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态稳,再加上技术比朱棣好,就算中途朱棣想要超越,也没成功。
最后海上游艇第一场比赛,以李世民第一、朱棣第二、赵匡胤第三为结局。
“你们两个明朝的小子,居然敢笑话朕,朕等着吃你们明朝的宴席!”得了第三名的赵匡胤气愤道。
要是没有朱标的语言干扰,他怎么也会得第二名,而不是最后一名。
“什么吃席?你该不会是想让我请你们吃饭吧?”朱棣纳闷道。
“嗯哼,所谓吃席……”赵匡胤冷笑着跟他们解释什么叫吃席。
朱标和朱棣脸色瞬间大变,朱棣惊怒不已:“不可能,我明朝才不会出昏君呢!想吃我们明朝的席,门都没有!”
要知道明朝后面可是他的子孙后代,还有他的大明江山,朱棣拒绝相信自家也会出胡亥、杨广、李隆基、赵佶等人那样的昏君。
“话别说的太肯定,要不然等你们以后摆席得多打脸啊。”赵匡胤道。
“那这岂不是说,你们宋朝的宴席吃都吃不完?”朱标貌似一脸纯良道。
赵匡胤:……他感觉心口.中了一箭。
明明想给旁人添堵,最后却把自己噎着了。
“可不,宋朝还有一顿宴席没吃呢。”李世民道。
“那可太好了,等宴席那天,我们一定全家都过来吃席。”朱标笑道。
对于赵佶、赵桓、赵构等昏君,身为后世人的他们自然极为不齿。
就是赵匡胤身为宋朝老祖宗,难免也跟着受到伤害。
“我去问了一下店主,游艇比赛可以重复参加,不过由于游艇数量有限,还请大家分配好游艇。”李世民道。
“海上游艇比赛居然可以重复参加,太好了!”
“店主,今天过后,游艇会消失吗?”墨子和鲁班等人问史诗道,眼中有着祈求。
“今后山海阁会停留在海面上一段时间,游艇并不会消失,不过今天过后,你们再玩游艇可就得不了积分了。”史诗道。
也就是说游艇比赛的积分是限时的。
“就算那样也很好。”墨子和鲁班等人感兴趣的是游艇本身。
其他人听说过后游艇会保留,也跟着高兴起来,“太好了,这样以后就能在海面畅玩了。”
“不过还是要小心,毕竟海中的大家伙可不少。”
“也是,海上不比陆地,到时候逃都没地方逃。”
虽然游艇特别好玩,可是大家都没有失去警惕之心。
“店主,你手中有没有比游艇更大的船?”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问道。
众人声音突然一静,因为问出这话的人是朱元璋。
看到他,史诗笑容微微收敛了点,“比游艇更大的船我当然有。”
“那这些船都是从哪儿来的?我观它们的造型,和中原的船只很不像。”朱元璋神情凝重道。
他已经知道山海阁的食客和饭菜可以跨越时空,可是他实在没办法让自己相信游艇那样的船只,是由他们中原制造出来的。
因为他下过禁海令,一度让船业也跟着萧条起来,现在看到做工精良,巧夺天工的游艇,心里涌起深深的忌惮。
要是游艇是他们未来的中原所造还好,可要不是呢?
