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持是把监国当儿戏吗,还是把她当成褒姒或者妲己了?
“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薛宝儿欲哭无泪,“我只想帮帮林家表妹,求你把林大人调到京城来让他们父女团聚,没、没有别的想法。”
“这不是调来了吗?”卫持朝她温和地笑。
他越温和,薛宝儿越想哭:“从七品直接升到三品,是不是太草率了点?”
原来是因为这个。
担心内阁会反对,担心他被言官弹劾吗?
卫持很想给薛宝儿解释一下,可事关皇帝的私库,不太方便说,只得含糊道:“这不关你的事。是我觉得林大人是个难得的人才,朝廷如今多事,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所以才破格晋升的。”
薛宝儿素来相信卫持,卫持说林如海是个人才,那肯定是了,便也不再怀疑。
翌日,出于尊重,卫持把晋升林如海的决定通知了内阁,一阵沉默之后,无人站出来反对。
这样的结果,是卫持预想中的。
理由很简单。
内阁一多半是江南籍的官员,如今江南盐政被林如海搅得官不聊生,而那些官员多是内阁几位大佬的门生故旧,搅事精一走,江南那边又是铁板一块了,发财人人有份,谁会傻到跳出来反对呢?
二则林如海是圣上钦点的探花郎,又曾在兰台寺任职,祖上也是三代列侯,且不说能力,就算留在京城熬资历也该熬到三品了。
并不算破格提拔。
扬州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听说林如海交接完离开那天,扬州城的烟花直放到深更半夜。
倒是那些言官揪着不放,弹劾的折子雪片似的飞进皇宫,他们不敢弹劾卫持,也不知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竟然集体弹劾起薛宝儿来,有的说她干政,有的说她弄权,更有甚者直接污蔑她是妲己褒姒一类的祸国妖姬。
这些奏折卫持只看了几眼便命人端了火盆进来,统统烧掉了。
直达天听的弹劾奏折,皇帝还没看过,就被销毁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御史台怎肯罢休,集体跪在宫门外要求面圣,连跪三日,只得到福全海一句回话:“各位大人请回吧,圣上还在闭关。”
闹了几日,御史台只得作罢,可关于祸国妖姬的流言还是在京城的官场中悄然传开。
有人捶胸顿足,叹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有人嗤之以鼻,不屑为伍,更多的人则自以为掌握了什么升官发财的秘钥,跃跃欲试,盘算着怎样讨好这位承慧乡君,从而得到监国大人的青睐。
这一日,太后正在慈宁宫侍弄花草,有宫女来报:“太后娘娘,淑妃娘娘过来给您请安了!”
“哦?她倒是稀客。”自从太后做主把刚刚出生的静娴公主抱给皇后抚养,淑妃已经很久没登过慈宁宫的门。
今天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太后本不想给淑妃这个脸,可闲着也是闲着,有个人说说话总是好的,便让宫女领了她进来。
淑妃笑吟吟走进来给太后请安,说她宫里的丽菊居然在春天开了花,黄澄澄的煞是好看,特意挑了几盆好的送过来给太后赏玩。
太后搬进慈宁宫以后,只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敬香礼佛,一个是侍弄花草。
太后喜爱花草合宫皆知,淑妃送花过来倒也合宜,只是这丽菊的花期明明在秋天,怎么会在春夏之交绽放?
事出反常必有妖,太后心中不悦,面上却不显,让人将那几盆丽菊搬到屋中,花还没到,独属于丽菊那股子甜腻腻的香味儿便随风飘了进来。
太后微微蹙眉,等看到那几团灿灿金黄,心中顿觉不祥。
听淑妃又道:“今年也不知是怎么了,臣妾听说御花园里的金桂也长出了花骨朵,似要在春日开放呢!皇后娘娘说,这两样花都是明黄色的,争相在春日开花,是吉兆,寓意皇室花团锦簇,福泽绵延。”
太后听了只觉得讽刺,后宫确实花团锦簇,却没生出一个皇子来,亏得皇后还有脸说福泽绵延,没有后嗣如何绵延?
淑妃略坐了一会儿便告辞离开了,却让太后整个上午都心绪不宁,用过午膳便召了皇后过来问话。
“这几日朝廷可有事发生?”太后没心情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
皇后欲言又止:“臣妾日夜在养心殿伺候圣上,并不曾听说。”
按理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太后才不相信,皇后会对前朝一无所知。
太后自己也曾是皇后。
“是哀家让你说的,但说无妨。”可能是受了长公主的影响,太后对皇后始终亲近不起来。
皇后仍是支支吾吾,太后气得重重放下茶盏,皇后忙起身跪下,把御史台弹劾承慧乡君未果,又因奏折被烧集体跪在宫门口的事,一五一十都告诉了太后。
“持儿年少,被此女蛊惑,亲自出面为个商门女请封号。”皇后说着觑了太后一眼,“还用了‘承慧\'二字。”
见太后面色如常,皇后垂下眼帘继续道:“其后,为了抬举承慧乡君的兄长,破例开了武举春试的恩科。开恩科也就罢了,还放宽了择选的条件,不必经过院试、乡试,只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银两,便可直参加会试。”
太后冷哼一声:“这与卖官鬻爵何异?”
