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偷愉(七珍豆腐皮)


池锦闷闷不乐地用筷子戳着馒头,一副快哭了的表情:“那能不能把那五百块钱先给我啊。”
“甭想了小池,”秦显成苦笑,“哥这每个月五百块钱,都是按季度结算的,从来没提前过。”
“这帮老东西,个个精得跟猴似的,谁不知道现在纸媒改革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搞不好就砸手里。今天早晨趁你没来,聚在一起那个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啊!亏你还给他们带阿姨亲手做的团团糕!”
池锦真的感觉眼泪要掉出来了,可她昨天明明还看到昨天有编辑给陈以声发了消息主动请缨,怎么一个晚上就变天了呢?
“不过这个团团糕又软又甜,真好吃。”欧阳媛道,“阿姨手真巧,帮我谢谢阿姨。”
“是的是的!师父,你帮我也谢谢阿姨,真好吃,不然我现在心情更差了。”段兴澈道,“我看大家出去旅游回来都带伴手礼,还说氛围很好呢,没想到暗藏杀机的!”
池锦蔫蔫地应了声“不用谢”,脑子里乱成一团麻。眼下有两个火烧眉毛的问题:一是生存问题,一百多块怎么活七天;二是工作问题,这个突如其来的“小池组长”,到底该怎么当?难道真要带着这群心思各异的老油条去“重振纸媒”?
怕什么来什么,在最缺钱的时候又遇到了要花钱的事情。孙庭好巧不巧地发了条约她周四晚上吃饭的消息,先前她已说过“你来景市我招待”这样打肿脸充胖子的场面话。
池锦暂时没想好回复什么,只当工作忙不予理睬。转头打开了都快落灰的“千锦顶”主页,干起了老勾当。
好在运气不错,没一会儿她就抢下一个急单:四十块钱,遛狗一小时,就在公司附近的一个高档小区。如果今天不加班,时间刚好来得及。
生存问题暂时得到保障,眼下要处理一下这个棘手的“小池组长”的问题。
她找到昨天还给陈以声发消息毛遂自荐的小编辑郭鑫——两周前刚从B组调来A组,比池锦大不了几岁——约他到茶水间单独谈话。
池锦好言好语道:“鑫哥,我记得放假前,其实是有不少人,包括你在内,是想争取小组长位置的,对吧?”
郭鑫摸不清她的意图,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咱们都是敞亮人,我说得直接一些。我记得放假前不是好多人想当吗?为什么把我和小段选上了?”
郭鑫脸上掠过一丝忿忿不平,很快便交了底:“最开始是有几个人想争。但今天一早,那几个老编辑就分别找我们这些‘中间派’谈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推举你和小段最‘合适’,说什么年轻人有冲劲,反正……反正他们普遍觉得改革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没必要去蹚这浑水。但我……我毕竟是从B组调过来想有点作为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还是想拼一拼试试。”
“谢谢鑫哥告诉我这些,但我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安稳日子过惯了。咱俩也算同病相怜,都是真想做点事的人。那你对《面孔》的改革,或者小组的工作,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我们可以先碰一碰。”
“有是有,只是……”郭鑫显得有些迟疑,似乎顾虑重重。
“我明白,鑫哥你有顾虑很正常。”池锦立刻接话,表明态度,“没关系,具体内容你不必现在告诉我。等回头我组织个讨论会,到时候只要你愿意在会上提出想法,并且支持我,带动一下气氛就好,我最怕冷场没人说话。”
见池锦态度真诚,不像来套话或者甩锅的,郭鑫点了点头,语气也带上了点同仇敌忾:“行。不瞒你说,另一票我确实投了你。因为我看咱们这养老院,放眼望去,真像一群躺平等退休的,就你一个还像个想干活儿的护工。”
池锦欲哭无泪:“护工就护工吧,只要你也别倒戈就行
。相信我,咱们试一试,总比不试强!”
