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莫邪掀了帘子,引了黛玉进了里屋,柳皇后示意黛玉一同与她上塌上捂着,莫邪给二位主子递上手炉,便招呼服侍的其它宫女回避。
“方才可都听见了?你这表姐待你倒是一番苦心啊!”柳皇后把双手捂在手炉上,先时在那殿上,又空又冷,冻得她手都僵了。
“娘娘”黛玉欲言又止,她原想着同这些贵人们保持距离,不敢言深,却不想这一位居然让她去在那屏风后面听晨会。
诸位妃嫔散去后,黛玉原本也想离去的,却见她那贤德妃表姐居然逗留在凤仪殿中,求见皇后娘娘,最后柳皇后与贾元春那一番机锋,黛玉自然是听到了的。
贾元春的言行在黛玉的意料之中故而她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反是这柳皇后的举止让黛玉有些摸不着头脑,黛玉感受得到,这位皇后娘娘,绝对不是因为想要弹压自己宫中飞上枝头的贤德妃才拿贾府一事作伐子。
皇后娘娘是真心实意护着自己的,然而黛玉百思不得其解,凭着自己和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后的关系,这样的回护似乎有些过了。
“莫怕,此次你若出宫,我将莫邪与你,若过个三两年你能离了京城,记得给她找个好人家,反正我在这宫里,是出不去了的。”柳皇后拍拍黛玉的手,安慰道,笑得凄然。
“娘娘,不可。”黛玉郑重的摇摇头,“臣女尚能自保。”
黛玉瞧得出来,这偌大的凤仪宫,柳皇后真正信赖的,就是这叫做莫邪的宫女。
“罢了,现在也不是时候。”柳皇后摇摇头,复又对黛玉道,“这几日在宫中你不妨各处转转,赏景也好,认人也罢,虽说后宫不干政,可是这后宫嫔妃,不过就是这京中人家的缩影罢了,往后你在这京中行走,总是绕不过这几家人去,若有什么不懂,大可来问我。”
“多谢娘娘。”黛玉诚恳谢过。
“谢什么,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柳皇后眉头微颦,轻轻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元春不是没脑子哦~,她只是低估了皇后对黛玉的维护。
因为林家献了金矿这事,也就只有几个人知道……
这种打着好心的幌子背地里污了黛玉的名声~反正在她们的认真里黛玉无亲无故,不会有人给她鸣不平,最好和宝玉有点什么,然后一床锦被盖了了事。
皇帝对于皇后的这种宠爱和重视,也只是在后宫之中存在威慑力。
皇后和太后母家不显,所以在宫外就显得弱势得很,而且这种弱势,一来是一种保全自己的方法,再者也是皇帝打压的后果。
所以这些妃子们在宫中倒是一个个循规蹈矩,但是宫外就不一定了~
第38章 选侍
三十七、选侍
是夜, 黛玉并没有歇在凤仪宫, 今儿是晨会的日子, 却也是今上歇在皇后宫中的日子。才用过午饭,柳皇后就打发了莫邪将黛玉送到太后的寿康宫去了, 黛玉眼看着就要十四了, 这后宫之中有只得皇帝一个男子, 必须以防万一。
今上很是知礼,是以这初一十五和每月最后一天, 必定要来凤仪宫留宿, 当然有时就算不是这日子, 兴致一起, 也是会摆驾凤仪宫的。不过柳皇后倒是也想岔了,如今明帝很是爱惜自己的名声, 美人嘛, 这宫里已是有了不少,他并不是贪图美色之人, 倒不会做这些落人话柄之事。
“朕瞧着你倒是与承安县主十分投契,莫不如直接认了她当女儿?再将她位份提一提,封个郡主如何,要么公主也是可以的。”用过饭, 明帝漫不经心与柳皇后边下棋边道。
“圣上还请饶了承安这一遭吧!这不是将她架在火上烤吗?”柳皇后倒也不与明帝客气, 直言道,“那些人面上不说,却不知背地里又使些什么手段。”
“娘娘真是……”明帝笑着落了一子, 柳皇后是他的发妻,与他说话从来不似其它妃嫔那样小意奉承,弯弯绕绕,这也是明帝一直十分宠爱柳皇后的缘由,而且这柳皇后娘家不显,家中子弟又十分老实规矩,让明帝很安心。
“大公主这便要出嫁了,朕不是想着你膝下寂寞……”明帝叹道,他也遗憾不能和柳皇后育有一儿半女,这毕竟是曾和他相濡以沫的发妻,柳皇后身子差,近年来连夫妻之事都受不住,明帝每每来,夫妻两也只是合衣而眠。
不过这后宫中有的是女人,明帝来这宫中,倒也不单为这一事,更多的时候是想要与皇后说说话罢了。
“有些事,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宫中的孩子不都是要唤我一声母妃吗?”柳皇后笑得释然,轻轻落下一子。
