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大明女状师 (停歌月上)


  张太后点了点头。
  杨廷和将蜷着的手缓缓打开。
  她见之笑了笑,对方手心因有汗意,那墨字沿着手心掌纹已然洇晕,却分明是个“兴”字。
  “好,”张太后终于断言道:“如此,大策已定!”
  杨廷和收回手,知道自己这步棋,是走对了。
  作者有话要说:  行文需要,这一段与正史有很大不同,正史中,在朱厚照驾崩之前几日,朱厚熜就接到圣旨,继承藩王爵位。其后朝廷使团前来湖广兴王府,朱厚熜方才随之北上。

☆、第136章 据理力争

  朱厚熜接到京城传来的武宗“遗诏”和张太后懿旨,命他即刻动身北上京城, 继承大统。
  古往今来, 有多少人为了坐上那把龙椅而手足相残, 家破人亡!
  如今他却轻而易举的得到了。
  朱厚熜心中有些忐忑, 更多的却是无所适从的茫然。
  他现在尚未懂得, 这至高无上的权利, 实在是种难以抗拒,却又可怕至极的恩赐。
  朱厚熜不敢耽搁,接到圣旨后,就命人准备好了车辇和随行人员。
  然而他本人却并未随队出发, 而是自备了几匹快马、干粮,待拜过双亲陵墓后,带上三个王府顶尖高手, 从小路抄近策马北上。
  他这么做, 实属明智之举。
  从湖广到京城, 何止几千里路,若中间出任何“意外”, 恐怕都是防不胜防。
  用一队正式王府车马掩人耳目,自己则低调北上。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哪里猜得到,真正的未来一国之君,早已快马加鞭赶往京城。
  果然,朱厚熜一路跑死两匹骏马,待人到了京郊良乡驿站时,方才传来消息, 王府车辇在路上遇到了歹人,或有死伤,恐怕要耽搁上一段时间了。
  他成功地避开了路上的麻烦,早到些时日,争得先机,也不想再等不知何时才能赶到的大队人马。
  朱厚熜索性亮出身份,驿官不敢怠慢,赶紧请示了杨廷和。
  杨廷和已经在良乡恭候半日有余,他以为还得再等上些时日,却没想到对方脚程如此之快。
  朱厚熜一路风尘仆仆,待沐浴更衣,收拾停当后,在驿站简陋的议事堂内会见了当今的内阁宰辅。
  杨廷和见有人走进,起身略微打量了一眼,便赶紧揖道:“老臣见过兴王殿下,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朱厚熜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虚扶一把,笑道:“首辅大人毋须多礼,是本王怕误事才通宵达旦,倒是提早了些。”
  二人落座,杨廷和给朱厚熜斟好茶,方才道:“按说殿下舟车劳顿,理应休息几日,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大位空悬,太后和文武诸臣都盼着新帝能够及早继位。
  夜长梦多,朱厚熜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只道:“杨大人言之在理,一切还应以大明为重。”
  “即位大典所需一切事宜,还得劳烦殿下拨冗过目。礼部尚书毛大人正候在堂外,不如让他进来呈报?”
  朱厚熜点了点头。
  盏茶后,毛澄走了进来,向朱厚熜见礼。
  “殿下请过目。”毛澄将手中册子双手递上。
  朱厚熜接过翻看起来。
  杨廷和和毛澄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侧,前者神色悠然地喝着茶,后者则面带紧张,放在身侧的手时而攥起,时而松开,看上去十分不安。
  一时间偌大议事堂,只剩下了纸张沙沙地翻动声。
  朱厚熜一目十行地翻着手中册子,面色却是愈来愈难看。
  他看完最后一页后,“啪”地一下合上册子,将它力道颇重地“放”在桌上,开口道:“毛大人,为何本王要从东华门入,居文华殿?”
  毛澄闻言赶紧起身,他看了眼一旁垂目自若的杨廷和,连忙道:“皇、皇太子即位向来是从东华门入,居文华殿……”
  “皇太子?”朱厚熜压着心中火气,淡淡道:“何时本王成了‘皇太子’了?”
  毛澄心中暗暗叫苦,继统诸多机宜,哪轮得到他一个礼部尚书乾纲独断?这份东西,说白了,无非是杨廷和的全权授意。
  然而罪魁祸首现在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倒把这这烫手的山芋丢给了自己。
  眼前这少年,现在虽然还是个无甚根基的外地藩王,可几日后,那便是大明的天子,若得罪了他,以后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思及于此,毛澄话到嘴边,便想服软:“殿下息怒,此处的确是小臣疏漏,待小臣……”
  “毛大人!”杨廷和突然开口叫住他。
