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侧身悄声对李福说:“去宣那新科状元许观来吧!”
过了一会,许观便来到了乾清宫大殿,他抬头看了一眼翁姑娘,只觉着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朱元璋轻掩胡须,微微笑道:“许状元可识得这位姑娘啊?”
只见翁姑娘款款走来,许观想了想,那面容,酷似胜棋楼中的翁公子。
“翁贤弟?”许观试探地问道。
“正是小女子。”那翁姑娘脸颊绯红,不禁害羞低下头道。
“原来你是位女子!”许观惊讶道,他看了看面前的这位女子,虽略施粉黛,但却挡不住清丽娇俏的面容。
那翁姑娘微微颔首道:“请许兄原谅小女子那两次隐瞒了身份。”
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圣心大悦,便问道:“许观,朕听闻你并未成家,今日朕有意撮合你与翁姑娘,你可愿意?”
“回陛下的话,臣愿意!臣求之不得!”许观与翁姑娘连忙双双跪下,叩谢陛下恩典。只听那许观又扣手施礼道:“只是今日臣还有一事相求陛下,不知陛下可否应允。”
“哦?还有一事?说来与朕听听。”朱元璋好奇问道。
“回陛下的话,家父原姓黄,因祖父去世的早,家里贫穷,便入赘到许家,微臣亦随母姓,今日恳请陛下开恩,赐微臣恢复黄姓,以报祖宗恩德。”许观说罢,又是磕头跪拜道。
“归宗认祖,这是件好事,朕今日一并允了!”朱元璋很是喜欢这种喜上加喜的事,自然是乐得帮忙。
那黄观忙又携了翁姑娘,在次叩谢道:“皇恩浩荡,多谢陛下成全。”
朱元璋轻抚了抚髭髯,指了指躲在屏风后面的徐妙锦微微笑道:“今日之事,你们还应该感谢中山王府的徐小郡主,便是她在胜棋楼与你们两次偶遇,才成就了今日之佳话。”
☆、第35章 受封宁王
第三十五章受封宁王
不出几日,新科状元郎与翁姑娘的一段佳话便在京城传开了, 街头巷尾的人们无一不在议论黄观与翁姑娘的御赐良缘, 连徐妙锦也在人们口中变成了传奇人物,胜棋楼的生意更是前所未有之红火, 来往应天府的人们都争相一睹这当初皇帝陛下与徐达大将军弈棋,如今又见证了连中三元的状元郎与翁姑娘一段良缘的地方。
这日徐妙锦在中山王府摆了个宴席, 请闺中密友来府中一叙, 便把翁姑娘也请了过来。
见翁姑娘款款而来,梳着一副垂鬟分肖髻, 甚是清丽动人,引得几个小姑娘都看呆了。铁凌菲不禁开口称赞道:“这翁姐姐真是花容月貌!怪不得那状元郎会倾心于她。”
“哎!只怪你们几个小丫头没人家翁姑娘这福气!”凡是总要讥讽两句, 才是徐妙清的性格。
见翁姑娘走近,徐妙锦便走过去拉住她的手, 微微一笑道:“翁姐姐今日是第一次来, 都是自家姐妹,可莫要拘礼!”
翁姑娘面带羞涩地低下头道:“郡主客气了,还没当面感谢郡主做媒之恩呢!”
徐妙锦拉了拉翁姑娘的手道:“翁姐姐就别跟我们客气了, 快就座吧!”说罢便拉着翁姑娘坐了下来, 并向她介绍了二姐徐妙清, 三姐徐妙月,马恩慧, 景静琪,齐如玉和铁凌菲等人,翁姑娘又一一拜过众位, 这才安定地坐下来。
“还不知道翁姐姐的闺名呢!”徐妙锦微笑着问道。
“静澜。”翁姑娘落落大方地答道。
“真是个好名字啊,翁姐姐叫静澜,景姐姐叫静琪,都是温婉尔雅的好名字!” 铁凌菲拍手笑道。
“听说陛下近日要分封一批皇子了!”景静琪从面前的果盘中取了一颗葡萄,边剥边问马恩慧道:“马姐姐可有从令尊大人那里透露来的消息?”
马恩慧拿起桌上的茶盏,打开盖子轻轻嗅了嗅,说道:“听闻光禄寺最近是在协同礼部筹备分封皇子的大典呢!”
铁凌菲眨了眨眼睛,歪着头问道:“这次受封的可有十七殿下?”
“以十七殿下的年龄来看,此次受封想必是必然会有的!”马恩慧抿了一口茶回道。
“那皇子们受了封之后,岂不是要离开京城去藩国了?那锦姐姐岂不是要跟十七殿下分开了!”铁凌菲眨了眨那双水亮的杏眼,惋惜地看着徐妙锦。
“凌菲妹妹又胡说!我与十七殿下本就是至交好友而已,连皇上都知会过杨妃娘娘了,妹妹怎么还是这般!”徐妙锦面带责备之色道。
“锦姐姐真不喜欢十七殿下?那锦姐姐为何要与十七殿下一起去看花灯?”铁凌菲不解地追问道。
徐妙锦此刻颇为无奈,众人见铁凌菲这般单纯的样子,皆是掩面而笑。铁凌菲左顾右盼,见众人皆在笑自己,便没好气地道:“锦姐姐要是真对十七殿下无意,那我也看不出哪家的公子比得上十七殿下了!连中三元的状元郎是好,可是人家已经有了翁姐姐,锦姐姐还要哪般挑剔!”
