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夸夸群 (吃吃汤圆呀)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吃吃汤圆呀
- 入库:04.09
这话说到皇上心坎子上去了,他如今和太上皇的斗争逐渐白热化,几近要裂帛相见,谁会愿意为了区区一个德妃引得太上皇警惕不已?
当下就对德妃颇为不满。捎带着对贾家和王家也颇为不满。
“既如此,那便让京兆尹秉公办理,倘若有一星半点的冤屈,便让他们去刑部大门处击鼓鸣冤去!”
皇上说到这里,已经隐约有些动气,林如海忙将话岔开,说些如何推广作物的细则,让皇上分心。
待到晚间他从宫里出来时,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大概,过几天皇上果然在大宴群臣时上了几桌玉米土豆之物,称赞不已的同时让诸臣在所治境内种植此物。
皇上金口一开,谁不应承?于是纷纷开始在所管辖疆域内种植起这两种作物。
本来这两种作物就耐寒耐旱,出产又高,是民间难得的好物,又有官员拍马,刻意推行,等到春上春耕的时候,大明许多疆域,便都种上了这两种作物。
却说白夫人得了林如海的消息,就将在府上休息的诸位田庄庄头们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田里遭灾的事已经查明属实,既然这样,那今年的田租就免了,等回去诸位组织青壮年劳力尽量挖雪窖,明春更要挖沟渠,为明年早做打算。”
那些庄头俱是感激,倘若是遇上苛刻些的主家,年末的时候这般都交不了账目,少不得要被换掉。
林家素来宽厚,他们担心的是今年是新夫人掌家的第一年,必要立威,倘若在第一年田庄的收益不及往年,夫人少不得面子上过不去要苛责他们。
可没想到白夫人居然就这么放过了他们,当然,白夫人并没有直接信任他们,还是四处打听确定了田庄发生了天灾才免去了他们的田租。
就在他们感激白夫人时,一旁早有下人将准备好的一些京城节礼搬出来,白夫人道:“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今年年景不好,诸位拿去过年罢。”
那些节礼有家里账房们手写的对联、有雕刻好的桃符、有京城老字号的一些糕饼点心,的确不值当什么钱,但却让这些忐忑的庄头们心里安定不少。
他们感恩戴德谢过白夫人,又带上林家给准备的玉米、土豆,单等着春耕时挣扎一把,好顺利让全田庄上下读过春荒。
转眼就是过年,白夫人督促着府里上下都换了门神、对联,新油了桃符,倒显得气象一新。
黛玉也是欢喜,府中头一回人这么多:父亲、白夫人、二姨娘、林瑞文,还有她,也算是齐齐整整的一家人。
祭过祖,晚上林家开了一桌年夜饭,花厅里一色朱红大高烛高燃,桌上高高堆着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物。
黛玉和林瑞文俱对林如海夫妇行过了礼,林如海赏下来两人各押岁钱若干。
黛玉喜滋滋的捧着荷包听里面金锞子晃荡的声音:“若是爹爹能将陈道复那卷《倚石水仙图轴》给我就更好了。”
林如海笑呵呵:“等你出嫁时定给你算作嫁妆。”
黛玉羞红了脸,白夫人和二姨娘就抿嘴笑。
林如海甚少跟黛玉开这种玩笑,显然今儿个心情不错。
过一会子府上的管事、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来给主子们行礼,白夫人吩咐丫鬟将早就备好了放着银锞的荷包散下去。
二姨娘是个懂事的,早就侍立在白夫人旁边布菜端茶,白夫人笑道:“如今是过年,你也不必在我跟前立规矩,阖家团圆,你就坐下来吃饭。”
二姨娘方才谢过白夫人,坐了下来。
林如海又在席间宣布,要将林瑞文纪为嗣子。
此事其实已经筹谋了好久,众人并无讶异之情,林瑞文一开始是读书读得好被林如海带到身边悉心教导的,相处时间久了便觉得这孩子性格谨慎平和,无有矜持焦躁,便生了将他认作嗣子的心思。
黛玉从前还跟父亲争执过此事,她觉得父亲孤孤单单,总让做女儿的心里悬心,不若趁着还在壮年再结姻缘。
林如海却笑着拒绝了:“都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世人做到的又有几个?你娘年轻时跟我共挽鹿车琴瑟相和,她走前也叮嘱过我要续弦。想来我再续姻缘,不论是世人眼里还是你娘那里,都觉得天经地义。”
“可……”他望着窗外的梅树笑起来,“世人不懂,我也不求世人懂。细究起来,我居然也不懂。”
