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从哲学上来说,得从主观讲到客观,从唯物讲到唯心,这些顾春衣不在行呀,她就提一句让老和尚自己去琢磨,老和尚呢,又喜欢问她个人的看法,顾春衣就说了,既然是神佛,肯定比凡人有水平,高深莫测,和稀泥和得众人称赞,也是一种了不得的本事。
然后两个人再说起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这个可是非常有名的佛教故事。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个故事经过后人的推论就是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
这作不得的后果就严重了,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可见一时的失意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能不能爬起来,再弄一个门派恶心一下你师父,话说这神秀和达摩差不多,都是越措越勇,逆袭派的。: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人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话说这个惠能牛13呀,传说这惠能是穷苦人家出身,卖柴为生,不认识字的,这一偈是他念托人书写送上去的,就这首打油诗就干掉神秀上位了,而且后面还把这派发展得很好,也是厉害人物,这放在前世,报名你都报不上去,要知道和尚也是要考试的。
老和尚一听这首偈子就两眼放凶光,反反复复地问呀,顾春衣也只反反复复地说,说到最后,顾春衣烦了,老和尚就象前世的中文考试弄个阅读与理解,这可是顾春衣最讨厌的考题,要知道这种是有标准答案的,可她的理解和标准答案往往南辕北辙,差之千里,比如这时,顾春衣就说了,过年前两夫妻大扫尘,妻子对丈夫说:“你要勤快点,把家里擦干净点,时时勤快掸拂擦试,不要让脏东西蒙蔽在上面。”可这丈夫懒呀,他不想干活,但他又不敢公然反抗妻子,只好捡好听的说:“这个本来就很干净了,我们家根本没什么灰尘,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第二百九十四章 典礼致词(三)
顾春衣这一说法让正端坐喝茶的老和尚破功,他不仅把茶喷出来,笑咳了半天才指顾春衣说了三个字:“促狭鬼!”
这老和尚平时都是一张悲天悯人如同佛像的脸,此时一笑有点百花开的样子呀,顾春衣也看得呆呆的,可见人丑要多笑,一笑遮百丑。
据说这是老和尚六十年来脸上第一次有表情,从这之后,老和尚就从神坛走下来,两个人愉快地狼狈为奸,说错了,是互相合作,把禅道和香道和茶道结合一起了,三道很愉快地在各种高端场合表演了。
所以这前面十三雅就不用顾春衣多费唇舌解释了,到了最后一个瓷,这个瓷本来顾春衣认为可以放在第八雅的,无奈她谦虚呀,可再谦虚也需要包装呀,巷深了酒也不好卖呀。
在前世,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陶瓷的英文与中国的英文相同,都是china,而中国的三大瓷都为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和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镇无疑是老大地位,湖南醴陵后来好象没落了,至少在顾春衣的印象中,很少有惊绝天下的作品,当然这也可能是顾春衣孤陋寡闻的缘故,毕竟她所处的地方也被人称过南蛮子的地方。
单说德化陶瓷对泉州的影响,唐代以前名称为泉州实则为现在的福州,唐代后改名为福州,而泉州名落在现代泉州的身上,很大部分就是因为德化瓷器缘故,泉州港古代称为“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宋元时期给泉州带来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造就了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要知道这个港口后来看起来并不大,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的船只进港时都得一番动作才能进来,当然这也可能是历史地理变迁的缘故,这个不属于顾春衣的专业范围,也没经过科学的考究。
而这个架空的王朝,陶的历史并不可考究,顾春衣未穿越之前,这里只有陶器,而民间认为,自从人类有火后,就有了陶,可以说,陶器是人类有火第一次有意识制造的产品,即使顾春衣穿越后,赖以成名的红砂茶壶,和前世的紫砂茶壶一样,也是陶器。直到顾春衣实验出土的配方,才开始烧制出瓷器,陶瓷也开始有了色彩。
按照中国的陶瓷历史,陶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大约7000-8000年,而瓷的出现是隋唐五代的时候,著名的唐三彩就是那时出品的,有一些老是误会唐三彩是唐代的,这是错误的,而隋唐离现在大约是1400-1500左右。
也就是说,从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来算,大约有3500年左右一直是陶器时代,而顾春衣查了一下这个时代所知道的历史,已经是近五千年了,为什么这么久了瓷器还没有出现,顾春衣认为和他们历史变化慢有关系,因为他们王朝至少都是六七百年一换的,比如前朝共684年,现在的天梁国也有三百多年了,好象还很稳定。
但顾春衣烧制出瓷器后,他们接受得很快,若不是顾春衣强调这是瓷器,在他们眼中,也就是陶器的新产品而已,比较精美一点。
这和顾春衣没有推出很多的新产品可能有关,现在山庄所烧制的瓷器也就只有日用品上,虽然她已经让陶大有派人去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高岭土,并因此买下五个庄子和上百个山头,但以她陶坊目前的人员来看,除了她和几个师傅能在红砂茶壶上做一些艺术处理,让红砂茶壶除了泡茶以外,还能欣赏和把玩以及收藏,其他的远远没办法扩大生产力,满足全国人员的日用品需求,更不要想说艺术创造了。
这就是她创办琉霞陶瓷学院的原因,她也想过了,随着退役老兵和伤残士兵的增多,多创办的陶坊和瓷坊的重活和粗活由他们做,艺术和创造由她教的学生去做,她相信有一天,这个陶瓷学院优秀学生的作品一定会扬名这个不知名的星球,也许有一天,就象前世那样,即使天梁国已经不在,但人家说起陶瓷就会记得这个王朝。
说完陶瓷,顾春衣又开始说起课业安排,陶瓷学院目前有两个专业,第一就是陶瓷了,第二就是医学,学制都是三年,第一年基础课较多,比如文化课程,在她看来,即使不参加科举,但必要的文化修养才能提高艺术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嘛,所以文学和术数她都有安排,只不过和书院相比,第一年只有书院的三分之一,到了第二年就剩下四分之一,第三年就只有五分之一了,而术数只在第一年有安排课程,占比也比较少,除了这两门课程,同样安排了琴课和棋课,这两门课程更少了,和前世的音乐课程差不多,只是这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老师,只能由邵屹和顾炯新暂代了。至于体育课倒是多的,这个时空医学并不发达,小小的一场伤寒就会轻易夺走人的性命,所以顾春衣让宋锦瑜在士兵中寻了两个识字又守规矩的,且操练士兵的百夫长,每天清晨六点轮流带学生出操,一天也是三刻钟,并没有占用正式上课的时间。
除了这些文化课,就是专业课了,书法,画画,彩纸,雕塑,烧陶和设计,还有医学,因为夫子少,顾春衣就象大学那样,每门课程由夫子统一上课,一节课安排上两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课程,考试的成绩由上课出勤率和成绩构成。
这个安排也引起很大的震动,下面立码有人举手,顾春衣允许他们发问,举手的就是江韬,“请问我能同时学陶瓷和医学吗?如果学了两个专业,文化课要怎么算?”他现在可高兴坏了,这里的一切和书院完全不同,所有的一切都让他觉得新奇。
“可以,只要你有时间和精力,毕业的时间是三年,文化课程是公用的,只要考过一次就行,你要再三年内取得规定的分数方能毕业。”前世也有双学位的,顾春衣也认为完全可行。
第二百九十五章 典礼致词(四)
马上有人怯怯地提出问题,“如果三年内我通过不了考试呢?”顾春衣沉默一下,方回答,“我不鼓励象科举那样学到老,考到老,所以三年后不能毕业的,琉霞山庄不会提供工作岗位,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学习期间的,需自己出学费和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