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
李世民并不想得罪汉武帝,但事实如此。
若是可以完全效仿汉武帝之策,他又何必非要让异族首领世袭都督、刺史等实职?
疆域太大,就不可能如汉武帝那般将五属国尽皆纳入控制之下,稍有异动则即刻出兵镇压。
正因如此,李世民才会采纳温彦博之言,以怀柔之策安抚突厥。
刘彻很不高兴。
什么叫做“疆域太大”?
看着着实令人不快。
虽然不高兴,刘彻还是密切关注着天幕。
以后大汉的疆域说不定也会“太大”,以至于属国政策亦不再适用。
秦念既然如此讥讽李世民,必有解决之策。
【秦念:参照高句丽。】
毁其宗庙、绝其祭祀、灭其言、改其文?
李世民沉思片刻,认为并不可行。
【李世民:高句丽紧邻大唐,因地狭而聚居,能依此策。但突厥之属土地广袤,部族众多。以此策进行治理,极易激起各地反叛,且大唐难以一一平定。】
【秦念:先把你的儒家脑子丢开,仔细想想这些异族最值钱的是什么?】
秦念当然清楚,在交通条件受限的古代,羁縻政策其实就是中央集权无法控制过远边境的不得已而为之。
但巧了,史书上还真有针对这个问题的处置办法。
——国内的周史,以及国外15世纪到19世纪的历史。
虽然说有点缺德,但这就只是个聊天扮演群,又不会影响现实,她缺德点又不犯法。
皇帝扮演群嘛,封建一点那叫扮演还原度高。
【李世民:……?】
【秦念:抛开儒家的仁德之说,想想异族什么最值钱?】
【秦念:其他人也别只看着,也都可以想想。】
【朱棣:牲畜?】
朱棣想到北地的马匹牛羊。
历朝历代皆受北胡侵袭,就是因为哪怕将其覆灭,也会在数十年后又出现一支以十万计的精骑南下掳掠。
【秦念:错。下一位。】
【赵匡胤:西域的珠宝香料?】
【秦念:错,下一位。】
【刘彻:土地?】
刘彻想要向外攻打,除了对北胡是恨之入骨,攻打其他地方多是为彰显国威。
开疆拓土是最大的功绩。
既然是开疆拓土,那最值钱的就应是土地。
【秦念:在朕这个时期,这话是对的。但在你们的时期,开发程度不高的土地还算不上最值钱的东西。】
【刘邦:人。】
各朝各代皆大惊。
【秦念:不愧是你。】
【李世民:……人?】
【秦念:将异族看作商品试试?】
人口贸易,在现代是非常反人道的行为。
但放在古代——
异族掳掠华夏,掳走的人口也都是成为异族的奴隶。
异族可以掳掠华夏人为奴,华夏却只能善待异族——这是儒家的道理,不是秦念认可的道理。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这才是秦念的道理。
【李世民:!!!】
【刘秀:这未免太过……】
后半句刘秀咽下去了。
因为他想起他要说的,正是秦念之前要求李世民抛开的“仁德”。
【嬴政:秦念,说下去。】
以异族为商品?
嬴政隐约触摸到了什么,但不是很确定。
他会将攻打下来的地方都视为秦地,在这些地方生存的人则会被他视为秦民。
这也是秦国数百年间不断吞并异族土地、融合异族人口的方式。
但这种融合需要时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嬴政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秦念:异族掳掠华夏人口之后,会将其视作奴隶,如商品一般买卖。价格不如牛羊,待遇不如猪狗。】
【秦念:按照儒家的道理,异族待华夏不如猪狗,华夏却得以德服人。】
【秦念:于是夷狄之害数千年不绝。这么软柿子的国家,谁来了不得捏一下?】
各朝无数黎民百姓被秦念挑起怒火!
被掳掠的往往都是平民。
凭什么异族待他们如猪狗,儒家却要求他们以德服人?
