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主编已经换人了。
她擦了一把眼泪。
江叙欢向杜燕妮汇报初步情况,新主编脸上也难得地带着一丝轻松,道:“都别围着了,热度只是一时的,后续跟进和数据分析不能掉以轻心。A组,尤其是池编辑,这次……做得不错。”
办公区里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和更热烈的掌声。
“师父!牛牛牛!”段兴澈激动地差点要给她一个拥抱,硬生生忍住了,改成用力地鼓掌。
郭鑫也笑着拍了拍她的肩:“小池组长,稿子确实写得漂亮,撑得起这封面。”
池锦被围在中间,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祝贺,有些手足无措,只能不断地说着“谢谢大家,是团队的功劳”。
这时,她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她疑惑地接起。
“您好,是《面孔》杂志的池锦编辑吗?”对方的声音礼貌而专业。
“我是,您哪位?”
“您好,池编辑。我们是岳凯儒先生的工作室。岳先生刚刚看到了成刊,非常满意,特意让我们致电感谢您和贵刊团队。您的那篇报道,他本人看了非常感动,说这是迄今为止写他最透彻、最尊重他内心的一篇文章。”对方的语气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岳先生还说,希望下次来广州,能有机会当面请您喝杯咖啡,再次表示感谢。”
池锦握着手机,听着对方的话,一种巨大的职业成就感包裹住了她。
“谢谢,谢谢岳先生和你们的认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她努力保持着专业的风度,但声音里的激动却难以完全掩饰,“不过,你们是怎么得到的我的联系方式呢?”
“是陈以声主编,他说他已经不在《面孔》了,也说这篇稿子主要是由您操刀。”
挂断电话,她周围的同事都好奇地看着她。池锦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宣
布:“是岳凯儒工作室打来的,岳先生本人很满意。”
“哇哦——!”办公区里再次爆发出一阵欢呼。
陈以声……说到底最开始提出写岳凯儒的就是他,他才是最大的功臣。只是他的提示只在池锦一人在的时候,离开《面孔》也没有邀功,现在也没有发来祝贺。
好像与他无关。
“快,小江,告诉陈主编……现在是陈总编这个好消息。”杜燕妮道,“他付出不少,必须要第一时间叫陈总编一起庆祝一下。”
“好好。”江叙欢拿出手机,“我这就联系。”
“A组表现不错,每个人绩效翻倍。”杜燕妮道,“不要松懈,继续努力。尤其是你,池锦,还需要沉淀和成长。”
“下周的选题会照常,需要基于这次的经验,规划下一期的方向。都去忙吧。”方唐笑道。
“是,杜主编,我们明白。”池锦立刻应道。
第49章 .责任编辑
由于打了漂亮的一仗,池锦由普通编辑升为常务责编。之前由江叙欢负责的向管理层汇报整个《面孔》的工作安排和月末工作进度的工作,自然落到了她头上
一想到管理层,池锦就想到可能要面对的总编。林总编,她接触不到,剩下四个副主编,每人负责四个杂志。陈副总编新官上任三把火,据说也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两一番,将《面孔》《童年》《秋日来信》《Sunday》四个杂志,列在了同一组。
四个杂志的责任编辑照例负责月初月中月末的安排,只是这次四个杂志一同向总编汇报。至于负责的对象是不是陈以声,答案不言而喻。
会议室的冷气似乎开得有些足,长条桌光可鉴人,倒映着天花板的LED灯带,泛着公事公办的清冷光泽。
池锦抱着笔记本和整理好的月中汇报材料,跟在《童年》的责任编辑身后走进来时,里面已经坐了几个人。《秋日来信》和《Sunday》的编辑正低声交谈着,听欧阳媛透露,他俩关系不错。见池锦进来,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她一眼就看到了主位那个熟悉的身影。
陈以声穿着合身的深灰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正微微侧头打着电话,指尖无意识地点着桌面。一周不见,他身上的气场似乎更加沉凝,带着一种新官上任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池锦迅速垂下眼睫,找了个离主位最远的位置坐下,将笔记本打开,假装专注地检查着汇报要点,心脏却不受控制地微微加速。
别紧张。只是汇报而已。
人到齐后,其中一个助理简单开场,说明了此次四刊联合汇报的新流程,然后目光转向陈以声:“陈总编,那我们就开始?”
