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金乔沐)


林凤至收回神思,想到鲜血淋漓的人头,敬谢不敏。她不对屈氏内部的事务多做评价,在她私心里来说,多一个女性的掌权者比多一个男的更好。
她只道:“六日后你记得随湘水流域的巫觋们来便是。”
“这几日我不能来吗?”屈禾问。
林凤至:?
这么迫切吗?
林凤至一时语塞,她刚规划好这几日的行程,里面没有屈禾的身影。但见屈禾神情认真诚恳,又说不出什么拒绝的话。
不是,昨天在湘君祠说的追随不是权宜之计,是发自真心的啊。想了想,这几日让屈禾跟着也没什么,林凤至回道:“随你,不过你得先处理好屈氏族中事务。”
“那是自然。”屈禾振奋了一下,飞快地回话,像是怕林凤至改变主意,她迫切向林凤至展示自己:“来时我见大巫族中人在采麻、沤麻,大巫是否也需要一些丝麻?”
林凤至颇为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属实没想到屈禾观察如此仔细。不过采麻也不是什么机密,等到昭氏的人到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纺织的加工当中。
织布可不仅仅是坐在织布机前织布,还有采麻、沤麻、煮练、分丝、纺线等工序。
一旦织布机开始运作,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原材料——麻。林凤至原也想过是否要走县令的路子,既然屈禾提出,且先听听。
她当即说:“我们确实需要丝、麻,而且还不是少数。有多少尽可拉到这儿,市面上作价几何,我们也出什么价。”
屈禾略略吃了一惊,随后在脑中飞速盘算屈氏族中储存的丝麻,甚至地里还未收割的也算在其中。她给林凤至报出了一个数字。
林凤至尽数收下。
随后她又说道:“屈氏这些年在楚国旧地有一些薄面,若是大巫要的量大,我也可以替大巫在各个郡县之间联络。”
林凤至欣然应允,并给了屈禾定金。
屈禾离去后,林凤至带着勇一行人清点财物,财帛动人心。这一批金银搞得林凤至都想再进行一次大巫挑战了。
她将所有的钱分为三份,一份用来发放给族中人,一份用来供养患有血吸虫病的人。
之前就已经说过,在这个时代,患有血吸虫病的人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现有的药物和食物进行疗养。患病人的衣食住行起居都要格外注意,防止感染到其他人。
那些患血吸虫病的人是为了整个族群淘金而患病的,林凤至当然不可能不管他们。
勇等人对这笔钱的用处也无异议。
只对最后一笔钱稍有些疑惑,实在是想不到这一笔钱要作何用。
林凤至微微一笑,正好祁从外面进来,她道:“祁,你来说。”
祁捧着一小叠的竹简,在自家兄长疑惑的神情中解释道:“巫昨天就跟我说了,大兄你也在场。只是当时你跟胜宽哥不知道在说什么,聊得很投入。”
勇挠挠头,胜宽当时在显摆林凤至送的走马灯,显摆完了又拉着勇去探讨走马灯运作的原理是什么。
勇三番两次想说走马灯是林凤至指点他做的都没机会开口。
哪儿还能注意到林凤至又和祁说了什么。
“巫说,要把这笔钱作为奖励,让族中所有人都要跟着我学认字。”祁翻了翻手里的竹简,挑出一本简单基础的在众人面前打开:“也不求大家在学识上有多高的造诣,囫囵认识些字,可以帮族中做事即可。日后若有人想深造,巫说到时再给大家延请先生。”
勇啊了一声,指指自己:“我也要学吗?”
