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强推完结+番外 (糯米水晶糕)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糯米水晶糕
- 入库:04.09
李晨哪能不知道大头兵的小心思?因为从去年起,将军大人往黑省东跑得比较频繁了,所以最先跟将军大人的黑省北士兵们心里头也有些小想法的呢!
不过这种争强好胜的小念头是好事,李晨其实自己也有小情绪,所以他就改口问:“热水喝没喝得?”
“有的有的,就是……就是天冷,喝多了总想着去茅厕。”后半句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早几年大家站岗放哨,想要嘘嘘了,就去角落解决一下,但是贾将军来了之后就不准大家这么干了,说有碍军容,被抓现成就要罚的。
李晨自己原先也有随地小便的习惯,也是被罚狠了才改过来的,但是现在身为百户,他不能在手下人面前丢了面子啊,于是正色道:“这都是为了咱们好。咳咳,你们几个,要去放水,就轮着去,别一下子都跑完知道不?”
“这个俺们知道的,百户大人您放心,俺们就算是撒尿,也睁着眼睛看蒙古人那边有什么动静呢!就是,就是兄弟们都好奇,这蒙古人,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来着?”
“你问我?我咋知道!”李晨也很郁闷啊,这一天天缩在城墙上头,安全是安全,不过怎么感觉有点儿憋得慌呢!
殊不知,对面的蒙古人也很郁闷,黑省是距离鞑靼和朵颜三卫最近的大明省份了,他们本想着出其不意地在黑省拿下几个城镇,既打击了大明的士气,也可以作为补充军需之所。没想到,才推进百里就发现原本几个靠近边界的小村落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没人也就算了,连一粒米都没有这就叫人更加恼火了!遂蒙古人大军不信邪地继续东进,遇到了水泥高筑的城墙。
从一天起,自有会说汉话的人,几十个一起大声宣喊,说的是他们师出有名,为了解救被大明军人掳走的可怜牧民……连喊了两天。
(墙头的李晨听得直翻白眼。)
这也不是个事儿,摆明了是要激城墙上的大明士兵失态。
今天是第三天,也是阿鲁台给出建议的最后一天。原本,在黑省碰了钉子的朵颜三卫和鞑靼大军应该第一时间转移攻击目标的,但是阿鲁台实在是太恨贾瑛此人,而福余卫也是想要挽回被抓走十余勇士的面子,所以再黑省边境多呆了几天,打算今日最后羞辱一番大明人,然后就去吉省那个怂包李那里讨点好处。
想法是很美好,但是今天宝玉来了。阿鲁台的想法,终究只能是假想。
…………………………
姜千户身为‘凶残欺压福余卫牧民’的大明军人,转头看向登上城墙的裴副将和贾将军,有些憋屈地说:“这些人喊了两天了,将军大人,咱们要不要冲出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宝玉还没说话,裴副将就骂了一句:“兵法读狗肚子里去了?人家是骑兵,来得快,撤得快。咱们的骑兵有多少?去和人家拼?”
姜千户心说:【我没读过兵书啊,小时候在私塾门口偷听百三千我都要打瞌睡,还是将军大人来了以后,强制军官扫盲,我才认识了几个囫囵字的……】
宝玉耳力极好,将远处的话听得一清二楚,而蒙古人那边,也有眼力好的,看到了城墙上多了几位穿着全副铠甲的将军出现,所以那些喊话的蒙古大汉得了示意,开始说些不干净的话,问候对面主将的祖宗。
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
宝玉皱眉,直接向旁边伸手。
贾苒一脸狗腿地递上他从出门起就替宝二叔扛着的三石强弓,另有二更奉上直径半寸的铁木削制的箭矢。
朵颜三卫和鞑靼大军的先头部队在城墙八百步外,此时宝玉要了弓箭,就连惯来是贾将军脑残粉的李百户都有些忐忑:【将军大人准备干啥?这么远哩。】——不过裴副将和姜千户都是老神在在的,因为他们当年才见到将军大人的第一天,就见识过对方射杀恶狼的本事了。
远处,一群蒙古人依旧操着不甚标准的汉话说些污言秽语,试图激怒城墙上的大明将士。
然后……
然后只见城墙上的大明人居然挽弓了!
“哈哈哈哈,这个小白脸以为自己是飞将军呢!”飞将军是千年前的名将,传闻力拔山兮,箭可破石。
“哈哈哈……嗝!”
