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只是聚得再快乐也得散场,再伤感也得离别,人就是这样,都是被一个叫生活的神所逼着,没有谁能永远陪另一个人一辈子。
通往黄烈祠的路面润得很湿润,雨和雪混淆在天空中,飘扬着,如果不是重要的事,一般人都窝在家里不出门。
“我怎么记得这里不会下雪呢?”顾春衣惊奇万分,她以为这里应该和她前世的老家一样,都是没下雪的。
“小姐你记错了,去年这里就下了好几次雪,而且还不小,都有厚厚的一层了。”绿桃跑着跳着,走远后又回来顾春衣身边。
去年顾春衣在京城,她自不知道琉霞山庄下雪过,“锦瑜,我们前年建山庄的时候我记得没有下雪呀。”
那时只想建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很是上心,顾春衣几乎天天来工地当监工,根本不知道会有现在的规模。
“有的,只是都是晚上下,雨加雪,早上起来就化了,不过我记得有一次你以为是霜,还蹲下去研究了好久。”
比起村落的清冷,英烈祠前,大批的人排队等候,就为了给英烈们上香,很多人天还没亮就起床准备祭品,那天祭祀用的供桌只撤下五张,另五张桌子上放上很多五颜六色的漆篮,里面都是小三牲和五果六斋,有的篮子还热气腾腾地冒着烟,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保暖的。。
跪在蒲案前的信男信女双手恭敬地拿起三柱香举在额头前,喃喃自语,求官求财求平安的都有,有人甚至前来求子。这些都是正常的需求,还有一些中年妇女自己的孩子也当兵,所求的都是“英雄们,我的小儿和你们一样,固守边境,我和他爹都十分想念他,求英烈保佑他活着回来吧!”
但有些人的需求估计神仙听了只能笑笑……
“信女求英雄显灵,昨晚我家母鸡不知道跑去哪里,一晚上没回家了,早上也不知道在哪下蛋了,求英雄送它回家吧!”
“英雄,求你们显显灵,我家钥匙不知道放在哪里,请指示。”
整个祠内,香火缭绕,一个个百姓,或跪在地上,面对着牌位磕头,或双手搂着签筒,或拿着信杯,哭泣者有之,默念心愿者有之,发泄心中不满痛苦者有之,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自从魏老夫人的牌位进场,几个看过英烈祠的士兵也偷偷把自己的牌位带进去,宋锦瑜知道情况后,偷偷前来问顾春衣,顾春衣也不含糊,让他把那些士兵的牌位集中,在香案旁边的角落另做几个案几,上面放着几个柜子,愿意放在里面的就放在里面,等真正过世后再挪过来,士兵们知道后,也觉得妥当,看守英烈祠更是尽责。
宋锦瑜带着李修谨,和唐博远、连雨泽还是有顾春衣、李瑶瑶和楚葵,站在高处,观看着,唐博远和连雨泽又穿上飞龙卫的蟒服,熨得平平整整的,宋锦瑜只穿着长袍。站在他们两个的身边气势却是一点也不输于他们,他神态恬静,目光扫看着下面,久久,才舒出一口气来。
他是重生的人,一直认为自己前生并没有干出什么大事,能重生这种恩泽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为此建英烈祠的事情都是他一手主持,到现在做得比他想像的更好,付出了无数心血,终于能平静地面对水娃的牌位了。
“国之大事,唯祭唯战啊!”唐博远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的说。他没说出口的是,比起他现在干的腌见不得人的活,他更羡慕唐博远驰骋疆场的快意洒脱。
“来的人真多,老师你说英烈真的有灵吗?还有那些神仙,这么受尊崇吗?”站在最前面的楚葵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面露震惊神色。
这怎么说呢,以顾春衣前世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说,她一直以为所谓因果轮回只是劝善诫恶的工具而已。前世某项运动禁信鬼神长达十几年时间,真有鬼神的话,那些鬼神断香火那么多年岂不饿死了,而且其他不同的宗教也没有这种仪式。
但若没有鬼神,她又怎么来到这个时空呢,还有宋锦瑜怎么重生了呢。不止这个问题,很多事情用科学是没办法解释的,或者当时落后的科学知识解释不了同时存在的一些东西。
很多人在年轻时对这种东西嗤之以鼻,等到四五十岁时经历多了才又开始畏惧,五十知天命何尝不是有这种禅味因素。
只是无论有没有,人都得积极向上不是。