郭鑫以为池锦已经有了主意,语气也轻松下来:“行,小池组长!那我回去整理一下,咱们讨论会见吧。”
送走郭鑫,池锦心里依旧没底。这个假期根本没能好好休息,更没心思思考什么改革大计。这种临危受命、被架上去的感觉糟糕透了。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她深吸一口气,决定去请教三位主编,哪怕是一向不对付的杜燕妮,她也得耐着性子去探探口风,汲取点经验。
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最靠谱、业务能力出众的陈以声,可当她兴冲冲回到办公室时,却发现这位爱岗如家的活阎王并不在工位。想起近日确实有传闻说他要升职,她不受控制地想象着他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编辑部的日子。
好像有点……不适应。
来不及多想,小池组长敲响了方唐副主编的办公室门。

第34章 .疲薪蚀骨
方唐人如其名,处事圆融,擅长人际关系,虽然业务能力不算顶尖,但总是笑脸迎人。听明池锦的来意和困惑后,她温和地笑了笑,给她倒了杯茶。
“小池编辑啊,别太有压力。小组长嘛,最重要的是承上启下,团结好同事。”方唐语重心长,“《面孔》的情况你也知道,纸媒式微是大环境,但我们月刊的调性和深度不能丢。日更嘛,要紧跟热点,但也不能失了格调。改革急不得,要先稳住人心。你年轻,有想法是好的,但要多听多看,慢慢来,遇到难协调的人或者事,可以来找我,我帮你沟通。”
她的话更多是安慰和鼓励,在具体业务方向和改革破局点上,并未给出太多实质性建议。
池锦陪着笑脸,心里却越发焦虑。
聊了不到十分钟,池锦礼貌告辞。在对面门口做足了心理建设,才去敲杜燕妮副主编的门。
杜燕妮业务能力极强,好大喜功,控制欲也强,两人过节颇多。
见到池锦,她挑挑眉,语气不咸不淡:“新上任的小池组长有何指教?”
池锦放低姿态,诚恳地说明了面临的困境和改革的迷茫。杜燕妮听完,嗤笑一声:“那帮老狐狸,就会耍这种小聪明。”
杜燕妮虽然不喜欢池锦,但对内容的追求和理想是真的。
她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地画着:“《面孔》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月刊要转型,不能只满足于小资情调,得切入更尖锐的社会议题,做深度,做别人不敢做的。内容、渠道、读者互动,三者缺一不可……”
她劈头盖脸地说了一堆,观点犀利,甚至有些激进,听得池锦头皮发麻,但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很在理,只是执行起来难度巨大。
最后,杜燕妮瞥了她一眼:“想法给你了,有没有魄力和能力去做,就看你自己了。别以为当个组长就是发发任务那么简单。”
池锦认真道了个谢,快步离开了。虽然她说得对,但池锦讨厌她,不想在这里多耗一秒钟。
最后,池锦才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情,站在了陈以声的办公室门外。她早就说过,在专业上,陈以声是她最敬重的前辈,也是她潜意识里遇到困难最想寻求指引的编辑。
陈以声似乎刚回来不久,大衣还搭在椅背上,正专注地审阅一篇稿子。见她进来,他抬起眼,目光沉静,用笔尖示意了一下对面的椅子。
池锦自认为何陈以声已经算得上熟络的同事,也勉强能称作朋友,此刻也顾不上什么客气,像棵被霜打蔫了的小草,垮着肩膀坐了下来,脸上写满了生无可恋。
“遇到难题了,小池组长?”他开门见山,早已明白她的来意。
池锦重重地点了下头,带着点委屈和哀怨,把自己的惶恐、不安以及和郭鑫的谈话、还有方唐与杜燕妮的建议都大致说了一遍。不过她隐去了办公室的勾心斗角,她不喜欢打小报告。
陈以声停下手里的工作,安静地听着,沉吟片刻道:一个意在守成,一个力求破局,都有道理,也都不完全。”
池锦开口道:“《面孔》的改革……也就是说纸媒的改革,在我看来都不应该是修修补补,而是重新塑造了。从前纸质月刊的存在意义是信息传递,但现在显然不是了,更倾向一种深度阅读体验和品牌标杆。”
“你是说纸媒变成一种象征符号?作为媒体人来说确实力不从心,但这也无可厚非。”他看向池锦,“小组长是她们主张的,我也确实没想到会是你在这个位置。是麻烦,也是机会。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推动一些事情,别总想着‘管’人,要学会‘激发’人。那些老编辑,并非全是混日子,他们经验丰富,人脉深厚,只是缺乏动力和新的目标。你需要做的,不是自己埋头苦干,也不是强行命令,而是找到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点,把他们纳入你的计划,让他们觉得有事可做,有价值可实现。”
池锦只觉得醍醐灌顶,下意识喃喃:“我……我做过最大的官就是寝室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带队伍……”
“我知道你有很多想法。这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
所以当时陈以声主动将她调入A组。只是如果池锦知道这事,说不定会错怪他的好意。
“如果我做错了呢?做的不好呢?”
