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然愣在那里,他不知道要不要讲秋妃与管牧之的故事。
“小然子,你说故事吧,我要听听你说故事的水平,哈哈哈。”老唐的笑中气挺足。
“秋妃第三次参与谋反,论理脑袋不能保,但皇上看她已经一把年纪,又把她从宫中发配出去。这一次,她不像第一次那样,乖乖地回原籍,也不像第二次发配,她一路杀人杀红了眼,然后潜回宫中。第三次她无颜见江东父老,到了江洲的邻近城市,找告老返乡的老刺史王石山。”
唐老有故事听,安静得很。初升的阳光又跳到了玻璃窗户上,老唐惬意的很,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
陶斯然讲的津津有味,沉浸在他自己的思维中。
“秋妃到了王石山的乡下别墅,遇到了风流书生管牧之……”
老唐睁开眼,只留一条缝,觑了陶斯然一眼:“管牧之是有职务的,给知府老爷做文职秘书。”
“管牧之曾经托了人,到宫中找秋妃,想通过她的路子做大官……”
唐老斋闭着的眼睛迅速地睁了一条细缝,陶斯然正好目光对接到的一瞬,心里“咯噔”了一下,他吃不准老先生对秋妃的态度立场,搞不明白接下来的话要不要说。
“这个我知道,管牧之他家祖上也是有人在朝廷做官的,他本人就是好玩弄女性,皇帝不喜欢。””小然子,你讲完了,我们就出去走走,今天这天气真是好的不得了,我啊,知道有一个地方景致不错。”
陶斯然应了一声:“好咧。”就要站起来去准备。
“唉,怎么话都听不懂的。什么好咧?你话说半句,吞吞吐吐的。”
陶斯然赶紧坐下来,问:“你,我,唐老?”一头雾水。
“年轻人,你的记性比我还差啊?故事没讲完,吊人胃口啊。你就秋妃与管牧之怎么了?秋妃没帮上管牧之的忙,那是因为管牧之托人进宫时,秋妃正好不在宫里,被发配了,后来到了宫里,得势了,管又没有托到人去找秋妃。秋妃不知道有个什么管牧之的去找她。”
老唐一口气说了一串,整个身子往下一坠,显然累着他了。
“是这回事啊?”陶斯然恍然大悟状。
老先生坐在那里,不动。
陶斯然忐忑起来,老先生究竟出去不出去啊?
“小然子啊,我看你呀,也是笨,不机灵。是我讲故事给你听,还是你讲给我听啊?秋妃回故乡,在王石山刺史家遇见了前来拜访的管牧之,故事怎么的了?”
陶斯然哪里是忘了,他是一直在规避。老唐却一直穷寇猛追,只好说:“管牧之遇见秋妃时,一个人是青年人,一个是第中年人。”
“嗯,秋妃活到51岁,第三年她就死了。那个管牧之却是个短命的,活不过40岁。”唐老斋果然研究得仔细。
“接着说”,老唐示意。
“管牧之在王石山的府邸遇到了秋妃,回去后在笔记里只写了8个字,后人只要读书的都知道这8个字。”陶斯然说。
“怎么我就不知道,我不算读书人?”老唐斜厄着眼睛:“哪8个字啊,还人尽皆知的。”
“穷而且丑,不忍卒睹。”
“啪,啪——”拐杖突然从头顶落下。唐老斋恼羞成怒,迅速地站了起来,举起拐杖就要打陶斯然。
“穷而且丑,你哪里看到她丑了,还不忍卒睹。我倒要瞧瞧你长的什么眼睛,学管牧之那坏种……”唐老斋喘了口气道:“管牧之与秋妃根本没有见过面。以讹传讹,你会学问吗?啊!”