【李世民:朕知你极厌儒家,但儒家尊崇周礼,周朝确实以周礼变诸夷为夏。为何周礼可行,而儒礼却不可行?】
看到李世民的问题,秦念点了点头。
这是问到点子上了,符合二凤的机智人设。
秦念对周礼的恶感略低于儒家。
周礼在那个小部落林立的时代,是华夏同化周边部落的绝佳手段。
【秦念:按照周礼,覆灭异族之后,俘虏的异族算作百姓还是算作奴隶?】
【李世民:……奴隶。】
虽然儒家经典没有对此作出直接说明。
但李世民知道秦念这么问,答案就必然是奴隶。
他也很快就从《周礼·秋官·司隶》中找出明证:“掌帅四翟之隶,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
其中的“四翟之隶”,就是“蛮隶、闽隶、夷隶、貉隶”,都是指周王朝对外征战时获得的战俘。
【秦念:没错。按照周礼的“伐其国,俘其民”,因战败被俘及被迫归降的异族,哪怕是平民也会被视为俘虏,归纳为奴隶。】
董仲舒目光呆滞。
周礼竟是将战败的异族、以及战败后归降的异族全部视为奴隶?
儒家既然崇周礼,为什么没有记载这么重要的历史?
因为春秋笔法。
不利于儒家的不记载。
董仲舒:“……”
他原以为剔除崇古,剩下的就是精华。
然而崇古的侧面居然还有春秋笔法隐去的史实,这也会造成儒学的谬误!
【秦念:周礼的要求是“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秦念:到了儒家,就不知道发的什么癫,变成“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各朝儒生想要反驳, 却无法反驳。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记载了周天子的姻亲臣属、阳樊大夫苍葛所言。
这是周礼对异族的态度。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出自《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子对儒家治国之术的总结。
这是儒家秉持的对待异族的方式。
【李世民:原来如此。】
李世民曾经只当儒家崇周礼,儒礼皆继承自周礼。
却没想到儒家的隐史自孔子而起,而孔子为了推行儒家的“仁”,会刻意隐去周礼中的“不仁”。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虽然也记载于典籍之中,但隐去异族俘虏皆奴隶之后, 这段话就会被误解。
让后人误以为“刑威”只针对尚未归附的异族, 等到异族臣服后就应以柔怀之。
李世民就是这样被误导。
好一个春秋笔法。
【秦念:周礼能以刑威将吞并的异族版图彻底纳入华夏, 变当地的夷狄为华夏子民。】
【秦念:而儒家的“柔远人”,却使得华夏向外实质扩张的速度锐减,翻开史书满眼都是“攻占”“反叛”“攻占”“反叛”。】
以大唐的极盛,本该让华夏文明迎来大扩张时刻。
然而“天可汗”的荣耀随着唐太宗的离世, 异族再度成为华夏大患。
开元盛世更是如同幻梦, 梦醒之后一片狼藉。
秦念不得不为之叹息。
奴隶制时代的商周尚且可以扩大华夏的疆域, 变夷为夏。
大唐的极盛却如同昙花一现。
【李世民:后世亦是以怀柔治理异族,且亦受其害?】
李世民没想到这个问题能够问出来。
但天幕规则似乎越发宽松,没有作出限制。
【赵匡胤:……】
赵匡胤无法作答,他面临的根本不是对异族怀不怀柔的问题。
【朱元璋:是。】
朱元璋给出了答案。
他亦是以怀柔的方式治理异族,虽然他还不知道大明的怀柔会带来什么后果。
但看秦念之言, 以及大明亡于异族, 也不难看出大明的羁縻政策重蹈唐朝的覆辙。
【李世民:大唐羁縻之政的失败已经证明怀柔为错, 为何后世还要效仿此法?】
【朱元璋:……】
【朱棣:儒家的史书,将唐朝羁縻政策的失败,归咎于李治对异族不够怀柔。】
【李治:……?!】
李治震惊地看着天幕。
武照连忙安抚自家的陛下:“不必动怒,既然儒家改史之事已为秦念所恶,后世已然为陛下正名!”
【李世民:秦皇,朕现在知道你为何极恶儒家!】
李世民面色铁青。
此前的“弟媳”“攀附”“射眼”之说,虽然令他不喜,甚至算得上动怒。
但直至此刻,李世民才生出对儒家的杀意!
儒家竟敢将自身怀柔的过错归咎于雉奴!
