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聊天群(九月有衣)


倒也不奇怪。
秦念恍然大悟:这李治自己也是体弱多病!
正是因为他风疾严重,才会有二圣临朝。
所以李治这是完全不在乎武皇篡位,还打算给李弘也选个能力足够的太子妃?
泰山封禅,乾封元年,这时候武皇说不定还没有篡位的打算。
还是说李治认为只要登基的是李弘,武皇就不会篡位?
李弘也确实得宠。
五岁被封为太子,八岁就加冠监国,足见其父母对他的厚望。
可惜,她并不认为李弘应该当太子。
【秦念:李弘就不适合当太子,一个连《春秋》中“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都不忍读的“圣人”,还治什么政?】
秦念没有直接骂,已经是顾及李弘属于英年早逝,没有对华夏造成实质性危害。
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指的是楚成王想废黜太子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带兵包围皇宫,迫使楚成王上吊自尽。
单看这段历史,会觉得这是古代封建帝王常见的“父慈子孝”。
但楚成王是杀兄夺位,他与齐桓公争霸,史称齐楚争霸,他还赢了——虽然是以熬老头战术熬死了年老的管仲等大批齐国能臣良将,这时齐国后继无人。等齐桓公也被熬死后,齐国一蹶不振。
楚成王在位期间灭周边十余国,镇压夷越各族,楚地扩土千里。
不过楚成王晚年时,楚将子玉不听王令,非要和晋国交战。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后暂避锋芒,子玉冒进而败,这就是城濮之战。
逼死楚成王的商臣也是个狠人,史称楚穆王,在位期间扭转城濮之战带来的劣势,继续开疆拓土。
而楚穆王的儿子就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
就这么一段历史,李弘的反应居然是“不忍闻”,于是不读《春秋》改读《礼记》。
《旧唐书》记载这一事件是想夸赞李弘的“诚孝”,但秦念看到这段只觉幸亏李弘死得早。
她承认这李弘应该是个善人。
但善人当什么皇帝?
【李治:弘儿只是纯孝。】
【秦念:一个不能正视人性之恶的皇帝,只会被臣子一边夸赞他圣德,一边被当成蠢货耍着玩,汉朝就有前车之鉴。李治,别跟你爹似的,因为个人感情不肯正视现实。】

他知道秦念在说谁:汉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其父汉宣帝刘询曾叹:“乱我家者,太子也!”
也正如汉宣帝所言, 汉元帝被视为汉室基祸之主。
“父皇,儿臣无能,请……另立太子!”
李弘不愿成为乱唐之主!
李治第一反应就是要拒绝,皇后却已然道:“陛下,弘儿体弱,不应操劳。”
武照已经被秦念点醒。
她同样疼爱弘儿,但诚如秦念所说,弘儿……确实过于柔仁。
“那个信以德治国的蠢货?”