“我以为在《面孔》打磨了这两年,你早已学会如何看待偶尔的失利。”陈以声轻声道,“就像你曾对别人说的,‘天塌了有这个学长顶着’。放心去做。就像你曾经相信的那样,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这句承诺比什么都有分量。
池锦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聚起光:“那我初步设想,打破固定栏目制,拿出部分版面做试点运行,这种思路可以吗?”
“可以。”陈以声点点头,“初期投入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试错。你需要做的,是把握方向,协调资源,清除障碍,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现在小组长,等你以后做了责编、副主编、主编,都是这样。”
他没有给她具体的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运作框架。
终于有了一把钥匙,替池锦打开一扇窗,让她看到了跳出琐碎管理和人际纠缠的另一种可能。
“我感觉我摸到一点儿门槛了。”
“今天能给我一个初步方案吗?”他问,回到了工作节奏。
池锦想起已经接单的兼职,难为情地摇摇头:“我也想稳扎稳打一些,也要和大家交流想法。周四开讨论会,那天我加班也会做完!”
“好。”陈以声应允,“那就去做吧。”
“我还有一件事想问,”池锦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直接开口,“最近编辑部有传言,说您可能要离开《面孔》,这是真的吗?”
陈以声也顿了下:“你听谁说的?”
“大概有半个月了吧。”
“就编辑部目前而言,没有收到任何人事调动的安排。”
池锦并不想听这么官方的回答,又问:“那您自己呢?有收到什么内部消息吗?”
陈以声没有想瞒她的意思,坦诚地摇摇头,又道:“池锦,专注于你当下应该做的事。无论未来是谁坐在主编或副主编的位置上,只要你坚持做正确的事,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就自然会获得应有的支持。”
只消一个下午,池锦就已经拟定出了初步方案。只是像她说的,她也像等到想法成熟一些再和上级汇报。她和小段简单商量后,师徒二人在A组小群里发布了周四上午召开讨论会的通知,诚恳邀请大家带着各自的想法前来交流碰撞。
段兴澈大大地伸了个懒腰,长吁一口气:“天老爷,总算理出点眉目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大家不配合。”池锦依旧忧心忡忡,“目前我只和郭鑫聊过,他看起来是真心想做点事的。”
“那也只能等到周四再看结果了,师父。”段兴澈揉了揉疲惫的眼睛说道,“下班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池锦看了眼表,这才发现距离下班只剩下一两分钟了,她连忙起身收拾东西:“不行不行,一会我还有要紧事。”
“哟,师父这是有约会啊?”段兴澈促狭地眨眨眼。
“你小子现在都敢打听起师父的私事了?”池锦脸不红心不跳地回怼,语气故作高
深,“不告诉你。”
“哎呀,师父对我一点也不坦诚。”
兼职遛狗的地点离公司出乎意料地近,就在大厦后身那片对外开放的绿地公园。池锦牵着那只活泼的柯基,做贼似的,总忍不住抬头望向钟心传媒那灯火通明的六层楼。其中,尤以《面孔》编辑部所在的十二层最为灯火通明。
幸而这公园位于公司背侧,与日常通勤的方向相反,也算是一种灯下黑。
一小时过得有惊无险。除了柯基突然对一只鸽子产生兴趣、差点拽着她冲进灌木丛这个小插曲外,总体还算顺利。
她成功避开了所有可能熟悉的身影,踩着渐沉的暮色,将意犹未尽的狗子安全送回家。
饥饿感适时地袭来,胃里空落落的。
