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娱]最佳导演 (江边一只橙)


  “我是脑残粉,没有为什么。”
  **
  普莱瑞思在影院外的等待区坐了一整部电影的时间,直至轰鸣般的掌声透过狭长的走到传来,方才放了心,离开了影院,回到宾馆。
  此时,埃尼奥已经睡着了。
  普莱瑞思洗漱后,打开手机,同埃迪与保罗说了今天的情况后,又刷了会儿IMDb。
  此时的评论还都是离场的第一批人发的。
  言辞犀利,打分极低。
  他们称这部电影为“只有空架子的消遣之作”。
  普莱瑞思一一将这几条评论看完,然后按下了刷新键。
  一瞬间的,原先的那几条评论被迅速湮没。
  几乎是清一色的赞缪。
  “崭新的电影形式,实验电影的领军之作。”
  “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新时代的《公民凯恩》。”
  “文艺至死,风格长存。”
  其中最后一条“文艺至死,风格长存。”的发布者是卡洛斯·皮科尔,电影节成名已久的影评人。
  次日。
  首映反馈出来。
  出人意料的,《走近伊拉克》的分数只有仅仅五分,两极化的打分趋势让它从一众高评分的入围电影中脱颖而出。
  几乎是一瞬间的,铺天盖地的批驳砸向了普莱瑞思,砸向了《走近伊拉克》。
  昆丁看到这些评论时是在午后晚些时候。
  大卫·芬奇携着电影杂志同他聊起了昨日的电影。
  “那可真是部差极了的作品。我从中完全看不到导演的用心。失望极了。”大卫·芬奇说。
  “差极了?我倒是觉得很好。”昆丁挑了挑眉。
  “........你是认真的吗?”大卫·芬奇不可思议的问。
  “当然。”昆丁回答。
  “这部电影首日的IMDb评分不过4.6.......”
  “那是因为打分的里面像你一样没看完就跑的傻蛋多了。”
  “要我说,IMDb真应该立马把这部片子塞入前250。”昆丁面不改色的回答。
  “........”傻蛋·大卫·芬奇表示越来越不懂自己的小伙伴了。
  大卫·芬奇手里的电影杂志吸引了昆丁·卡伦蒂诺的注意。
  明晃晃的评《走近伊拉克》的标题顿时吊起了昆丁的胃口。
  看着大卫·芬奇挑了挑眉。
  心领神会的大卫·芬奇递上了手中的杂志。
  然而没过多久,便瞧见昆丁黑了脸。
  随即,昆丁愤怒的将杂志归还给了他,拿出了手机。
  “........你要做什么?”大卫·芬奇问。
  “谴责。”昆丁·卡伦蒂诺答。
  于是下一秒,大卫·芬奇见证了昆丁了他从注册至今从未亲自上过的脸书大号,强烈谴责了无良报刊........
  《走近伊拉克》的超低评分堪称威尼斯之最。
  就连远在好莱坞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听说了此事。
  稍加思索,詹姆斯·卡梅隆便登上了自己的推特大号,发文道。
  “我在《走近伊拉克》还未入围威尼斯电影节时便有幸看过初剪版本。
  这是一部极赋时代意义的电影作品,打破了我们往常所认知的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分界,在电影史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实验意义无与伦比。
  但同样的,故事发展缓慢、叙事镜头语言颓长,这种近乎苛刻的纪录片形式为了与故事片融合必定会舍去一部分观赏效果。
  这是缺点,也是优点。
  在舍弃大部分“喜欢爆米花”观众的同时,留住了那些真正喜欢“电影艺术”的人。
  这是电影人对于电影的全新尝试,亦是我们当代电影人对于电影的眺望与反思。
  这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它的创新与变革值得我们任何毫不吝啬的掌声。
  但是受众不接受,也是必然。
  曲高和寡,莫若于此。”
  詹姆斯·卡梅隆的这篇推特在发送后瞬间引爆了全网。
  最后一句“曲高和寡,莫若于此”简直戳中了所有文艺青年的心窝。
  致力于文艺片创作的伍迪艾伦更是发文支持普莱瑞思,并表示她不需在意评分如何、票房如何、因为艺术本就是不可用当下的任何数字计量的,时光对于优秀作品的抉择总有自己的那一套,就像如今电影人入门必看、当年却口碑甚差、票房潦倒的《公民凯恩》。
  有了詹姆斯·卡梅隆以及伍迪·艾伦的先例,一群好莱坞导演也纷纷开了口,为《走近伊拉克》洗白。
  在两位好莱坞著名导演的加持下,《走近伊拉克》迅速攀升为年度文艺青年必看的电影之一。
  更有甚者,由于威尼斯首映的关系,《走近伊拉克》暂时只能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特定影院才能观看,于是文艺圈里都开始流传一种崭新的炫耀方式。
  ——“我看了《走近伊拉克》,没错,就是那部只能在威尼斯看到的《走近伊拉克》,不得不说,感觉好极了。”
  在种种炒作下,首周下来,《走近伊拉克》的票房也已与《黎巴嫩》持平。
  而IMDb的评分则是《走近伊拉克》暂时领先,一来是因为首日的评价两极导致不喜欢这种类型的观众都没有继续关注这部作品,余下的都是喜欢这种文艺至死风格的,二来是因为《走近伊拉克》确实在其先锋性已经实验性上略胜《黎巴嫩》一筹,更受专业影评人、电影人的青睐。
  在这么多年的影片风格积累中,大家似乎都已经默认了欧洲出哲理片、好莱坞出商业片、苏联出实验片,而如今,这么一部如此“先锋”如此“实验性”的电影竟出现在了欧洲,并且与俄国电影人只专注“实验”而忽略“内涵”不同,这部片子是“哲理”与“实验”的并济,是欧洲难得一见、世界难得一见的“纯粹艺术电影”!