刘彻自言自语,但此事与他无关。
刘据、刘弗陵都不会信什么以德治国。
刘询隐有不安。
此前秦念说“以德治国”时点名刘秀。
显然, 这个皇帝指的就是他与刘秀之间的皇帝。
再看刘奭在声誉榜上的排名……
刘询有点怀疑这个“汉朝的前车之鉴”就是指他与皇后的长子刘奭。
李世民依旧没有发言。
此前他询问时, 雉奴就沉默以对。
他不想为难雉奴, 不如等雉奴先处理好太子之事。
或许大唐就不会被武曌篡位。
【李治:……当立谁为太子?】
皇后已经作出决定,李治只得接受。
他也不想让阿耶为此事费心。
弘儿体弱,改立太子之后就不必“劳累烦心”,常伴他与皇后左右, 也是好事。
【秦念:武曌啊。横竖十一年后你就打算禅让她, 只是被宰相劝住了。搞不好她登基的想法, 就是你给撩拨出来的。】
天知道秦念当初读到这段历史时有多震惊。
她当时甚至怀疑自己看的是盗版的《旧唐书》。
上元三年,“高宗以风疹欲逊位”,宰相郝处俊反驳“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传位于天后”——
秦念读了数遍,确定李治的意思就是要禅让给武曌,而不是禅让给儿子后由武曌摄政。
郝处俊才会回答:
“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 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 传之子孙, 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
——李渊李世民打下的天下,不是你打下的天下。你应该传给子孙,而不应该把国家交给别人,偏心天后的家族。
所以她怀疑武皇以六十七岁的高龄登基为帝,就是这次唐高宗欲要“逊位”的操作帮武皇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至于这段是不是武皇改史的结果,秦念认为不太可能。
因为那段话结合上下文,分明就是否定武则天即位的合法性,甚至否定唐高宗禅让的资格,明显不利于武皇。
武则天给自己找的即位理由也没有“先帝欲禅让”这一条,而是伪造谶语。
更别说还政李唐之后,假如这些都是她编的,后世的唐皇也该改回来。
至于唐高宗为什么起这种念头,秦念怀疑是永徽四年时,睦州陈硕真起兵造反,自称为文佳皇帝。
虽然起义很快就被平定,但——
陈硕真是史上第一个自称为皇帝的女性。
【李世民:雉奴,你在做什么?!!!】
【李治:……】
李世民眼前一黑!
他承认武曌的声誉排名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但这也不该是雉奴禅让的理由!
李世民定睛一看,发现秦念说的是“她”。
再想到雉奴与武曌皆称李弘为“弘儿”,甚至是武曌先询问李弘的病因,李世民脑中浮现一个不应该的猜测。
武照震惊地望着陛下。
陛下欲要禅让她?
李治同样震惊,震惊之余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天幕上的阿耶、也不知该怎么面对皇后及百官。
未来的自己究竟在想什么?
难道皇后篡位,其实是得他的认可?
此时的文武百官更是目瞪口呆——陛下要禅让给皇后?!
【刘彻:她?】
【秦念:对。】
刘彻再度看向声誉榜,确定武曌之名就在前九。
汉室皇帝声誉超过武曌之人,也就唯有三人。
此时刘彻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
假如吕……
【刘邦:女子亦可为帝?】
刘邦瞬间头皮发麻。
他此前想的是在恒儿亲政之前,将社稷先托付给皇后。
结果这武曌是女子之身为帝?
看她与李治的熟稔,这武曌怕不是李治的皇后?
如今吕雉见到武曌之事……
【朱元璋:武曌是李治的皇后。汉高祖,你是该想想如何阻止吕雉篡位了。】
【刘邦:……】
朱元璋冷笑。
此前秦念说起提升女子的地位,他就颇为不赞同。
其中就有武曌篡位、还欲要将皇位传给武家侄子的原因。
现在他倒想看看,刘邦要怎么处置吕雉之事。
刘恒已经入京,陛下本欲以护如意一般庇护已被立为皇太弟的刘恒,但他婉言拒绝。
他拒绝陛下好意,是因为阿母送别之时,叮嘱他务必少言少行,不可有任何违逆太后之举。
“恒儿,哪怕太后要诛杀我,你也不得为我求情。否则你就算救下我,我也会撞死在阶前!你、你可明白?”
刘恒明白,陛下护不住他。
唯有听命于太后,才有一线生机。
吕雉看了眼坐在身侧依旧恭敬的刘恒,再度望向天幕。
她可以借“太后”的身份掌控权势,但篡位登基——
要以太后之身篡位,绝非易事。
皇室宗亲、文武百官皆是阻力,武曌必然在朝中根基极为深厚,才能顺利登基。
李治既然有禅让之意,则武曌必然早就以皇后之身参政。
【李世民:雉奴!说话!】
“说话!”
小李治亦能“理解”天幕之言,以为阿耶是在对他说话。
李承乾直接捂住弟弟的嘴。
长孙皇后冷着脸:“承乾,将雉奴抱过来!”
李承乾抱着雉奴退了几步:“雉奴才三岁,他还小,不懂事!”