她看着来之不易的四十块钱转账,左右脑激烈地互博着,要不要去吃碗面?真的很饿!可钱真的赚得很不容易。
最终她看着余额咽了咽口水,劝自己不如借此机会减减肥。
赚钱不易,尤其还撞上了倒休,真正的周一竟还在明天。
现在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池锦咬着牙,给自己排满了家庭作业。
周日遛狗,周二在家门口的地铁口发传单,周三硬撑着熬到后半夜,对着刺眼的屏幕,为两个大学生代做PPT,直到眼睛干涩发痛。
连轴转的疲惫像湿透的棉被,一层层裹上来,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终于捱到周四,白天任务同样繁重,她暗自决定晚上必须好好休息,缓一口气。
下班时,却遇到一位不速之客。

第35章 .独当一面
周四上午的讨论会,椭圆形的会议桌旁,稀稀拉拉地坐着一半多人,几位老编辑慢悠悠地端着茶杯进来,仿佛只是来参加一次例行公事的闲聊会。
看着众人漫不经心的样子,池锦深吸一口气。她站在白板前,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淡定一些。同为小组长的段兴澈坐得离她最近,只是还得由师父来掌局。
“各位编辑,上午好。”池锦清了清嗓子,“非常感谢大家能按时来参加这个讨论会。关于我们小组改革未来内容方向和协作模式,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她的话还没说完,一个老编辑就慢条斯理地开口了,眼睛都没完全从茶杯上挪开:“小池啊,不是我们泼冷水。改革改革,上面喊了多少年了?哪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折腾的还是我们下面干活的。要我说啊,现在月刊销量虽然跌,但也稳住了基本盘。何必呢?瞎折腾。”
段兴澈和池锦对视一眼。
只听立刻有人附和:“就是,现在流程都熟了,突然要大改,增加工作量不说,效果谁能保证?万一改差了,读者不买账,广告商撤资,这责任算谁的?”
郭鑫眼神闪闪躲躲。
池锦心里一沉,开局不利。段兴澈先开口道:“两位老师说的都在理。正是因为大环境不好,我们才不能坐以待毙。基本盘是会慢慢流失的,我们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点……”
小段说得有些急切,反而显得不够有说服力。
“新的增长点?说得轻巧。”资深编辑钱姐嗤笑一声,手指点着桌子,“热点追不上自媒体快,深度做不过财经周刊,我们的优势在哪?就靠你们两个小年轻空想几个点子吗?”
这话就有些刺耳了。段兴澈忍不住想反驳,被池锦用眼神制止了。她看到郭鑫想开口,但被旁边一位老编辑瞥了一眼,又有些犹豫地闭上了嘴。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尴尬沉默。池锦感到脸颊发烫,手心冒汗。她预想过困难,但没想过他们说的这么直接。三位副主编都不在,“小组长”只是个名头,这些老油条批评起他们俩来一点不留情面。
就在气氛几乎要凝固的时候,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至少她还在思考《面孔》的优势在哪里,而不是干脆躺下承认失败。”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杜燕妮不知何时倚在了门框上,双臂环抱,目光忿忿地扫过全场。她显然并不只是路过,而是在门口听了有一会。
她旁边站着陈以声,他没有进来,也没有出声。
几位老编辑下意识地坐直了些,脸上的轻慢收敛了不少。
不过杜燕妮并没有走进来,只是看着池锦:“池锦,继续。把你的具体构想和大家说一说。你们几个,一个接一个来说。什么都说不出来,别说在A组混吃等死,彻底从《面孔》滚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