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这是一段假话
我的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这抹不易察觉的笑被雍正敏锐的收获在眼中。
雍正猛的站起,“苏培盛!”
苏培盛小碎步上前,“奴才在”。
雍正,“是你亲眼看到牛头在武秀才府上的?”
苏培盛:“是,奴才不敢欺君”。
皇后:“人赃并获,证据确凿,请皇上即刻发落”。
雍正的视线仍是牢牢的绞在我身上:“既是你偷得这些赃物,为什么又要偷偷得藏在弘历的寝宫”。
我:“宫人们盯得紧了,奴才担心被人发现。就借着伴读随从的便利,偷偷将赃物藏在四阿哥的床底下,想等风声过去,再偷偷拿去变卖”。
雍正:“既是怕人发现,现在为何又要承认?”
我:“奴才没有想到,事情会因此闹大。自知行迹败露,死罪难逃,向皇上坦白从宽,恳请万岁爷能网开一面”。
一问一答,应对如流,哪里有半分恳请的模样。
雍正的嘴角抽了抽,“你们都出去”。
“皇上!”皇后还想说几句。雍正怒喝了一声:“出去!”
众人不敢多言,立在门外候旨。
“为什么?你所谓的拨乱反正,就是偷窃吗?”雍正立在灯光暗处,面色隐晦。
“你若是开口,整个园子都是你的”,雍正往外迈了一步,烛光映在他满是阴沉的脸上,“为什么要拿走牛头?真要是缺钱,好歹挑个贵的,拿个不值钱的石头疙瘩是什么意思?”
我:“皇上是要听真话还是要听假话”。
雍正的视线炯炯的落在我身上:“真话和假话有什么区别?”
我:“很多人想要听真话,却又不相信真话。”
雍正:“真话是什么?”
我:“与其将来被别人抢走,还不如现在被我藏起来”。
雍正:“胡说,哪个不要命的敢抢皇家的东西!”
我:“看,人们往往不愿意相信真相”。
雍正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假话又是什么?”
我:“我看到孟达和桂铨两个太监在园子里行窃,偷挪了不少好东西拿去变卖。我初到宫中,既无证据,又无根基。不想亲自出面,平白得罪了宫里的老人。遂索性搬走了圆明园里的牛头,小东西丢了,大家发现不了。这么大件东西不见了,宫里一定会追究。到时候一丝一毫都会被翻查出来。调查来得这么突然,他们一定没有时间转移赃物。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们情急之下,竟然将赃物藏在了四阿哥的寝宫。栽赃陷害,一举两得”。
雍正:“四阿哥衣食无缺,朕也不会相信是他干的”。
我:“皇上信不信不重要,众目睽睽,众口铄金。他们的目的是让四皇子德行有亏,难以继任大统。可我一届草民,家里也没有什么皇位要继承。由我顶罪,总比四皇子中人奸计要好的多”。
雍正:“依你的意思,这是后宫有人指使”。
我:“否则,何必大费周章的去诬陷一个皇子,栽赃给任何一个小太监难道不是更容易、更周全些吗?”
雍正甩袖就要往门口去。
“皇上想清楚了”,雍正脚下一顿,我嘴角隐约勾起一抹笑,“现在皇上手里并没有什么证据,平白苛责两个小太监,只会让人以为圣上有意包庇四阿哥。皇上为了奴才一条贱命,这样做真得值吗?”。
雍正头也不回的出了门。
少顷,苏培盛依着雍正的旨意拿了一壶茶壶。
雍正:“牛头是朕让武秀才偷走的”。
皇后面色僵硬:“皇上……说的是什么话?”她努力维持着皇后应有的雍容大度。这实在是太荒谬了,编谎话也应该编得像样一点,如果她不是皇后的话,如果他也不是皇帝的话,她一定会这样喊出来。
雍正:“武秀才陪朕演了一出好戏,才逼得你们自己搜出了赃物。仵作经常说,死人能说话;其实证据也能说话。方才在屋子里头,那些个赃物已经告诉了朕实话”。
“孟达、桂铨”雍正大声道,“你们还不认罪”。
孟达/桂铨扑通一声跪下,面容惨白,连呼冤枉。
雍正提起手里的茶壶说,“你们不承认不要紧。这是朕在以前在五台山求的‘真心水’,说实话的人吃了什么事也没有。要是说谎的人吃了,就会当场毙命”。
说话间,一条小狗蹭到雍正脚边,苏培盛正打算拉它下去,雍正做了一个制止的动作。
雍正摸了摸狗头,难得和气道:“你也想试试”。说着,倒了一小杯放在地上。
小狗欢快的喝了几口,突然嘴角溢出黄白的口水,倒在地上不断抽搐。
雍正淡淡道:“看来,你也不是一条忠诚的狗”。
孟达/桂铨吓得面无血色,连着磕头说,“皇上不用审了,奴才们认罪”。
雍正目光一寒,“拉下去,严加审问!”
