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夸夸群 (吃吃汤圆呀)




第26章 提论语师徒辩论正反 谈子贡小姐回心转意
  黛玉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说完便转过身去。
  晴雯不得其法,又给黛玉讲了许多经商的完美计划,谁知道黛玉索性挣脱她的包围,自己让雪雁打些清水来洗耳朵。
  倒是白先生来解围:“姑娘倒是有做许由的心, 可惜那晴雯是个子贡。”
  这一下说的是端木赐, 孔子的七十二学徒里面大名鼎鼎的子贡, 经商起家,并不以此为耻。
  她劝的委婉, 黛玉也叫住雪雁,两眼含笑:“瞒不过先生, 学生素来不喜这些个经济之物。”
  时下, 不,历朝历代儒家不喜商人,黛玉受过完整的儒家教育, 自然也耳濡目染, 因而白先生不觉得错, 她只是多告诉些黛玉外面事, 让黛玉不至于过于酸腐不知变通罢了:“管仲变法起就不喜商家,前秦王蒙也曾布令:金银锦绣,工商皂隶妇女不得服之, 犯者弃市。就是本朝,也明令禁止商人之家用些许器物、着某些服饰,你如此这般想, 也无可厚非。”
  黛玉脸色微霁,她原想着先生会不问青红皂白就训诫自己一番,再回想刚才自己适才所为也确实有些任性,因而服气的听下去。
  “昔日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原宪不厌糟糠, 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者,自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若不是子贡替孔圣扬名,儒学何以有今日烈火烹油之态势?便是江山流水转,那泰山脚下的孔家却安然受各朝尊崇。谁还记得端木家?”
  这话说的在理,黛玉忍不住为自己辩解:“若是衣食住行,便有田庄出息,倒买倒卖,总有欺凌贫民之嫌,有失君子风范。”
  她们适才的对话说的高深,晴雯这个现代人听的半通不通,但这句话可听懂了,她忙给自己辩解,也是给商业辩解:“姑娘此言差矣。所谓商业,源自商朝商国第七任君主王亥,也因此得名。商朝人精明能干,贩卖四方土产,建立出一个繁盛强大的商都,孔圣人自己便极为推崇商周之礼,若是读着儒家的书,自然不能不听圣人的话。”
  “再者,商业流通,压根儿不是欺凌贫民。姑娘且听我分辨分明:江南水乡盛产花鸭,漠北之地盛产绵羊,若是取缔商人,江南的人要吃绵羊肉须得在田间地头放牧羊群,岂不是把稻苗生生啃没?水乡精致,哪里去寻那一片空地来赶羊呢?而漠北的人想吃花鸭,可得现在沙漠里挖池塘,费劲引水,而有些鸭子又喜热,难不成漠北的人要专为鸭子建个火房,那如此一来,鸭子和绵羊又将卖得何等高价?”
  这比喻粗浅,屋里两位嬷嬷,并几个雪和紫鹃都听懂了,她们觉得晴雯所说有几份道理。大咧咧的,索性就直接点头了。
  晴雯继续说下去:“而且 人力也费,原本江南人做惯了一个人就能看守一群鸭子,放到不熟练的漠北人,只怕要用连个人都看不好。各地有各地特产,各地民众世代操持该业,自小精通的有不少,若离了乡做蚕丝,漠北人要消耗几代人才能摸索出来这其中的门道?这反倒是人力大大的损耗。而且原本商人贩卖固然自己得利,可也平抑了物价,不然建了火房养出来的鸭子,只怕漠北的穷人根本见到见不到。”
  “如此一来,姑娘还觉得商人可恨吗?”晴雯一口气倒完,暗暗给自己叫好,居然还记得三十年前在经济学学堂上学到的西方经济学第一节的内容。当初没翘课,也只是因为那堂课跟别的班合上,而那隔壁班有个睫毛长长的校草。周三的经济学课,一班女生起得大早,共用的楼层公共盥洗室里睡眼惺忪的女孩们洗漱化妆,互相瞄对方穿了什么衣服。
  没想到那为了见校草没拉下的课程居然有一天成了自己在古代走上人生辉煌的第一场辩论。
  可见上帝关上了一扇让你跟校草双飞双宿的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嘴炮之窗。上帝真是公平的。
  且不论晴雯内心的峰回路转,黛玉是个用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姑娘,她丝毫不因被身份地位低于自己的晴雯指正而有所不快,反而坦率的说:“晴雯所说有理,原来是我过去想的左了。”
  白先生也颇为赞许晴雯,她心里暗暗想,这个丫鬟虽然读书不多,可总有几份大智慧。行事想法子都透着一丝大彻大悟,因而格外赞赏:“便是孔圣也称子贡为瑚琏之器,极为器重自己这个弟子,说不定晴雯也是瑚琏之器呢。”
  黛玉掩嘴笑一笑,指着晴雯的鼻头,少有的促狭:“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说罢,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晴雯一脸茫然,这可是她的知识盲区了,雪鸢跟着黛玉在贾雨村那里读过一阵子书,是以懂些,她见晴雯迷茫,笑着指点迷津:“这可是孔圣人说给自己得意门生颜回的,大意就是老天爷快点让你发财吧,我愿意为你做管家。”
  晴雯这才恍然大悟:“这可不是苟富贵莫相忘的意思么?”