而儒家这般改史,不仅是毁谤雉奴的声誉,更是令后世皇帝重蹈覆辙。
各朝大儒茫然。
他们早已将改史视作理所应当,认为那是引导君王仁德。
可如今却是看到改史的后果——
错误的政策,被错误地延续下去。
【刘彻:因俗而治亦是源于儒家的怀柔,是否也有弊端?】
刘彻对儒家的学说彻底失去信任。
刚好此前他就意识到秦念反对“因俗而治”,于是有此问。
【秦念:“因俗而治”可以降低当地的治理难度,但同样也会显著降低对异族的同化速度,甚至几百年后异族依旧是异族。】
【秦念:可降低难度是要付出代价的——未被同化的异族随时可能叛变,尤其是在王朝虚弱之时。】
秦念当然知道,大唐的疆域之所以那么广袤,正是因为怀柔政策下,异族不会拼死抵抗。
一旦对异族采取强硬手段,异族的反抗也将异常激烈。
可相比怀柔带来的虚假繁荣,强硬的政策才能真正同化异族。
哪怕强硬也就意味着治理难度拔高。
但也只有在王朝强盛时把高难度的事情办完了,才不会将隐患留给后世。
【朱元璋:……竟是这般缘由。】
明朝也能看到许多朝代的史书。
然而直到秦念说出来,朱元璋才意外地发觉:
周朝不过八百多年,就将自身与各诸侯国吞并的土地尽数化为“中原”,将臣服的异族转化为华夏子民。
秦国所攻占的巴蜀、南越等蛮夷之地,也早就稳定地隶属华夏。
究其原因,分明就是因为强制推行秦言秦文秦法。
但采用儒家的“怀柔”与“因俗而治”之后,各朝许多新增疆域都是在不断得而复失。
像西域、北境,就至今未被纳入大明版图。
【秦念:正如大唐——大唐强则已,天可汗嘛;大唐若有内忧,则外患必现。】
秦念的用词并不尖锐,李世民却觉得这是比尖锐更难听的讥讽。
天可汗一词,在此刻分外难听。
他仿佛能看到大唐因何而亡:
内部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唐军需镇压叛乱,就难以维持对异族的压制。
外部群狼环伺,则亟需更高的税收供养军队前去镇压,于是税赋更重、流民更多。
内忧外患齐聚,就是亡国之危。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李世民:请秦皇详说治夷之策。】
此刻李世民彻底抛弃儒家的“柔远人”。
既然唯有周礼才能尽快化夷为夏,那他就该效仿周礼的“刑威”!
可周史为儒家所隐,或许只有秦念知道详情。
【秦念:严格控制对本族奴隶的贸易,有华夏血脉的下一代奴隶也应视为本族奴隶。】
【秦念:给予本族奴隶成为自由民的机会。比如为奴十载或二十载,主人就必须放他们自由。】
这一点,既是为了加速民族融合,也是秦念在尝试让各朝剧本里的奴隶获得自由。
虽然这只是剧本,而不是历史。
但正如穿越后改变历史的小说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哪怕只是在小说中改写,也能稍抚意难平。
李世民没看懂。
他问的是如何治夷,秦念为何提及本族奴隶?
但他没有第一时间反问,而是尝试着思索秦念的用意。
【朱元璋:为何?】
秦念不意外是朱元璋问这句话。
朱元璋有地主老财的心理,放奴隶自由,等同于从他的口袋里扒拉走属于他的钱财。
【秦念:不仅要限时放归自由,还要立法保障本族奴隶的人身安全,比如本族奴隶身死则重罚重判奴隶主。】
【秦念:唯有提高本族奴隶的待遇,才能抵消本族奴隶懂汉语的优势,迫使臣民去购买异族奴隶。】
【朱元璋:?】
朱元璋能看懂秦念的目的是使得大明的权贵富商更愿意买异族奴隶。
但他不明白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秦念:或者换成你能理解的说法:抬高纯种异族奴隶的身价。】
【朱元璋:为何要抬高身价?】
【秦念:攻打异族的是你的军队,这些异族奴隶就都是你抓来的奴隶,能更好卖并且卖出更高的价格,你不满意?】
【朱元璋:!!!】
震惊不仅是朱元璋,是各朝所有皇帝!