身为开国太.祖,朱元璋此时深深的居安思危。
“你猜的没错,这些船只的确不是中原所造,它们的科技全都起源于国外,在未来中原就算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最开始步步落后于西方,只能奋力追赶。”史诗道,到最后有些冷笑。
“你说什么,哪个西方?”朱棣震惊道。
“还能是哪个西方,我们中原自古以来被称为东方,西方自然是海峡另一边的国家们。”
“你们可知就在同样的时间,你们明朝还在闭关锁国,对天下大势充耳不闻,海峡另一边的西方早已大力发展科技,即将颠覆世界格局。”
“不过对于你们明朝来说,好消息可能是后面还有一个清朝做垫底的,以至于并不是你们明朝未来迎来西方的炮火,国门被迫打开。”
“什么清朝什么西方,你都给朕仔细说清楚!”朱元璋忍不住道。
他这边才刚开国呢,就已经得知下一个取代明朝的朝代,这让他怎么忍受得了。
“朕明明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我明朝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朱元璋很不解。
“外戚、阉党,还是文人?”朱元璋心里猜测道。
“说起这个,原因之一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因为明朝灭亡的部分原因是因为皇朝宗室。”说起这个史诗就感觉很讽刺,明明朱元璋千防万防,吸取前面朝代们的教训,依旧没办法把自己的明朝传承下去。
“宗室?明朝怎么会亡于宗室的?难道是那些宗室起兵谋反了?”刘彻猜测道。
“应该不至于吧,越往后的朝代王爷权利就越小,就算一些王爷不老实,总不可能一群王爷都不老实,真要那样,明朝只怕撑不了那么久。”赵匡胤道。
从汉朝到宋朝,不光皇后及后宫的权柄被不停的削弱,和帝王同宗的王爷们更是。
“朕,有打算把儿子们分封出去,让他们镇守四方的打算。”朱元璋沉声道。
众人纷纷看向他,不敢置信,“为什么?”
分封制,都多少朝代没见过了。
“因为儿子们比武将可靠。”朱元璋沉声道。
“所以未来他朱家子孙也弄出西汉七国之乱、晋朝八王之乱的事情了?”众人神情凝重,就连朱元璋心头也猛地一跳。
朱棣更是心头发紧,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这个,你们实在太高看明朝宗室了,他们搞垮明朝的手段是:生孩子。”说着史诗看向朱棣这位明朝大名鼎鼎的“养猪达人”。
“什么?生孩子不是好事吗?”朱元璋忍不住道,他并不是说什么反话,而是真这么觉得。
史诗和时修看向他,“你能不能跟大家说说你对皇室宗亲的待遇?”
“皇室宗亲的爵位,在明一朝,永远不变。”朱元璋道。
他隐隐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而其他人,看朱元璋,极其的不敢置信,尤其是刘彻,“救命,居然有人跟朕推恩令反着来的政策。”
如果说刘彻的推恩令是一层层的削弱藩王,那朱元璋就是为藩王们保驾护航。
刘彻只是一想,就感到窒息。
“确定了,老朱不会算账。”
朱元璋:“……”
“如果明朝的宗室待遇优厚,生子众多,那还真有可能拖垮明朝。”刘彻道。
朱元璋不服,“怎么可能?”
他打从心里抵触这个可能,对于史诗和刘彻的话不以为然。
“你膝下现在有多少子嗣?”刘彻问朱元璋。
“几十个吧。”朱元璋骄傲道,毕竟他可是有那么多儿女的。
“那好,你问问店主明末皇室宗亲数量有多少。”
刘彻丝毫不急,一步步引导朱元璋道。
“这……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莫非我明朝宗室人口有数万之多?”朱元璋皱眉道。
要是数万宗室的话,那的确不怎么行。
“明末的话,宗室数量最少数十万,甚至还有人说明末的宗室数量有可能达到百万。”史诗道。
后者没有详实的数据支持,前者却是有的。
“什么?数十万,百万?”就是希望自己子孙满堂的朱元璋也被这两个离谱的数字震住,他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朱棣更是呼吸一窒,毕竟明朝都是他的子孙后代,那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宗室,肯定九成都不是他的血脉。
一想到未来朝堂每年需要供养数十万甚至百万的皇室宗亲,朱棣就忍不住眼前一黑。
就在这时,朱高炽比朱棣先一步倒下,因为朱高炽比朱棣更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儿子!”朱棣被吓了一大跳。
“数十万乃至百万待遇不变的皇室宗亲,好家伙,明朝的财政还好吗?”刘彻等精通计算的帝王们目瞪口呆道。
“后世有人说到了明末,皇室宗亲的供养几乎占据每年税收的一半,严重的拖垮了明朝的财政,当然这个数据有些夸大,也是按照宗室待遇不变算的,事实上后来的明朝帝王明里暗里都削藩过。”
“距离当朝帝王血缘越远的宗室待遇越差,有时候甚至不如百姓,跟帝王关系越亲近的宗室待遇越好,很多时候能远超朱元璋时定下的规定,可就算这样,宗室在每年税收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是事实,就算没有过半,最起码十分之一还是绰绰有余的。”史诗道。
“那些宗室对大明江山有什么贡献?要不然每年的税收岂不平白花在他们身上了?”刘彻感觉受不了道。
朱元璋心头加速跳动,“那些宗室享受了如此优厚的待遇,自然要保卫大明疆土的。”
就算那是他的血脉,朱元璋也知道光拿钱不干活不行。
却不想话落,史诗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朱元璋在世时分封诸侯王的确是这个打算,只是后来的事情和他计划的事与愿违而已。”
“店主!”朱棣忍不住出声打断史诗,因为他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不能再让店主说下去了,要不然他的老底只怕全都被抖光了。
朱棣跟朱元璋和朱标撒谎的时候,并没想过史诗会知道这么多。
现在他心里只有后悔,说不出的后悔,要是早知道败露的这么快,他还不如早点跟自己亲爹坦白,现在好了,他越欺瞒,他家老爷子得知真.相后就越生气。
“老四你什么情况,让店主继续说。”朱元璋看着朱棣神色不善道。
只怕店主接下来的内容,对老四极为的不利。
什么事情能让已经成为帝王的朱棣如此忌惮?