长孙皇后咬着牙:“正是因他还小,还来得及教导!”
“儿臣现在并无此意。”
此话一出,就被天幕认定为谎言。
李治:“……”
武照不敢置信。
此前秦念说起此事时她就感到震惊,但随即想到秦念获知历史靠的是史书与“考古”。
她怀疑是自己登基之后,刻意伪造陛下欲要禅让之说。
如今看来,竟是陛下真有禅让她的想法?
【朱元璋:李治无言,应是想要否认此事,被天意视为谎言,未能道出。】
秦念警觉。
“天幕”居然还有这样的隐藏设定?
谎言无法道出?
【李治:……】
半晌,武曌笑了一声:
“雉奴……”
【李世民:雉奴,你为何有此意?】
盛怒至极,李世民反倒冷静下来。
他现在就想知道雉奴在想什么。
唯有对症下药,才能打消雉奴这个想法。
若是不能……
李世民再度看了眼“武曌”之名。
那就只能问出武曌是何人。
秦念或许不会回答,但朱元璋不喜女子当政,应不会替她隐瞒。
至于雉奴所在之朝,就只能是他如汉高祖禁止窦太后干政一般,强令武曌不得干政。
【李治:……】
看到雉奴继续沉默,李世民皱起眉头。
雉奴为何不解释?
【秦念:因为李治替你负重前行,年仅三十三岁就风疾发作,而且比你严重得多,发作时甚至目不能视,好在有武曌这个皇后替他分担政务。】
【秦念:现在他已经被病痛折磨六年了。】
秦念看似是为李治说话,实则是为武曌美言。
不然李世民的剧本里,武曌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倒是李治的剧本很神奇,居然是年仅三十九岁就有禅让的念头?
这让秦念想起《新唐书》的一段记载。
《旧唐书》是后晋所编写,由于大量抄录唐代史料,文笔显得有些粗糙。
也正是缺少史官的“加工”,秦念才更愿意相信《旧唐书》的记载。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编纂,秦念对它的记载不是很信任,认为也就比《资治通鉴》可信一点。
但在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之死的记载上,《旧唐书》只写了“下狱而死,家口籍没”,另外相当隐晦地记载:
“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而在《新唐书》中则是这么记载此事:
上官仪劝李治废后,李治让他草拟诏书废后。
有人把这事告诉武则天,武则天就找李治申辩,然后——
“帝羞缩,待之如初”。
划重点:
“羞缩”。
担忧皇后依旧心中愤懑,李治还把责任推给上官仪:“是皆上官仪教我!”
于是武则天让许敬宗构陷上官仪,把他给杀了。
【李世民:!!!】
【李世民:雉奴,是阿耶的错呜……】
李世民当即就红了眼眶,泪水无法自抑。
这一刹那,他立即就想到雉奴十六岁上朝,十七岁就留守定州。
以及他给雉奴留下的那些国政上的隐患。
定是雉奴操劳过度,才会年仅三十三岁就风疾发作!
【李治:不是阿耶的错,皆因儿臣体弱……呜……】
李治看不得阿耶为他而泣,亦是悲从中来。
【秦念:二凤,你倒不必愧疚。虽然李治的风疾这么早发作可能跟你有关,但武曌也是你留给他的啊。】
【武曌:……】
【李治:……】
【赵匡胤:咳咳咳!】
赵匡胤真不是故意发声,他是正在喝茶被呛到了!
【李世民:她是哪家的女儿?朕将为她和雉奴赐婚!】
李世民隐隐察觉出不对。
但他还是决定先为雉奴定下婚事。
此时他甚至开始自我安慰:
武曌虽然篡位,但终究会将皇位传回李唐。
既然如此,不若早些让她嫁给雉奴,为雉奴分担国事,或许雉奴就不会过早风疾发作。
若是雉奴无疾,就不会有禅让的想法!
【朱元璋:武曌本是你的妃嫔。】
【李世民:……?】
李世民懵了。
他看到了什么?
