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金乔沐)


因为自己与 丈夫和离,阿禾关注着这方面的事情。
她听闻很多女子告发丈夫之后并未和离,因为若是和离,土地房屋归夫家所 有,她们难以独立生存。即便嫁妆能带走,可普通人也不过是些衣物 首饰。
好在她还有一手绣活儿可以养活自己和孩子。纵然征收重税,到手的钱财也足够自己生存。
此次纺织官坊的征调,也让阿禾倍感意外。
往常官府的征调,多半只会给一些口 粮、衣物 作为补偿。当然也不仅限于此,完成官府的征调之后,可以抵扣掉需要缴纳的布帛赋税。
阿禾没有想到,这次官府竟然如此慷慨,还给了足额的工钱。
请邻家婶子照顾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就去 往官坊。
官坊中整齐排列的织布机也给了阿禾极大的震撼。
只一间宽阔的织室中,便有数百织机如军阵般排列。脚踏提综的轰鸣,梭子飞快在丝线中穿梭,对于习惯一个人织布的阿禾来说,十分 具有压迫感。
做活久了,她也渐渐发现 ,官坊之中织女成分 复杂。除去 像她这样征调的良家女子以外,还有隶臣妾和原来的六国 贵族女子。
负责她们织室的是一名名为小水的女官,织女的布匹是否合格,绣品能否呈给上官,织女的出勤、考核,还有工钱的发放全部都由她来掌控。
她很年轻也很严肃,还会识字,是官坊中少有的女官。
阿禾不知怎的,有些怕她。
阿禾进入织室之后,甫一坐下,小水从窗外探出头来,叫住了她:“阿禾,出来一下。”
周围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到阿禾身上,阿禾瑟缩了一下,心中也有些惧意。
是昨天做的绣样不好吗?还是她不留神间除了什 么差错?
阿禾忐忑地在小水女官的面前站定。
“我看你的傅籍上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对吗?”
阿禾蹙了蹙眉,心里有些担忧:“是的。”
傅籍即是户籍,更是国 家征发徭役赋税时的抓捕令,商鞅变法之后,所 有人都被严密地记录在国 家的账簿之上。
“这三月以来,你每月表现 优秀,绣工精细。为了让像你这般优秀的织女能将重心放到纺织上,官坊中决定,未满十二岁的孩子可以送到官坊下设的学室中。你的女儿也可以进去 。下值后,你就可以带她回家。”
阿禾惊喜万分 ,虽然可以麻烦邻家婶子,但近来他们家听从扶苏公子的倡议,为了免除来年的赋税,他们一家都在种植冬麦,能不麻烦婶子就不要麻烦她。
婶子也是要做活的。
阿禾每每去 接女儿回家,都要捎带一点东西去 婶子家,长此以往,她受不了,婶子也要不了。
阿禾嗫喏着嘴唇,轻声 问道:“那 学室要多少钱?”
小水说:“不花钱。只要你在纺织官坊一日,你的孩子就不会花钱。”
这一项措施,是小水跟林凤至学的。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她的上官治粟内史丞冯尹。
冯尹欠着林凤至大人情,想着之前林凤至在柯珞人族地也是这么做的,他索性 也不拦着小水的提议,就这样一步步呈到了始皇帝面前。
而始皇帝呢,看着纺织官坊、高炉、火药、制盐等 等 赚到的钱,他也同意了。不仅如此,其余的官坊也向纺织官坊看齐,开设学室解决工人需要照顾孩子的难题。
一整天,阿禾干劲满满,超额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虽然疲累,但她很开心。
她特地买了几个肉馅包子带回家中,她去 做工时常常闻到它的香味,但一直没舍得买。听说是这包子是小麦做的,割嘴的麦饭竟然能够如此香软。
她去 接女儿时又 给了邻家婶子送了一个:“婶子,这包子好多达官贵人都在吃,听说连陛下都爱吃,你家今年种麦子,若是真如农官说的那 样,来年四五月长成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呀,阿禾,你真舍得。这包子四钱一个哩。你太客气了。”邻家婶子接过包子,真心实意地道谢:“借你吉言。眼看着下雪了,俺家那 口 子怕地里麦苗没盖好,又 跑去 看了看。
“来年俺家收了麦,去 街口 的石磨那 儿磨了小麦粉,一定送你一袋尝尝。做面条、凉皮都老好吃了。”
每条街巷被官府派人安了石磨,家中还有小麦余粮的尽可以去 那 儿磨成面粉。若是嫌累,还可以去 渭水边上找水力磨盘,只是水力磨盘要两文钱。
婶子家的麦子都种下去 了,再没有余粮和钱去 尝试新鲜东西。
阿禾笑着应了,又 把学室的事情告知了婶子。
婶子心中感慨万千,抹了抹泪,一个劲儿地说:“阿禾,你熬出来了。太好了。”
“是啊,这日子太好了。婶子,我们都熬出来了。”

第45章 阿禾抱着女儿回家,婶子……
阿禾抱着女儿回 家, 婶子搓了搓脸,看了看天,嘱咐年纪不算大的孩子好 好 待在家中, 关上门往田地里去 了。