“后来明朝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皇室宗亲的生存状态。”
“如果说朱元璋时期的宗室好歹干点活,那朱棣及以后的皇室宗亲们就连活都不干了。”
“这件事还要从明朝的第二个帝王朱允炆说起。”
“什么?明朝的第二个帝王居然是允炆?”朱元璋和朱标震惊道。
朱棣低下头去,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果然,朱元璋当即抓住他的胳膊,“朱老四,来说说你侄子的皇位怎么落在你手里的吧!”
朱标也欲言又止的看着朱棣,知道儿子朱允炆只怕没得善终。
“呜呜,父皇,你不知道朱允炆登基以后下手削藩有多狠,他根本就是想对我们斩尽杀绝,周王被他贬为平民流放到了蛮荒之地;齐王被软禁在京师;代王被废掉并囚禁……湘王和全家自.焚而亡,就连我把孩子们送到他眼皮子底下,朱允炆依旧没打算放过我这个叔叔,我实在没办法了才起兵,不信你可以问店主。”朱棣呜咽不已道。
史诗既然知道未来,一定也可以会为他作证,毕竟那些事都是真的。
“这……”朱元璋和朱标原本还很生气朱棣有可能夺了侄子的皇位,却没想到朱允炆对亲叔叔们下手这么狠。
“若真是如此,那的确是允炆那孩子对不住你们。”朱标眸光黯然道。
“店主,这小子说的是真的吗?”朱元璋则看向史诗。
史诗嗤笑,“朱棣避重就轻,也算是真的吧,虽然朱允炆脑子不太好使,被文官们耍的团团转,可是在削藩这事上,他做的还是不够狠,居然没有斩草除根。”
“店主,你这是什么意思!”朱元璋脸色猛沉道,他本来折了那么多儿子,已经很不是滋味了,却不想史诗反而冷嘲热讽。
“我说你那些儿子真要死了,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拿齐王举例,有史记载他几年时间就杀了四五百人,下至百姓,上至官员,性情极为残.暴。①更不用说强抢民女、杀人取乐、大兴土木、贪污受贿、土地兼并②是你儿子们的基本标配,他们非但不会如你所想拱卫大明,反而会肆无忌惮的祸害江山社稷。
因为朱棣是藩王造反登基,上位后没了削藩的底气,就只能夺走他们的兵权而厚待,藩王们光吃不干活,且待遇优厚,可不就使劲的生孩子,为大明贡献更多的宗室祸害。
而朱棣这种行为也被后世戏称为‘养猪’,只是别人养猪好歹能宰来吃肉,你们明朝的猪王们,只会吃别人,让天下百姓们尸骨无存。”
说起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史诗极为的不屑,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堪称恶行累累,可偏偏他们因为其出身,还活的极为滋润。
这也难怪他们肆无忌惮,因为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人都在包庇这种罪行。
这些事难道朱元璋不知道吗?不,史诗说的齐王罪行,朱元璋生前就知道,这些事情还是他自己写进《御制纪非录》的,本意是为了告诫后世子孙不要像齐王等人那样作恶多端。
可问题是朱元璋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只有轻飘飘的责骂,而没有实际行动,就算他的初心再好,也不会有任何人听,说不定反而会成为某些皇室宗亲作恶多端的灵感来源,因为他们不用付出代价。
