纳尾随而去,待到了家里,亲自数了数王长锁又码好的砖垛,两千块儿,一块儿不多,一块儿不少。
“这牛车,神了!”出纳挠着头皮,满腹狐疑。
第一百三十五章 打夯
王长锁却高兴的不行:白头发老奶奶神力真大呀,一辆木板车愣装了两千块儿砖!赶紧让妻子马惠恩到腊梅屋里去烧香磕头。
通过这件事,王长锁看出白头发老奶奶是真心帮助这个家,盖房的信心更足了。
把打苇箔的活儿撂给妇女和老爷子,自己带着一兄一弟,刨房基上的树、拾砖头、清理场地。定下房基位置后,便开始了挖地基。
地基指的是直接承受房屋荷载影响的地层。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盖房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挖地基是个力气活儿。尤其挖到深处,还得用力往上扔土。
这时,王大肚的坯已经打完,腊梅结束了对他的供应。仍然一天蒸两锅窝头,挖地基的人管够,其他人一顿一个。
没办法,粮食虽然有数,也不多。但怎么也不能有的吃有的看呀!好在自己能以两世里穿越,她相信自己总能想到办法弄到粮食。
地基挖好后,应该打夯了。
打夯就是用夯把地基砸实。
“夯”是一段粗粗的实木,底部钉上一层厚厚的铁板,四周加上把手,在把手的根部,钉上4个铁环,拴上八根绳子,整个重量有一百多斤。
由四到十个人拉动绳子,高高地抛起,再由一人在地基上抓住把手,对准不实之处狠狠地砸下去,直到砸实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