池锦这才注意他的助理,高挑纤细,模特身材,看起来非常精干专业,一颦一笑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和自己这个小菜鸟很不一样。
另一个助理是林总编的助理,池锦和她打过几次照面。让江叙欢给自己开小灶时,她没听说林总编会派助理来协助,看来她也是安插来的一个眼线。
陈以声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那眼神专业、冷静,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甚至在掠过池锦时,也没有丝毫的停顿,如同看待任何一个初次见面的下属。
“开始吧。”他的声音比在《面孔》时更低沉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按照杂志顺序,《童年》和《秋日来信》的责编先后进行了汇报。陈以声听得认真,偶尔会打断提出一两个尖锐但切中要害的问题,语气平淡却让人不敢怠慢,像他一贯那样。
中场休息,陈以声接了个紧急电话,和助理一起出去了,已然是完全投入新角色的状态。
《童年》的编辑是秋招时认识的讨厌的男编辑,他看向池锦:“池酒仙,陈大王还真是名不虚传的严苛啊。”
“听媛媛说过,是挺吓人。”《秋日来信》的编辑道,“真犀利啊。我们杂志社过得真是好日子。”
“那可不,你看陈大王刚一升,池锦也升了责编,是不是陈大王没少打压你?”
“子虚乌有。”池锦起身接了杯水。
“什么样的汇报比较讨他的喜欢呀?和你取取经呗,池酒仙。”
池锦没搭这个茬:“出彩的汇报,谁都喜欢。”
下半场开始,轮到《面孔》了。
池锦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她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包括那道最让她如芒在背的视线。
她稳住心神,开始清晰流畅地阐述《面孔》下月的工作重点和版面规划,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整个过程,她尽量让自己的目光落在投影幕布上,或是看向其他几位编辑,避免与主位方向有任何交汇。
汇报完毕,她微微颔首:“以上就是《面孔》杂志下月的主要工作安排。”
会议室内短暂安静了一下。
刚才的汇报中,陈以声的目光落在演示屏上,偶尔低头记录,自始至终没有看向池锦,好像只是在评估一份完全陌生的工作报告。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需要多强的定力才能维持面无表情。
他清晰地记得两年前她刚入职时,在部门会议上发言还会略带紧张地捏着衣角。而此刻,她站在这里,面对集团管理层,言辞流畅,思维缜密,对业务的熟悉和掌控程度远超他的预期。
她确实不再需要他的任何庇护或指引。
陈以声喝了口水,将不合适的情绪一起咽了下去道:“发言的时候不光要看其他编辑,也要看主位,这是尊重。”
她抬眼,不得不迎上他的目光,抬头露出一个职业微笑:“好的,陈主编。”
她连忙改口:“陈总编。”
陈以声并未在意称呼上的疏忽,只是问:“我有三个问题。第一,关于《面孔》纸媒与新媒体端的流量互引方案,预期转化率提升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陈以声语气公事公办,甚至比质问其他责编时更显冷硬。
这个问题在她的意料之中,池锦从容答道:“流量互引的依据是基于我们过去三个月测试的数据模型,预期转化率提升15%是基于保守估算。这些在附录第一页有具体说明。”
“第二。上一期人物特稿的深度受到好评,但这种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和批量生产的可能?”
