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金乔沐)


始皇帝转身,略一颔首。
也许是坚持林凤至养生 小册子上的方案,林凤至肉眼看过去,觉得始皇帝的脸色似乎是好 了不少,红润了许多,眼下的青黑也不如第一次见面时的严重。
林凤至心中满意,继续保持啊陛下。
“朕看到纸张印刷处正 在印刷《秦律》,想来当年商公‘法令至明白’的畅想如今要在朕的治下实现了。”
“何止啊陛下。”林凤至自 己找了个几案盘腿坐下,始皇帝来了,温泉宫中用 温泉培育的水果都多了不少,管事也会给她准备,但吃自 己的份和 吃始皇帝的份感觉是不一样的。
秦代的人已经学会在冬季时利用 骊山地热培养和 种 植瓜果,并成功收获。只不过因为物 资相较于后 世来说 比较匮乏,所以能温室瓜果的品类并不算多。
林凤至一边吃甜瓜一边说 道:“你不觉得很 方便吗?不论是书写还是携带,都比竹简好 用 。一车竹简的内容可能一本书就装下了。”
始皇帝颔首。
他想来雷厉风行,一旦确认纸张的产量能跟得上,全国官府都将开始使用 纸张进行办公。到那时,户籍人口统计更加精准,田赋也会更加明确。
“四大神术之三我已经给了陛下,怎么用 ,就看陛下的了。”
始皇帝缓缓坐下,坐姿端方持正 :“三?火药、纸张。还有什么?”
改良版的火药已经让章邯带着赤粟南下奔赴百越,马镫马鞍马蹄铁用 在骑兵上虽然力压匈奴,但也不像是神术。
种 植冬麦和 纺织机就更不像了。它们更像是技术的进步而非凭空产生 的神术。
“印刷呀!”林凤至用 丝帕擦了擦嘴。
“大秦的法令和 陛下的指令会迅速地传到大秦的每一个角落。它还会为陛下培养更多的人才。之前陛下征战六国后 不得不继续用 当地的官吏,不正 是识字的人不够多吗?陛下几次三番容忍儒家,不正 是因为儒家在六国旧贵族中有深厚根基吗?”
始皇帝心中千回百转,冷着脸继续听下去。
“近来我越是做新的东西,就越发觉得人才稀少。改良火药带走了一批墨家弟子,造纸术和 印刷术又带走一批,高炉和 纺织官坊那边时不时过来要人,陛下,墨家弟子真的太少了。农家也是,种 植冬麦都要走了七成人了。往后 可怎么研究高产量的作物 啊。”
始皇帝对这一点非常清楚。因为墨家农家的人只要一有成绩,她就会上书请功封官。不仅如此,她还在少府那儿薅走了不少工匠。
苏河也因此屡屡上折向 他请示,次数多了,苏河也知 道了嬴政对林凤至近乎没 有底线是纵容。后 面再也没 写过类似的折子了。
“您看反正 官坊那儿都开了学室了,不如就让他们学一学墨家经典?农家经典倒不是我不想让学子学,只是还未勘定完成,估摸着也快了。”
始皇帝神色古怪:“你是不是还要让学子们学一学儒家经典?”
林凤至一笑:“有何不可?”
儒家有其历史局限,它让等级固化,压制个性,轻视女性和 工商科技,在社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成为批判的对象。
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强调和 谐、秩序、忠孝的理念有利于维持农业文 明的稳定。
儒家的入世精神、伦理本位、家族观念、教育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
刚刚经历傻大儿偏向 儒家的嬴政龙颜小怒:“荒谬。”
第48章 士民咸怨陛下
儒家的好处始皇帝知道吗?
