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浮霜站起身,将那堆奏折塞回卫东鋆的怀中,“拭目以待吧,有些事很难解释。”
说着又掏出封信笺,一并塞给他道:“对了,还有道折子你顺道也给批了吧。我和若桑亲王定了一万吨茶叶的合同,和罗伯特伯爵定了八千磅、和意大利、法兰西以及一堆乱七八糟的小国也都定了合同,所以算了一下,照目前我名下的茶园子绝对产不了这么多茶叶。
我准备在江淮大肆推广茶叶种植,无所谓品质,只要是茶叶就成。所以想来想去,最鼓励老百姓的还是税负,这道折子就是为了替茶农争取免农税的。”
卫东鋆目瞪口呆:“你是准备让全江淮的人都种茶,以换取明年的口粮?”茶叶行价不低,再免了农税就是纯利润,老百姓是不会考虑不种粮食没得吃的,在他们看来自己种茶叶,便可以换到别人更多的粮食,一旦免了农税势必会引起从众效应,届时江淮还剩下多少人会种粮食,就很难说了。
“不错,”浮霜笑着点点头。
“那如果洋人毁约呢?如果明年他们的船没有按期到港呢?这风险太大了,究竟是什么理由以至于你要下这么大的赌注?”
卫东鋆凝视着浮霜,他从她眼中看到了挣扎,最终浮霜只是抿了抿嘴角,没有回答。
卫东鋆叹了口气道:“我可以信你,也习惯了下注,但是我不能拿江淮几千万人的xing命豪赌。霜霜,你一向是最理智的人,你这么做就必然有理由,能告诉我吗?”
浮霜咬着下chun,摇了摇头:“我现在还不能说,以后时机到了自然会告诉你的。”
卫东鋆与她四目相对,两人都没有再开口。一番眼神交战之后,还是卫东鋆先掉转了身。
“我不会完全免去茶叶税,最多只能减少三成。”说完他便快步走了出去。
望着卫东鋆的背影,浮霜松了口气。她原本就没指望卫东鋆能全免茶税,他能同意减少三成,已经足以让很多人不种粮食改种茶叶了。
至于理由,她更是不能说,谁会相信八个月后南方二十八郡会迎来一场蝗灾?她即便是说了,无凭无据,也只会被当做笑谈而已。
白羽的远航、洋人的购茶合约……她已经替这场天灾储备了很多了,想一点儿都不受损失,那是不可能的,届时就听天由命吧,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真的老天爷要亡江淮,谁也没有办法。
更重要的事,她需要在卫东鋆面前证明自己,然后她才能摊牌告诉他一切,他相信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最终与季景斋的决战成败!
望了望屋外连绵的细雨,浮霜幽幽的叹了口气。春雨贵如油,今年的春季雨水颇丰,怎么看都是风调雨顺的好兆头,谁又能想得到几个月后,辛苦一年的庄稼会被铺天盖地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颗粒无收呢?
季景斋也是两世为人,他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蝗灾盛行的时候出兵攻打江淮,他恐怕已经期待已久了吧?
朝堂上,卫东鋆顶着压力颁布了茶叶税减收的法案,引起了新的一轮争议。定王妃从去年开始便大肆收刮地皮开茶园子,目前已经是江淮最大的茶商了,定王爷的减税法案,几乎被所有人看成了王妃枕头风吹出来的功效。
一堆弹劾王妃的折子又风起云涌的呈递到卫东鋆面前,卫东鋆气狠狠的将折子摔在地上,骂道:王妃并未在朝中挂职,你们要怎么弹劾她?是想逼得我休妻吗?别忘了,你们是我的臣子,该管的是政务,而不是本王的si事!
定王爷咆哮朝堂之后,质疑的声音减弱了些,但并未消失,不少人干脆闭上了嘴巴,准备看王妃的笑话。卫东鋆则将精力全都投入到练兵中,率军离开了润州,驻扎到了宜州。如今江淮和西蜀的边境都在屯兵,双方虎视眈眈、一触即发。
军械制造厂整日整夜轮班倒的劳作,一批批的军备物资堆满了码头所有的仓库,整个江淮进入了最紧张的备战期。
码头上船只川流不息,近海的航运如今是贯通江淮和福广的主要方式,一船船的粮草、黄铜、铁器和草药……各类战需物品源源不断的运来润州,归顺的福建和打下来的广州如今已成为了江淮重要的物资来源地。
卫东鋆将这些事都扔给了浮霜去做,他更注重军事上的成就,对于经营和调度远不及浮霜。经历了南征时期的磨练,浮霜在后勤运作上已经十分在行,朝堂上在这方面也对她罕有质疑。
豫州睿王府,季景斋读完了手中的信,停顿了片刻,随即将信揉成了一团。
清韶给皇上连生了两个儿子,皇帝竟然迟迟没有立太子,如今还收回了清韶手中的批奏权,这分明就是废后的先兆!
