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 完结+番外 (小二娃)
哼,今儿要是说不清楚,老娘就跟你离婚。
所以她一进门先让老娘带着小兄弟烤火去了,然后拉着顾庆海就开始理论。
说到伤心处还趁机伸手挠一把。
一脸懵逼,并且被“娶”了新媳妇的顾庆海:“……”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直到李秀英嚎了一声:“你个没良心的,连搬家都不告诉我一声。”
顾庆海才忽然一抬头:“我让人给你带话了啊!就你们桃园的那个康自在。”
李秀英:“康……康自在?”
怪不得今天自己在路上碰到那小子,他一个劲的往自己跟前凑。
她还以为这小子贼心不死,跑过来挖墙脚呢!
也是自己好几天没回家心急了,又怕这小子像往常一样说些有的没的,才连张嘴的机会都没给他,急慌慌的赶回来了。
一想起来自家男人还不知道自己嫁过来之前,还被康自在求过亲,李秀英就有些心虚。
她眼珠子四处瞄了瞄,温声细语的问了问家里的红药水在哪,等顾庆海翻出来的时候。
就特别体贴的给他刚被自己挠出来的小口子上了药。
等顾妩听了李玉香的话不放心,奔进去看的时候,人小两口正脸红红的对视呢!
顾庆海还顶着一脸红药水,意图把老婆的兜兜也给扒了。
顾庆海:“……”
李秀英:“……”
大白天的干坏事被闺女撞到,这他么就尴尬了。
顾妩:“……”
嗝,猝不及防被塞了一口狗粮,亲妈你可以的,这才多会儿,就生生的把家庭伦理剧演成了爱情动作片。
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顾妩反手就关上了门,免得打扰了小两口的兴致。
这才去偏房见过了外婆跟小舅舅,然后跑厨房里做了锅饭。
等顾庆海夫妻两再出来的时候,顾妩他们连饭都吃过了,而给他们小两口的饭正在锅里温着。
等吃过饭后,顾庆海兴冲冲的给大家安排房间。
他们小两口带着小六一起睡,免得小六的病有个啥反复,小五也照看不来。
岳母带着小舅子(八岁)一起,免的小孩儿认床,半夜闹起来。
至于顾妩,就跟李玉香一个屋,正好闺蜜两个也能好好说说话,说完就出去给岳母烧炕去了。
顾妩对这个安排倒是没什么意见。
李玉香她们没来之前自己占一个房没什么。
可他们这次来,明摆着不是住一天两天的事。
真要每一个人烧个炕,新房子的有六七间,房子跟炕也够,但顾庆海弄回来烧炕的煤末子铁定撑不过年了。
这时候的人节俭,向来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儿。
而且自己要是一个劲的要求自己睡,外婆她们脸上也过不去。
人这一辈子生儿育女的,还不就是图年老了有人养老送终。
顾庆海一个一天学都没上过的老农民都晓得这一点,从来不会拦着媳妇往娘家送东西。
她好歹也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儿子女儿都有赡养义务这点,她还是懂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玉香这丫头合她的胃口,要是她跟李二嫂那种性子,就算再怎么样,顾妩也不会真委屈了自己。
李玉香每次到顾家来,吃吃喝喝的虽然不客气,但干活的时候也不含糊,甚至因为她年龄比顾五她们大一点,每次有往地里拉粪这些活,她都是一个人挑大梁。
在外头顾五因为学习好受别的皮孩子欺负,也从来都是她第一个冲上去。
说实在的,李玉香虽然姓李,但在顾庆海两口子眼里,跟自家的孩子也没啥两样。
要不然李秀英也不会一看到她被打了,就怒气冲头,连二哥的面子都不给,直接就上手了。
要知道以前李二嫂隔几天就去剪老太太家的电线,连累的她总翻山越岭的跑,她最多嘴上凶一点,但真没上过手。
……
一夜过去后,顾妩本以为以李秀英的脾气,只要听说了分家的事,肯定要找顾二婶闹一场的。
谁知道大家伙窝在家里了好几天,连顾庆海怕大家无聊搞回来的扑克牌都玩的起毛边了。
李秀英还是老神在在的,一点没有找顾家老两口算账的迹象。
倒是李玉香没忍住问了两句,李秀英听了她的话把三个姑娘叫一起。
语重心长的说:
“傻姑娘啊!找小五她二爷的事,她大(爸爸)能做,但我却不能做。
而且他都已经处理好的事,我要是再不依不饶的,只会让他把心偏到那头去,与其这样,还不如装大方,等恰当的时候在让他们知道知道疼呢!