☆、11,故地 旧友
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在即将走上职场的前夕,给一位移民来美的老朽,封建遗老式人物做陪护。
老朽大名唐老斋。事实上,著名大学的博士,中国应试教育下的考神陶斯然犯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他太小看移民至美国的中国大陆老翁了。
如果他肯人肉搜一下,他会知道在中国西南部某地级市,第一大湖泊之畔的江洲,曾经有两大姓氏赫赫有名,也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两大名门望族。
一个姓鲍,一个则姓唐。
不错,即使后来因为屡战屡胜,弄到一个皇帝做做,到了第二代就被灭亡的刘氏家族,在不知多少代前就已经灰飞烟灭。
到是这个唐氏,城中最早的小洋楼,五四时期新办的学堂,布厂,洋油厂,都出自唐氏大家族。
这么说吧,唐老斋自从出生后,他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他含着金钥匙出生,很会投胎。无奈大时代之下,一茬一茬的风波,革命,战争 ,无一不涉及到他这个日薄西山的家,摧枯拉朽,硬是把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弄得风雨飘摇,最后,死的死,逃的逃。
唐老斋是最后一个成功移民到美国的唐姓人氏。
可怜一声叹。
只是没有人听得到唐老斋内心的呐喊。
闲话少说。
陶斯然把《枕鹤记》放在膝上,在书的任意页开始翻。
目光停留了下来。
在唐老斋的老家江洲,换作刘爱莲,也即做了一天妃子的秋妃的时代,某一天同一件事情正在发生。
这事《枕鹤记》里有记载,只不过,只用了一行字。
“穹窿山下秋草复生,方丈超度,寄生。”
这里说的应该是秋妃的第三次回南方。
这一次她做了谢颐的糟糠之妻。
真是不可思议。谢颐是谢锜最小的儿子,唯一幸存的,流放在民间的幼子。
穹窿山下二十里之外,有一田舍。竹篱围起一方田园赋。
是日,一个体格健硕的和尚寻友到了这里。
一个老翁背着手,望着西天通红的夕阳,嘀咕道:要刮大风了啊。三九隆冬,风一刮,天高云淡,荻花飞舞。
世间人只知道动物的雄性物质,却不知道植物的雄性物质。原来那荻花飞舞,一根根像针一样尖,像雪花一样白的荻花,是芦苇飞舞着的雄性物质。
柳絮,槐树,也即如是。只要有适宜的温度、温度,充足的月份,植物的雄性物质洋洋洒洒地飞舞。
这是万物受孕生长的季节。
乡下水边最美的冬季风景。
这天,来客人了。
呵呵呵。
老翁姓王名石山,从前是名刺史。从前的从前是知府。未曾而立就是知府,一直没有得到擢升。直到毗零王暴毙,芦零王上位,王石山在五十高龄得到擢升,可,因为来自江洲,是谢锜、刘雨锡及后来的刘昱起兵造反的发源地,朝廷一帮人挺不待见他,颇有微词。而那女人,刘爱莲,死掉的节度使谢锜最宠的情人秋妃,居然在某个晚上摸黑上门,要挟老夫,要他把她,一个屡屡犯上的女人再弄进宫中!
老夫一气之下,胸痛发作。就这样草草抱病早退了。当然,没有王刺史的帮忙,刘爱莲还是实现了愿望,到了宫中。
王石山在官场是相当滑头的,有时作为,有时不作为。
与王石山处得最好的,是出家人,旻元寺的和尚。
和尚拄着一根枣红色手杖,时尚潇洒,气度非凡。
王石山的田舍,外面看筑在田中央,普普通通,貌不惊人。
走进去,却别有洞天。
这些不表。
一般人他也是不会邀请去的,谁能看到他退休后的生活,腐朽一点点,奢侈一点点,快活一点点,偷着乐。
田舍占地,严格按当时的级别规制,一公顷。
和尚裴相第一次造访王家田舍。两个人一见面就互掐。
“好你个大和尚,瞧瞧你的手杖,值些银子。”王石山打趣道。
“好你个老刺史,瞧瞧你屋里的,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民脂民膏啊,藏着掖着,夹着条狐狸尾巴,瞒天过海,这下释放本性了。”和尚生性风流,游荡不羁,口无遮拦,当然这是在老朋友面前。在公众面前他口吐莲花,阿弥陀佛,一本正经。
“老夫有一首诗送给你。”王石山捻着难看的花白胡须,在青砖铺就的客厅里纵横徘徊。
“七尺乌藤挂东壁,闲僧忽来生两翼。鞭起飞龙趁不得,洞庭搅碎琉璃碧。去兮去兮路迢迢,梅花影里休相觅。为雨为云自古今,田舍寂寥有何极。”
七尺乌藤泛指藤杖,和尚髦的合时,手拄的藤杖,胸前的佛串,身着的袈裟面料,都考究无比。裴相是挑剔的,很物质,很会生活。
“和尚也是人。”这是裴和尚的口头禅。
“诗是好诗,人却闲得发霉。大夫人呢?大夫人不在,总有如意夫人在?待我寻寻。”裴和尚欲掀里屋门。
“茹荤如茹素,无法又无天,又哪一根骨头属于佛门。呵呵呵,老夫纳闷了。”王石山帮忙撩了撩门窗,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和尚云游,差一点出国求真经,却半道而返,惦记旧友,王石山喜欢着呢。
心花怒放一词可以用。
“与有情人做快乐事 不问是劫是缘。”佛说的。裴和尚有许多理念支撑他的无法无天。
田舍的夜,静的人毛发竖立。
和尚也吃不消那静,吞噬一切,又被一切吞噬。
相似小说推荐
-
我有一千张面孔 [金推] (零落成泥)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08-28完结赵以澜穿越到一个架空古代,用从系统那儿兑换来的道具变化成不同的脸,帮助不同...
-
医谋天下 (半卷湘帘) 潇湘书院VIP2017-08-18完结蒲薇,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天才医师,从小耳濡目染,痴迷医学,二十岁便获得妙手回春的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