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夸夸群 (吃吃汤圆呀)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吃吃汤圆呀
- 入库:04.09
慈家舅舅得了信,就寻摸了一回,正好慈家旁支有一个中了举人功名的弟子在京城中带着母亲走娘家还未回乡,他后续不打算再科举,被长辈留在山东家里管些庶务,便问贾琏可否?
贾琏又寻了人去打听那子弟,听闻他同乡同科都说他知礼温和,家中又教养严格。心里很是意动,便寻了凤姐商量。
凤姐分析一二:“慈家世代居住山东,是当地的世家大族,经营多年,极为殷实,他家子弟,又管着庶务,只怕吃穿是不愁的,家底也丰厚;二来,那子弟是个中过举人的,二妹妹素来爱围棋看书,两人也能说得来。”
贾琏就打趣她:“二奶奶不爱对弈,不也能跟我这个举人说到一块么?”
凤姐嗔怪他:“说二妹妹的正事,你打什么岔!”接着分析下去,“其三,慈家这种人家上头有奶奶、太太压着,对子弟教养严格,便是有什么出格的事情也乱不到哪里去。”
贾琏点头称是:“可不是,二妹妹这么个性子,可管不住丈夫,若是夫君自己放浪形骸,只怕她只能忍气吞声。”
凤姐不乐意:“如今迎春的性子谁不说中正平和?好容易将她从前怯懦不管事的毛病拗了过来,你又胡说。”
贾琏忙赔笑:“好链二奶奶,我错了,我失言,您接着说。”
凤姐接到刚才的头:“能打理庶务,想必有些本事,正好和迎丫头互补;这桩婚事又有舅舅家照拂,也委屈不了二姑娘,如此分析,倒是门难得的好亲事呢。”
慈夫人又将家里妯娌请了来,将婚事透露一二,慈二夫人喜不自胜,京中高门女子眼界开阔、见识非凡,只她们从来不愿嫁去京城以外的地方,如果她远在山东能给儿子迎娶来这样的女子,可真是瞑目了。
又有些担心:“姑娘可妥当,莫不是有什么暗疾?”
慈夫人抿嘴笑:“妹妹可是欢喜过了头,尽满口的胡噙?赶明儿寻个由头相看下便是。”
慈二夫人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没声介的道歉:“是我不是,一时欢喜,倒说出这等诛心的话,对不起嫂子对我家玄儿的心。”
慈夫人知道自己这个妯娌,素来平和贤惠,不是那种搅事精,这次真是欢喜的过了头,不敢相信自己能有这好事,因而也笑笑不计较。
只不过该说的她还要说:“这是咱家姑奶奶的侍女生的,是庶出,还有就是颇得哥哥嫂子喜爱,跟着哥嫂受教,但不得父母喜欢,若妹妹计较这个我可不敢说了。”
慈二夫人早在慈家跟王熙凤打过交道,知道那是个难得的精明麻利人,心里满意不少:“做事妥帖便行,嫡出庶出,又哪里是姑娘自己能挑的了的?”
慈夫人这才打着帮王熙凤整理行装的旗号带着慈二夫人去了贾琏夫妻在外头赁的房子。
慈二夫人见迎春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心里早欢喜的不行,又跟迎春说了几句话,更觉迎春不骄不躁,性格平稳,心里满意多了几分。
等一会子迎春命令仆妇们上菜端茶,井井有条毫不出错时,慈二夫人的心思就更称意了。
那边厢慈家姐妹也陪着迎春在相看,贾琏因故将慈玄请进了书房,两人叙起来竟然还是同科,除了亲戚还是同窗,更多几份亲近。
慈家姐妹见他们从书房出来后,忙拉着迎春从垂花门前过,装作路过的样子,既然见到就少不得要行礼。
迎春就大大方方行了个礼,那慈玄的脸都红了,却眼睛不乱瞟,规规矩矩也行了个礼。
贾琏就心中满意。
他在男女之事上有些微瑕,但可不想自己妹夫是这样的人,如今见妹夫守礼端庄,心里也放心几分。
慈家母子这回相看过俱是满意,凤姐去问迎春,迎春也红着脸点头,于是凤姐就去贾母那里寻救兵。
贾母如今老迈了,又跟贾赦素来不对付,她明目张胆的偏心小儿子,更是不打算插手贾赦子女的婚事。
凤姐熟知老太太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心理,于是凑到她跟前道:“我要给老祖宗道个喜。”
贾母年纪大了,素来喜欢听喜事,来了精神,凤姐就说:“我前儿个去慈家,可巧遇上她家二太太在京中走亲戚,因着聊了两句,发现她儿子跟琏二爷是同科,老太太说这可巧也不是?”
贾母笑说:“你个猴儿,就这算是喜事?莫不是凑数来讨赏?”