  这样一部纯粹的、不受任何因素干扰的“艺术”电影,在当今大片崇尚视觉轰炸的商业电影中显得何其可贵!
  影评人都疯了!
  他们愿意为《走近伊拉克》奉上所有可以想象到的美妙词汇!只要能让这部片子传下去!看下去!
  于是网络上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已金钱为计量,高诵着卡洛斯·皮科尔的深情描述——
  “文艺至死!风格长存!”


第78章
  李安拿着新一期的报纸走入了放映室。
  委员们都已经在室内等候。
  将早上印好的纸条都发了下去。
  这是讨论的第十天, 先前关于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评委会大奖等几个奖项已经讨论完毕, 大家投票时心里都已经有数。
  只差最佳导演以及威尼斯电影节的重头戏——金狮奖了。
  李安坐到了首位的座位上, 双手合十, 看着桌子两侧的六位委员。
  决定先将金狮奖的得主讨论出来。
  “你们对这次金狮奖有什么看法吗?”
  没有人回答, 大家都沉默的低头看着自己的文件。
  连续十天的讨论告诉他们的经验就是——第一个提出来的,总会是先被毙掉的那个。
  “说出你们的想法。”李安催促道。
  评委之一的乔·丹特看了一眼周遭的其他委员, 轻咳了一声。
  “我认为《黎巴嫩》拍的不错, 那个叫马斯·舒姆里克的新人拍战争片很有一套。”
  瞧见李安没有反驳, 另一位评委应和道。
  “的确。这位新人导演对于战争的点抓的很准,至少在某些层面上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 我觉得我们是应该给新人一下鼓励。”
  “如果只是抓着资历颁奖也太不上档次了一点。”法国著名演员桑德里娜·伯奈尔皱了皱眉“我知道你们想要给威尼斯带来些改变,可电影节的本质还是要提拔优秀的电影, 促进整个电影行业的向前发展,就这点而言, 我并不认为《黎巴嫩》能担起‘金狮奖’的名头, 毕竟这届雅克·里维特以及朱塞佩·托纳托雷都有作品参加。”
  “我并不认为马斯·舒母里克要比雅克·里维特、朱塞佩·托纳托雷要差。”乔·丹特反驳道“雅克·里维特就不用说了, 他的电影从四十年前就没发生过变化,颓长、反常规、自诩是真正的实验电影, 连特吕弗都知道这条路走不通走回了他先前歧视的“法国优质电影”的道路,他还不知道在坚持什么, 是,我是知道真正的艺术可能会被大家忽视, 但是都四十年了, 他还是老一套的东西, 不得不叫人失望。
  至于朱塞佩·托纳托雷,他今年的这部《巴阿里亚》明显就是一部试水之作,从先锋性文艺性来说完全比不上他之前的几部作品,就连《黎巴嫩》在某些层面上也比《巴阿里亚》来得强,我并不觉得就因为朱塞佩·托纳托雷名气大就给他奖是个好主意。”
  “到您口中,雅克·里维特和朱塞佩·托纳托雷似乎都变得一无是处了?真不知道您是为了电影这么说,还是为了您和《黎巴嫩》导演的那些小交情。”桑德里娜讽刺的说。
  乔·丹特红了脖子,刚想说什么便被李安打断。
  “够了。一人少说一句。”
  乔·丹特狠狠瞪了一眼桑德里娜。
  桑德里娜不屑的哼了一声。
  气氛陷入了僵局。
  “你在看什么?”李安问向在一旁翻着杂志的莉莉安娜·卡瓦尼。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