“这倒是。”明帝干笑着,也落了子,又说到,“是了,那日朕去泰宁宫,见了贤德妃省亲之时家中姊妹所做的诗句,倒也有几分看头,那‘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一句甚得朕心,正是承安所写。父皇还在位之时,就有为宫中郡主们选侍的想法,之后父皇禅位于朕,此事就搁下了。”
“此法甚好,皇子们也一年大过一年了,如今正好掌掌眼,将来也能挑一门好亲事。”柳皇后附议道,“只可惜大公主年后就要出嫁了,倒是委屈了她不曾有过侍读,多赏她些嫁妆才是。”
“大公主如今还没有封号,不如娘娘发发恩典,给她想一个?”明帝笑道。
“陛下您看‘晗旭’二字可好,晗者,光也,旭者初升之日,大公主是陛下第一个孩子,又是第一个出嫁的公主,倒也不错。”柳皇后提议道。
“是个好封号,只是大公主当不起这两字,茹儿,你啊……”
明帝无奈的笑笑,柳皇后对庶子庶女倒是一直很慷慨,就连封号都起的那么好,只是这样的封号,若是放在嫡女身上,这明帝绝对没有异议,但是对于庶出之女,明帝是万万不会答应的。想到嫡脉无出,明帝又是一阵惆怅。
“天不早了,歇吧!”明帝兴致缺缺,也不管棋盘上的残局。
“那便歇了吧!”柳皇后落下自己手中的黑子,笑道。
宫人见状,连忙上来服侍帝后安歇,谁也不曾注意,棋盘之上黑子已然盘踞成龙,将白子绞杀。
次日,这宫中就传来了懿旨提及选侍一事,在京中倒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些已经给女儿说了婆家定了亲事的官员,自是懊悔非常,要知道这选侍,面上虽说是给公主郡主们挑选侍读,实际上也是这皇家明里暗里挑媳妇呢!当朝选侍不比一般的采选宫女,能参选的都是有些来头和家底的人家。
不过这皇家做事也是心中有数,就比如那些国公爵爷的嫡女们,倒是会来走走过场,意在让皇家人看看自家的女儿们,但是这些嫡女们多半是不会被选上的,毕竟这些姑娘是今后要给皇家儿孙们做媳妇,这皇家之人也不会真让她们来给公主做侍读,而真正挑选的侍读则会在身份稍次的那一拨姑娘里产生。
贾府之中薛家母女听道此事后,自然欢喜非常,虽说宝钗已是快要十七了,但是当朝选侍,需是十三岁至十七岁的未婚女子,宝钗如今还赶得上。薛氏自认宝钗比之元春,并不算落了下乘,就算不谋那泼天的富贵,她们这样的人家,若是能选上,宝钗今后想要嫁个好人家便容易得多了。
元春既然在宫中,薛姨妈自然是要为女儿筹谋一二的,这王夫人已是打算为宝玉迎娶黛玉,而对着自己的姐姐,正不知怎么开口,毕竟她原先是想要宝丫头的。如今见宝钗可以有个新去处,倒也乐意帮忙,不过打通关节的银子可没少拿,至于这王夫人用了多少,自己又昧了多少,也只有她知晓了。薛家倒是不在意这些,只要宝钗能选上,多花些银钱也使得。
贾府之中,惜春尚小,迎春、探春年纪正好,又没有说亲,自然是要报上的。而史家那边,已是给湘云找好了亲事,却没有过了明路,也只能报上去。反是黛玉既然已有了县主的封号,是不用参加选侍的,只是她如今只是从三品,也没有侍读这种待遇。
贾母虽然只顾一味享乐,但也没有老糊涂,加之家中元春走了那一条路子,瞧着这些庶孙女,虽不指望她们能有元春那样的造化,可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尽力谋划一番再说,若是有什么意外收获也未可知。
王氏倒是不愿为这些姑娘们浪费心思,入宫觐见元春之时还抱怨贾母糊涂,浪费精神不说,还要花银钱。反而被元春说了一顿,让王氏听从贾母的吩咐,都是贾家人,自是一荣俱荣的。王氏想着这些丫头以后兴许能为元春做些事,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安排起来。
一时贾府中请了自宫中出来的教引嬷嬷,教导礼仪规矩。贾母索性将史湘云也接了来,姊妹们一处学习,只待四月里参选。
这些参选的各家姑娘们需要教引嬷嬷,黛玉自小丧了妣考,自然也是需要人教导的,所以那次黛玉一出宫,身边却又多了一人,正是太后身边常常板着脸的古嬷嬷。不过这京中大小官员忙着教导家中女儿,一心参选,倒也没心思在乎这么件事。
二月二龙抬头,明帝带着妻儿老小并诸位大臣们祭天祈福,在皇庄的田地里犁了地,播下谷种,寓意来年丰收。因得外出奔忙,祭天时又受了寒气,这柳皇后回到宫中又病了一场,虽说病势不重,倒也缠绵了几日,明帝便让就要出嫁的大公主去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