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倒巴不得邢夫人先说这样的话,便道:“正是呢,在我这里不用立规矩,你婆婆既然发话了,玉儿到我这里来坐。”黛玉便坐到贾母身边。王夫人才轻轻看了李纨和宝钗一眼,说道:“你们也坐吧。”众人谢了坐,方一起坐下,当下便继续商量过中秋节的事。
邢夫人一向看不开眉高眼低,她不管家并不知管家的难处,何况便是人家无难处她也要找点儿麻烦的,从前贾母不待见她,她也闷声不语,近来为了贾琮和黛玉的关系,贾母很是给她些体面尊重,她便又有些不安分起来。只听她笑道:“老太太是最喜欢听戏的,近些日子,除了琮儿升了官那次,林老爷家里送了一班戏,家里就再也没有开过戏台,好不容易到了个大节,倒要好好热闹一番才是。宝二奶奶可不是怕费事,要么就是图省钱?”
那王熙凤一声不敢言语,王夫人也默默低头坐着,宝钗赔笑道:“大太太原也知道咱家里如今不比往日,总以节用为纲,否则必致后手不继,老太太也是为了这个,受了这些委屈……”邢夫人不等说完,就接过话去:“嗨,就是个中秋节,穷也不穷在这一时,怎么不能叫班子小戏给唱唱了?再说,要说省俭,什么不能省俭,比如酒菜,我记得前年秋天宝丫头你不是还在园子里帮着云丫头办了螃蟹宴?大家赏桂吃酒,多么有趣!”
薛姨妈在旁边听着邢夫人一再的言语挤兑宝钗,心中难过,便说道:“大太太这说的都是我家好时光的事情了,那时家里还有铺子,铺子里的伙计地里出的好螃蟹,便每年捡那上好的送了来,如今铺子都卖了,哪里有螃蟹?”薛姨妈如此恳切伤感,邢夫人反而不好说什么的了,再加之贾母看了她一眼,邢夫人便连忙闭了嘴。贾母便笑着宽慰道:“姨太太也无须伤感,谁敢担保谁家里是一直时兴的?别的不说,就那江南的甄家,旧年里还好端端的,跟我们走亲戚,一转眼的功夫,就犯了事,抄家查办,亲眷连下落都不知道了。”
王夫人自然是护持着自己的妹妹,便也说听戏直吵得头疼,不如一家人亲亲热热坐在一起说话快乐。然后又说起摆酒之事,王夫人便息事宁人道:“既然不请戏班,这就省了钱,宝丫头给安排给螃蟹宴就是了,大家吃酒热闹。”宝钗便说道:“如今家宴上若是上螃蟹,自然不能只上几个桌子,虽然家中上下不能人人有份,好歹都要瞻顾着些,那就至少要100斤螃蟹,今年市面上的螃蟹好的一斤要到一分银子,一百斤就是十两,再配上酒菜,无论如何也不少于二十两银子。除此之外,还有过节的衣裳、给下人的赏赐,五十两银子打不住,可是账房里一共只有二十两银子的开销。”王夫人的脸便沉了下来,问道:“怎么凤丫头管家的时候,就没有这些掣肘,样样事都做得漂亮?”
宝钗心知凤姐当时也是用自己的体己往里面赔补的,只是凤姐这边去了,另一边却用月钱放贷生利,也不会白白赔进去,自己自然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便哽住了。
黛玉本不欲说话,见宝钗着实为难,便轻轻笑道:“宝姐姐也不用为难,此一时彼一时,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倒有个法子。”便又转向贾母说道,“从甄家收留的那个管家鲍勇倒真是能干,短短的两年便把京郊的庄子给经营得兴旺起来,那水田里养的胜芳大蟹也好了,回去我就让三爷吩咐他们,拣选出好的来送进来,再那南货铺子里今秋送来了上好的火腿、腊鸭和鳜鱼,又不比买的强?”
