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第二日雪停,将士们惊讶的发现,那个在雪中跪了数日的青色身影,已杳无踪迹。
―――――――――――――――――――――――――――――――――――――
远在千里之外的巫王宫,正是日光融融的正午时分,垂文殿内却已点着重重烛火。所有的宫人都被屏退到殿外,紧闭的殿门,昭示着殿内不同寻常的沉重气氛。
因为牵涉王族秘辛,殿内只有巫王、巫商和隐梅三个人,巫后则被独孤信带人羁押在偏殿内。
事态已经朝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若再任由隐梅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旧事,整个王族都要颜面扫地。巫王虽然被刺激的神智昏聩,但因着一线清明,总算接受了巫商的建议――把隐梅带回垂文殿,单独审问。
作为巫后的陪嫁丫头,及后来的章台宫掌事女官,怕也只有她,知道当年的全部真相。
巫王红着眼睛坐在御案后,双手支在案上,每一根神经都高度紧绷,那柄杀气腾腾的青龙剑,始终被他紧紧的攥在手中。
巫商一袭金袍,站在御案下,神色肃然的扫过跪在殿中的隐梅,斟酌道:“你护主心切,定然能够明白,此刻唯一能保住你主子的方法,便是如实坦露当年真相。”
隐梅满面倦容,眼圈红肿乌青,想来也是纠结良久才走出这一步,闻言,便恭敬的朝着御案磕了个头,含泪道:“王上可知?当年,公主是宁死也不愿意嫁入巫国的。为了逃婚,她甚至被风国夜锦卫逼得跳下山崖,重伤昏迷三日,被太医断言伤了根本,日后恐难生育。”
“公主自小被王上视为掌上明珠,即使上战场时,也没吃过这等苦头。王上伤心不已,百般逼问,公主就是不肯说逃婚的缘由。直到后来,奴婢听到公主昏迷之时,口中一直在念叨一个叫「阿七」的名字,奴婢才知道,原来公主是有心上人了。正因为这个缘故,她才宁死也不愿嫁入巫国。”
“阿七……”巫王目光一缩,似是想到了什么,纵使眼底恨意燃烧,亦不免怔了怔。
“三日后,公主终于醒来。她告诉奴婢,阿七是数月前,王上召集各国使团围猎时,把她从猎人陷阱里救出来的一个银衣少年。那少年告诉公主,他只是江湖上一个游侠,因觉得这围猎之戏甚是有趣,才躲过护卫偷偷溜了进来。”
隐梅没有注意到,御案后,巫王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只心痛的回忆道:“两国联姻是大事,岂会因为她这个小儿女心思而改变。公主性情刚烈,登上婚车时,竟在嫁衣袖口中藏了一把匕首……”
巫商暗暗感叹,这风南嘉原来竟是如此痴情之人,既然如此,她为何又好端端的嫁入巫国做了王后,还因爱生恨,设计了这惊天的换子大局。正困惑,便见隐梅目中陡然点起一抹光亮,似是被当年旧事所感染。
只听她语气甚是复杂的道:“公主本已做好玉石俱焚的打算,可当婚车抵达沧溟,她隔着车帘望见前来迎亲的巫国世子时,忽然哭了起来。”
“奴婢当时陪她坐在车里,眼见着那把匕首滑到地上,自是惊讶不已。公主哭了半天,才破涕为笑,告诉奴婢,原来她心心念念的阿七,不是旁人,就是巫国世子。在宫中侍候那么久,奴婢还是第一次见公主那般欢喜。”
巫商惊诧不已,目光一扫,御案后,巫王已然捏紧了拳头。
“奴婢本以为,公主得偿所愿,日后总能和世子相敬如宾,一辈子幸福快乐下去。谁知,世子待公主却甚是冷淡,成婚当夜,竟跑到军营和手下将士彻夜饮酒,独留公主一人守着洞房,第二日方归。婚后,世子从不以正妃之礼相待,只安排了一间侧妃住的院落给公主。”
隐梅似乎忘记了当年的世子便是今日的巫王,目光忽转黯然,道:“成婚不久,巫云两国开战,世子领兵出征,一走就是数月。好不容易挨到战争结束,世子连府邸都没回,便匆匆出使楚国,半年不归。公主日夜翘首以盼,不惜启用风国暗探去楚国打探,却得知世子爱慕上了楚国那位九州公主。为了讨那位公主欢心,世子不惜花费重金,在巫山上建起一座宫殿,还日日邀那位公主到神女树下饮酒作画。”
“公主伤心不已,却依旧强颜欢笑,劝慰自己世子不过是一时兴起,等回国后自然会忘了那位公主。不久,公主发现自己怀了身孕,这着实是意外之喜,她重新燃起希望,愈加急切的期盼世子回来。可不料,半年后世子归国,竟入宫向先王求国书聘礼,要将那位楚国公主明媒正娶到巫国做正妃。九州之内,数楚国强盛,那位九州公主又身负凤神血脉,先王起初不肯,却拗不过世子一片痴心,只得允了此事。”