他 当然知道。
大秦以法治国, 也以法家为尊。但始皇帝在朝中设置了博士一职,本身就是在给儒家提供机会。
朝廷礼仪、祭祀等制度仍需儒家支撑。
泰山封禅之时,始皇帝便询问 过儒家关于封禅礼仪的问 题。
只不过齐鲁儒生各自争辩, 又拿不出一个令秦始皇满意的答案。
算是踢翻了他 递过去的橄榄枝了。
明面上,秦对儒家仍旧是排斥和压制的。
但就像始皇帝对扶苏所 言, 他 并非对其余诸家弃之不用。
大秦管理天下的底层逻辑当中,也有儒家思想的渗透。不然儒家也不会轻易就与三老 联合。
法家为体, 百家为用。
不外如是。
始皇帝纵然心中恼怒, 却也深知儒家那一套君臣秩序和礼法很好用。
身为帝王, 他 知道什么对国家、对朝堂、对天下、对自己有利。他 也从来不会固步自封,他 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坚守自己的决定 。就譬如在面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抉择时, 纵然朝堂上下无数人反对,他 依旧坚定 自我。
他 生气的点在于扶苏对儒家的维护, 扶苏自己把自己放在被礼法和规矩束缚的位置,完全 没有懂得自己任命他 做事的深意。
以农为本,他 又令扶苏推广农事。还不够明显吗?
儒家都 已经明了了,扶苏却这 般行事, 嬴政实在是有些无力。
他 发现自己无能 为力的事情竟然有这 样一件——教孩子。
真 是稀奇。
他 忽而有些颓然,往林凤至处一望,这 人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着, 并未因为他 甚少泄露的怒气而害怕。
嬴政也为自己这 一想法笑了。
害怕?神使岂是凡人。这 世 间谁都 会怕他 ,唯有她 不会。她 看他 的眼神不像是在看一个皇帝、一个生杀予夺的帝王,更像是什么传说中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她 的面前了。她 看他 的眼神,有时候甚至会有些悲悯。
如果他 没有意会错误的话。
始皇帝不便对他 人诉说的一切忽然有了一个倾泻口。
他 跽坐上首,凝视着林凤至那张年轻的脸庞,他 缓缓开口:“扶苏, 过仁近懦。朕将推广冬麦一事交予他 ,本想试试他 的成色如何,却不想叫朕发现了他 不堪为帝的弱点。”
说到这 里,始皇帝漠然,冠冕微动:“为君者最忌讳赏罚不明和感情用事。他 都 做了。”
扶苏推广冬麦,只赏无罚。
对于儒家堪称僭越的举止,他 一来无从察觉,这 是失职。二来,知晓之后竟为他 们求情。
儒家要挖的是大秦的江山啊。
始皇帝实在不能 理解。
林凤至听罢扬了扬眉,她 是知道扶苏的计划,却不知道他 如何实施。看来他 不仅没完成始皇帝的考验,反而让始皇帝对他 更加失望。
不过,扶苏真 有那么不堪吗?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林凤至说道:“据我所 知,许刍等人对扶苏公 子有诸多赞誉。何至于让陛下如此失望?”
林凤至有些狐疑,继承人的问 题不是已经探讨过了吗,怎么如今又旧事重提?
许刍等人跟随扶苏上山下地,走遍了关中。初时对扶苏还有些微的不满,后面却是慢慢被扶苏折服。
农家是务实的学派。
林凤至从他 们的言语中听见 了扶苏的改变。他 们说,扶苏浑然如同老 农,能 精准地辨认不同的麦种。这 种知识绝非临时恶补,而是长期观察积累。
他 甚至亲手参与沤肥、验看土壤的情况。起 初大家都 以为他 这 般的天皇贵胄是作秀,哪知他 是真 的每日都 在坚持。
在麦苗抽芽时,他 也彻夜不眠地观察。
农家弟子们认可这 位懂稼穑肯吃苦的贵公 子。
林凤至想了想,倒也理解始皇帝的情绪了。庞大帝国的发展,不能 仅仅依靠所 谓的仁德。若只有仁德,缺乏必要的权谋和铁腕手段去制衡和约束甚至清除威胁皇权的势力,那么社会秩序必将混乱。
林凤至借着冬日难得显露的阳光瞧了瞧始皇帝的脸色。
也许这 些日子坚持做五禽戏,又加之科学的作息和饮食,他 的面容红润有光泽,看起 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林凤至又说道:“陛下是想知道什么?”