祁拿着鸡毛当令箭,十分神气,重重地嗯了一声:“当然,大兄可得好好跟我学呢。”
勇不是很情愿,他是亲眼见过祁小时候学认字的,那场面可以说是惨绝人寰、不想再回忆了。他绞尽脑汁,找出来一个漏洞,质疑道:“你一个人怎么教得完?族中那么多人呢。必定不是你来教我们。”
“嘿嘿。巫也说过了,不用担心,她会解决。大兄一定要先跟我学,我一定好好教大兄。”
勇眯了眯眼,越发觉得是自己想的那样。
“胜宽不是送你《墨经》了吗?你不识字连《墨经》都看不懂,怎么去研究《墨经》?”林凤至抓住痛点精准打击:“还有族中文书账册,你不识字,到时被人骗得签下什么契约都不知道。你学了以后可以去更远的地方采买,我们也不必拘泥于湘水流域。”
提及胜宽,勇心中一动,更何况林凤至又说到他最为看重的族群,他一时没了办法,妥协道:“巫说得对,我学。”
关于普及教育和金钱分配,林凤至也深思过。
钱,她可以发给族人,但不能全部都给他们。柯珞人中文盲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几,族里识字的人屈指可数。正好可以取一部分将用做教育基金,激励更多的人向上走。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日后柯珞人总不能一直干着辛苦的渔猎,在山林田野间求老天保佑风调雨顺来吃饭吧,必须得有一技傍身。
而在这个识字率低得惊人的时代,能识文断字,就已经超越很多人了。说不定他们当中有人学得好,以后还能做官呢。
肯定会有人不愿意学,林凤至做了两手准备。成年人就开设相对应的兴趣课程,譬如如何堆肥,如何巧设陷阱捕猎,如何高效率织布等等课程。
至于小孩子,哈哈,正是学习的好年纪!全都给她去学习!反正她现在有钱了,给他们免费教育,长大了当牛马!
学得好的就用那一笔钱进行奖励,织布机赚了钱也要继续拨出一些来进行教育。
知不知道今日之孩童,明日之栋梁的含金量啊。
林凤至翻开一册竹简,看见上面的小篆,顿时在心里感谢了一番原主青的勤奋。青修习巫祝之术,要背诵祷词,不熟读是不可能的。她是柯珞人中少数识字的,可惜之前识字的预备巫觋们都因为巫觋制度而死了。
林凤至把族内教育计划给在场的人一一掰扯清楚,尤其是对勇和祁。勇是柯珞人年轻一辈的领头人,祁是教育计划的实施者。
仓廪实而知礼仪。有钱了能吃饱吃好当然要搞一些富足精神的活动啦。
还有一项她没说,她一直没忘她在穿越第一天时发下的宏愿。
她没有一刻忘记死去的原主青,要想让柯珞人不再困囿于所谓神明,物质是基础,教育是必要的。织布也是她尝试带给柯珞人的改变。
祁和勇都表示没有问题。祁甚至想今天就开始课程,他兴致勃勃迫不及待。
“对了,巫,之前安嘱咐我从屈氏回来要买些东西,我待会儿喊上族中几个好手一起去采买。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额外要买的?”
有,怎么没有。
林凤至列了个单子给他。
勇瞧了瞧,顿时问道:“要买那么多肉吗?”
林凤至点点头。
她来这儿也半个多月了,一开始就发现的夜盲症都还没解决。之前没大张旗鼓弄,一是初来乍到立身不稳,二是没时间,三则是怕淘金河中的黄金暴露大家全员喜提族灭套餐。
现在有了屈氏过了明路的钱,自然要开始一步步改善族里的生活条件和身体情况。
经过她的观察,族里除了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有夜盲症。
这也是难免的,古代物资不丰,营养不够、汲取的微量元素不足,就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病症。
夜盲症也好解决,多吃动物肝脏和蛋黄就可以。
柯珞人吃得确实算不上营养均衡,他们的肉类来源多数是鱼和豢养的家禽。他们豢养家禽的本领也很一般,养得瘦瘦小小的。
“你先歇会儿,待会儿去县里面别忘记带上谢礼。”
勇没再多说什么,回家休整片刻,受不了祁一直念叨着他的教书计划,还拿他当实验品尝试怎么教。