“不管有还是没有,这是人们的一种心灵寄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了心灵寄托,日子也就好过点。”顾春衣轻笑一声,道出了其中的真相。
第二百五十三章 码头送别
“也是,不过,这么求真的有用吗?”楚葵还是不解,到底有没有呢。
小孩子的世界不是黑就是白,可没有模糊地带。
这是一个无法肯定回答的问题,所有人都假装没听见。
“不要乱说,神灵不可亵渎,可以不拜,不可乱说。”路过一个年老的女妇人吓一跳,急忙替八皇子告罪,“神灵恕罪,小孩子不懂事,你大人有大量,不要和他一般计较。”说着,虔诚地向四方合掌拜拜。
八皇子稀奇地看着眼前的乡下老妇,一身黑色布衣布裤,看起来虽然破旧,还有几个打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斑白稀疏,但梳得很齐整,发髻下压着两串含笑花,一阵香气隐隐约约飘散在空中,发髻中间还插着一枝金钗子。
看见八皇子歪着头稀奇地打量着她,老妇也不生气,乐呵呵地说:“这神明呀,真的有的,从前我家非常穷,我当家有一次去外面赚钱要回来过年,回来的路上雪下非常大,他走在路上把银两丢了,差点冻饿而死,当时他很绝望,跑到一座山上的庙里,看到供桌上有人的祭品没拿走,他就向神明磕头,说若是他命不该绝的话就让他吃饱拿钱回家,那天晚上,他吃完供品,在庙里躲到半夜,突然有人进来,谈话中说刚才来的路上捡到钱,我当家很是激动,对一下钱数和钱袋子都对,那人也爽快,马上还给我当家了,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呀。”
老妇下结论:“这都是神明有灵,保佑我们全家呀。”
不管信不信神明的存在,至少得承认,有这样的存在,百姓精神上有了寄托,不管在什么样的苦难里,才不至于精神崩溃,未来的希望才能支撑现在的困苦生活,就仿佛是大海之中,忽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不管有没有神明,人活在这世上,就占用这世上的资源,如果说其他的都是自己有能力赚到的,可空气,树木等等自然资源都是无偿占用的,做人要昂首不愧于天地,俯头不愧于子孙,平心自问不愧于本心。如此不就用纠结有没有鬼神了。”顾春衣趁机教导。
几人正在说话,突然有几个人哭着奔跑过来,一直说英烈真的显灵了,宋锦瑜派人去打听,才明白是什么一回事。
原来相隔好几个村的一处人家,冬至去给先人上坟扫墓时,突然疯了,整天去郊外乱走,家人怎么看着也没办法阻止,找好几个郎中看都没用,去封建时说是被鬼缠住了,可无论做法事还是拜遍附近的寺庙都没有用,后来听人说这个刚建好的英烈祠很是灵验,昨天他家人前来烧香,通过掷信杯取到一撮香灰,包回去后泡开水给那姑娘吞服,第二天早上那姑娘起来竟然清醒了。
顿时,英烈祠内外一阵大哗。
“英雄显灵了!”
“英雄显灵了!”
磕头的人心更诚了,有些人已经拜完起身要走,听到后又返回来跪在蒲案上祷告。
唐博远等人,看看那些越发诚心拜神的百姓,不由面面相觑。
“真的有灵应啊!”楚葵喃喃的说着。
大家被这话一说,都是一笑,唐博远端详了片刻,才不禁笑的说着:“不管灵不灵应,我们来到这里,总要上柱香再走的。”
他们原想再过来看一下,回去好跟皇上汇报,没想到见证了这些事。众人行过香很快就离开了,唐博远三人还要赶路,李瑶瑶拉着楚葵的手,细细交待着,虽然她知道顾春衣肯定会看好这个表弟,但真正要离开了还是有点不放心,顾春衣也在和唐博远话别,宋锦瑜举着雨伞站在她身旁,尽管听到顾春衣的挽留有点不舒服,但比起情敌要走的好心情可以忽略不计,只是他嘴上也跟着客气:“都说下雨天留客天,要不你们还是明天再走?”
唐博远何尝没有听到他言语上掩盖不住的雀跃,也懒得回他,只是温柔地回答顾春衣:“你不用担心雨天难行,我们是走水路没什么区别的。”
几个人边说边走,随着前行,烟蔼渐渐浓郁,水声传来,码头到了。
琉霞山庄现在可不止一个码头,随着客流量的增大,已经有了三个码头,最大的自是送货接货的那个,靠在市集边,另一个最小的是游人码头,现在已经有二十条船了,还有一个是客运码头,现在已经有固定的般次来往,这种船有三层,里面非常舒适,比起陆路的颠簸,很多人家出行都选择这种,生意非常好,有些大户人家出行,更是直接包船,唐博远他们乘坐的就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