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晋父金、银、狐皮、貂帽、金带、佩饰、靴袜及马1匹;赐福晋母金珥、
狐皮袍、獭皮和马1匹。福晋家设宴款待送礼官员。
成婚前一日,福晋家将嫁妆送到皇中预先布置。嫁妆规格虽较皇后
入宫要低,但也奢华非常,远非一般百姓可比。又有所谓“开箱礼”。此系
满洲旧俗,即在嫁妆开箱之后,福晋要先向皇帝、皇后进奉衣服各9套,以
示孝敬公婆。此礼曾长期遵行。道光二年(1822年),为示“黜华崇实之意”,
清宣宗旻宁下谕禁止,此礼遂停。
婚礼这天,皇子以蟒袍、补服为吉服,先去皇太后、皇帝、皇后处依次
行礼;如果是妃嫔所出,还要再给亲生母亲行礼。同时,内务府大臣率属官
20员、护军40名至福晋家奉迎。福晋入宫后至皇与皇子行合卺礼。命
妇唱“交祝歌”、进合卺酒。饮毕,诸人皆退。是日皇张幕结彩,设宴
招待福晋父母及亲族,文武二品以上大臣及命妇均须与宴祝贺。
第二天一早,皇子偕福晋依次去叩见太后、皇帝、皇后等,谓之“朝见
礼”。
婚礼后的第9天行“归宁礼”(民间俗称“回门”)。皇子偕福晋至福
晋家拜望福晋父母;福晋家则设宴款待一对新人。一般于午时(中午12点)
以前宴毕,皇子偕福晋还宫。至此,皇子婚礼结束。
4.公主出降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公主出嫁又称“出降”、“下嫁”或“厘降”;额
驸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夫(额驸)
要高。
公主婚礼主要由指婚、纳彩、出降、合卺、归宁等礼仪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将所选额驸带至乾清门东阶下,宣旨:“今
以某公主择配某人。”额驸跪拜接旨。指婚后,额驸家择吉日向皇家行纳采
礼(又称“一九礼”)。届时额驸送彩礼至午门外恭进。据《大清会典事例》
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礼为“驮一、马八”;后改为“羊九
只”。纳采次日,皇帝于中和殿、保和殿悬彩设宴,款待额驸及其男性族人。
额驸等先至慈宁宫外向太后行礼,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礼,然后入宴。席间
演奏吉祥乐曲。宴毕,额驸等还要到皇外向皇后行礼。同日,太后在慈
宁宫宴请额驸族中女眷,皇后率皇贵妃、妃嫔等与宴。
出降前一日,内务府官员率銮仪校抬送公主嫁妆至额驸家,额驸要率族
人于乾清门外行三跪九叩礼迎接。嫁妆送到后,由内务府管领命妇负责陈
设。随同嫁妆送至额驸家的还有一名“试婚格格”(格格,满语小姐之意)。
试婚格格由皇太后或皇后于宫女中选择精明貌美者充当,任务是在公主出降
前先行与额驸同床试婚,以查验额驸有无隐疾和性生活情况等;试婚后即遣
人将查验结果回报宫中。如无异常,公主出降便按期举行;反之,则另议。
试婚格格在公主出降后一般留作额驸的侧室,少数也有做公主女侍的。试婚
之仪是清宫特有的习俗。此举仅限于皇家公主下嫁,其他王公贵族禁行。
公主出降这天,额驸家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礼品为鞍
马18匹、甲胄18副、马21匹、驮6匹、宴桌90席、羊81只、乳酒和黄
酒45瓶。受礼后,皇帝、皇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和慈宁宫宴请额驸家男女族
人。但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礼及筵宴均被废止。
准备出降的公主身穿吉服;吉时到,先至皇太后、皇帝、皇后前依次行
告别礼;如系妃嫔所出,再向生身妃嫔行礼。然后,公主在命妇引导下升舆
出宫,赴额驸府邸。公主乘舆由内务府校尉抬行。其前有仪仗开道;其后,
送亲福晋、夫人、命妇等乘舆随行;最后是护送的骑马军校。送亲队伍浩浩
荡荡。至额驸府邸后,额驸父礼男宾于外厅,额驸母礼女宾于中堂,公主与
额驸于洞房行合卺礼。礼毕众退。
归宁是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婚后第9日,公主偕额驸入宫拜见太后、
皇帝、皇后等,依次行谢恩礼。其日宫中少不得还要大张筵宴,热闹一番。
(三)清代民间丧葬习俗
民间对死亡的重视不亚于对诞生、成年、婚姻的重视程度。它的重要性
不仅表现在它是人生历程的终结,而且更表现在它是人的信仰意念中新生的
开始。死亡不过是的终结,人的灵魂是永生的,灵魂离开了旧有的,
寻求新的生命载体。这一载体或许是物,或许是新生婴儿,或许是鬼,或许
是天上的精灵,所以,为了使灵魂重获新生,人们对丧葬投注了更隆重的礼