更何况谁家里没几个比较糟心的亲戚,小五大这边是有你二奶这样私心重的,咱们这边也有你二舅妈这样的损人不利己的坏怂,真要成天的计较,那自己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自己的女儿自己当然心疼了,可这事就算真告到派出所去,只要顾二婶咬死了不承认。
到最后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结果。
与其做这种无用功,还不如不干,日子还长着呢,只要他顾家的还在宁远住着。
自己就不愁抓不住她的小辫子,到时候……哼哼,别以为顾庆海不说她就不知道了,自己的小六这次差点就没了,这样自己要是都不扒她一层皮,她李秀英就把头卸下来给人当凳子踢。
而且自己男人自己知道,顾庆海这人看着脸凶,可最心软不过了,要不然也不会由着自己接济她们孤儿寡母。
这次他挖了自家二叔一大笔钱,听着是痛快,但他的那点火气恐怕也消的差不多了。
自己要是再闹,说不得还真会坏了夫妻的感情。
虽然顾庆海也就那样,但好歹也是她李秀英亲手挑的男人,只要他不出大问题,那她可是打算跟人过一辈子的。
当然不能因为闹不出花样的事伤他的心。
来日方长吧!
李玉香:“……”
顾小六:“……”
虽然听不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哎!
顾妩:“……”
厉害了我的娘!
第237章 七十年代奋斗生活7
说起人多热闹顾妩也经过一些, 但年味浓成这样的, 她还真是第一次见。
顾妩刚过来是才腊月八的时候, 那时候村里已经杀猪分肉了, 顾家只有两个壮劳力,所以分到的肉一共也就一小盆, 还给顾二叔送去了一碗, 李秀英她娘家送去了一碗。
不过这娘三又被带回来了,为了以防她们一来就被李二嫂闯了空门, 送过去的一干粮食肉又都带了回来。
但李秀英过来不过几天,就又忙活起来,其实说起过年的讲究,这时候过年, 比起顾妩待过的红楼或者清穿世界,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多程序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头宣扬打破旧传统就习惯,过革命化春节的原因,像什么腊八,腊二十三……的说头,管的人家还是管,不管的人家就只是一个劲的把家里有的东西做成各式各样的好吃的,以期在大年三十和过年三天过个饱年, 免得第二年还跟今年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的。
顾家就是不讲究的这种, 搬了新居才缓了几天,请帮着搬了家的乡亲们吃顿暖居饭,就开始也开始盼年。
六七十年代队上分粮食, 分到每家每户的并不是磨好的面,而是还囫囵着的小麦粒或者玉米棒子。
可要把这些吃到嘴里,就得自个在家临行深加工。
而这时候虽然号称工业化,但大多数农村里却连个磨面机都没有,家家户户磨面都用自家的石磨推。
但石磨这东西,用牲畜推起来还算省事,真要让人推,不会使巧劲的人推个三圈就得歇菜。
偏偏搞公社的时候,私人是不让在自己家里养牲畜的。
就是哪家养个吃肉的兔子或者下蛋鸡啥的,都得藏的严严实实,就怕被哪个见不得别人好的给举报了。
农村比城市好的地方就是地方宽裕,又都是世世代代的乡里乡亲,谁知道这家跟那家七拐八拐的有没有点亲戚关系。
所以只要不闹出过不去的事,基本没人那么不长眼,上赶着犯众怒。
而平常逢集的时候出去卖着自家的农产品啥的,不管是大队上,还是革委会,都会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供销社的东西,贵不说,大多数东西还得要票据。
农民又不向城里人那样,每月李都有三五两的肉票、布票……有工作单位上还会发工业劵。
这情况下还要是连正常的需求都不让换,那大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领袖不都说过因地制宜是很有必要的吗?
但养牲畜这种的情形却不在其中,因为就算是乡里乡亲,可大多数人都吃不饱,还死命的为一口干饭挣扎着,这时候你家却有闲功夫折腾这些,那可不多的是人红眼吗!
这要是被查实了,被拉到城里受批斗还是轻的,严打的时候甚至会被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
所以即使有人养,也只会挑兔子这种既不会叫出声又好养活的,大件牲口这种藏也藏不住的,绝对不会有人敢顶风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