作者有话要说: 呼
第102章 好嫂子出面说亲 呆宝玉暗中提醒
凤姐一摇头:“老太太也太心急了些, 这回可真不是为了赏,是有好事等着您老人家呢:琏二爷说那慈家公子生的一表人才,为人又有些才气,我一听起了心思, 咱家不正好有个迎妹妹正当嫁娶么。”
贾母一听也有些意动, 贾琏的同科, 又是贾琏母舅家的亲戚,到底也算知根知底。
“我想着女方不能主动上赶着问, 不然咱成什么人家了?心里面正惋惜,可是凑巧, 慈家舅母问我, 迎丫头有人家了没?”
“这可不是瞌睡遇着了枕头,我一听啊,就把迎丫头大致给她讲了下, 慈太太接连点头, 说从前看迎丫头在我身边就觉得平和稳重, 模样又生的好, 是个难得的姑娘,如今慈家二房长子有了功名,也好说亲, 因而就起了意头要给他做这个媒。”
贾母听完,半响沉默不语。
凤姐忙趁热打铁:“那慈家在青州老家权大势大,祖辈经营多年树大根深, 都说青州有一半的铺面和生意是他家的呢,最是殷实不过。想必这些老太太您当初给大老爷做媒时都知道。”
贾母点点头,这可不错,从前她寻大儿媳妇时, 就是看中慈家耕读传家,不但在青州是当地望族,而且家中子弟众多,都是读书的好手,就算不能个个都科举入仕以后帮衬贾赦一二,也是个不惹是生非的。
凤姐见她神色有了松动,接着说:“慈家公子生得清秀,人品才干呢又有琏二爷盯着,总归是不错。慈家太太素来做人踏实诚恳,她若说这人不错,便是真的不错。”
贾母问:“才到举人,以后若要继续攻读,岂不是害了你二妹妹?”
她缓缓道:“你是贵门里出来,不知道世间多的是那等薄情子弟,他家家贫不够科举入仕,只不过读书好些,就专寻大户人家有妆奁的女子说亲,用那女子嫁妆填补,今儿个要买笔墨纸砚,明儿个要孝敬婆婆,后天要给他赶考的银子,大后天要帮他结交同窗,再下个月要给恩师做寿,要打点上司,林林总总,一辈子都难到头。”
“若是那男子有些良心,至少还能相伴终老,可你一生光阴耗尽也不过是滋养那男子,为他生儿育女操劳筹谋,不得休息。若是那男子没良心,等发达了一脚将发妻踹开,届时发妻人老珠黄,陪嫁耗尽,他还要泼污水给发妻道是从前妻子嫌贫爱富呢。”
凤姐儿上前凑趣道:“老祖宗说的这些,我都活了这么久,都没听过,可真是闻所未闻呢。”
贾母失笑:“你才多大,就在这里说嘴?”又笑着问:“这慈家少爷倘若是这样,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二丫头嫁过去。”
凤姐忙打包票:“定不会。那慈玄科举后自问不想再进学,要回乡打理慈家庶务,所以才想娶个性格平和的呢。”
贾母思忖:“打理庶务?既有那本事,少不得是个性格刚硬的人,迎姐儿从前是懦弱的性子,如今虽被调养的平和端庄,可论起斗心眼来,到底落了下乘。”
凤姐忙说:“两口子正是一强一弱才相配,您看我跟琏二爷,从前一个比一个强势,结果呢?”
这贾母是知道的,长孙媳妇虽然为人伶俐又精明能干,很得她的喜欢,可嫁过来初期极不得丈夫欢心,两口子没少背地里捻醋干架。
想到这里,贾母笑着说:“你这猴儿,不知道哪里偷了仙丹,忽得有一天就变得贤良淑德起来,知道要忍让,跟链儿竟也越过越好。”
凤姐不依不饶:“老祖宗!这里说正事呢,您倒取笑起我来了!”
贾母才说起正事:“这孩子我瞧着是个好的,可二丫头的爹娘俱在,轮不到我做主。”
好不容易见贾母满意,凤姐可不想半途放弃:“老祖宗,您可得管管,我家大老爷和大太太,我做儿媳妇的不能说长辈,可您心里是有数的,要指望着他们,只怕迎丫头还要磋磨好几年!”
贾母又犹豫起来,大儿子嫌弃自己偏心,已经很少跟自己交心了,左右不过是面子情,她自己心里有数。
因而她不想插手迎春的事情,更不想得罪人,万一大儿子急了将那仅剩下的一丁点面子情都撕破怎么办?
他那不管不顾的性格,还真能做出这等事情,到时候贾家的颜面何在?贾母没了尊严以后还怎么镇得住下头的宵小?
唉,到底还是大儿媳妇去的太早,居然没个管束大儿子的人,自己去后,只怕迎丫头还不知道要被许配给谁家呢。
想到这里,贾母忽得不再犹豫:“那我就做这个主,你让舅太太上门提亲来。”
凤姐喜出望外:“是大喜事!我这就去请舅太太,正好让他们小孩子沾沾老祖宗的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