【刘彻:嗯?】
【刘邦:这是史实,还是宋朝编造的伪史?】
【秦念:李治,这是史实吗?】
秦念相当恶劣。
这种事情当然要迫害“当事人”啊!
【李治:……】
【李世民:??!】
长孙皇后郑重请出了戒尺。
李承乾默默放下了弟弟。
小李治虽然还搞不懂大人究竟在说什么,但看得懂母后的脸色。
“兄,救、救救雉奴!”
被弟弟抱着腿的李承乾纠结片刻,再度抱起弟弟——
递给了母后。
【刘彻:真是令朕开了眼界!】
之前看宋朝造谣李世民娶弟媳时,刘彻已经震惊过一次。
结果那是假的。
这李治才是真的娶了其父的妃嫔?
还立为皇后,甚至欲要禅让。
最终武曌还篡位登基,位列声誉榜前九!
刘彻不能不为之惊叹。
【秦念:甚至是在二凤还活着的时候,两人就已经勾搭上了。】

秦念说李治和武曌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勾搭上, 是因为《旧唐书》记载:
“初,武皇后贞观末随太宗嫔御居于感业寺,后及左右数为之言, 高宗由是复召入宫,立为昭仪。”
武曌在贞观末年住在感业寺,皇后及身边的人帮她说话,于是李治将她召入宫中立为昭仪。
李治与武曌相爱且王皇后知情,就发生在唐太宗死之前或唐太宗死后的半年内。
这两者怎么看都是后者更离谱。
而《唐会要》的记载则更加直接:“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上因忌日行香, 见之。武氏泣, 上亦潸然。”
直接定论李治当太子时, 这两人就已互生情愫。
【李治:……】
要问李治做的最惭愧的事情是什么,当然就是此事。
如今被后世秦皇昭告天下,甚至昭告历朝历代……
李治只疑惑面对如此令人头疼的现实,为何风疾还没发作。
他实在不想面对这个现实。
【李世民:……】
再怎么爱子, 他也不可能接受这种事。
此刻只觉荒谬!
他的雉奴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朝堂诸公皆无言。
此时的太子才三岁, 就连魏征也不可能去谏言三岁的太子不应觊觎陛下的妃嫔。
不过他们不必担忧太子的教育问题——
李承乾实在不忍看弟弟被母后按在膝上教训的画面, 于是移开视线,只看天幕。
【武曌:……】
武曌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父子两亡夫。
她以为这会是她驾崩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秦念:倒也不必这么沉默。二凤,好消息是武曌现在才七岁,你还没纳她,不必面对这种伦理局。】
【李世民:……】
如果没人说武曌曾是他的妃嫔, 李世民是不用面对这种“伦理局”。
但如今天下皆知!
不管李世民直接将武曌许配给雉奴、还是设法令其不得入宫, 他和李治的名声都已经无法挽回。
李世民正为此焦头烂额之际, 却见秦念还在落井下石。
【秦念:就是武曌可惜了——她原本能睡千古一帝和一代明君,甚至还是父子俩,在你那个时空却是没这个机会了。】
【武曌:……】
【李治:……】
【李世民:????】
李世民被秦念如此诡异的发言气得怒发冲冠。
然而他却不知该怎么反驳!
他甚至不知道秦念究竟是在讥讽谁。
这位秦皇说话一贯如此,褒贬之词随意换用。
刘彻没再想高后之事——那是高祖需要考虑的问题。
得知武曌居然曾是李世民的妃嫔,就在想如何借机嘲讽。
可当看到秦念的话,刘彻闭上嘴。
他知道不管怎么嘲讽,都比不上秦念这句话。
【朱元璋:荒唐!怎能说出如此荒唐之语!】
秦念笑倒在床上,抱着手机码字。
武皇的话题,不提这事怎么行?
虽然这话是很冒犯——
但这是个扮演群,这么有话题度的话题当然不能不说!
【秦念:那可是李世民啊,难道给你这个机会,你不想睡一下?】
【朱元璋:胡言乱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