贾母见黛玉肯给宝钗解围,心下稍安,便笑道:“如此更好。”说着看了王夫人一眼,王夫人正自悔无故当着众人给宝钗难堪,见贾母瞅她,便忙陪笑地解释道:“老太太莫怪,宝丫头也知道我这两日心中愁闷,故此发作她。”贾母奇道:“你却愁闷什么?”王夫人本来还不想说,此时便也豁出去了,便顿了顿说道:“是宫里来信,咱家娘娘要给太后和皇后送八月十五的节礼,因为如今老圣人最喜欢汝窑的瓷器,宫里头便成了风气,娘娘特意带信出来,让搜罗些汝窑的瓶子和茶具送进去。如今我房里有个汝窑的美人斛,凤丫头的房里有个汝窑大盘,又从库房里找出来一个汝窑花盒,这样凑成一套,还可以送给太后老佛爷。只是送给皇后娘娘的,就实在不好办弄了……想着问老太太有没有……”
贾母未听说完,心中已经明了,便说道:“这有什么愁闷的?鸳鸯,你去开箱子找出那套汝窑茶具,只怕还有一只花囊,也是好的。”鸳鸯闻声说道:“茶具是有的,那个汝窑花囊,老太太不是赏给三姑娘了?三姑娘出嫁的时候已经带去北静王府了。”
贾母叹道:“是了,我这记性竟是平常了。”王夫人喜道:“便有茶具就好,元春就有孝敬皇后的礼品,皇后一向照料元春,尤其是元春如今有了身孕,更是不得受人冷语,全仗着太后和皇后护持呢。”一时鸳鸯拿来一个描金嵌宝的紫檀木盒子,打开来,里面一套雨过天青色汝窑开片,果然是难得的上品。邢夫人心中发紧,勉强笑道:“还是老太太有好东西。”王夫人面上更加愧疚。
贾母叹道:“东西就是给人用的,否则我还收着呢,终究是给了这些子孙,如今能在我手里,就用在他们的身上,不是更好?你们无须这么小家子气的。”众人唯唯,又说了一会儿闲话,见贾母乏了,方才告辞退出。
走到贾母的院门外面,邢夫人便状似无意地朝着薛姨妈笑道:“老太太还说别小家子气呢,如今能跟以前比吗?姨太太也别笑话,只是宝二奶奶说是要省俭用度,连过节的几两银子都算得门儿清,可是家里管待亲眷倒还是从前的例,这倒就不用省俭了。”说着便上车去了,只把薛姨妈气得干咽。
王夫人跟鸳鸯去交接那套汝窑茶具了,如今她除了元妃,谁也不放在心上。宝钗知道母亲心里不舒服,便陪着母亲回了梨香院。进到屋里,薛姨妈才向宝钗哭道:“如今这里是真真住不得了。往日里只是那些来往的婆子丫鬟指桑骂槐的,我也就只当听不见了,为的是摆脱了夏家的搔攘。今儿你们那大太太都把话说到人脸上来了,我的儿,我本就不该再住进来的,没得净给你添堵了。”
宝钗连忙温言安慰道:“妈妈何必跟那起子小人一般见识,就是大太太也是心里头不忿,并不是冲着妈妈的,往日里不是面情还好的?”薛姨妈叹道:“若是说起咱家熏灼之时,这里谁不是跟咱面情好的?只是如今都穷了,便连脸面都顾不得了,只是委屈了你。这些日子我也想来,为了你哥哥,家里已经连累了你很多,白白添些话柄,受些闲气,如果当初把你的嫁妆足数给了,如今你在这个家里,怎么也说话硬气些。如今不但是那件事,我还腆着脸,又寄住到这里。”
宝钗勉强笑道:“妈妈可是说哪辈子的古话呢,如今谁又小看了我去?再说还有太太给我撑腰呢。”薛姨妈想着方才王夫人的情形,又想想宝玉的不求上进,不觉又伤心起来,呜呜咽咽地哪里能止得住悲声?
☆、第四十三回 庆团圆赦老发牢骚
且说薛姨妈见贾府诸人并不像从前那样尊敬自己,便后悔搬进梨香院来依附,只是如今家中还在等着薛蟠的官司了结,便存了心思,等薛蟠出来便搬出去另立门户,好歹母子守在一起过去。再者依附在贾府,竟连给薛蝌娶亲都是不妥当的,没奈何,只得婉言央求着邢夫人,跟岫烟的父母说了,晚些再办亲事。
宝钗知道母亲的难处,自然不会为着自己的便利让母亲搬出去,她向来是心中笃定能立定主意的人,如今经过一年的纷乱,也渐次在家人中立起威严,虽然背地里有些谣诼,当面却是不敢违拗的,宝钗便忙着去安排中秋节的事宜。
因为要在园子里摆宴,所以园子里便紧着打扫了两日,才把凸碧山庄一带整饬一新,又把山路上的杂草清除了。宝钗连着进园几次,心中未始不伤感,只见几处不再住人的馆阁已是寥落萧条,为鸟兽所居,园中人手不够,这些地方已经无人管理了,想来不久就会倾埼,她从前的蘅芜苑一带衰草缠绵,爬满院墙,饶是宝钗心中把持得住,依旧没有忍心进去。园中如今只有稻香村和藕香榭还有人居住,宝钗早已跟贾母和王夫人议定,只等深秋天冷之时,便一起搬出,将园封闭,也可省去洒扫的好大一笔费用,所以这园中就更是长久无人打扫收拾了。
好容易操劳了几日,黛玉那边也派人送来了螃蟹、火腿、腊鸭、干蘑等南北干鲜,一场中秋盛宴才得以体面摆开。
到了十五日,下晚天色尚明之时,大观园园门大开,贾母带着家下众亲眷进来,先在嘉荫堂前拜月,上香吃茶毕,一轮明月悬在中天,清景难逢,贾母便来了兴致,也不坐轿,只带领众人从山路步行上山,见一带石阶土润苔青,草木扶疏,贾母便知是宝钗的功劳,便携了宝钗黛玉,一左一右扶持上山,一路观景说笑,十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