始皇帝眸光一动。
作为当事人,他 十分清楚自己身体的变化。人到中年不由己,即便他 精力高 ,他也渐渐感受到身体的疲乏。更何况他 工作强度大,又服食丹药,久而久之易感焦躁不安、案牍劳形。
他 明显感觉到自己近几个月来气血调和、心境宁和,身体也越来越康健灵活,关节和背痛也消失不见 。虽然处理政务的时间比之前短,但效率却高 了。
“神使,若是真 将大秦江山交予扶苏,他 能否撑得起?扶苏仁厚正直,有储君之德。但其性 过柔,不谙帝王之术,常怀妇人之仁。”嬴政垂下眼眸,缓缓道:“这 天下,还须由朕执掌。还请神使,授予我长生术法。”
林凤至呆滞了两秒,意识到始皇帝的意思之后缓缓无语。
陛下的燕国地图未免太短了。
这 来才说几句话。
扶苏之事或许烦忧,但真 正想要的恐怕是长生术法。连朕都 不称了。
啧啧啧。
她 委婉道:“骊山帝陵汇聚天下枢机,我尚未参透。我也早已说过,我肉体凡胎,无法致陛下以长生。再 则,陛下不是体悟到关键了吗?那陛下做到了吗?既然做到了,那何必问 我。若是没有做到,那更不必问 我。”
林凤至逛骊山几个月了,自己都 还未找到回家路,哪儿有心思搪塞他 。
她 自以为委婉,实则不然。
她 想到此处,心情也不大愉悦。看着始皇帝将信将疑的神情,咬了咬牙,估摸着他 的心理承受能 力,赫然决定 给他 下点猛药,让他 没有闲心再 在长生之事上纠缠。
“听陛下的语气,仿佛并不喜欢儒家。”
始皇帝默然不语。他 这 个人颇有些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想要让他 活得好好的,厌恶一个人的时候恨不得他 立刻死掉。
对于欣赏、需要的人才,他 可以给予无上的恩宠和权力,在自身弱小、需要吕不韦的时候,他 可以口称仲父。当吕不韦成为他 亲征的阻碍,他 也可以毫不犹豫地罢免他 。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较为强盛的一支,儒家思想中所 谓“仁政”、“复古”的理念与他 采取的措施形成直接的冲突。
嬴政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他 又没有将儒家的经典销毁,更没有将儒家的人杀掉。儒家不插足扶苏种麦一事,他 自觉自己还会继续包容。
毕竟朝臣之中不能 只有一种声音。
他 也感觉到了大秦治下的暗涌。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儒家?”林凤至又问 。
始皇帝薄唇微启:“自是按大秦律法行事。为首者坑之咸阳、夷三族。其余从者,妖言乱政,杀之。”
温暖的室内也无法消弭始皇帝冰冷的杀意。
林凤至猝然警觉,这 何尝不是一种“焚书坑儒”。
始皇帝看见 她 的神情,他 抬手摁了摁太阳穴:“神使觉得朕不该这 么做吗?大秦律法如此。”
林凤至坚定 地摇了摇头 ,她 说:“不该。”
她 想起 了骊山陵墓中服役的千千万万个人,想起 那个年龄未到身高 到了的少年,想起 许刍他 们休息时提及的黔首们要缴纳的泰半赋税,想起 千灵县那个因为缴纳鸡羽不足而惆怅的巴人,想起 相里墨中郁郁不得志的墨家弟子......
她 再 一次说道:“不该。”
始皇帝眼中聚起 些许冷意:“大秦律法如此。”
“便国不法古,治世 不一道。这 还是陛下告诉我的。”林凤至站起 身,活动着自己略微僵硬的手脚,她 毫不畏惧地盯着始皇帝的双眼,语速很快:“我从前只告诉陛下,大秦二世 而亡,还未曾告知过陛下缘由,想来陛下还以为是自己仓促离世 而奸臣逆子作乱。”
始皇帝纵然已经知道大秦二世 而亡,再 一次听到,心中也不由得紧了一紧。
他 安静地看着林凤至,等待她 石破天惊的一语。
“大秦,是通过对六国的军事征服而建立起 来的国家。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大的国土。如何治理这 样的一个国家,且又没有可以借鉴的治国经验,对陛下、对大秦朝臣来说,都 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始皇帝心中认可。
秦并六国,疆域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北达河套、辽东。管理如此辽阔且多样的土地,无论是信息传递、物资调运、军队调动都 极其缓慢且成本高 昂。
大秦治理的核心难题在于,地理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地方势力(六国旧贵族、豪强)潜在威胁大。