可他季景斋的女儿可是容易废黜的?皇帝也莫要太过高估了自己!
清韶在信中说,事态的变化是从浮霜上京之行后发生的,这令季景斋十分震怒,当初清韶从他这儿要走浮霜的密信,他就觉得有些不对了,看来这两个丫头在上京是公开撕破了脸!
原本只不过是出嫁前的小纠纷,没想到如今竟然扩展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定王一行在上京遇袭的事,他也听说了,世人多以为刺客是他派去的,对此季景斋嗤之以鼻,他枭雄一世,赢也要赢的光明正大,如何能鸣狗盗之举?
都是清韶误事!让她把持个xing子绵软的皇帝都做不到,简直是令他失望极了。
想了想,将信展开,重新读了一遍,季景斋终究还是提笔回了封信,此外又上呈了一份奏表给皇帝,声称不日将入京探望女儿。
将信发出去之后,季景斋心中冷笑,皇帝不过是面大旗,到合适的时机可以扯来一用的。金秋来临,江淮蝗灾一起,便是他发兵之时,在此之前,至少应该从皇帝那里弄一封征讨书,如此一来也算是名正言顺的东征了。rs!。
第三百一十九章 粮食
春茶收完了收夏茶,夏末的时候王府贴出了收购令,今岁的茶叶不得si自贩与洋人,必须交由官府统一发卖,而且要求各地茶园都必须在夏末采完所有的茶叶,不必再留到秋冬两季。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对此江淮怨声载道,王妃与洋人签订了巨额茶叶合约的消息,早就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了民间,如今王妃自己定了低价自己亏也就罢了,竟然还要拴上全江淮的茶商一起亏,如何能让人心服呢?
质疑归质疑,抗议归抗议,老百姓还是不敢公然对抗官府的,再说今年茶商被免了不少税银,好歹也是王爷的恩典,恐怕王爷早就打算好了为王妃的错误买单,所以先免税安抚民众的吧?
然而到了八月的时候,质疑声瞬间便消失了!
自金水起,江淮二十八郡几乎同时爆发蝗灾,铺天盖地如黄云般的蝗虫遮蔽了天日,巨大的隆鸣声不绝于耳。百姓痛哭流涕,扑打、驱赶也无济于事。
定王府收到灾情讯息的当日,便颁发了焚田令,宁可烧毁所有的庄稼,也不能任由蝗灾蔓延!
此刻改种了茶叶的人家方才后知后觉的出了身冷汗,若非相应王府的号召,种了茶叶,又赶在夏末采光了茶,今年可就百忙一场了!如今焚田也就焚吧!损失算不上很大!想想自家粮仓里的茶叶,还是去再加固一遍,别被蝗虫钻进去祸害了啊!
种粮食的人却惨了,如沙尘暴般的蝗虫过境,寸草不生,麦田舍不得烧?到处都是大嚼大咽的虫子,金黄的麦穗瞬间只剩下秃杆,再过片刻连杆子都没了,绿sè的大地如同被尘土覆盖似得,到处都是黄sè的一片。
别说庄稼了,连树枝都能被咬断,一片叶子都没剩下,饥饿的虫子疯狂的吞噬着整个世界!
农民yu哭无泪,辛苦了一年的庄稼都没了,空着双手又能巴拉下多少?最终只能含着热泪举起了火把……
许是上京的皇帝威信不高,江淮倒是少有不敢打蝗虫的,火烧、烟熏、用树枝抽打,恨极了蝗虫的老百姓甚至有抓蝗虫来吃的。
也许是由于江淮种茶的人多,第一时间焚天烧虫,再加上扑捉驱赶得力,两个月后蝗灾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走在田间路上,很少能看到成片的虫海了,可同时大部分的田地也都变成了焦土。百姓们在焦土上耕耘翻种,准备抢种些粗粮救急,可即便是成熟期最短的荞麦,从下种到成数也得起码三四个月!
江淮的官仓早就被吃空了,王爷第一时间下令放粮,原本储备的军粮全都拿出来救济百姓,江淮上千万人口,每天的消耗数额惊人,持续了两个多月之后,浮霜早先储存的米粮已经快见底了。
如今定王妃在江淮已经成了万家生佛,包括朝堂上的大员,几乎所有人都指望着王妃手中的茶叶换购合约,可洋人的海船得来年二月才能到港呢!季风期不到,船行不能北上,凡是懂海事的人都知道。官府剩下的粮食又能否支撑到二月?所有人心中都没有底。
今年的收成几乎为零,如今尚未出现流民,那也是因为控制的好,各地的平安仓都在放粮,然而一旦停了粮食,谁都无法预计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