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乡人家 番外完结 (乡村原野)


江大娘忙道:“退亲不怪郭家,是先头那家儿子不要脸。”
她维护清哑名声,就是维护江家名声。
若不然,难道承认江家娶了个不名誉的媳妇?
那不是自己打嘴巴么!
九姑婆神情僵了下,讪笑道:“郭家这也太热乎了。先前跟张家结亲的时候,可没说陪嫁二十亩。还有衣裳,那好的衣裳郭家儿子都没有呢,就舍得给明辉做。这不是倒贴是什么?”
对于这点,江大娘却没与她争辩。
人家倒贴求儿子,对江家来说是有脸面的事,所以不用否认。
江家送郭家丰厚年礼的事,她也大度地不说。
她只“谦虚”笑道:“郭家最疼闺女的。郭亲家最喜欢明辉,看得他跟亲儿子一样,心疼得跟什么似的,比我和他爹还看得重呢。我那儿媳妇也手巧,我们家做的竹丝画,都是她画出来的呢。”
她心里一热,便将这事说了出来。
九姑婆等人都睁大眼睛,都惊异万分。
待问明白怎么回事后,更加感叹。
因此,江大娘这一解释,不仅没消除传言,反而坐实了郭家拼命使手段倒贴以求嫁女的事实。
蔡大娘听说这事,不禁替女婿家辩解。
可她越辩解,人家越觉得她心虚,正是越描越黑。
这些事,郭家均一无所知。
一家人忙着过年,忙得脚不沾地,劲头十足。
今年虽有退亲的晦气,结局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因为换了个比原先还要好的女婿。只一想年初二新女婿登门,郭守业两口子就浑身是劲。
俗语说的好,“远是亲,近是瘟。”亲戚近了难免不那么亲香,就算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也抵不了相互间磕磕碰碰的。所以,往年张福田也要到郭家走新年,却不像今年江明辉给郭家人的期盼大。
在这样氛围下,清哑虽然有些思念前世的爸妈,碍于现实,却也只能认命,帮着娘和嫂子张罗年货。对于吃喝,她的见识自然不是郭家婆媳能比的,因此郭家今年比往年多做了许多新鲜稀奇的吃食和菜肴。
家里到处飘香,郭勤三个小的都乐疯了。
清哑每做出一样来,都要弄些给他们尝尝新。
蔡氏、阮氏见了欢喜,不住吩咐“别乱吃,当心年饱。”
然就算每样只尝一口,三个小的也吃了个肚儿圆。
大年下的,对于这情形吴氏很包容,没有呵斥孙子。清哑每做出一样新鲜吃的东西,她都会吩咐一声“把这样捡些收起来,明年女婿头一回走年,不能把剩碗碟摆出来招待。”
两个儿媳答应得脆脆的,各样东西都收了一份单放。
天黑后,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赶趟似的。正屋廊檐下挂了两个大红灯笼,东西厢房门口也挂了。灯笼骨架是郭守业自己做的,买了红纸糊在外面。清哑还在每个灯笼上写了“平安”“富贵”等字样,虽然简单通俗,但对于农家来说,没有比这更实在的了。一切就绪,十里八乡爆竹声就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除旧迎新的过程轰轰烈烈,绝非清哑前世可比。
她只觉心中欣喜压不住往外冒,转身走进堂间。
祭祖的香案就摆在厅堂上方,她点了三炷香,跪下拜了三拜。
这是拜前世的爸妈,祝福他们平安,不要挂念她。
正虔诚地跪拜,就听外面有说话声,不似家人那样兴奋,带着些哀婉的恳求。她拜完了,便起身出去看究竟。
加更了,求推荐支持原野!


