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大明女状师 (停歌月上)


  这期间段惟倒是抽空来看过他几次,还带了不少补品,杨清笳倒也不跟他见外,悉数收下。
  他公务繁忙,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反而是郑阕,隔三差五便来杨宅拜访,每次都打着请教律法的旗号,弄得杨清笳很难拒绝。
  这消停的日子还未曾过几天,宫内便传来了一个惊天消息——荧惑守心。
  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了。
  ————本案完————
  作者有话要说:  失踪多时的小朱马上要以新身份回京城搞事了~
  谢谢影儿8810的地雷,今天爆个字数来谢谢所有支持本文的小天使。

☆、第135章 定策

  湖广安陆州,兴王府。
  晨光正好, 朱厚熜正在府内书房看书, 却听有人敲门。
  “何事?”他扬声问。
  门外人道:“殿下, 有封京城八百里加急的信刚刚送到。”
  朱厚熜神色一凛, 忙道:“进来!”
  管家推门进屋, 将信奉上。
  “下去吧。”他接过信道。
  管家点了点头, 刚要走出门时却听朱厚熜问:“袁老回来了吗?”
  管家闻言答道:“昨夜里刚到。”
  朱厚熜面色一喜:“将袁老请过来吧。”
  管家应了一声,出屋去叫人。
  不多时,一个年过花甲,眉目清和的老者开门走了进来。
  朱厚熜赶紧放下手中信, 迎了上去,尊声唤道:“老师!”
  袁宗皋接到朱厚熜的手谕便连夜从江西赶了过来,连官服都未来得及换, 一身的风尘仆仆。
  他微微行了个臣礼:“未知殿下叫老朽回湖广, 所谓何事?”
  朱厚熜见他满面疲色, 心中甚是内疚,然而事态紧急, 他却也来不及寒暄,开门见山道:“我们之前估计得没错,北面怕是要变天了。”
  袁宗皋闻言并未露出什么惊诧之色,只问道:“消息属实吗?”
  朱厚熜扬了扬手里已经开拆的信笺:“刚刚京城传来的消息,千真万确。”
  他将信递给对方,想了想又道:“可能也就这几日了。”
  袁宗皋接过,凑近眯眼看了一会儿, 便将信扔进了灯罩里。
  朱厚熜见对方并未言语,忍不住问:“老师,我们要不要提前入京?”
  袁宗皋摆了摆手,否道:“此刻尚且不宜北上,眼下京城还未发丧,谁先妄动,便会落人口实,授人以柄。”
  “那我们要怎么办?”
  袁宗皋拿笔蘸墨,在纸上写了一个遒劲有力的“定”字。
  朱厚熜看罢,略微沉吟:“老师的意思是,只做全然不知,静候京城消息?”
  对方点了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神色。
  他想了想,又问:“可如此一来,岂不被动?”
  袁宗皋道:“当年成祖就藩北平,而后兴兵南下,奉天靖难。此后便定下规矩,藩王未奉召不得入京,现今朝廷一日未发丧,我等便只能做个木头泥人。所谓不争便是争,大行皇帝膝下无子,依祖制,定会‘兄终弟及’,而年轻一辈皇子中,论才学,论亲疏,殿下您均是上上人选,如今殿下天时地利汇聚,更应稳住阵脚,静候佳音,切不可行短视之举,弄巧成拙。”
  朱厚熜听他所言,疑窦尽消。
  袁宗皋算是两代老臣,自他父亲就藩伊始,便随任长史,如今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却依旧忠心耿耿地辅佐新王,朱厚熜素来对他言听计从。
  他恭谨道:“老师说的是,是学生冲动了。”
  袁宗皋瞧他从善如流,垂目深思的模样,虽稚嫩了些,比之过去却已是脱胎换骨。
  他不由道:“殿下言重了,自打殿下离家半年而归后,为人处事便愈发安和周全起来,而且对政事也愈加关心,果然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朱厚熜闻言笑了笑,他抬眼向窗外看,仿佛这样便能相隔千里遥望那人的身影:“这都是因为一个人,她让我明白,人不能总凭着意气喜恶做事,也不能逃避自己身上早已注定的责任……”
  袁宗皋捋了捋须:“能让殿下如此受益,这人想必也是个少有的英杰俊才,有机会老朽定要见上一面。”
  “你会喜欢她的,老师。”
  袁宗皋见他双目含情,怅然若失,一副少年相思不自知的模样,心里诧异非常,不知是哪家女子,可得一向心高气傲的朱厚熜青睐?
  湖广这边按兵不动,京城却已是风雨欲来,暗潮汹涌。
  书房议策三日后,宫中发丧。