他说得稀里糊涂,黛玉却听明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健康美食玉米松饼,
玉米粉和白面粉混合,加牛奶家酵母发酵,然后在煎锅上煎,
加蜂蜜、炼乳和水果吃
第105章 探老夫人引亲事 说条件老岳父严把关
父亲说得稀里糊涂, 黛玉却听明白了。
心里知道父亲这是打算为母亲终身守下去了。
她心里不由得黯然,做子女的固然希望父母能相知相爱,可父亲就此孤零零一人,断了世人眼中格外重要的香火传承, 只怕也是一条不为人知的道路。
但是既然是父亲所思所想, 想必父亲也自有主张。
她收起那些情绪, 笑着恭喜林瑞文。屋里其余人也跟着恭喜林如海和他。
林瑞文满面通红,他素来是内敛的性子, 哪里这般成为众人目光集中所在?因而有些拘谨。
他如今父母双亡,所谓的叔伯们侵占了他家资产, 要不是他书读得好, 又机缘巧合得到了林大人的青睐,只怕他的性命也会不明不白的丢掉。
说起那个家族,他已经没有一丝的情谊, 相反对于林府, 却已经充满感激。
白夫人就悄悄对林如海说:“我看, 这还是记在姐姐名下为好。”
林如海和黛玉瞬间明白了白夫人的心思, 俱是面露感激之情。
自古就讲究香火传承,将嗣子记在贾敏名下,一来原配和继室的地位到底还有些区别, 对于林瑞文今后的发展也好;二来嘛,便是让贾敏不至于后继无人。
可这样的话,她就等同于无后了。
林如海不语。
白夫人似乎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 淡然的笑笑:“从前我大归的时候就把下半辈子都想的清清楚楚,如今更不用提。”
她一向洒脱,林如海因此默然,只唤一声林瑞文:“你母亲为你前程着想, 你以后当好好待他。”
林瑞文自然恭恭敬敬应了。
过了除夕,又挨挨攘攘到了正月,少不得要请亲友吃年酒坐席。
白夫人携着黛玉往相熟的各家亲友里去探访,先去了白府。
自打白夫人许了亲事,白老夫人也许是担心女儿嫁出去之前要守孝耽搁了这门好姻缘,居然病病歪歪,直撑到如今还在病榻上缠绵。
白夫人亲自给白老夫人侍奉汤药,又笑着宽慰她老人家:“娘您放心,我一切都好,林家上下待我很好。”
白老夫人见她气色好了不少,虽然多了些镇定从容,但仍旧有一股淡淡的出尘感,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心里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自己这般搅和女儿的亲事是对是错,面上不显露出来,只让人去她的陪嫁里收拾一卷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轴》:“听说女婿好画画,回头走的时候带给姑爷,就说是我老婆子送给他的。”
唬得白夫人忙摆手连声道不可,白老夫人眼皮垂下去:“有什么不可的?横竖以后半辈子都要指着他过活了。”
白夫人担心的扬起眉毛,偷瞥白老夫人神色,似乎是非常担心她老人家知道真相。
黛玉怕老夫人起疑,就忙打岔:“老太太,偏了您的好物件,只怕大舅母不让我们出门。”
她如今是当白夫人的女儿一般称呼,将白夫人的娘家嫂嫂称为“大舅母”,她这般乖巧,让白老夫人心里安慰不少:可见女儿跟继女的关系还不错。
白家如今当家的是白夫人的大嫂:白徐氏,脸儿圆圆,性子和蔼,闻言就当下笑着装出吃醋的样子:“老太太,您眼里倒只有女婿,也不给竹儿梅儿留着。”
竹儿和梅儿是她膝下一对儿女,也素来深得老太太欢心。白老夫人知道儿媳妇素来大度,不是那种在钱财上小家子气的妇人,因而也笑呵呵道:“你这个搂钱靶子,这就吃起醋来,回头我自有好东西留给我孙儿。”
白家大小姐白梅就撅起嘴巴不依不饶:“就有哥哥的,没有我的吗?”
一时屋里欢声笑语。
黛玉也抿起嘴笑。
她如今也渐渐长开,眉目间初见倾国倾城的风貌,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更兼举止大方娴雅,又在交往上聪颖从容。
白徐氏就起了心思,过会子悄悄留着小姑子单独说话,问她:“林姐儿可有说了人家?”
白夫人一愣。
白徐氏就不好意思抿抿嘴:“还不是竹哥儿,他就快到年纪,可满城的闺秀瞧上去居然没有一人如林姐儿这般好,真真儿是个玉石一般温润的人。”
白夫人发自内心的高兴,她笑着说:“林大人想多留姐儿几年,我便不插手了。”
的确继母对于继子女的婚嫁之事更应该避嫌,不然不管嫁的人是好是坏都有人说嘴:若是嫁的好了,人家说你为了给自己儿女铺路;若是嫁的不好,自然就说你心思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