他没歇息多久,索性带上钱和人,又往县里去了。

第17章 豆浆豆腐 林凤至回到自己的住所,……
林凤至回到自己的住所,她倚靠在栏杆上,向远处眺望。
春天的气息攀附在大树的枝桠上,片片嫩绿的树叶随风摇动。林凤至伸手接住一片吹到她眼前的树叶,支颐瞥向田间地头。
小孩儿们稍显悠闲,欢快地在路边撒野。女人们在织布机前做工,动作熟稔。
为了不打扰到女人们织布,斜织机的流水线组装工作被安排到了更远的地方。人们排着队,接过前一个人组装好的部分,迅速开展自己手里的活计。田野间有人侍弄田地,或采麻、或捉水稻里的虫,还有人在旱地上栽种着什么。
背阴的山头后,是患了血吸虫病的人,他们被解除了禁忌,仍旧按照林凤至的叮嘱时刻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排泄物的处理。
看不到的淘金河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当中,林凤至知道,那里勤劳的柯络人必定在河流中淘着金子。
林凤至吹落手中的树叶,伸了个懒腰,回到屋内,开始弄粗盐的提纯,加入勤劳的柯络人行列。
不得不说,她忍带着苦味的盐很久了。
也得亏现在有钱有关系了,粗盐用来提纯了才能不心疼。
秦朝虽然不像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但通过高额的盐税和资源垄断间接控制盐的流通。秦朝允许民间制私盐,但盐商需要缴纳的盐税一般是成本的二十倍。
到普通百姓手中的盐,价格就更贵了。
所以,秦朝普通百姓日均食盐量甚至不足10克,并且他们购买的盐中还含有一定的杂质,远低于唐朝的45克。
很多贫困的黔首甚至买不起粗盐,只能买盐布。而所谓盐布,顾名思义,就是将粗布浸泡或煮于盐水当中,制成含盐的布料,晾干后形成固态盐载体。需要用的时候剪下一小块布放入食物中调味即可。
因为便携的优点,连古代军队也时常使用盐布。
听起来似乎十分便捷,但盐布释放盐分的效率较低,且无法精准控制咸度,口感较之粗盐也更差。反复使用的盐布也可能因为储存条件不佳而滋生细菌。
尽管盐布有着诸多缺点,在偏远地区和盐资源稀缺的地方,依旧是黔首的首选。
因为云梦泽东部有盐矿,在战国时就已经通过煮卤未盐供应楚地。所以柯络人倒是不怎么用盐布,他们用的是比粗盐更差一等、掺杂着许多杂质的盐。
林凤至瞟一眼陶罐中泛黄灰白的盐,心道今天就让它改头换面!
她又数了数台面上的零碎。
粗盐、水、粗麻布、草木灰、陶罐、木炭……
准备就绪。
她将水倒入陶罐之中,水溶解了盐,也将盐中包含的杂质溶在水中。林凤至拿着一根木棍搅拌,直到泥沙等不溶于水的杂质沉底。
随后,她又用细麻布进一步过滤,去除较大的颗粒杂质。
过滤后的盐水中加入草木灰,草木灰与盐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镁等沉淀物。
到这一步,盐中所含的苦味已经减少了许多。如若要追求更极致的口感,可以用木炭和砂石进行吸附过滤,或者反复、多次进行以上步骤。
这样做出的盐,虽然依旧无法与现代工艺下的雪白食盐相比,却也足够纯净了。
做到一半,林凤至就隐隐后悔没找人来帮忙。她一个人一边过滤熬煮一边看火候,实在是有些手忙脚乱。
等一切大功告成后,林凤至摸着下巴看着陶碗里的雪花般纯净绵密的食盐,擦了擦汗。真是不枉费她一番辛苦付出。
她总觉得自己忘记了什么,是不是要加豆浆?
林凤至两手一拍,她想起来了,是卤煮海水作盐需要加入豆浆提取海盐当中的可溶杂质。内地盐矿采出的盐应该不需要吧?
豆浆豆浆。
秦朝哪儿来的豆浆,还得自己做。秦朝石磨都还没推广开来,要做豆浆就用碾盘吧。
盐做完了做做豆浆豆腐豆渣饼腐竹豆结豆皮豆干也很棒诶,一豆九吃!
秦朝时期豆腐的做法还没出来,黔首常吃的所谓豆饭藿羹,其实就是简单将豆类极其嫩叶煮成的简陋饭食。
豆饭吃多了还容易胀气。
林凤至想了想,觉得十分可行,还可以改善一点饮食,当即伸头出窗外大声呼喊此刻她认为可能比较闲的人:“祁!祁!”