天上的大雪似鹅毛,飘飘荡荡落入人间。
婶子紧了紧身上的蓑衣, 在纷飞的雪花中看见自家男人用柴耙将雪压紧压实。也不止是他在干活儿,土地上一个个黔首沉默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你咋来了?”男人看见了她。
婶子连忙去 捡起田埂上的农具接着干下去 :“阿禾把孩子接回 去 了, 我寻思着来看看你。”
男人说不出什么甜蜜的话, 只默默擦拭脸上的汗水, 又开始干活。
“农官怎么说的?这么大的雪,我看这秧苗都 怕给冻死了哩。”
男人珍惜地从怀里摸出一张纸:“你再看看,我应该没弄错。农官说了下雪要把雪压实, 这样麦子根部就不受冻害,来年春天还可以化成水滋养。”
男人眼 前 再一次浮现 那日被三老叫去 的景象。
三老们说, 根据陛下旨意,若是他们愿意在今年试种冬麦,可以免除一年的田租和口 赋,若是照料得宜丰收了, 还可以进爵一级。
麦种和农具,官府可以提供。
大秦皇室,在百姓当中还是有信用的。
男人应下了。
男人当时还不懂为什么要种冬麦, 后来才听说是上头的高官贵族们喜欢吃麦子做的饭食。他起初还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吃麦饭。
直到在三老那里看到了麦做的面 条才恍然。原来街口 设立的石磨盘是为了麦子的种植而做的准备。
咸阳市亭的麦子价格居高不下。
为此,一些目光短浅的人高价将麦种卖出,而后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后来,他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农官,他们用最平实的语言告诉他改良过 后的直辕犁怎么用, 耧车怎么使,麦种要放到什么样的深度才是最合适的,怕他们记不住,又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纸。
是的,一张“纸”。
比竹简和布帛轻,更容易携带。
上面 写的也不是字,而是一幅幅关于种植麦子的图画。
男人小 心翼翼地保存着那张纸。
麦子开始发芽,男人见到的大官儿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确定是大官儿呢,那些农官毕恭毕敬,三老不置一言。他们团团将那大官围住,那大官不顾田地的泥泞,走到正在劳作的男人身边问了他好 多话。
男人依旧记得那天大官儿跟他说了什么,他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跟妻子说过 很多次。
他听到那些农官叫那衣着锦绣的大官扶苏公子。
扶苏公子,男人咀嚼着这个名字。
然后恍然大悟,他是陛下的长 子。
他听到农官们向扶苏公子汇报工作,说进展良好 ,扶苏公子亦说农官辛苦。
说来说去 ,最后总是拐到两个人身上去 。
一个是陛下。
扶苏公子常说道:“陛下常忧民食,诸君勤耕即为报国也。”
扶苏公子说陛下圣德,陛下赐稼。
他所有为黔首争取的权益,都 是陛下特许的。
男人听得多了,也渐渐对陛下改观。
长 期的战乱导致民生凋敝,咸阳虽然是大秦的都 城,但作为普通百姓,对战争也有些厌恶和恐惧。
大秦结束了战乱,天下黔首都 开始期待安宁、不用兵革的日子。
但秦法 轻罪重罚,连坐、徒刑使得不通律法 的黔首们动辄触犯法 律。繁重的徭役也让不少人喘不过 气来。
百姓们惊觉,怎么统一了还是没有好 日子过 ?大秦关中地带还好 ,毕竟是老秦人的基本盘。六国遗民才是反抗最为激烈的群体,亡国之恨不说,大秦甚至没有一丝对黔首的安抚。
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不满的情绪开始蔓延。
男人常常在路过 咸阳迁入的十二万六国豪强宅邸时听到他们的抱怨之语。
起初男人是愤怒的,他甚至想 过 找官府将他们抓起来,但又怕牵连自身。后来日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始皇帝统一六国了,怎么他们老秦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了。
男人再路过 六国豪强的宅邸时,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了。
现 下,他的心中又燃起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对陛下的尊崇。
以及对扶苏公子他们提到的另一个人的爱戴。
男人听说过神使的赫赫威名。
在始皇帝东巡结束回 到咸阳时,他远远的瞧见神使的车架。当神使从车上下来时,他觉得那不就是个年纪轻轻的少女吗?
