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你来,便随我一起吃饭。等圣旨下来,你那院子里头就找工匠来重新修饰了,衣裳首饰都该换新,丫头下人也要再添,放心,由我做主了。府里头最近喜事不少,到了年底,再多一桩,爷跟大家都欢喜。”乌喇那拉氏越说越高兴,“你进府一年来没见你娘了,等晋了位份,也让你娘来瞧瞧你。”
苏凉只坐在一旁做含羞状默默低头喝粥,一言不发。
乌雅氏三日后回门,因从永和宫嫁出去的,便回了永和宫。胤禛理所当然陪她,而乌喇那拉氏要进宫请安,于是也就一并去了。德妃眼里没瞧见乌喇那拉氏一般,只把玲珑叫到身边,嘘寒问暖,如慈母一般。胤禛照旧面无表情,乌喇那拉氏一脸尴尬。
“你们都站着做什么?还不赐座?”德妃半天才瞅见儿子和媳妇直愣愣站着,又嗔着苏嬷嬷,“本宫光顾着玲珑了,你也瞧不见。”
乌喇那拉氏淡然坐下。婆媳自古是冤家,胤禛在德妃眼前又不讨好,每次进宫自己都要受些气的,早习惯了。
“玲珑一年里头倒有一半时间在本宫这里,若不是给了本宫的亲儿子,还舍不得她出嫁呢。你们可要好好待她。”胤禛和乌喇那拉氏连忙称是。
德妃满意的笑笑,又道,“我昨儿听人闲话了两句,老四院子里头宋格格出去养病了,小人家身子不结实也该养着,只是……”
乌喇那拉氏与胤禛正震惊德妃消息灵通,听她拉长了话音,乌喇那拉氏连忙赔笑道:“宋格格小产之后身子着实亏了些。”
德妃点头道:“也是她自己不经心,可偏偏在玲珑进府的日子闹起来……琪琪,额娘得说你一句,平常对后院也该好好照料着,进了府的都是为了侍奉老四,你们也该互敬互爱才是啊。”
乌喇那拉氏脸涨得通红,低头不敢说话。胤禛刚要为嫡妻辩解几句,德妃又道:“咱们祖宗虽然有避子汤的规矩,但依本宫看来,停了也就停了,总归是子嗣要紧。”这已经是公然嫌弃四福晋不能生孩子了。
乌喇那拉氏在心里咬牙,脸上却不得不笑道:“早该停的,额娘教训的是。”
德妃便对玲珑笑道:“额娘早说过,四福晋是最懂事知礼的。回去好好侍候四爷四福晋,早些生下儿子,让你爷赏你做侧福晋。”玲珑知道德妃处处提携,连忙跪下来磕头。
胤禛与乌喇那拉氏对视了一眼,思绪万千。胤禛决定给德妃添添堵。“儿子还有一事要禀告额娘,前儿福晋跟儿子商量了,晋李氏做侧福晋。”德妃听了,只皱了一下眉,便不露声色:“好啊,下一回琪琪带她来,本宫见了好好赏她。”
待众人走了,苏嬷嬷凑过来小声道:“主子瞧着,那李氏无功无妊,突然升了侧福晋,四爷是什么意思?”德妃揉了揉额头,哼道:“还能是什么意思,压着玲珑罢了。”苏嬷嬷叹了一口气道:“四爷不该这么打主子的脸。”
德妃低首啜了一口茶,摇头道:“他从小没得我照顾一天,跟我隔得远。”当年胤禛甫一出生便被抱到坤宁宫去,自此母子见面不相识,而后佟佳氏薨了,胤禛又去了阿哥所,从小儿便疏远……德妃只觉声音哽咽,低声道:“只盼着将来小十四是个孝顺的,我这辈子便知足了。”
慢悠悠的马车里,胤禛与乌喇那拉氏并肩坐着。“回去找个由头把乌雅氏带的丫头们都换掉。”胤禛闭目说道,“额娘这里平时还要靠你多请安照顾,大日子都别忘了,皇阿玛眼睛一直盯着。”
“妾身晓得了,爷尽管放心。”乌喇那拉氏见他疲惫不堪,实在心疼。
“避子汤的事情……”胤禛心里抱愧,刚刚答应乌喇那拉氏后院的规矩都由她定,岂料德妃横□来干涉,他又不能驳。经宋氏一事闹得后院不宁,他心中颇后悔。嫡子不长、长子不嫡是大忌,胤禛从心底也希望自己第一个儿子能够是嫡出。所以,不如折中一下,避子汤再行一年,若乌喇那拉氏依旧无孕,再停也罢。
“爷不必说了,避子汤早该停了。妾身也希望妹妹们多为爷开枝散叶,以承后嗣。”乌喇那拉氏这边自宋氏一事早看开了,命中没有莫强求,避子汤迟早要停,不如自己贤惠些,让爷瞧着也大度。如若时候合适,将妾侍的儿子记入自己名下也罢了。
胤禛无声一叹,紧紧握了一下乌喇那拉氏的手,他深知嫡妻委屈,于是道:“放心,爷以后定多去你屋里。”乌喇那拉氏感受着他手掌的暖意,低头含羞小声道:“爷也别忘了妹妹们。”
作者有话要说:玉兰花都开了~~大家多出去玩喽~~~
☆、第九章
接近年关,外头冰天雪地,慈宁宫里正是百花齐放,莺歌燕舞。
缠枝莲花纹八宝榻下的青铜鼎里熏着檀香,缭缭绕绕,满室生芳。