柯络人相互之间住得并不远,林凤至扯着嗓子喊祁的名字很容易就被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听见。就像小时候在村里玩儿,到了饭点妈妈在村口扯着嗓子喊一样。
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也大声和林凤至呼唤祁的名字:“祁!巫找你呢。”
祁正在家中翻开竹简,模仿着记忆中教他文字的人,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先生。
他认真又紧张,生怕教不好辜负了巫的好意。
巫的期望,他义不容辞。
隐隐约约听见林凤至的喊声,他还以为是错觉。直到喊他名字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他才合上竹简走出门去应声:“怎么了?怎么都在叫我?”
田间的叔伯扬了扬手里的草帽,指了指林凤至的方向:“是巫在叫你哩。”
祁顿时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林凤至跟前。
林凤至见他跑得满头大汗,心里怀着一丝丝愧疚地给他倒了一碗水。
“巫,叫我什么事?”祁吨吨吨喝下水,问道。
林凤至熟练地开始编:“湘君教我做了一种新的吃食,我想着你来同我一起做。”
祁眼睛都亮了亮,语气欢欣:“那太好了,巫,要怎么做?”
不过,继湘君织布图后,他脑海中又大逆不道地出现了湘君做饭图。
哎呀,光风霁月、仙气飘渺的湘君,怎么喜好都如此接地气?不对不对,是济世爱民,急民之所急,也是对巫的拳拳爱护。
林凤至嘱咐他去取了两袋豆子泡上,自己又拿了些石灰过来。
食盐她并未收起,依旧摆放在台面上。
是以,等林凤至听到祁问碗中是何物时,才想起这份纯度已经很高了的食盐。她嘿嘿笑了两声,玩心大起,没有点破,而是催促:“你自己尝尝。”
祁不明所以,看了看陶碗中的雪色,擦干净手,捻起一点儿放到舌尖。那股咸味是如此的直接、明了,如浓墨滴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他顿时发现了不同点:“只咸不苦,色如白雪绵密。这、这是盐?”
林凤至正了正神色,一脸高深莫测,俗称装了起来:“是呢。”
祁的反应也很得林凤至的喜欢,他眉毛戏剧性地跳起,嘴巴张着大大地啊了一声,他手足无措,呼吸也急促起来。
“巫,这也是你做出来的吗?”
林凤至点点头。
“真神奇,就像之前引雷一样神奇。”祁发自内心地感慨,他昨天在湘君祠外布置湘君驾龙,没进去见到林凤至大发神威。只在外围惊鸿一瞥也足够他畅想一二,更别提往日里趾高气昂的屈氏也在林凤至面前俯首低眉。
“你说这盐我们能卖吗?”林凤至捡起祁掉落的石杵,挑出泡得差不多的豆子到碾盘中。吸饱水的黄豆圆润饱满,轻轻一捏就有浓稠的汁液流出。
祁完全而绝对地服从林凤至:“这盐没有苦味,颜色又洁净如雪,卖给大户们肯定可行。只是贩售私盐需要官方的凭证,如今咱们和县令合作,私下卖盐怕是不好。巫若是真想卖这雪花盐,不若许以县令重利,取得凭证再卖?”
他抢过石杵,自己干碾豆的活计。
林凤至也因他的话陷入思索。纺织的摊子才铺开,眼瞅着会忙得不可开交,她真的要再加一个私盐吗?
林凤至决定将贩卖私盐的事儿先放一放,她如果真的想要增加黔首用盐的便利,应该想办法提高产量而非纯度。
对于吃不起盐的人来说,粗盐也是奢侈。
“巫,你看看可以了吗?不行我再舂一舂。”祁将碾盘上反复捣碎碾成糊状的豆液舀到陶罐中,又加了一捧豆子继续碾。
“可以可以。”
林凤至加水到豆糊里,搅拌均匀后用细麻布将其过滤,又指使祁烧火掌握火候,将其煮沸去除豆浆里的豆腥味。
有了祁来掌控火候,她终于没有手忙脚乱了。
在豆香和火光里,林凤至想到小时候妈妈做豆浆让她看火,刚把豆浆端上火,就出门办什么事了,只来得及叮嘱她豆浆煮沸了记得关火。不出意外地,她看电视入迷忘记了,讨了一顿好骂,和一个香喷喷的豆渣饼。
思及记忆中妈妈的做法,她将麻布中的豆渣留了下来。
一会儿还可以做豆渣饼。
她倒了一碗豆浆给一边看火一边碾豆的祁,感慨道:“有糖加进去就更好喝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