“那日,世子回府,奴婢见他欢喜的模样,和公主在婚车里初见世子时,一般无二。奴婢当时便明白,公主这一生,只怕注定要坎坷波折了。公主似乎也死心了,只字未提她身孕之事。两日后,世子亲自携国书聘礼,再次远赴寰州,去向楚王提亲。公主彻底绝望,对着窗子发呆了数日,竟不顾有孕在身,也跟着去了楚国。”
“这一去便是数月,奴婢不知道公主在楚国究竟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只知道公主回来的第二日,外面便传来消息,说那位楚国公主,在和亲途中突然溺水而亡。”
隐梅目露沉痛:“奴婢隐隐猜到些什么,去问公主,她却一个字都不肯说,只笑着告诉奴婢,再无人能阻挡她和世子。”
“公主又开始没日没夜的期盼,可她万万没料到,楚国那位公主死后,世子非但没有回国,反而在巫山结庐,要替楚公主守墓一年。许是失望了太多次,公主这次倒没有消沉,又派暗探去打探了一番,便主动向先王请旨,要去南山寺养胎。当时,公主已怀胎五月,正值暮秋,天冷得厉害,先王记得南山寺后山有一处温泉,便允了公主所请。”
巫王目光终于起了一丝波动,哑声问:“你是说,那时,王后已怀胎五月……?”
------------
170.第 170 章
“不对!不对!”巫王神色骤然激动起来,躁怒不安的道:“她是太殷三十七年九月才生的世子, 怎么可能太殷三十六年暮秋时已怀孕五月,你分明是一派胡言!”
巫商亦发觉这时间完全对不上,可事已至此,隐梅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编出这等粗陋的谎言,便问:“依着兰台那边的起居注记载,王后明明是太殷三十六年九月才被诊出有孕, 当时不足一月。先王怕胎像不稳, 起初还不同意王后到南山寺休养。而依你说的这时间,那会儿子王后都已怀孕五个多月, 只怕肚子都挺起来了,太医怎会诊错?”
隐梅忍了半晌, 终于止不住哀声哭了起来,抽泣道:“公主从楚国回来后,奴婢便一直奇怪,为何怀胎近五月, 她的腰身还是那么瘦, 丝毫显不出孕态。当时公主一心记挂着世子, 心思根本不在孩子上, 奴婢少不经事,只当她是忧思过重,才导致胎儿发育不好,便悄悄去西市请大夫开了些安胎药,给她调理身子。直到后来去了南山寺,先王派了杏林馆的医官景衡过来为公主诊脉,奴婢才知道……知道……”
她满目哀戚,已然泣不成声,可见是回忆起了极哀伤的事。掩面哭了许久,她才强忍着悲痛道:“奴婢才知道……公主腹中怀的竟是一对双生儿!”
“双生儿?!”
巫商惊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巫王躁怒之中,也本能的露出意外之色。
“没错,是双生儿。”十多年过去,再忆起这件旧事,隐梅依旧心痛到不能呼吸:“可景衡诊出此脉时,却发现,其中一个胎儿,是个死胎……因太久滞留腹中,另一个胎儿,也停止了生长。公主当时,几乎要疯掉了……奴婢料想,这定然与她那趟楚国之行有关。奴婢只恨,当时没有拦住她,由着她来回奔波,酿成如此苦果。”
“公主是个骄傲的人,当时便跪到地上,不停的磕头,恳求景衡一定要替她保住另外一个孩子,并替她保守秘密。正因如此,景衡回宫向先王回禀时,才会说王后怀孕不足一月。当时,另一个胎儿,因为受那死胎的影响,确实不足两月大,先王便也没有怀疑此事。”
“景衡……”巫王此时已恢复了几分理智,不由晒然一笑:“看来,他与当年这件旧事,果然脱不了干系!”一想到被身边的亲密近臣欺骗了这么多年,他忍不住怒火中烧。可如果景衡真的有嫌疑,当年南山寺那场雷火之灾里,其余医官皆葬身钟楼,只有他一人安然无恙,恐怕绝非巧合。若非巧合,那碧城所言,便是真的——
巫王忽然心跳如鼓,鬓边淌下两行冷汗,不敢再深想下去。可一丝怀疑的火苗一旦生出,越是逃避,某些东西,越是抑制不住的冲入脑中。一时间,他莫名想起那次禁室之中,他当着巫后的面刑讯九辰时,巫后眸底那抹复杂的掺着嫉恨的笑,他当时疑是看错。一时间,他又想起墨姑姑的话,司衣坊中,从无世子的身量尺寸,其余各司,亦无世子分例,她说,这些全是王后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