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王世强是当然的选择。
他又快又稳地再召来两名栈丁头目,把事件一一安排妥当,才抹了头上一把冷汗。
他按了按剧跳着的心,觉得自己的脸色应该很平常了,不会让大娘子觉得他看着她活像看到母夜叉了,他才小心回过了身来。
这时,他却看到大娘子侧着脸,细眉拧住,她正默默看着季家小院里纸门斜歪,落叶沾地的南屋。
那是季辰虎住着的屋子。
“大娘子,三郎他既然平安无事——”
“我只怕他已经是冒犯了国使,而不是被国使所救。”
她叹了口气,双掌一击,掌声清脆,唤道:
“来人——”
随着她的声音,浅绿瓜棚藤影之后的角门声响。
当初小蕊儿跳出来的那扇小院角门被推了开来,藤影后走出来一个老妇的身影。
她头发花白,腰干硬郎,一身宋服灰蓝色衣裙,眉间却浓艳地用草汁和着眉黛,描着深绿色的古拙避邪额纹,更衬得她一双老眼幽深。
“季妈妈好。”
季洪连忙向这族里的长辈低头。
刚刚从屋里溜出来的小蕊娘见着这老妇,虽然还是一脸笑嘻嘻,毕竟悄悄放开了季青辰的衣角,规规矩矩站得笔直。
她还心虚地瞟了一眼廊板,上面还有她没有捡完的干虾米。
她当然认得,这老妇是季青辰的心腹大管事季妈妈,也是她这大半年来被养在季家小院里的管教妈妈之一。
“大娘子,我已经传讯给海兰姑娘,她和坊里那些在近海上寻找三郎的渔娘子们,如果遇上国使座船,切不可怠慢——”
老妇的声音沉稳,不等她吩咐,已经把她担心的第一件事情安排妥当。
唐坊东坊都是宋商,西坊是扶桑商人,南、北两坊就是各自被季辰虎和季辰龙两兄弟游说迁来的坊民。北坊坊民从北九州岛的遗民渔村里迁来,南坊坊民从南九州岛迁来,
北坊近二千户由季辰龙在季氏货栈管理。
南坊三千余户由季辰虎在南坊大屋管理,余下一千余户就是归季青辰的内库管理了。
全坊二十岁上下的未婚壮丁也有三千人,同样年龄的娘子们却只有一千三百位,她们也都会在淡季时出海捕渔。
渔女们的尖头渔船不耐风浪,当然不会和季辰虎一样冒险离开唐坊海面百里之外,她们只会结队在附近海潮中寻找季辰虎的下落。
今日轮值的头目,便是李先生的三姑娘李海兰。
她也是二郎季辰龙的青梅竹马。
018 长姐远见
更新时间2015-1-10 11:38:32 字数:3972
“有海兰在我并不担心,妈妈且用些心,带几个人亲自去布置鸿胪馆里的宋殿罢。”
她当然放心季妈妈在海上的安排,虽然心中有隐忧,仍是微笑着回答。
小院上空风声渐响。
从海面上吹来的盐风,撞上从鸭筑山驻马寺一带吹来的山风,嘶嘶哄哄的吵闹着。
“是,大娘子,只要这位楼大人果然愿意为陈季两家保媒,他想必是愿意受陈家所请,登岸下榻于鸿胪馆的。”
季妈妈低声回禀着。
她的暗沉嗓声里虽然没有犹疑,季青辰却听出她对那位楼国使,甚至对泉州陈家的晦暗窥探。
王世强刚才说起陈家和楼家的关系,这老妇在角门里应该里听清楚了。
楼云是敌是友,还未可知。
“妈妈放心,我自然会等着陈家传信回来,再决定容不容那位陈公子进坊提亲的。”
她微微一笑,想着坊中传的陈文昌的流言,还有陈家管事现在还没有回信。
有王世强在船上同行,陈家这门亲事成与不成,只怕还需慢慢观望。
订亲之前,她也需要时间看看那陈文昌是何等的人物。
“有江浙几位纲首在,陈公子未必就能顺利下船进坊说成这门亲事,还需要国使大人为他费心安排才行,我们正好有机会看清这位楼大人的心思,我担心反倒是三郎——”
季洪虽然一心为二郎打算,也绝不敢误了迎接大宋国使登岸这样的大事,只能静静听着。
更何况听她的语气,老三季辰虎落在了楼云手上,竟然是危险的很。
他耐心在一边。听她叮嘱着季妈妈到扶桑太宰府新建的鸿胪馆里安排。
只要扶桑式部丞递了国书,邀请大宋国使登岸,楼云就有可能答应。
她们需要为宋使楼云以及船上副使、属官下榻其中作准备。
想来通过陈家,她对恭请国使进港已经是胸有成竹。
“恭喜大娘子,心想事成——”
一待她和季妈妈说完话,他连忙陪笑,
“国使如果知道他下临的鸿胪新馆是俺们家捐建的,必定摆宴召大娘子进见,大娘子再向国使请求见一见三郎——”
“我只怕三郎冒犯了这位国使……”
她却没有半丝喜意,对她这些年花费心血请来的国使楼云,只觉得要应对并不容易,
“王世强说的应该是反话。三天前遇上风浪的不是三郎,依我看,应该是国使楼云的座船。”
季洪吃了一惊,听她继续说着,
“楼云这回到东海来坐的是福建海船,必定是让江浙海商们不满了。”
只要知道四明王家的家世,就能知道他们家在东海上的地位。
仅是一百年前宋徽宗在位时,曾经三十七次派出国使出使高丽,和高丽王协商攻辽灭金之事。而国使们次次都是从明州出海,他们的座船都是江浙海船,十有七八是四明王家,否则就是台州谢家。
这样的海上传统,突然被楼云打破,江浙海商岂能不怒?
