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枕鹤记 (春山一朵)


  但终年在椅子上坐着的这个主,也不是什么好鸟。居然偷听电话,自始至终连气都不喘,还亏得肺子有旧疾,这次他妈妈的怎么就一声都不咳了呢?
  难道是她热心过了头的娘唐素贞的冰糖银耳羹太灵验。
  这是一件倒霉事。
  这第二件倒霉事,唐老斋突然要听《上邪》。是个中国学生,就知道这首汉乐府,哪知道这老家伙是要听原文。陈宸是翻译成白话文给他听的好不好。老天啊,老天个毛。谁都喊老天,天不忙塌下来?
  再说了,陈宸我古文好不好,跟你有毛关系,指手画脚的。好呀,你唐老斋有文化,古文功底了得,不也就是坐在椅子里苟延残喘吗?社会关系处得那叫一个糟。
  越想越气,陈宸真想明天就回波士顿去,然后,旅旅游,看看风景,然后去南部的德州,做一辈子薪水底但高尚呀,与世隔绝地教中国古文,但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呀。
  当初就不应该听陶斯然的鼓吹,说这位老唐先生有一辆深蓝的宾利车,是隐形富翁。
  但凡与陶斯然有什么瓜葛,都走背字运。
  唉,越想越气。
  不想了,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太多烦忧。
  陈宸摇摇头,像洗衣机甩干一样,把多余的水分甩干了,开始想下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办。
  唐素贞跟着自己到了罗德岛,这年也过了,再过几日,唐素贞女士带着陈宸女士的小格格,挥一挥手,回到山西那个叫太原的城市。
  唐素贞是自己的娘,陈宸还不知道,她的娘是太在乎太原某大学里做教授的某某男人了。
  但,关键是,那个男人,60岁不到的年纪,与唐素贞同床共枕了N多年,一直不肯扯结婚证,美其名曰,给彼此的爱情一个信任。
  浪漫得不行,偏偏唐素贞就相信那个男人的话。
  唉,陈宸差点忘了自己的亲父亲,出生在榆次某田垄的大块头男人陈大根。大队干部不当后,几个泥腿子赤脚进城,乱捣鼓,只要有钱就赚,陈大根与觉醒得较早的几个乡间能人生生的在城里站住了脚跟。
  那个城市叫什么来着?浙江——义乌,从前叫小商品城,现在叫国贸城。
  陈大根同志是个有志向的好同志,生的像大地一样朴实,做生意像大地一样谦恭,态度像土地一样踏实,生生地发了财。
  这也算不得什么,陈大根作为中国基层干部里的大队长,那也是有行政级别的父母官,在长期的基层领导工作岗位上,培养出了自信,自尊,自强的特质。
  想当年,山西太原一朵花唐素贞,像一只彷徨小鸟飞错了林子,来到了榆次,陈大根是怀着无比的柔肠与无边的爱心呵护她的。
  可是,人家一直来像勾践一样活着,像勾践一样忍!
  一忍就是二十年。
  女人啊,陈大根后来打开鸟笼放鸟一样,打开了陈家大门。
  唐素贞也是个有素质的女人,并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而是孤儿寡母似的带走了他的唯一血脉陈宸,顺便也带走了克隆技术一流的陈大根,那女儿,仿佛是女版的陈大根。
  陈大根没有一星星的悲伤。
  转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得像十二级台风一样,陈大根这么大个都被刮到了浙江义乌。
  说来你不得不佩服,陈大根有了自己的实体店,这个实体店在义乌也许并不起眼,但,你可能不知道,陈大根的店左面是一个英国人开的玩具店,右面是一个荷兰人开的衣帽围巾店。
  陈大根与国际无缝接轨。
  在他高大的身躯里,成功给予了他成熟男人的魅力,后来的后来,唐素贞走到了陈大根世界的十万八千里之外,陈大根在五十挂零的那一年,有了一个宝贝儿子。
  陈大根第二个夫人,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氏,本来是他的员工,管账的丫头。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有一天,看着渐渐混浊的空气,陈大根偶尔怀着诗人的忧戚,想到过唐素贞过了期的青春曾与他的青春纠缠过,有点心动,有点歉意。
  但很快,稚儿花朵一般的小脸,给了他万般柔情。
  他终于承认,他,陈大根,也有被耽误的青春。