眼见从八百步外的城墙上飞下来的箭矢逝如流星,过了六百步依旧带着雷霆万钧之势,这时候,蒙古人这边已经开始慌了,站在最前面的人谁也不想去试一试这支箭到底能不能射中自己,遂立即调转马头,要往后撤。
七百步,箭枝已经带着呼啸之声逼近了。
拉着缰绳的蒙古人乱了阵脚。
八百步。
箭矢插/入冻土地中,入地足三寸,箭尾彩羽还在震荡。
还没等退后几步的福余卫中人庆幸,紧接着,第二箭来了。
第三箭来了。
如是三箭,将原本嚣张的蒙古骑兵逼退一丈。
远处城墙上,是大明将士的咆哮:“勿谓言之不预也,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勿谓言之不预也,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勿谓言之不预也,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这呼喊,震天动地,振飞落雪。
一时间,原本聒噪的蒙古人全部闭嘴了。
福余卫的首领在后方营地也听见了,他与朵颜卫、泰宁卫首领面面相觑,心头生出了几分不安:【我是不是太莽撞了?我怎么会突然就和大明翻脸了呢?】
第391章
作者有话要说: 红包已发,么么哒
回复天花乱坠:没有把稿费都发完啦,嘎嘎嘎,还够买化妆品的
谢谢亲们,我今天吃了很好吃的烧鸭饭,心情回温。
当夜, 僵持在城墙外八百步远处的鞑靼和朵颜三卫驻军就撤走了。
他们是黄昏时分撤走的,这么多的人马,这么大的动静, 当然瞒不过城墙之上居高临下的大明人。李百户去向上级请示该如何应对, 虽然他心里头也晓得,该消息上报之后, 不论是将军大人还是裴副将都不会下令让士兵们出城追击的。
事实果然亦是如此,就算姜千户请命出城, 也裴副将被喷回去了:“天黑之后的风雪有多大你又不是不知道!万一迷失方向怎么办?万一被包饺子了呢?这个责任你承担?咱们现在守着城, 这个冬天, 那些忘恩负义的蒙古人根本别想靠近黑省半步,这就是大功了!”
姜千户郁闷啊:“就是因为这些蒙古人,咱们最后一批萝卜还长成呢, 全部都□□了。”多可惜啊!冬天里唯二的两个蔬菜呢!
郁闷是很郁闷,但是姜千户也不是真的无脑之辈,被裴副将骂了一顿之后,准头也用军营中讲道理的方法, 同样将手下请战的人给臭骂一顿。
同一时间,宝玉得知鞑靼和朵颜三卫的大军撤离之后,立即下令, 给吉省驻军传讯预警。
望着三名传讯士兵将封了火漆的密信收好,并穿戴严实,骑着一匹马,带着两匹马上路之后, 贾苒这才开口问:“宝二叔,为何不燃放焰火传信呢?”
宝玉道:“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而已,蒙古人联军未必就真的会去攻击吉省,若是直接燃放焰火,造成百姓恐慌,这责任就大了……再说了,焰火传讯还是用于敌袭预警的,也没办法传达这么复杂的情报。”
贾苒恍然大悟,然后又问:“那蒙古联军真的会转而南下去进攻吉省么?”
宝玉肯定地说:“十有八/九。朵颜三卫原先对大明只是稍有不满,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突然今年开始翻起先帝时候的事儿,拿那时候大宁盟约说事儿,显然是有人从中挑拨。”
“鞑靼!”这下子,苒哥儿的脑子转得很快,“一定是鞑靼,不然鞑靼骑兵不可能这么迅速地就集结起来并且赶赴到咱们边境的。”
“是的,鞑靼现任汗王阿鲁台是个野心家,从前就没少在大明搞事情,当初他还是鞑靼丞相的时候,就给那时候的鞑靼大王出主意,想要联通瓦剌和咱们对着干,可惜功亏一篑。后来因为鞑靼原汗王的几个子孙都没甚本事,阿鲁台干脆在老汗王去世之后发动政变,当时咱们大明的态度是阿鲁台得王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在其登位大典之前,也没派遣使者、送上贺仪,最近几年他收拢了鞑靼的各方势力,用的是铁血手段,威望是有了,不过不太得人心,想来挑拨朵颜三卫在前与咱们大明对着干,他便可黄雀在后,稳固其王位。”【这不就是用外部矛盾(对外战争)来解决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么。】宝玉把其中道理掰开揉碎,讲给苒哥儿听,在教苒哥儿的时候,和当初教贾环又是不同的方式,不仅仅是因为苒哥儿是比贾环还要年轻的武举人,更是因为苒哥儿是嫡出,天生比贾环要能走得更远的——这就是现实。
苒哥儿没有再问鞑靼黄雀在后图谋什么,因为宝二叔把话说到这里,已经够直白了:【无非就是朵颜三卫如何败。大败,鞑靼吞并朵颜三卫;小败,鞑靼既可以占大明的便宜,又可以对着朵颜三卫扩张地盘。】
至于大明输?苒哥儿根本就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