皇后欣喜:“皇上圣明”。
我从苏培盛手里取了一杯‘真心水’一饮而尽,咂咂嘴道:“巧克力味道不错。”
弘昼惊恐道:“小心有毒?”
雍正:“这是可可,人吃了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对狗来说却是致命毒药。他们做贼心虚,自然不敢尝试”。
众人齐呼:“圣上英明!”
雍正起身离开,皇后跟着要走,忽然顿住,目光定定的落在我身上,“可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回皇后娘娘的话,奴才是闻到的”。
皇后:“本宫的意思是,这可可豆乃是外国番邦进贡给皇室,甚为稀少。就是宫里的嫔妃阿哥们都不一定识得此物,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雍正牵起皇后的手道:“因为这一切是朕和武秀才一谋划好的”。
皇后紧紧握着雍正的手,两朵云霞飞上耳畔。雍正前一次牵她的手,已经是八年前,雍正登记封她为后的时候了。
严酷的刑罚将孟达和桂铨折磨得半死,他们始终没没能准确交待究竟是何人指使陷害了弘历。
我去见雍正:“偷窃的并不是他们”。
雍正看着我,仿佛在看一个天大的笑话。
我:“他们之所以认罪,不是因为做贼心虚。而是他们真心的以为茶壶里装的是毒药。他们认罪,是因为他们畏惧死亡”。
第三百零六章 李卫成亲了
雍正从桌案前下来:“是你指认了他们,现在你却要替他们开脱?”
我:“回圣上的话,小人有一天在林间遇到一位白发仙翁,小人问他:‘如何能让白天变成黑夜?’他告诉小人,‘只要蒙住圣上的眼睛’。小人又问:‘如何能让海浪不发出声音?’他告诉小人,‘只要堵住圣上的耳朵’。皇的权利至高无上,汉武帝推崇儒家,则儒家兴旺。唐朝推崇佛学,则寺庙鼎盛。唐太宗以杨贵妃为美,则举国以丰腴为佳丽。圣上认为孟达、桂铨偷盗,则举国皆以为他二人有罪”。
雍正:“你为了证明朕错了,去冤枉两个无辜的人”。
我:“皇的看法和见地是天下人的看法和见地,因此皇更应该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才对。昏君秦二世偏信赵高的话,而招来了杀身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的话,而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的话,而导致彭城阁之变。”
雍正眯了眯眼,“你把朕同那些昏君比较?”
我:“这一次是我欺瞒了圣上,可是天底下比我险恶的人还有很多。皇上如果凭借着一己之力,又如何能不受蒙蔽呢?故,小人以为应该选正值无私的人成为圣上的眼睛,公正廉明的人成为圣上的耳朵”。
雍正:“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三方监督,难道不足以成为朕的眼睛和耳朵吗?朕这一次之所以会输,是因为你”。
“他们真的是圣上的眼睛和耳朵吗?难道不是相反的,圣上成为了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吗?”我,“圣上的旨意变成了他们的意志,圣上的想法变成了他们的想法!”
我:“圣上依然觉得自己这一次会输,是因为错信了我。可是我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圣上,这是一段假话”。
雍正眼神微闪,忆起此前的对话。
【我:“皇上是要听真话还是要听假话”。
雍正的视线炯炯的落在我身上:“真话和假话有什么区别?”
我:“很多人想要听真话,却又不相信真话。”
雍正:“真话是什么?”
我:“与其将来被别人抢走,还不如现在被我藏起来”。
雍正:“胡说,哪个不要命的敢抢皇家的东西!”
我:“看,人们往往不愿意相信真相”。
雍正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假话又是什么?”
我:“我看到孟达和桂铨两个太监在园子里行窃,偷挪了不少好东西拿去变卖。我初到宫中,既无证据,又无根基。不想亲自出面,平白得罪了宫里的老人。遂索性搬走了圆明园里的牛头,小东西丢了,大家发现不了。这么大件东西不见了,宫里一定会追究。……”】(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