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来顺轻咳一声道:“恭喜平兄在薛家谋得掌勺之位。这薛家是我主家亲戚,金陵豪族出身,最是财大气粗的,大家知道了,都说你交了好运呢。”
平哥儿微醺,胸中那空有抱负无处施展之意更浓,郁郁道:“不过尔尔。那薛家大爷……不说也罢。当家主母慈爱有余,却不擅长约束下人。那小姐虽看着不凡,条理甚分明,但只是在室女,多有做不得主的,倒是可惜了。算了,他们家孤儿寡母的,这般却也难得,自是不好苛责的。”
来顺笑道:“既是治家松散,想来采买时油水不少。我这边预先恭喜平兄发财了。”
平哥儿立时变了颜色:“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岂会做那虚报数目、瞒上欺下之事!”
来顺忙道:“莫恼莫恼,我知你是个正派人。只是这世上采买大半是这个风气,随波逐流的人多了去了,这才试你一试。细细想来,却是我想岔了。据你来看,这薛家比我主家如何?”
平哥儿答道:“我未至你主家,不知深浅,但听京中风评尚好。前些时日你主家府上许多奶奶小姐来薛家赴宴,曾远远看了一回,那满头的珠翠钗钏,满身的绫锦纱罗,晃得人眼睛发花,竟比薛家的排场大多了。还有你们那小少爷,金服玉冠,举止骄奢,偏混在女孩子堆里,许多姑娘簇拥着服侍,我竟看不懂了。”
来顺见言语铺陈火候已到,遂笑着缓缓说道:“这里头皆有缘故。不瞒你说,上次我那两个蒙你护送的妹妹,都在你说的那小少爷处当差,颇受主人看重。这里头的原委我最是清楚不过。你且待我慢慢说来。”
第62章 分说
来顺道:“当年高祖皇帝起兵时,天下豪杰应者如云,纷纷跟随。天下太平后论功行赏,有十二家功劳最大,封为四王八王。四王便是那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八公之中,除我主家贾家功劳卓著,独占两席蒙封宁荣二公外,余者是镇国公牛家、理国公柳家、齐国公陈家、治国公马家、修国公侯家、缮国公石家。这些人家,皆赐有皇庄,一年到头单是皇庄庄头押送来的米粮菜肉等出息,都是别家几辈子挣不到的,最是富贵逼人,同那些空有世袭爵位的穷官大不相同。故而我家吃穿用度皆与别家不同。”
平哥儿见来顺越说到后来,越是眉飞色舞,也不说主家了,竟是一口一个我家,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当下也不好说破,含糊着应道:“原来如此。”
来顺又道:“须知当今之世,这富贵二字,先要有贵,方能有富。那薛家虽然是紫薇舍人之后,如今是皇商,在户部挂著名头领内帑钱粮,但又如何能及我家一门两公爵的荣耀尊贵?故而他家虽有百万之富,来京都时也只得在我家寄住,一来为的是亲戚间的情分,二来也要借些权势,才好在这京城立足。别的不说,就说前些时薛大爷在金陵打死人的那事,苦主据说也是当地的小乡绅,若不是我家老爷并王家老爷一力斡旋,哪能了结得这般干净?”
平哥儿初闻这等秘事,惊讶道:“竟有这等事?俗话说杀人偿命,况且苦主亦有身份,有亲族有家奴,那些人为面子也好,为烧埋银子也罢,岂是肯轻易罢休的?”
此时只见门帘一挑,那中年妇人梅姨从外面闪身进来,将一叠洗干净的碗碟盘重放入食盒,依旧放在桌上。
来顺正说得兴起,哪里在意这个,忙道了一声谢,继续道:“这又有何难?那金陵应天府,你道是谁?早拜在我家门下,我家老爷一封亲笔信过去,岂有不照拂之理?听说是虚报了个暴病身亡,也就应付过了。”
那梅姨送了碗碟进来,原拟退出的,闻言却不由得顿住脚步:“既是如此,那薛大爷在户籍上已是活死人,他家再无男丁,户部皇商的名头,也该没了才是。”
来顺一惊,忍不住看了梅姨一眼,见不过是一个普通妇人,长相虽周正整洁,却颇见憔悴风霜之色,不算出奇。时下妇人长居内帏之中,平日连出门都难得,哪里能有什么大见识,多有羞手羞脚怕事畏言的,似梅姨这般不卑不亢,能说出一番道理的,却属异类。
来顺本是一介家奴出身,哪里懂这户部皇商之事,更不知梅姨这番话真假,只得信口开河道:“这些机密事,咱们这些人哪里晓得,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若果真他家要被销了皇商户头,难道我家和王家竟会袖手旁观的,少不得为他设法的,这又算什么大事!”