皇后一脸为难地替卫持开脱:“听说西北起了战事,去岁又是个灾年,想必国库并不宽裕。”
太后勉强压下火气,听皇后又道:“以上种种,内阁睁一只眼闭一只,御史台倒也没说什么。”
太后气结,冷声质问:“那御史台为何集体跪在宫门前要求面圣?捡重要的说!”
皇后战战兢兢:“持儿千不该万不该,将一个远在扬州的七品小官调到京城,还、还直接封了正三品,现任户部侍郎。”
“什么!”太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地方官削尖了脑袋往京城挤,不惜降级也要当个京官,那个扬州七品小官何德何能调来京城,还连升四级,去了炙手可热的户部。
这是拿朝政当儿戏吗?
“内阁呢?就没有人提出异议吗?”太后气得呼吸都不稳起来。
皇后期期艾艾地道:“这个……臣妾不知。”
“那你都知道些什么?”太后有点迁怒的意思。
皇后则是一脸的恨铁不成钢:“臣妾听说,那个扬州小官的女儿与承慧乡君是手帕交,曾请托承慧乡君在持儿面前给她爹跑官。这些可能被御史台知道了,所以才会如此激进地弹劾承慧乡君,说她是红颜祸水,类似妲己褒姒一般的祸国妖姬。”
太后闻言面色铁青,皇后心中窃喜,烧了最后一把火:“圣上闭关前,曾让臣妾去忠顺王府提亲,想给持儿和安宁郡主赐婚。臣妾甚是欢喜,忠顺王妃说想将安宁在身边多留几年,臣妾以为可以先订亲。”
太后也挺喜欢安宁,况且西北开战,正是朝廷需要忠顺王出力的时候,此时与忠顺王府联姻,确实是个好主意。
“既然是圣上闭关前交待的,赐婚的圣旨缘何不发?”太后心里隐隐有了猜测,脸色越发难看起来。
皇后重重叹气:“圣旨早已拟好,只差用印便可颁下,臣妾几次派人去催,持儿都不置可否,一直拖到了今日。”
“臣妾怕圣上出关,问起赐婚之事,到时候臣妾……”皇后含泪跪伏在地,高声道,“还请太后做主!便是臣妾没用,令圣上无子,也绝不能让未来的储君娶一个商门妖女为妻,遗祸江山!”
第89章 联姻吧
听完皇后的一席话, 太后大怒,当即差人去御书房传话,说太后凤体微恙, 想见卫持。
卫持匆匆走出御书房,谁知那宫女却把他引到了一处暗巷。等那宫女抬起头来, 擦掉脸上妆容,卫持才认出, 派来传话的宫女原来是贾元春乔装改扮的。
“怎么是你?慈宁宫出了什么事?”卫持见四下无人,低声问道。
贾元春就把淑妃怎样给太后送花, 太后怎样不安, 午膳后召了皇后问话,以及皇后对太后所说的话, 原原本本都告诉了卫持。
最后道:“监国对臣有知遇之恩,臣没齿难忘, 故而冒死给监国大人传话。只求监国大人能保住臣表妹的性命,臣今后愿追随大人,肝脑涂地!”
贾元春想得很明白,当初她因薛宝儿上位, 现在就能因为薛宝儿被贬,还可能因为太后的迁怒,皇后的不喜,小命难保。
与其坐以待毙, 倒不如放手一搏。
若卫持成事, 她还有希望跟着薛宝儿鸡犬升天。
至于卫持是不是明君, 能不能治理好天下, 对于此时的她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她必须让卫持明白,她是薛宝儿的表姐,与薛宝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为薛宝儿的关系,她会永远站在他这一边,并且有能力帮到他。
实际上,贾元春是在豪赌,赌卫持对薛宝儿心有多真,愿不愿意为了薛宝儿的安危挑战皇权,或者……干脆把自己变成皇权。
毕竟卫持距离那张龙椅,只有一步之遥。
其实说出最后那句表忠心的话时,贾元春的心里还在打鼓。她怕卫持笑出声来,笑话她自以为是,居然认为他会为了一个小姑娘得罪皇后和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