  ☆、35,道檀 流落

  唐老斋的情绪低沉,唐素贞一改热情四射的习惯,默默端菜洗涮。
  年初一晚饭吃的沉闷。
  唐素贞过两天就要回国了,本想晚饭时在饭桌上跟唐先生先吹个风,但情绪一沉,也就没有开口。
  的确,这位五十岁风韵犹存的夫人,与80多岁的老翁唐老斋萍水相逢,她没有必要跟他商量她的行程,他也没有责任一定要知道她下一步怎么走。
  至于陈宸姑娘,把上邪yé读作上呀,让他心绞痛一般,不能接受。
  这天睡觉前,陈宸又翻开了《枕鹤记》。
  想到她的亲父亲陈大根,她在微信里给陈大根拜了个年。
  联想到了刘爱莲的父亲刘道檀。
  几天来,陈宸没有敢打量这个沉默如山的汉子。
  就好像,对,就好像这个沉默平凡的汉子,是她的父亲。
  这真是怪事,相隔那么久远,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竟扯到了一起。
  在天下女儿的心里,父亲是特殊的男人。
  风从远古刮来,越来越猛,横吹一切。
  它吹开了陈宸的心扉,也翻开了《枕鹤记》的某一页。
  终于有一个叫做刘道檀的汉子,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追光过去,不乏精彩。
  麦子的针芒在五月的阳光下,闪着刺人的光亮。刘道檀从长山的北麓深处一个小村走出来。他走得很快。一件线织的背心脱了下来,槐树下吹来一阵凉风。
  刘道檀在树下歇了会脚,手搭凉棚看出去很远。
  麦子成熟了,晴好的天气,麦子眼看着就要开镰了,他准备着过两天回来刈麦。
  眼下旻元寺还在初建阶段,离不开他。
  道檀祖籍在山西,在老家排行第二,老大跟着母亲在中原。
  他没去过山西,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带着他南迁。一群中原人被蝗灾闹得无法活命,纷纷南逃。
  一路上风餐露宿,一年又一年,走走停停,不知道多少人死在路人,饿死的,病死的,不计其数。
  道檀的父亲带着他逃命,留着大儿子跟着娘在中原一个叫上溏的地方。
  长山,山碧水清。
  一路艰辛,刘道檀从父亲身边跑出去,跳着喊着,说他再也不能走路了,这里能够活命。
  那一年,道檀不过七岁。
  道檀的父亲看到了麦子,秧草,心中大喜。这里的山水跟家乡大不相同,比家乡美,河里淌的水是甜丝丝的。家家有水井,上前讨个水喝,老乡还送上一两个水面烧饼。
  道檀吃的那个香啊。
  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地方啊。麦子长的似乎都比家乡的俊。
  道檀的父亲在山脚留了下来,给一家孤儿寡母帮佣。时间一长,道檀的父亲跟长山的这个人家结成了一家。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道檀也娶了江南水一样的漂亮妹子,成了家,生了根,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刘雨锡,是个健康调皮的孩子,爱莲小女儿赛棉袄,长得山清水秀,听话懂事。眼看着12岁了,帮着她娘干活,是个好帮手。
  道檀最疼的就是这个女儿。
  江南人家,家家种植莲荷,不到初夏,莲就翠生生地铺满河面。道檀叔叔干脆叫女儿爱莲。小名莲儿莲儿。
  这天,道檀心情不错,江南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物质丰富。
  家里由孩子娘料理,他经过乡邻介绍,到山里的寺庙做些杂事,帮忙烧烧饭,打打杂。
  他老家中原上溏一带的男儿都会木工活,在寺里,他什么事都抢着干,修个桌子,补个凳脚,甚至打张木床,没有他不会的,而且有求必应。
  这手艺还是他父亲教的,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寺里人,除了和尚,就是善男信女。
  香火很旺,赶上观音出生日,前来拜佛磕头的更是络绎不绝。
  说是庙,其实过去只是黄泥墙的几间屋里,里面供着泥胎佛像。后来,才有了这大雄宝殿与几进的大院子。
  每逢佛事繁忙,寺里素斋烧的就格外多些,善男信女们愿意留在寺里用餐的,管个饱。
  道檀沿着丰收在望的麦子地的田埂走着,渐渐地出了汗,风一吹,背后有着凉意,他又把线背心穿上身。
  眼睛望远处望望,金黄一片,加上路边,远处,高高低低的油菜花儿,真个的,像幅画似的。
  道檀不禁加快了步子。
  从道檀家的小山村到寺里紧赶慢赶两个时辰。
  视力好的人,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就能看到寺庙里,大雄宝殿黄色的尖角。
  顺风的话,耳朵好的人还能听到一声声的佛经,咪咪蒙蒙,句句落到心坎上。
  道檀当年就是因为喜欢上这哼唱,求了人介绍,到寺里做杂活。
  眼看着就到了,寺里的一个和尚却快步地迎了来,也是一头汗水,背后粘着的灰色长袈裟浸了汗水。
  有什么紧要的事?道檀有些纳闷,他今天来寺里算赶了早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