梅姨“嘿嘿”冷笑两声,再不做声,默默退出。
来顺定一定神,复又说道:“若论这宁荣二府,宁府虽居长,但不及我们荣府后来又有功劳。这爵位一代代递降下来,倒是我们荣府爵位更高。如今我家大老爷领着一品将军的品级,正是侯爵之位,这都是荣府第二代国公爷的缘故。如今国公爷虽去了,但国公夫人也就是我家老太太,依然精神健旺,两府自是奉她为尊,无人敢忤逆的。”
平哥儿忍不住问道:“这又同你家那小少爷什么关系?寻常人家的公子哥们,哪有这许多脂粉气,整日只和些女孩子混在一道的。”他想起数日前所见晴雯等美貌丫鬟皆簇拥着贾宝玉,仍旧历历在目,扎心得很。
来顺笑道:“你莫要性急,听我慢慢说。宁荣二府这许多儿孙,你道我家老太太最宠哪个?便是你说的这位小少爷。他当年出生即有来历,是衔玉而生,行二,我们都以宝二爷相称。他人极聪明,模样又极像当年故去的国公爷,又有这般来历,怨不得我家老太太疼爱得紧。因他喜欢在内帏厮混,老太太不忍苛责,特意发了话,足足给他配了七八个大丫鬟,七八个小丫鬟还不够,又特意从自己屋里拔了几个一等丫鬟与他使唤,故而看着如同在丫鬟堆一般。”
平哥儿听他这般说,忍不住问道:“既如此说,你那个叫晴雯的妹妹,也是你家老太太跟前的丫鬟?”
来顺见平哥儿问得急切,心中对茜雪所说更信了几分。他一心打消平哥儿的妄念,故意道:“这却不是。我那晴雯妹子,自然是极好的,原先也在老太太麾下,前年老太太发话,将她与了宝二爷,如今正经是宝二爷屋里的人。这里头有个缘故,只因宝二爷一日比一日大了,尚未议亲,屋里必得先放几个人伺候着,这却也是丫鬟们的一场机缘。若是老太太麾下的丫鬟,到底与法理不合,传出去难听,没得辱没了我们家的门风。”
平哥儿听得呆了,半晌方悟出来顺所说“屋里必得先放几个人伺候着”是何等意思,不由得臊得满脸通红,怔怔道:“似你这等说来,难道少爷房中的丫鬟,他尽可沾染不成?”
来顺理直气壮道:“有何不可?京中的王孙公子,谁家不是这么过来的?京中王孙公子议亲得早,年不足十五即议亲者比比皆是,若无丫鬟预先伺候,演练得当,他日聘了高门显第家的女儿进门,仓促上阵,岂不唐突?”
平哥儿追问:“那这些伺候过的丫鬟们,又如何收场?将来都当了妾室不成?”他料定那些显贵之家的公子虽胡闹,断然不肯那般好心,收用一个抬举一个。不然,岂不是后院遍地姬妾,又成什么体统?
来顺奇道:“什么叫做如何收场?伺候少爷,原本就是这屋里丫鬟的分内事,又谈何收场?待到门当户对的正室进门,那运气不济的,被打发出去嫁人。常言道,宁娶大家婢,莫娶小家女。丫鬟们在公爵之家伺候过,见过世面,又懂规矩,放到外面也是极受欢迎的。运气好些的,继续在少爷和少奶奶跟前伺候,配了人当管家娘子,却也殷实。那运气再好些的,或者十分出挑的,由着主家前辈发话,或者少奶奶首肯,开了脸过了明路放在屋里,等到生了小子闺女,就正经抬成姨娘,便□□.华富贵,一生无忧了。”
平哥儿默默听着,心中不由得盘算起来,感慨道:“据你说来,这嫁到外面当正经人家正头娘子的,倒不如在府里当奴才的了?”
第63章 高低
来顺一时语塞。
他父母为了他妹子茜雪,煞费苦心谋划,想茜雪将来放出去嫁人,走周瑞家女儿的老路,他又怎会不知?他又怎能昧着良心说,所有外聘当了正头娘子的丫鬟,都不如在贾府里服侍主子的奴才尊贵?
“这却得分人。”来顺想了一想,据实答道,“似我那亲妹子,模样生得老实,我爹娘也不图她大富大贵,一心想着将来给她谋个外聘。横竖咱们有贾家撑腰,嫁出去也不会受欺负的。择婿却也不会胡乱找人家,将来必要找个家境殷实,姑爷懂疼人的才好。不怕你笑话,这是我家在府里做了几辈子,积攒了许多体面,这才敢这般打算。”
“若似我那晴雯妹子,生就的美人胚子,又是千伶百俐的性情,将来必是有一番造化的,她在宝二爷身边服侍,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日老太太开了口,飞上枝头当凤凰也未尝可知。若是寻外聘,哪里有这许多荣华富贵?何况她孤身一人无父无母,只有一个表哥也不甚争气,若是寻了外聘,将来谁与她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