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吃货小当家 (米可麻)



众人羡慕的眼光下,珍娘先赏了赵师傅一块,然后又招手叫过钧哥来:“你也试试!”

两个有福之人,鉴赏之后,皆捂了嘴,说不出话来。

珍娘笑着让众伙计:“都试试吧!”

厨房里顿时传出一阵咀嚼的声音,水果的脆美新鲜,与蛋黄酱粘稠甘肥细润结合在一起,融入口腔里,变幻出让人难以抑制,想再吃一口的渴切心情来。

“这东西怎么想出来的?”

“明明是果子,怎么吃着倒有些肉的肥美?”

“我觉得最是醋加得好,解腻去腥!”

于众人激赞声中,珍娘微笑转身,忙别的去了。

她的时间算得极准,果然冷盘差不多预备齐了时,外头传来消息:“县令大人就快到了田家了,热菜该下锅了!”

按说好的擂台规矩,此回对垒评委,由县令打头,并七位县里有头有脸的乡绅,共八位老爷同来品断,设宴地点便摆在县衙外不远处,其中一位乡绅田员外家中。

事不宜迟,珍娘按自己菜单上行事,下一步:八宝豆腐。

这个菜也是有典故的,此乃清朝康熙大帝,御赐给尚书徐健庵的宫中御用食单,据传,徐尚书从御膳房取方时,出费银一千两方得。

前世珍娘从古书中查到此方,吃货本性促使她铭记于心,并多次在家中实验成功,凡是尝过者无一不赞不绝口。

也是极考验刀工的一道菜。

嫩豆腐切片,只这五个字就耗去赵师傅许多心力,好在他的刀工很不坏,因此切坏几块之后,也算成功。

片好的嫩豆腐,加入发好的香菇丁,蘑菇丁,松仁,瓜子仁,鸡丁,火腿丁,倒入浓鸡汤,烧滚起锅。

别看说着简单,对上灶间的火候,加入的材料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若不是珍娘有着前世多次运作的成功经验,且又因要招待程大人,雅平居里精心预备的食料,此道八宝豆腐一般也是难以成功的。

邱妈妈眼见珍娘一丝不乱,镇定自如地将菜品一道道捧出来,佩服赞叹的同时,心中由不得生疑虑。

这些菜是一个没见过世间的农家小女能做得出来的么?

别说做和吃,只怕平日她是连见也见不到的,怎么就能做出来?

钧哥眼尖看出苗头不对,立刻悄悄窜到她身边:“妈妈觉出我姐的不凡了吧?我看妈妈也不是外人,实说了吧!我姐生过一场大病,曾卧床三年,其实她倒不是病,是被天上神仙请了去,自然吃过见过些与尘世不同的东西。。。“

这边钧哥是吹得天花乱坠,听得邱妈妈和众伙计呼吸沉重,简直腿都软了,还以为今日厨房里来了个仙姑,专管天上玉皇大帝仙膳的呢!

这边呢?珍娘与赵师傅此时已渐入佳境,两人配合得极佳,后者打下手,前者掌勺看火候,因此时间虽紧任务虽重,到底还是一样样地做出来了。

此刻的隆平居厨房里,也是一样热火朝天。

本来秋子固就是京官达人家的主厨出身,程大人又是自京里来,又有文掌柜的清早亲自过来发了话,自然拿出看家本领来,凡有的上好食料皆拿出来,精心制造。

秋子固最拿手的一道汤菜,则从昨日晚上开始,便都处理好了,此时正在灶上用文火炖着呢。

原料选用九斤黄的老母鸡来拆背,因鸡皮比一般的柔韧厚实,所以拆离骨时能把鸡翼鸡腿也能完整无缺的褪下来。

再选上好的小荷包鱼翅发出来,排翅不用,因太长不容易处理。

鱼翅先用鲍鱼火腿干贝煨烂后,再塞入鸡肚子里,用细海带丝当线,将缺口处逐一缝合,以免漏汤减味。

最后加上去过油的鸡汤文火清蒸,呈盘后如一轮圆月,润气蒸香,包孕精博,清醇味正,腴不腻人。

这就是秋厨出名的压箱菜单,鸡包翅。

这道菜手续繁杂,材料都要预先处理,又都是珍贵的食材,因此此菜秋子固平日极少动手制造,若不是接待贵客,一般人绝难看见此物。

鲍鱼火腿干贝加鸡汤,都是极鲜之物,外形也好,登盘荐餐,圆润莹洁,宛如一轮圆月,只要制造过程中不出错,总是出彩之极。

秋子固走到汤罐旁,几不可察地抽了抽鼻子,微微颔首,转而对灶下看着火头的小伙计道:“辛苦了!”