跟他儿女差不多大的年纪,确实始皇帝的座上宾。
不得了嘞。
从她进入咸阳起,他身边的人都 在因 为她而改变。
他邻居和离的阿禾,进入了因 她而开设的纺织官坊,里面 的织布机啊什么的,阿禾说织得布匹比原来官坊还要快、还要长 、还要宽。
关键是价格没有变。
今年是个丰年,婶子也舍得去买一匹布为家里人做身新衣了。
再后来,就是廉价铁农具的出售。新式的铁农具很好 ,但男人家里不富裕,买不起新的。好 在因 为新农具价格便宜,把以前 农具的价格打得更低了。
他拿着铁农具,收割得比以往更快,收获也是。所以说,是个丰年哪。
扶苏公子说,这次种冬麦,是由神使提出的。
为此,她召集墨家、农家弟子,做出新的适合耕种的农具,问询和收集种植冬麦的信息。怕有人忘记,特地做出一种名为纸的东西,将其用图画的形式映在纸上,方便黔首们对照。
婶子伸手轻轻在薄软的纸张上一摸:“不得了哩。我都 看的懂了。”
一张白 纸,几乎要卖出天价。
这哪儿是他们普通人家受用得起的?
说完她又打了男人胳膊一下:“赶紧收起来,雪化在上面 怎么办?仔细弄坏了。”
“发纸的农官告诉我,神使说,明年会招很多人去 做纸。她要把纸的价格打下来。你说能不能抽到我去 服役?”
婶子摇了摇头:“和神使沾边儿的都 是好 事。从前 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哪儿轮得到我们。对门老陈家在骊山服役,伙食都 好 上不少了。”
前 几年男人也去 骊山修过 陵墓,他叹了口 气:“没事儿,咱把麦子种好 也行。”
两人哼哧哼哧压实雪。
“那个水力磨盘和水转大纺车你去 看过 了吗?”男人又问。
婶子喘着气:“早就看过 了,你还要跟我说多少遍?阿禾在官坊做得老好 了,要是我也有手艺我早就去 了,还在这跟你耕田?”
“有人见不得俺们过 点好 日子啊。”
“咋?”
男人四 下看了看,发现 没人之后低声说道:“前 几日,我去 阿禾做工的地方远远的看了水转大纺车。我听到有人说什么男主内女主外的话,他们说不能放任女人出来抛头露面 。”
婶子听得心头火起,也不忘反驳男人:“男主外女主内。什么狗屁的道理。阿禾官坊做工招谁惹谁了?是谁,你说,看我不撕烂他的嘴。也不看看男人做不做得来纺织,拿得来细丝吗?分得清染料吗?”