仪,更神圣的祈祷,更奇异的爱。
清代,流行的主要丧葬方式为土葬,因此土葬礼仪习俗更具代表性。
1.丧葬俗制
清代民间丧葬习俗已十分繁缛,并形成了相应的礼节。整个程序包括:候夜、送终、落地、报丧、戴孝、落材、封材、立孝堂、做道场、做七、出殡、安葬、点主等等。各地区又因地而有些差异,但大体内容基本一致。在这里,我们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浙江杭州地区流行的丧葬习俗做一详细描述①:
①参见《浙江风俗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9~91页。
(1)候夜
当长辈病情加重时,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以尽子女最后孝心。这谓之“候夜”。假使某家长辈病重,而无子女守候于身边的,其子女就会被邻里视为不孝子女。
(2)送终
当病人即将咽气时,其家中无论大小,都必须聚集在病人的床前,眼看着病人咽气。当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要嚎啕大哭,同时还要烧一些纸绽、锡箔之类的东西,称做“烧落地纸”。富人家还要烧包袱、雨伞等等,还要请和尚念“开路经”、“往生咒”,边念边给死者换衣服。死者所换衣,要改成明代服饰。除外,家人还要拿三枚铜钱,分别放在死者的两手心和口中,俗称“含口钱”。
(3)落地
当为死者更换好衣服后,马上把尸体从床上移至门板上,俗称“落地”。落地后要将其抬至堂左侧摆好,再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纸,尸体覆盖被单。尸体旁边要点盏油灯,摆上香碗,碗中烧一大把香。有的地方还供一碗饭,饭上放两只剥了壳的鸡蛋,插几柱香。死者睡过的席子、稻草,这时都必须拿到村外烧掉。
(4)报丧
人死后,要立刻派人到亲友家报信,有的要送“报丧帖”。报丧人要拿一把伞,到了亲友家,将雨伞头朝下,柄朝上竖在堂前,主人一看,就知道该人是来报丧的,于是,马上给报丧者做些茶点吃,同时,为死者准备“纸火”(即蜡烛香纸一类东西)。
(5)戴孝
死者为长辈的话,其全家大小都要戴孝。孝服分为5种:第1种名为“斩衰”,用最粗的麻布做成,不缝边,以示无饰。一般死父之子女,死夫之妻要穿“斩衰”,服制三年。第2种名为“齐衰”,用粗麻布做成,缝边,一般死妻之夫,死祖父母之孙都穿“齐衰”,服制一年。第3种名为“大功”,也叫“布衰”,用熟麻布制成,较齐衰的布质细,为死者的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姊妹等穿戴,服制9个月。第4种名为“小功”,用较细熟麻布制成,为死者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外祖父母、母舅等服之。服制5个月。第5种叫“缌麻”,也叫“麻衰”,布质更细,或兼有丝麻,为高祖父母、族兄弟岳父母等服之,朋友参加吊唁者也可服之,服制3个月。在服制期间,做官的要回家服丧,在家时,禁忌参加宴会,禁忌看戏,禁忌穿红衣,禁忌夫妻同房,否则会被视为不孝。
(6)落材
到了晚上,尸体便要从门板移至棺材内,名曰“落材”,全家人和亲友都要手持燃香相送。
(7)封材
第二天封材。若子女在外地工作,要在封材前赶到。封材时要给死者整容,让亲人见最后一面,全家人和亲友要围着棺材,边转边看。之后,要将亲友送的殉葬物一件件放进棺材,边放边讲是某人所送某物,以告死者。到此,即钉棺材盖,俗称“盖棺死钉”,再在外面糊上棉纸。
(8)立孝堂
将封材后的棺材横着摆放,外挂一白布帘,谓之“孝堂”或“灵堂”。一般人家,放三五天即出殡,有钱人家则要放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吃饭时,都要盛饭菜供于棺材前。若有亲友前来祭奠,家人要陪哭,直至出殡。
(9)做道场
立孝堂后,死者家属要请道士超度亡灵。道场上挂满“十殿阎罗”、“三尊大佛”图像。孝子脚穿草鞋,身穿麻布衣,跟着道士跪拜,并不断焚烧锡箔、纸钱。
相似小说推荐
-
[空间]民国小梦 (尤三姐) 10.12完结愿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从末世穿越到民国的小女人,总算舒了口气。这一世咱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
-
[魂穿]神医弃妃 (轻衣杏雨) 潇湘VIP2013.10.12完结21世纪双面佳人,顶级神医杀手,十八般武技样样皆精,翻手救人一命,覆手取人首级,治病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