  正德帝崩于豹房,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帝星陨落,天下缟素,人皆戴白。
  朱厚照一生荒诞不羁,与他的先祖相比,无疑是个无甚建树的十足昏君。
  他是个极度崇尚自由的人,却偏偏生在皇家。
  他想当个沙场点兵的将军,却只能枯坐金銮殿。
  他可以出雷霆手段诛灭刘瑾,平定安化王之乱,应州激战小王子,却又大逆不道,兴建豹房,宠幸“八虎”,江彬这等奸佞小人。
  后世史书对他极尽贬低之能事,盖棺定论后也无一丝褒言。
  在杨清笳看来,这位壮年早逝的一代帝王,只不过是被命运开了个玩笑,坐错了位置。
  有人只想做个醉卧沙场的将军,却不得不被禁锢在九五至尊的位子上煎熬至死,如朱厚照;
  有人明明是个方外逍遥的闲散藩王,却穷其一生只想南面称王,最终惨淡收场,如朱寘鐇;
  有人身为六根不全,刑余之人,却不甘籍籍无名,贪功图誉,弄巧成拙,最终留下骂名滚滚,如王振;
  有人文治武功,惊才绝艳,却隐姓埋名,肯于人后,三载枯坐自省,一朝龙场悟道,被后人与孔、孟、朱并称为“四圣”,如王守仁。
  这世上,求仁得仁太过艰难,事与愿违终才是常态。
  造化弄人,诚不我欺!
  现今整个大明都笼罩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氛,全国寺庙鸣钟三万响,以保朱厚照得往西方极乐,家家户户焚烧的冥纸让京城的天,似乎都蒙上了一层阴翳。
  朱厚照的离世,扔给了朝廷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何人来继承皇位?
  按照祖制,自然应当由太子继统,然而莫说是太子,就连半个子嗣,朱厚照都未曾留下。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张太后和内阁重臣还来不及为武宗逝世悲痛,就陷入选择新帝的忧虑之中。
  清宁宫,暖阁。
  张太后正看着桌上的宣德炉,那是朱厚照刚刚登基没多久亲自送过来的。
  如今物件儿仍是那个物件儿,人却已经不在了。
  思及于此,她又忍不住默默垂泪,身侧的宫女赶紧递过绣帕。
  一旁站着的杨廷和见状,不由缓声劝道:“太后节哀啊!”
  张太后抬手揾了揾泪,叹了口气道:“皇儿命苦啊,英年耳逝,是我这个做娘的没看好他。”
  杨廷和心道,朱厚照三十岁的人,落得如此下场纯属自作自受,他心中如是想,嘴上却道:“太后切莫自责,眼下武宗已然仙去,能出来主持大局的,唯有太后您了!”
  张太后摇摇头:“我一个妇道人家又能做什么?”
  杨廷和连忙揖道:“内阁定鞠躬尽瘁,唯太后马首是瞻。”
  得了他这句话,张太后脸色稍霁,她冷声道:“皇帝死于豹房,我瞧此事跟那个江彬脱不了干系!”
  “这……”杨廷和毕竟是内阁重臣,胸中沟壑颇多,他虽痛恨一直弄权打压自己的江彬,但做起事来不得不前走三后走四,他只道:“眼下刚刚发丧,大宝之位空悬,时局也不稳,此刻……”他抬眼看了看张太后,躬身道:“怕不是动江彬的时候。”
  张太后知道他说的有道理,可心中毕竟有气,她将攥地皱巴巴的锦帕扔在一旁:咬牙道:“且让他再自在些时日,等腾出手来,绝饶不得他!”
  “太后英明。”杨廷和附和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关于这皇位……杨首辅如何看呐?”张太后忍不住问道。
  杨廷和闻言又将腰杆弯地更低,沉声道:“此乃皇家内务,老臣不敢妄议。”
  张太后看见他意态谦谨,心中更是信任仰仗他,便缓声道:“坐下吧。”
  杨廷和依言坐到一旁。
  “选帝不同于选储君,事关国运,可不仅仅是皇家内务,杨首辅若有高见,但说无妨。”
  杨廷和不好再推辞,微微思忖道:“武宗无嗣,孝宗后亦无其他平辈皇子,依《皇明祖训》敬天法祖,兄终弟及之义,老臣以为新帝人选可在……宪宗孙辈中擢选。”
  张太后闻言点了点头:“倒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杨廷和闻言,心下暗自松了口气。
  张太后道:“宪宗孙一辈也不过那几个,不知杨首辅指的,是不是我想的那个。”
  杨廷和并未直接说出口,反倒拿起一旁的笔,蘸好墨,在自己右手手心写了一个字。
  “老臣斗胆,请太后瞧一瞧我手中的字,若此字与太后所见略同,则善矣;若不同,便请太后权当未曾见过此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