第39章 细妹

廊檐下,站着一个形容憔悴的妇人,衣衫破旧,牵着个黄瘦的小姑娘,正哽咽地对吴氏说话:“……当家的这一倒,吃了几服药,我们就扛不住了。上回借了东家两百文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还,不能总是借。细妹今年十二了,样样家务都会做,我就想,东家……要是想给小姐找个伺候的,她手脚还算伶俐……”
说到后来便没了声音,想是觉得惭愧。
这是郭家的佃户杨安平的媳妇和闺女。
郭家有两户佃农,另一户姓朱,叫朱顺。
清哑看向那个“细妹”,还真是人如其名,好细瘦的一个小女孩,全无这个年纪该有的润泽。
见她打量自己,细妹慌乱低头,自卑又瑟缩。
清哑心头有酸胀的感觉,冲淡了过年的喜悦。
吴氏叹了口气,招呼道:“杨家妹子,进屋坐吧。我看看这事……我跟他爹说说,总不能叫你年三十卖女儿,我心里也过意不去。再说,我们清哑也不是什么小姐,不要人伺候。她倒天天帮我做许多的事呢,比她嫂子都强。唉,我就当给儿女积积德,我再帮你一回。”
说着,扬声叫郭勤喊爷爷来。
郭守业父子正在西厢耳房整理东西。
那妇人不住口道谢,跟着吴氏进了堂间。
清哑没有跟进去。
落魄到这个地步,大年三十晚上要卖女儿,任谁都高兴不起来,也不愿被人围观打量。她就算没有恶意,站在那,细妹也会把自己与她做对比,岂不难堪!
她便站在廊下,就着屋内透出的灯光和灯笼光芒看雪。
光影内,雪花兴奋地追逐飞舞,透着一股无声的热烈。
她一面看,一面竖着耳朵听屋里说话。
“……我是真心的,不是故意的赶在今晚上来借钱,叫东家过不安生年。东家就算好心,还能帮我们一辈子?总是我们没有田亩,平常还好,一有个三灾两病的,就熬不过去了。要是东家要了细妹,我们也能喘口气。不是我做娘的心狠,我们帮郭家种了这些年的地,晓得东家品行,说是卖女儿,细妹在郭家我们放心。要是换一家,不晓得好歹,我哪舍得……”
这时,郭守业从西厢过来了。
看见廊下的闺女,忙道:“站外头做什么?别冻了,快进去!”
清哑想了想,跟着他一块进了屋。
她到底还是放不下细妹,要听个清楚。
郭守业进去后,杨安平家的急忙站起来,叫“东家。”
郭守业看了她一眼,就在桌旁坐下了,问吴氏“什么事?”
吴氏就把杨安平媳妇的来意说了。
郭守业就沉吟起来。
佃农要交租、要交税,丰年才能得个温饱,遇上灾年或者生病等情形,卖儿女是经常见的。冬月里,杨安平不小心得了风寒,病倒了,谁知就走到这一步。
只不过,他看惯了世情冷暖,并不像清哑那般悲悯。
这世上穷人多的很,都这样悲悯哪里还有日子过。
甚至,他还看出了杨安平媳妇的一点小心思:把闺女卖到郭家,日子肯定比在杨家过的好;运气好的话,郭家图省事,说不定就把细妹许给郭大贵了;就算不许给郭大贵,跟着清哑学织锦学茶饭和女红,也不吃亏……
然他自有打算:郭家不过将就能过,可不是呼奴使婢的人家。就是清哑,那么能干,细妹来了,还不知谁伺候谁呢。就算把细妹调教出来,清哑又要出嫁了。至于许给郭大贵,那不可能,他儿子又不是娶不上媳妇的人,怎么会买个童养媳呢。
想到这,他和吴氏交换了个目光。
两人几十年的夫妻,颇有灵犀。
吴氏便对杨安平媳妇笑道:“杨家妹子,你别急。谁这辈子还没个难过的时候,挺一挺就过去了。你们家也就老杨病了,才这样子。我借你一两银子,你先用着……”
正说到这,忽然瞪大眼睛。
只见清哑从东次间出来,手里拎了个篮子,满满一篮子东西,沉甸甸的。看得见的有豆腐、豆干、糯米肉圆子,还有一块肉;看不见的有两个纸包,不知包的什么;另外有个小瓦罐子,吴氏记得是装米糖的。
清哑走到杨安平媳妇面前,把篮子递给她。
杨安平媳妇哪里敢接,结巴道:“不能要!这怎么好拿的!”
一面把眼光去看吴氏和郭守业。
清哑便道:“爹,娘,明年让细妹来帮我。”
不是伺候,是帮。
细妹闻言抬头,瞪大眼睛看她。
清哑眼神安静,并没有施舍的宽容和怜悯。
莫名的,细妹忐忑的心就安宁下来。
吴氏不知如何说才好。
不答应,闺女没面子;答应,舍不得。
她便望向郭守业。
郭守业脑子急转,忽地醒悟过来,急忙道:“杨家妹子,你就收下这些东西吧,回去好好过个年。大全他娘,你再拿一两银子给她帮老杨看病用。”转向清哑又道:“清哑,你写个借据来。”再转向杨安平媳妇,“多的话不要说,先把年过了再说。明年我们家活计多,就叫细妹来帮忙,给工钱的。这不比你卖女儿强?”
杨安平媳妇不料有这番转变,呐呐道:“这……这怎么好?”
吴氏虽不知老头子什么心思,却很相信他,因此笑道:“我都敢借,你还不放心了?放心吧。这篮子东西是送你的,不用还的。你家里还有两个小子,回去做顿好吃的过年吧。”
杨安平媳妇这才相信是真的,拉着细妹就跪下磕头。
吴氏急忙扶了起来,一面对清哑使眼色,要她去写借据。
清哑便上楼去写了,半响转来,把张字纸递给郭守业。
杨安平媳妇深知郭家,要说大奸大恶那是不会,但两口子精明过人却是无人能及,否则也不能攒下这份家业了。今天平白送这些东西给她,可不是吴氏大方,全是她闺女的意思。
因此,她见清哑来了,拉着细妹又给清哑磕头。
清哑吓一跳,忙闪开来。
闪避间,碰见细妹目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