“陈家这样的福建海商,当然不如江浙海商和三郎,他们也许不熟悉东海上的季风——”
季洪何等的精明,又在开京见过他们的争斗,立时反应过来,吃惊道:
“只怕还是江浙海商明知道三天前有台风,故意不提醒陈家,让国使带来的五条福建海船在海风中和船队失散了——”
海上风险难定,就算是一国使者遇难而亡,历朝历代也不是少见的事情。
这样的事甚至不用王世强策划。
庞大的江浙船队里,那些失了面子又担心失去东海市场利益的海商们未必做不出来,反正他们也只要不张嘴就可以了。
但她并不担心国使,如果真有王世强插手,那位来求亲的文昌公子才是真正危险。
”大娘子,文昌公子如果不经商不走海,也不曾为官,他在福建海船上遇上了如此风险必定吃惊,他对这样的海上争杀恐怕并不习惯,这门亲事……”
她心中也是和季洪想的一样,面上却不能点头,只是叹道:
“陈家的事咱们管不着,我只担心,三郎遇上这样落单的几条海船,要他去帮他们一把,指路到唐坊来避难也不是难事。但他必定先是趁机围上去,让他们留下买路钱。”
季洪听她说起季辰虎在海上打劫,有如历历在目,可谓是深知季辰虎的为人。
他心中暗暗发笑。
然而一想到季辰虎要真是敢公然在东海上做海贼,又失手落在了大宋国使的手上,全坊都要被他连累。
他也是笑不起来。
“总不能让各地的海商都知道,唐坊坊主的弟弟是个海盗,以后谁还敢到唐坊来做生意?”
她叹了口气,看向季妈妈,“妈妈,和李先生说一声,打理财货,按海上的规矩准备去宋船上悄悄把人赎回来。”
季妈妈听她吩咐准备花钱把季辰虎赎回来,幽深的双眼里并没有多少情绪,只是默默应下。
她转身召了仆妇去季氏货栈传信,季洪反倒是犹疑了起来,劝道:
“大娘子放心,凭三郎的本事,应该是不会在海上出事的。再说三郎以前受了大娘子的训斥,不会去东海上打劫,只常去濑户内海里黑吃黑地抢那些扶桑海贼。听说他前几年在内海就已经抢了几个小小岛礁做歇脚的港口,暂时停留不回来也是可能,说不定海兰姑娘马上会有平安消息传回来——”
她摇了摇头。
自从二郎季辰龙二十岁成年礼,姐弟三人分家后,这一年多季辰虎手上没有了河道收益,光是南坊的铺面和板船的收益根本不够他花用。
所以他已经是急红了眼,才去东海上打劫。
她不由得在心里懊悔有些逼他太过,叹道:
“他不但是落在了国使手上,只怕国使还想按规矩斩了他的首级悬挂示众,应该是王世强和江浙海商认得他是我的弟弟,所以才一起求情保了下来。”
季洪顿时把事情想通。
王世强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拿定了她不得不去求他保住季辰虎,才敢第三次上门求亲,阻止她和陈家的婚事。
“且不提别的,我只怕国使对我唐坊起了猜疑之心——好在泉州陈纲首在信中答应过,会力劝国使登岸,如果上了岸,我也更好向他请罪。”
她仔细盘算着,要如何弥补季辰虎围攻大宋国使,给唐坊来带的麻烦。
季妈妈已经走回她的面前,她便吩咐道:
“妈妈你亲自去一趟鸿胪新馆,看着他们把宋殿上的各处馆阁都打扫干净,大到纸门竹幕、屏风步障、唐柜宋瓷,小到折扇唾盒、洗笔针线,都换成新进的上好宋货。虽然只是小事,也不可疏忽,不能不让国使知道我唐坊三万之众对大宋的一片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