  四个雪乐得跌倒一片,雪鸢拍着大腿笑:“说她不懂吧,倒还会引经据典。”
  黛玉和白先生也跟着乐呵,晴雯心里有些惭愧,这可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而是那句话在现代特别有名,就连她上小学的侄子的同学录上都写满了。
  处处体现了小学生对同窗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后别忘了让自己成为腿部挂件的殷切祝愿。
  便是玩的好的小姐妹们,更是时时叮嘱姐妹:“嫁入豪门后记得任命我为你婆家家族产业的CEO。”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只是黛玉说了有盈利都捐到善堂里去,接济那些孤老乞儿。
  对这个晴雯是大力支持的,反正她在前日里也不是享受型人格,只是爱好工作,在其中寻到人生成就感和充实感。
  好友心疼她,总让她吃好些穿好些享受人生,善意嘲笑她“做得累如一头老牛,结果不爱吃不爱穿,当心赤条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没想到一语成谶,真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林如海也挺支持黛玉所为:“南北地域风俗不同,都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文如人心,你这般多见识些风物,总能开拓心境,做出些不拘泥于闺阁之中的文字。”
  听得晴雯汗颜,这书香世家果然了得。林大人的育儿观念真是先进,丝毫没有觉得黛玉女子就应该如何如何,反而从不以时下人拘束女儿的法子拘束黛玉,处处鼓励她心怀万物,读书便给她请进士来教授(虽然贾雨村人品渣了些),从来没有贾母那般“女孩儿读书做什么的”狭隘观念。
  跟这家人相处越久,晴雯越喜欢林家,不管是光明磊落甚至有些迂腐的可爱的林大人,还是有些小女儿任性骄纵气却很容易知错就改的黛玉,也因此,她下定决心,要做好这布庄的生意。
  先是在林家的产业寻访了些熟练的绣娘,不敢在外面找,倒不是怕别的,只是怕林家一放出消息就立刻很多人送来熟练绣娘,这可是官场大忌,留下个“与民争利”的印象,只怕有人又会趁机弹劾林大人。
  好在林家祖籍苏州,总有许多产业在江南,熟练的绣娘寻摸了那么二十人,晴雯很满意,她的绣房不需要那么多顶尖绣娘,靠的便是巧思。
  再是寻场地,这可是林如海做的,林家有一位祖太太有一处嫁妆铺子在京城,那铺子如今用作榨油坊,租客前半年退租了,林家等了几个月,一直寻不到合适的店家来租,此时正好有空,便留着自用了,晴雯听人讲过,那铺子在西直门内大街高梁桥下,南来北往的骡车货船皆能路过,是个人气高的地方,附近不远处便是高粱河,正好方便运送货物。
  房屋的图纸送到内院里来,一屋子的丫鬟和嬷嬷俱是好奇,都围过来瞧个究竟。
  黛玉也拦着她们,家里的铺子虽然多得是,可都是从先人手里接过来的,哪里像现在一样是全靠自己一点一滴做起来的。
  两位嬷嬷是有些养老资产的,几个大丫头也各有积蓄,她们对于以后不当丫鬟的生活也只有个模糊的构想,如今见晴雯一板一眼要从零构建起一个铺子,就是为自身的将来考虑,也都忍不住格外关注此事。
  晴雯也不负重托,她毫无保留将一些商业中的窍门讲给院子里的同伴听,冬天来临,扬州的风也变寒了,街上寒风萧瑟,路人形色匆匆,虽然地处江南,到底有几份寒意在,要是往年黛玉所住的明德院也有些跟着凋敝,黛玉总要对梅花流泪思念母亲,可是今年明德院倒是格外的热闹,几个丫鬟们叽叽喳喳,又时不时宣了外面的管事进来回事,小院里虽将近冬天,却热热闹闹毫无任何凋敝之态。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做了腌笃鲜,好吃哭了!
  果然原料很重要,以前在本地菜市场买的春笋+干百叶结+一般的火腿,作出来腌笃鲜没有那味
  这次特意网购了雷笋,发货地是临安,觉得有一丝不敢相信,查了一下居然还有个地名保留了临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