“够了,朕的儿子们也是你配指责的!”朱元璋听史诗说完,刺耳不已,怒不可遏道。
儿子们的所作所为让他觉得丢尽脸面,可是更让他生气的是史诗对自己儿子们所作所为的指指点点。
史诗是什么身份,他儿子们又是什么身份,就算他儿子做错了,也不是史诗配评价的。
“强抢民女、杀人取乐,甚至杀害官员,天,明朝的皇室宗亲们怎么这么无法无天啊?”赵匡胤等宋朝帝王们震惊了。
“要是一个人这样,还能说个人的问题,可要是一群人这样,就是制度的问题了,难道是明朝的律法制度不行?”李世民纳闷道。
“好家伙,真是大开眼界,要是不看明朝的贡献,光是明朝的皇室宗亲,就可以堪比晋朝的王爷们了。”
他们只觉得大开眼界,朱元璋却觉得面子十分挂不住,“朕的儿子们怎么可能是晋朝司马家的王爷们能比的!”
朱元璋很生气,生气别人拿晋朝的王爷们跟他的儿子们比,他也知道他儿子们做的不对,可是他就是不想听到别人说自己儿子们的坏话,哪怕那是实情也不行。
“明朝的宗室,是可以凌驾在律法之上的,明朝的律法只对官员和百姓们有用,到后面,就变成只对百姓有用了。”史诗道。
毕竟官员们就算比不了皇室宗亲,也比普通百姓强多了,到最后,是百姓们扛下了所有。
“你这样纵容自己的子孙后代为祸天下,你明朝不被灭亡才怪呢。”众人对朱元璋道。
“我穷苦人家出身,当过和尚讨过饭,好不容易富裕起来,想对自己子孙好点,不想他们再走我的老路,我有什么错!”朱元璋悲戚道。
因为他尝过最苦的滋味,不想让自己的子孙也经历那些,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了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其他朝代的人听说朱元璋的身份以后,却是极为震惊,“什么,老朱你当过和尚和乞丐?”
“乖乖,朕以为自己的出身在历代帝王里已经够低的,没想到你比朕的身份还低。”刘邦震惊道,跟朱元璋比起来,他好歹家有余财,有官职有地,不像朱元璋最穷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这是不是就是物极必反?因为老朱受过穷和饿,所以为子孙后代也很考虑这一点,却不知他的子孙没有经历过他的苦,并不会珍惜这些唾手可得的一切。”
朱元璋眼眶忍不住酸涩,他疼惜自己的儿子们,可也爱重大明江山,知道这两者未来关系非但没有融洽,朱元璋悲极反怒,“朱老四,我让你养猪!”
说来说去都是朱棣的错,要不是朱棣,他们以后也不会生那么多,以至于拖垮了大明财政。
有朱棣这个现成的出气人选,朱元璋可不会把气憋在心里。
“大哥救我!”朱棣立马跑向朱标。
朱标犹豫一瞬,还是选择护住朱棣,“父皇,这件事老四纵使有错,根子也不在老四的身上。”
“老大你让开,今天我非得好好收拾他不可,他居然还敢对老子撒谎。”朱元璋发狠道。
本来他就觉得自己把皇位传给朱棣不对味,谁知道朱棣的皇位是抢了侄子的,更不用说朱棣的所作所为还让其他人看了他们明朝的笑话。
“老四,你自求多福吧。”朱标对朱棣叹气道。
朱棣摇头,却不敢再跑,因为他大哥是他最后一道屏障。
朱元璋抓住了朱棣,却因为大庭广众之下,他想了一下,把朱棣带去其中一个包间收拾,毕竟再怎么样朱棣也是皇帝。
朱标和缓过来的朱高炽自然也没了比赛的心情,赶紧跟去注意情况。
因为这事,哪怕做好了准备,明朝在海上游艇的比赛上也没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