  毛澄不得不把下面的话咽了下去。
  杨廷和见毛澄实在是个耳根子稀软的不成器货色,只得自己道:“按说此事轮不上老臣多嘴,可新帝继位涉及礼法祖制,老臣斗胆,多啰嗦几句,还请殿下恕罪。”
  以朱厚熜的聪慧,不可能看不破这幕后授意之人是他杨廷和,若杨廷和不肯松口,恐怕这事不能罢了,他道:“首辅大人但说无妨。”
  杨廷和略微迟疑,想了想,还是道:“自古无论平民百姓宗族,抑或是天王贵胄之家,都分成嫡子一脉大宗,以及其余小宗。殿下有经天纬地之才,负安邦定国之志。此番入京更是当仁不让,力挽狂澜,按说不应受此所累,然而祖宗礼法万不可废,殿下由小宗入继大宗……还是以皇太子礼即位为妥,免得被天下人指摘天子之家不重礼数。”
  朱厚熜并不因为对方给自己带了一顶高帽而买账,他怫然作色道:“本王虽为小宗,但亦是奉大行皇帝遗诏和太后懿旨入京继位,遗诏和懿旨中均已言明,本王是‘嗣皇帝位’,可没说本王‘嗣皇子位’!”
  杨廷和没想到还有这一折,闻言顿时悔青了肠子,当初武宗暴亡,哪里有时间亲自下遗诏?所谓的“遗诏”不过是他杨廷和一手草拟。
  他进士出身,是文渊阁大学士,写得一手锦绣好文章,拟诏时只顾行文达雅,对于这一字之差,却根本没有多想,现在被朱厚熜捉住这一字疏漏,倒成了把柄。
  朱厚熜见他默然不语,有些理亏的样子,续道:“还有这祭祀大典,为何要将我父亲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改称‘皇叔母兴国大妃’?他们是我生身父母,称为叔亲是何道理?”
  杨廷和也知此举有些强人所难,然而皇家法统之重,在他看来,却是最应当尊崇的。尤其,即将登位的乃是一国之君:“殿下息怒,方才老臣以言明,以小宗之身继承大宗,理应奉大宗为正统。”
  朱厚熜再也忍不住了,他冷笑一声道:“这么说我若继统,便要弃父弃母,改换考妣了?”
  这话逼得杨廷和没有办法回应,只得起身弯腰稽首。
  “荒唐!”他拍案而起,忿道:“杨首辅,你身为大学士,深受孔孟之礼,难道不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为何如此迫我,偏要我成为那不孝之人?”
  杨廷和依然不语,只低首跪着。
  朱厚熜见对方铁了心,义愤填膺,只觉这人当真可恶至极。
  “好!既然毫无商量的余地,那便请杨大人您另选一个愿意抛父弃母的‘贤德之才’吧!本王这便告辞了!”他说着竟毫不留恋地抬腿向外走,仿佛被他抛在身后的,不是那至高无上,天下人梦寐以求的皇位。
  “殿下留步!殿下!”若因此将人气回湖广,又当如何向张太后交待,杨廷和连忙起身追上唤道:“殿下!此事可从长计议!!!”
  朱厚熜闻声站住,回身道:“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要么删去那些,”他指了指不远处放着的那本册子,“要么您就另选贤能吧!”
  杨廷和没想到朱厚熜如此桀骜,他以为在那个位子面前,所有人都会折腰,可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却如此拿得起放得下,当真令人惊讶。
  乾坤寰宇,孝义为首。杨廷和虽与他在继统礼法上针锋相对,却不得不承认,他和太后没选错人。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坚守自我底线的人,寥寥无几。他如今年少气盛,若得打磨些时日,或可换大明未来中兴之机。
  不过杨廷和此时却没有要让步的意思。
  一来,祖宗法统不可废;二来,若不叫朱厚熜登位之前,先吃一记下马威,恐怕日后亦不好管束。
  眼下只能行缓兵之计,他于是道:“此事改或不改,并非老臣一人可定,殿下请先息怒,待老臣回宫请示太后,定会给殿下一个交代。”
  朱厚熜闻言面色稍霁,对方毕竟是享誉大明的一代重臣,他亦不可能半分颜面都不留,只得沉声道:“一日,我只等一日。明日此时,我静候首辅大人佳音。”
  杨廷和揖道:“老臣谢过殿下。”
  一旁的毛澄见朱厚熜离开议事堂,才敢起身走过来,对杨廷和道:“首辅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啊?”
  杨廷和心中也在思量,他宦海沉浮多年,排在第一位的能耐,恐怕就是识人的本事。
  朱厚熜这人,明显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儿,眼下要是与他梗着脖子硬碰硬,肯定是不成的。
  还得找个说客过来。
  然而朱厚熜在湖广就藩,来京城的次数想必屈指可数,眼下这京城之中又有谁与他有说得上话的交情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