男人叠声儿说:“别气别气。又不是我说的。”
男人赶忙告诉她后续。
纺织官坊那边一直有人盯紧了水转大纺车,一旦看到可疑的人立刻就将其抓住。那两个说话的人几次三番在女工下值的时候等着,又特地去 水转大纺车那儿,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
被抓后的事儿,也是男人听别人说的。
两人自称为儒家弟子,见不得牝鸡司晨的事儿。竟然直接到女工下值的地方劝她们不要再在官坊上值。
婶子只觉得荒谬。
“活不起了?是官府征召的,怎么不去 找官府?欺软怕硬的家伙。”
男人也觉得这两个人很是玄妙。
官坊当然不是他们想 来就来,想 走就走的地方。
秦律严苛,妨碍官坊役使的行为属于重罪。
两个脑子不太好 的儒生煽动女子拒绝上值,被认定为“乱法 ”和“匿户”,他们被判处“赀罚”(罚款财产)、“城旦舂”(苦役)。
他们的行为影响不大,不然真 的可以判处死刑。
因 为他们宣称自己是儒家弟子,便有人将此事禀告给了咸阳儒家的领头人淳于越。
淳于越天塌了。
他本来琢磨着始皇帝让扶苏开始办实事,他们儒家要好 好 争取这位即有希望继承大统、又偏向儒家的长 公子。儒家已经开罪始皇帝了,不能再在政治领域无人占领。
儒家虽然备受打压,但儒家弟子的人数其实并不算少。
如今法 家一家独大,大秦奉行以吏为师,朝野上下官吏几乎都 出身法 家。儒家比不上法 家显赫,和曾经并列为显学的墨家相比,又好 上不少。
毕竟墨家,可是连组织都 断裂了啊。一分为三,相里墨又被大秦收编,很难继续传承。虽然如今背靠神使占领一席之地,未来却是未可知的。
淳于越好 不容易带着一些弟子挤进了扶苏的抚农工作,正与 关中三老展开亲切和蔼的问候,磋商种麦事宜,暗搓搓在宣传口 为扶苏造势。
什么“宿根越冬乃得嘉穗,犹君子守节终遇明时”。
什么“公子施仁政于井陌”。
儒家和三老简直有无穷无尽的话可说。
首先,三老是秦在县、乡设置的基层教化官吏,主要负责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三老一般来说由地方上年高德劭、品行端正、有威望的长 者担任。
那可不是巧了。
儒家思想 的精髓所在正是“教化”,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强调“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儒家认为通过 道德教化,尤其是孝悌、仁义、忠信等伦理规范,是实现 社 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
三老作为地方道德楷模和乡贤的角色定位,完美契合儒家对“君子”、“贤人”参与 社 会治理的理想 。
儒家和三老之间存在着隐秘而深刻的联系。
淳于越借此机会打入了关中基层。他正派遣麾下弟子一个个驻扎乡里,为扶苏公子的大计添砖加瓦,怎料竟然有儒生敢在始皇帝眼 皮底下做这等事。
“愚不可及!”淳于越愤怒。
始皇帝这个人,极其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大秦推行“泰半之赋”,迫使男女共同承担经济压力。秦律中也明确规定在刺绣等精细工种上“女子一人当男子一人”,赋予了女子与 男同等的生产价值认定。
秦律对女性财产和婚姻的保护更是罕见。尽管这一切都 是因 为对女子的劳动力的压榨。
法 家、墨家难道不赞成女主内男主外吗?他们当然赞同。
但在始皇帝眼 里,一个女人就是一个源源不断提供劳力和生产财富的人。
要是真 被关进家里,始皇帝才是呕死了。
淳于越捏着鼻子捞了两个蠢货一把,然后把人打包回 老家了。
男人又说道:“这个淳于博士也很奇怪,听说他买了很多母鸡喂养在家里,也不知道干什么。”
婶子抖了抖蓑衣上的雪:“管他呢。他都 去 捞人了还能是什么好 货?”
“三老对他啊可尊敬了。”
“咱家可是有女儿的,真 让他说的那样女主内,咱女儿日子就难过 了。我还想 等女儿再大一点让她跟阿禾学刺绣,再进官坊去 。”
“那官坊还招人?”
“阿禾说她的上官说了,官坊会从咸阳开到其他地方。咱们早做准备,准没错。”
“欸欸。”男人讷讷应是,又说道:“弄完这一道咱就回 家。”
大雪绵密,寒风冷肃,两人心中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他们身后的夯土官道上,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奔向咸阳宫中。
第46章 一千营养液加更
章台宫的铜兽在 寒气中寥寥生起白雾, 始皇帝案前的奏折堆积成了小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