翁静澜见铁凌菲望向自己,便害羞低头不语。徐妙清便嘲讽道:“铁丫头,怎么,若锦丫头对十七殿下无意,那你便有机会了啊!”
“清姐姐可不要这样笑话我!”铁凌菲扬了扬小脸道:“我爹只是小小给事中,当今陛下为皇子选妃,历来都是先考虑功臣勋戚家的,哪轮的上我啊!倒是清姐姐,不知陛下已为你相中了哪位皇子,都说殿试金榜题名后,陛下就会考虑清姐姐和月姐姐的婚事呢!”
徐妙清被她呛的也不好意思起来,她亦是自知自己离出阁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不知还有多少时日能在这中山王府中与闺阁姐妹这样畅谈着,平时总是与四妹妹争风吃醋,可是真要是有那么一天,让她离开这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她心中也是万般不舍的。
“皇子们封了藩王,也不一定就会马上成亲的,那豫王殿下不是已经就藩好几年了,陛下仍然没有为他选妃呢!”齐如玉见状,忙扭转话题道。
“对对,我猜陛下会从上次册封的亲王中,选还未成亲的亲王给清姐姐和月姐姐指婚,但也有可能是新科进士或者是其他的功臣勋戚。”铁凌菲又凑了过来,八卦道。
“我倒是不太想嫁入皇家,若是跟随藩王去就藩,如若是中原之地还好,要是像大姐那样随夫屏藩北疆,无天子诏令不得回京,好几年都见不到家人一次,那有什么意思!”徐妙月脸颊微微泛红道。
“大姐才真正是我们姐妹的典范!更何况大姐夫在北疆奋勇杀敌之时,大姐把王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让大姐夫没有后顾之忧,我们若是将来能做到大姐那样,便才是真的为我大明出了一份力,毕竟无家,何以为天下!”徐妙锦扬起小脸,为大姐徐仪华辩解道。
“锦丫头自从去了北平,便什么都是大姐最好!也不知道那北平是有何魔力,让锦丫头如此着迷,那北地苦寒,我可不想去!”徐淼清嘲讽道。
“陛下将来若是真把二姐嫁给戍边的藩王,那二姐可要违抗圣旨?”徐妙锦瞥了一眼徐妙清,她是知道历史之人,历史上的徐淼清嫁给了代王朱桂,随夫就藩山西大同,那可也是戍边的藩王啊!
洪武二十四年夏四月辛未,洪武皇帝正式在奉天殿为诸皇子举行了亲王册封大典。此次受封的除了十七子朱权之外,还有朱栴,朱楩,朱橞等一众皇子,此次分封后,洪武皇帝除了太子朱标之外的二十四个儿子已经全部受封为藩王。
朱权此刻的心情愈加复杂,作为一个年轻人,心中有建功立业的理想是一个上进有为青年应有的表现,可是这就意味着他从此之后要离开父母的羽翼,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那个地方也许水深火热,鱼龙混杂,他是否已经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去帮父皇治理好那个地方呢?他想像四哥一样建功立业,却不想像二哥,五哥那样为父皇添乱。
此刻承制官已经走到他面前,高声宣读着:“封十七皇子朱权为宁王,屏藩大宁。”又有捧册官过来宣读金册上的文字,读册的声音震荡殿宇,经久不息,赞拜,鼓乐,再拜,乐止,一系列礼仪一气呵成,朱权手中捧着这册宝,此刻觉得有千斤重。大宁,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名字,北疆重要的军事要塞,从此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能否像先辈徐达,常遇春那样令蒙古人闻风丧胆,又能否在大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思绪中的一切,都令他此刻踌躇满志,今后的人生要与大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北方辽阔的天空中,他将展翅翱翔。
待授册,授宝的礼仪结束后,礼部尚书便赴午门开读天下诏书。诸王继而朝谢中宫,又朝谢东宫,最后诸王亦受百官朝贺,东宫及百官称贺上表笺礼,这一系列繁杂的礼仪才算真正结束。
此刻大宁境内,朵颜卫的营帐中,指挥同知托鲁忽察尔正与义子巴音密谈着。巴音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递给托鲁忽察尔道:“义父看一下这密函吧,朝廷已经封了十七皇子朱权为宁王。”
托鲁忽察尔展开信笺看了看,皱了皱眉道:“十七皇子?黄毛小儿,能当何大任?”
巴音此刻却十分镇定,对托鲁忽察尔说道:“义父且看如今兀良哈三卫的情形,当真忍心看着泰宁卫一人独大?我们朵颜卫今后要想在三卫中压倒泰宁卫一头,便必须要通过这位新封的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