得了这三个字,小伙计悬了一天的心方才放回肚里,脸上顿时也有了笑容:“秋厨哪里话?这是应当的。”

秋子固早转身做别的去了,可就算看着他的背影,小伙计还是满心欢喜。

平日能得秋师傅赞赏的不多,因他是个极寡言少语之人,做得再好与不过就是辛苦了三个字。

这三个字对于他手下的伙计不说,便等同于至高无上的奖励了。

除此之外,凉菜八个亦无一不精,都是此地能买得到的最好食材,以最精心的配料制得,别的不说,只看刀鱼一味便知。

春潮迷雾出刀鱼,它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河豚来看灯,刀鱼来踏青”乃齐家庄老小都会说的一句谚语。

吃刀鱼以清明前质量最佳,此时鱼刺柔软,清明后刺则逐渐变硬,刀鱼肉质变老,吃时口感就差了,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因此是当季一道珍馐佳肴。

秋子固早命人在菜市场相熟的鱼摊前守着,待有新鲜才出水的运到,立刻捡大的下手,回来后处理干净后,下锅热油煎过,再放入上好的山珍口蘑,又放入蛤蜊同炖,炖到最后鱼肉软烂,五蕴七香,味胜椒浆,怡曼畅通。

伙计们都说,只这一道,再加鸡包翅,放眼整个淞州,绝不会再有人能做出这样的美味了。

“师傅放心,”新来的愣头青搓着手,眼馋地看着盘子里热气腾腾的美味:“有这两个菜打底,就算真是宫里御厨来了,咱也一定能赢!”

正文 第三十二章秋大厨的来历

听了伙计的话,秋子固脸上纹丝不见喜色,反将一双薄唇抿紧似刀锋般,眉头微锁:“厨房里何必如此话多之人?”

另一个老成些的伙计立刻上来将那愣头青推走:“就是,不怕口水喷进菜里么?还不快干活去!”

新来的讪讪的摸头,躲闪到墙角,不料秋子固还不肯放过他:“既精力如此旺盛,将那一桶萝卜削皮切块,正好泡菜坛子快空了,预备添新的!”

新来的眼巴巴看着快跟自己身高差不多的木桶里,满满当当堆着如山的萝卜,顿时就傻了眼。

待秋子固转身看灶上的火候时,才推他的那个老伙计方走到他身边,低低地道:“你新来的不知道,咱们秋师傅最不喜欢话多的人!他最常说,活是要做出来看的,凭一张嘴两片皮,算什么真功夫?!你不巧,今儿就撞枪口上了!”

新来的不服:“可我那是恭维他啊!这也错了?”

老人拍了他头皮一把:“秋师傅尤其不喜欢别人谄媚!好不好的吃了才知道!这话你都没听过?别在这里混了!”

愣头青这才低了头,慢慢抓过一只萝卜,老老实实地削起皮来。

老伙计看了他一眼,心里叹了口气。

刚才的话其实都是托辞,真正原因,老伙计却说不出口,因那也是事关秋子固的来历。

从来没有人,敢在秋子固面前提到御厨二字。

十年前的秋子固,正于京中巨珰,也就是有政治地位的大太监,徐公公家中,侍奉其府邸饮馔,因主子徐公公权势熏天,平日最喜于家中款待各位权贵,秋子固本人亦精于厨艺,所以一时于京中风头无两,提到家宴,最先想到的就是徐府。

徐公公一次酒后,竟直言再过半年,便将送秋子固进宫里。

“伺候皇上,做个御厨房的总管,”徐公公脸红红眼亮亮地看着他:“秋师傅实乃实至名归!”

本以为,自己会就此平步青云了,却不曾想因一位高僧的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年元宵节间,徐公公一时兴起,请了位高僧,据说还是西域天竺国修行回来的,很有德行,请了他来,给自家府上诸人算命。

正巧秋子固亲自奉酒菜过来,于是徐公公便请高僧:“也给这位大师傅算算吧!“

高僧问过秋子固的八字,卜转龟儿,到命宫上矻磴住了,揭起卦帖来看,只这一看,脸色便大不好了,也不说话,只眯起眼睛来,又将秋子固上下打量个没完。

“师傅你但说无妨。”秋子固情知必不是太好,心便跳得有些狂乱,脸上强作镇定,缓缓开口道。

徐公公也对高僧道:“怕是有些小妨碍,人生也没有一番风顺的,你只说不怕。”

高僧面有难色,半晌方才慢吞吞地说道:“这位师傅,性格宽洪,一生操持,上人见喜下钦敬,只是。。。”

秋子固的心漏跳了一拍:“只是什么?”他急急追问。

“只是命犯三刑六害,必克过其主方可。”

克过其主?难道说得是,自己要克徐公公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