自孝庄太皇太后薨逝,又因孝懿仁皇后之后康熙未再立后,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便成了后宫的主心骨儿。博尔济吉特氏一辈子没受过世祖宠爱,年纪轻轻守寡受封皇太后,跟着孝庄太皇太后过活,性子恬淡,最有自知之明。后来,孝庄薨了,她就乖乖守着嗣子康熙,凡是后宫之事,等闲不说话,偶尔发声,也都是皇帝的意思。
康熙对祖母感情最盛,后见嫡母温顺平和,从无异心,又为给天下人做孝顺表率,便将皇太后奉得高高在上。如此你情我愿,母子相安,感情日渐深厚,比起一般的亲生母子倒显得亲密得多了。
后宫众嫔妃一直以来深知太后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因此每日都规规矩矩去给嫡婆婆请安定省。时下后宫以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为首,但因她身子不好,三五日里只能到一日,反衬得惠宜德荣四妃勤谨谦和。
太后跟前抚养了宜妃的长子五阿哥胤祺,宜妃在慈宁宫里就比其他三妃有体面。眼见温僖贵妃成日缠绵病榻,往来太医都说没几天好过,宜妃也动了几分心思。前头孝懿仁皇后位列贵妃的时候一人统摄六宫事,岂不比现如今四妃共理来得快活?
话说温僖贵妃本也该有这等荣耀,可惜她身子不争气,连带十阿哥胤也是个惹祸胚子,没几日都要被皇帝爹拎进乾清宫训斥一番,新火夹旧病,害得温僖贵妃愈发孱弱了。
太后正在戴水晶老花镜仔细看宜妃送来的秀女花名册子,众妃也在旁边凑趣。五阿哥早被指婚,但因为嫡福晋他他拉氏年纪太小,还要过两年方能成亲,因此宜妃便先要给儿子娶个侧福晋。太后对五阿哥一向疼爱有加,因为一辈子没有生育,便在孙子身上过足了母亲瘾,挑媳妇也是为人母的巨大乐趣之一,众妃见太后比宜妃都苛刻,不由都心里暗笑。
最后娘俩个斟酌了半日方定了刘文焕的闺女刘佳氏,说开春就办喜事,然后又问众妃意见。惠妃等□撂在旁,早就等得不耐烦又不好就走,听见太后问话,忙笑道:“太后选中的人儿自然是好的。”
宜妃觉得太后能给自己儿子挑侧福晋也是体面的事,于是瞥了一眼在旁沉默的德妃,想起最近新得来的情报。德妃把自己的侄女儿巴巴放到儿子府里头,却连个侧福晋都没挣上,宜妃不禁想要膈应一下她:“德姐姐要不要也看看这册子?四阿哥府里头还没有侧福晋,出宫开府,光四福晋一个人忙碌着也太辛劳些。”
一语未了,惠妃先变了脸色,众所周知,大阿哥胤褆已经拒了好几个侧福晋,偏偏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还总是生闺女,惠妃在延禧宫当着儿媳妇的面摔了好几次碗,不料大阿哥最是疼媳妇的,死活拦着让伊尔根觉罗氏称病在家,足足有半个月没进宫请安。
太后虽然老实,但在后宫混了这么久凡事也通透,知道宜妃又有些得意忘形,犯了爱欺负德妃的老毛病,忙笑容满面的转向德妃问一声:“哀家怎么记得前阵子说是老四府里有了好事,算起来也快生了……”
德妃听问,也不瞒着,平静的回道:“臣妾也是才知道的信儿,可怜那孩子福薄……”
太后听了面色一黯,都是她爱新觉罗家的子嗣,失了哪一个都心疼。
惠妃听闻老四家的没生出儿子,心里平衡了一点,平常又与德妃关系交好,便道:“横竖现在老四年纪还小,日后儿孙福定是有的。”
三阿哥胤祉府里头也没有儿子,荣妃心里就跟着一起松一口气,当然面上的事一定要做足,于是也劝德妃安心。
整个慈宁宫里头只有太后真心实意哀叹自己又失了一个重孙。想这几个孙儿自成亲以来,除了太子庶妃李佳氏去年刚诞下一个病病弱弱的男孩,还因为是早产,不敢折福,连个名字都没给起,其他的,无论嫡庶,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还都没有儿子出生。
因为太后情绪明显不佳,众人也就敷衍了两句各自回宫。
宜妃被留在最后,太后瞧在五阿哥份上跟她推心置腹说了几句话,劝她以后安分,然后又商量了一番提亲事宜,才放她回翊坤宫。
傍晚康熙过来瞧太后,李德全在旁弓着腰侍奉着。
太后身边的白大姑姑亲自迎出来,康熙笑问:“皇额娘今儿个晚膳吃了什么?比常进得香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