他的眼神深邃,没有任何波澜,就像在看一个完全陌生的汇报者,等待着一个合格的答案。
“目前这是一个未知数,在探索的路上,总要激进一些。我们也有充分的紧急预案,及时止损。”
“第三。”他顿了顿,终于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池锦,“关于下半月刊‘文娱面孔’的封面人选,我注意到你们初步意向是启用一位流量艺人。这是《面孔》首次尝试此方向,请阐述具体理由及风险评估。”
“关于‘文娱面孔’首次考虑签约流量艺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综合研判。“她的声音依旧冷静,听不出任何个人情绪,”第一,市场数据支撑。这是我们团队整理的近半年文娱板块流量趋势图,数据显示,传统作家、艺术家访谈的打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兼具口碑与热度的新生代艺人内容,其拉新效率高出平均水准三倍以上,且能有效触达我们一直希望拓展的youngerdemographics。”
“第二,风险控制。我们并非盲目追逐流量。候选名单上的三位艺人,均经过严格的背调,确保无重大舆情风险。同时,我们规划的访谈角度将侧重于其专业领域的探索与成长,而非八卦私生活,以确保内容调性与《面孔》‘深度’、‘人文’的定位相符,避免品牌形象受损。这是我们的访谈提纲草案及风险应对预案。”
池锦关闭幻灯片,打开另外一个文档。
他看着,手指偶尔在桌面的平板电脑上记录一下,未置可否。
“第三,商业价值。该决策已与广告部进行过初步沟通,目标艺人的代言品牌与我们的广告客户重合度较高,预计能带来可观的联动商业收益。”她总结道,目光平静地回视陈以声,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此次尝试是在坚守内容品质基础上的必要市场突破,风险可控,预期收益显著。”
她的回答条理
清晰,数据扎实,策略周全,完全超越了单纯执行层的思维,展现出了成熟的商业洞察和战略规划能力。
会议室内有片刻安静。
真切地、甚至有些震动地,感受到了她这两年来脱胎换骨般的成长。
他沉默了几秒,最终只是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回笔记本上,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数据很详细,希望执行层面也能做到同样严谨。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谢谢陈总编。”池锦微微颔首,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sunday》和《秋日来信》的编辑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同是责任编辑,池锦工龄最短,资历最浅,却能如此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池锦默默将上传的幻灯片和文档拖入回收站,微微鞠躬下台。
“下一位。”他开口,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池锦微微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口某处空落落的。她回到座位,《Sunday》的责编已经开始发言。
整个会议过程中,他再也没有看过她一眼。
会议结束,众人收拾东西陆续离开。陈以声正与两位助理低声交谈着什么。
池锦落在最后。当她经过他身边时,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了一下。他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她,侧着脸,专注地听着助理的话。
她垂下眼,快步走了出去,走廊外的阳光有些刺眼。
她和他之间,那堵无形的墙,似乎比在《面孔》编辑部时筑得更高、更厚了。从此以后,他是需要仰视的管理层领导,而她,只是一个需要汇报工作的下级杂志责编。
连陌生人都不如。
第50章 .为她挡酒
集团新推出的《卫星》杂志,定位精准对标快速变现的文娱市场,专攻流量明星与热门IP,旨在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并实现商业回报最大化。