秦念这个逻辑像是脱胎于周礼,又与周礼有着明显的区别。
周礼之下,奴隶是多是用于劳作、战争与赏赐。
可到了秦念嘴里,这些奴隶竟然成了价格“高昂”的商品?
越是打压国内对本族奴隶的贸易,就越能抬高异族奴隶的价格。
李世民原本想问的是周礼如何治夷,不想秦念居然说出绝无可能出自周礼的“贩奴”!
但只要计算奴隶的价格与数量,尤其是将异族奴隶的价格强行抬升之后,那么一场对外战争的获益……
李世民呼吸都有些急促。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竟是这个意思?”
嬴政眼中满是笑意。
这是自言自语,故而没有呈现于天幕之上。
他对后世知之甚少,任何言语都有可能显得无知。
所以嬴政鲜少在天幕上发言。
少说,就少错。
才能维护自己在臣民与后人心中的威势。
这是韩非子所著的“术”与“势”。
【秦念:这些奴隶分散进入全国各地,也就不用担心其聚集谋反,他们的“主人”也自会想办法让他们尽快学会汉语,这是变夷为夏最快的手段。】
短时间内两次看到汉语这个词,刘彻嘴角都快压不住。
秦念说过,汉语、汉字、汉人,皆是因为他刘彻!
“变夷为夏最快的手段……”
刘彻已是跃跃欲试。
【刘秀:为何要将异族男子的子嗣视为本族奴隶?】
秦念摇摇头。
虽然她不喜欢这句话,但这符合父系社会封建帝王的思维逻辑。
【秦念:按照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华夏是母系社会,以女子为尊。】
【刘彻:什么?!】
【武曌:……哦?】
【朱元璋:这不可能!】
朱元璋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陌生。
他完全无法理解“女子为尊”是什么奇怪的世界!
【秦念:规则之下,朕无法说谎。这也就是为什么商朝会有女将军女臣子女诸侯,因为那时处于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朱元璋:商有女诸侯?有何明证?】
【秦念:证据一,周武王伐纣牧誓的第一句,就是指责商朝“牝鸡司晨”“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朱元璋:这只能说明商朝因女子干政而败亡,不能说明存在女诸侯!】
真会捧哏。
秦念再度感慨打工人帮助打工人。
朱元璋的扮演者既没有脱离明太祖的人设,又沿着话题给她递台阶。
【秦念:证据二,去邯郸郡安阳地区殷墟遗址挖一下,妇好墓中就有记录她代武丁讨伐土方、巴方、夷方等地的甲骨片。】
【朱棣:妇好是谁?】
【秦念:妇好是武丁的王后,也是有自己封地的诸侯。因为战功赫赫,死后庙号称辛,享受宗庙祭祀,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就是她。】
【朱元璋:只她一人?】
朱元璋还是不死心。
女子为尊,怎么可能?
或许和武曌一样,只是唯一的例外。
【秦念:武丁的另一个王后叫做妇妌,卜辞中可见她征伐龙方、处理政务的事迹,死后庙号为“戊”。】
【朱元璋:……】
【秦念:现在知道周武王以“牝鸡司晨”为由攻伐商朝有多荒谬了吗?这武丁可是儒家认可的圣王,他的王后们却被周史隐得干干净净。】
【秦念:儒家的春秋笔法,也是继承自周史的改史——呵,连周武王的伐纣誓词都敢编造。】
在女将军女诸侯合理存在的时代, 甚至周武王的“乱臣十人”中还包括女臣。
周武王姬发显然不可能将“牝鸡司晨”作为伐纣的誓词。
相似小说推荐
-
仙魔情动山河乱(点点温柔) [仙侠魔幻] 《仙魔情动山河乱》作者:点点温柔【完结】简介:在灵霄仙界,若璃是天赋出众且心怀悲悯的仙子,立志守...
-
富江系女主与蛊王交往之后(白阿伏) [BG同人] 《(综漫同人)富江系女主与蛊王交往之后》作者:白阿伏【完结】晋江VIP2024-09-03完结总书评数:360 当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