如何确保地方官员忠诚并有效执行中央命令?如何防止地方坐大或叛乱?疆域辽阔导致信息传递滞后,中央难以实时了解地方情况,地方也难以及时获得中央指令。行政效率低下。各国货币、度量衡标准不一,严重阻碍经济交流和赋税征收。
商鞅变法后,秦国在关中及新征服地区成功推行了郡县制、军功爵制、严密的户籍和法律制度。这 是秦统一后制度的主要蓝本。
韩非、李斯等人的法家理论提供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严刑峻法、富国强兵的理论基础,成为秦治国的指导思想。强调法令的统一、吏治的严明、君主的绝对权威。
始皇帝和群臣给出的答案是,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长城和驰道,贯通南北,巩固边疆。
这 些举措确实确实绝妙,不仅奠定 了大一统王朝的治理框架,也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
“但是,法家长于‘取天下’,但在‘守天下’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过于强调高 压统治和严刑峻法,缺乏弹性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用人和敛财。秦统一全 国后,财政拮据,国库空虚,百废待兴。解决这 个问 题的方法有积极和消极两种。陛下恰恰用了最消极的办法,将压力转嫁给黔首,增加对百姓的摊派。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和无休止的摇曳压的黔首喘不过气,黔首挣扎在死亡线上。*
“至于用人,就更不必说了。陛下自己也有感触,不然为何要开辟新的战场。陛下以为,所 谓六国余孽为何如此激烈的反秦,使得陛下东巡镇压?不就是因为陛下斩断了他 们的上升通道吗?陛下也未曾意识到,六国之民,已经是自己治下的百姓了。六国之中,难道全 部都 是忠心旧主之人吗?六国黔首,难道都 是冥顽不灵之人吗?难道没有一个人想要继续往上爬吗?是陛下,将自己的敌人越弄越多。陛下尚且可以弹压,后继之人还能 有陛下的才智和能 力压制吗?
“大秦的速亡,归根结底是过度的赋税徭役和用人不当造成的!士民咸怨啊陛下!”
第49章 与嬴政相辩
大秦的灭亡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 议题。可以说 写一本博士论文也 不 为过。
无数人在这 个议题之上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研究, 最终形成了最精髓的答案——民心。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林凤至以为始皇帝会动怒,因为她的这 番言论直指其统治根基和身后事, 是对 他毕生功业和智慧的彻底否定,极大触犯了帝王不 可侵犯的尊严。
实际上, 嬴政在林凤至激烈的言辞当中寻找漏洞。
他修长 的手指轻叩案几,头顶的冕旒随着他轻轻歪头的动作而倾斜, 他于垂下的五色玉珠中淡笑:“天下百年割据, 城池毁损、河道淤塞、量衡混乱。朕修驰道通天下, 筑长 城御匈奴,欲凿灵渠运军粮——此非靡费,实乃万世基业之本。若论空虚, 根源在六国。韩魏冶铁之利尽归豪强,楚越盐铜之税不 入府库。朕扫清积弊, 方使财归中央。不 筑长 城,匈奴岁岁掠杀,死者何 止百万?孰轻孰重 ?”
始皇帝并未反驳林凤至所说 的法家在守天下方面存在缺陷这 句话。
自商鞅变法后,法家就成为了大秦的治国基石。法家使秦国从边陲小国崛起成为统一霸主, 嬴政对 法家是有依赖的。
秦法严苛吗?确实严苛。
连坐盛行,轻罪重 罚。
他这 些时日除了按照林凤至给的时间表科学饮食作息,他也 在思考, 原来的自己临终时做的抉择。
难道原来的自己选择扶苏作为继承人,就没 有别的心思在里面吗?仅仅只是因为他是长 子,在诸子之中还 算有能 力吗?
不 是的。
他常常想起玄鸟梦境之中博浪沙的刺杀。那携着劈山倒海之势的铁锤向下滚来砸中他的副车,他没 有一刻忘记这 个梦。
只是后面接着关于自己死亡的梦更加惊骇,所以他才 迫切地想要 弄清楚自己死亡的谜团。这 并不 意味着他遗忘了这 个梦。
实际上,玄鸟示意的每一个梦他都在反复地咀嚼和推测, 到底是怎么样的进程才 会导致那样的结果。
嬴政想到博浪沙的刺杀,也 不 免心惊。他一生经历过的刺杀不 算多,许多都被消弭在无形之中。真正舞到他面前的屈指可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