招商晚宴设在一家高级酒店的包厢内,氛围与《面孔》的严谨文化截然不同,灯光璀璨,酒杯交错,空气中弥漫着香水、酒液和纸醉金迷的气息。
主位上坐着的正是一人身兼二职的《卫星》主编姜虎,此刻正满面红光,声音洪亮地劝着酒,仿佛酒精是打通一切关系的万能钥匙。他身旁是《卫星》的副主编,一位妆容精致、眼神活络的女子,正巧笑倩兮地附和着姜虎,不时向各位领导投去谄媚的目光,活跃气氛。
本该出席的《卫星》另一位温和的女性主编,但今晚,坐在那个位置的却是陈以声。他神色淡漠地坐在那里,指尖无意识地轻点着桌面,与周遭的热闹有些格格不入。
他是临时主动要求来的,原因无他——他在经过行政部时,恰好听到姜虎大大咧咧地打电话,以“林总编很重视这次招商”为由,点名要让《面孔》的池锦过来“撑撑场面,她酒量好”。听到池锦的名字和“陪酒”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几乎没作他想,便找了借口替下了原本的分管领导。
姜虎自然高兴地应下,这下池锦又有了不得不来的理由,而陈以声作为定海神针,他的出席想必也能给招商加分不少。
林总编的助理,池锦一直叫她林助,安静地坐在稍远的位置,微笑着观察全场,显然是林总编放在这里的“眼睛”。
而被莫名叫来的池锦,则坐在上菜口的位置,显得有些突兀和无奈。她对《卫星》这个新项目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是搞文娱、赚快钱的,主打流量明星。她不明白姜虎为什么非要叫她来,只能归结于是自己上次喝酒喝多了失态,让他抓住了这么一个酒量好的女编辑。
宴席开始不久,姜虎的“火力”就集中了起来。他显然深谙酒桌文化,各种由头劝酒,让人难以拒绝。几轮下来,他果然将目标对准了池锦。
池锦在这里最没分量,所有领导的第一杯酒,她都没有拒绝,来之前,她就做好了准备。
“你是刚刚写出爆款的小池编辑嘛,我晓得你!”投资商之一的刘董起身,“你们姜主编可和我说了,说你是钟心的女中豪杰,来,这杯酒你可不能拒绝。”
只是啤酒而已,对池锦来说是小菜一碟。戒酒好多天,她还真有点馋这一口。
“诶——啤的怎么行?女士怎么也得喝红的。”
红酒对池锦来说比白酒还要烧心和头昏,她摆摆手,礼貌地拒绝道:“我给您倒上,刘董,您喝白的,我喝啤的。”
“这可不行。你这也太见外啦!”
池锦心下厌烦,但面上只能维持着礼貌的微笑,只能硬着头皮接过他递过来的红酒。
红酒味道和嘴里本就有的啤酒味道混合,池锦觉得头晕目眩。
酒过第二巡,她尚且清醒,但不愿意再来一圈。她抱歉地起身:“我先去个卫生间。”
池锦拍拍脸,本来想补下妆,又愤怒地收了手。
伺候这些道貌岸然的老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化妆。
她弯腰又洗了把脸,想清醒一下。
忽然,她感觉有人拍了一下她的屁股,她立刻弹起来,非常不悦地说:“你干什么?”
是刘董,他满脸横肉,道歉说:“哎呀哎呀,不好意思蹭了一下。”
《卫星》杂志虽然与她无关,但如果将此事闹大,到时候投资出现问题,她一个外刊的编辑可担待不起,她压下火。
却见陈以声朝这边走来,不知他有没有看清刚才那一幕。
她低头想快点走过去,陈以声却忽然拉住她:“姓刘的对你做什么了吗?”
“没有。”池锦抽回手,“谢领导关心。”
领导?两年来他都是她的领导,可她何曾这么称呼过。
陈以声心一揪,又拉住她道:“《卫星》的事与你无关,不要把自己牵扯进来,别再喝了。”
池锦知道他的目光就在她的脸上,却倔强地不肯抬头,只是更大力气抽出手:“我的事也与您无关。”
众人接二连三返回酒桌,新的一轮酒开始了。桌上除了陈以声,无论男女,一人都喝了一小盅白酒。
在场女编辑趴的趴晕的晕,只有池锦还依然端坐着。不过三种不同的酒接连下肚,她也开始有些意乱神迷。
不能再喝了。
“来来,池锦编辑。”刘董起身为她斟满酒,“一小口,就一小口。”
池锦硬着头皮接酒的同时,手被他实实在在摸了一把,如果说刚才是“不小心”,那现在就是明晃晃的性骚扰。
“刘董。”
她刚要板起面孔,一个冷静的声音插了进来。陈以声不知何时站了起来,强势地站到两人中间,不由分说地拿走了池锦的那杯酒。
相似小说推荐
-
荆棘吻(冷萃无蔗糖) [现代情感] 《荆棘吻》作者:冷萃无蔗糖【完结】纵横VIP2025-06-11完结简介结婚纪念日这天,梁听雪亲眼所见,丈夫...
-
只婚不爱(良木) [现代情感] 《只婚不爱》作者:良木【完结】番茄VIP2021-09-27完结简介相恋三年的男友和自己的妹妹暗度陈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