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别说了,现在他只觉得啪啪打脸。
“都什么时候了,还弘扬国威呢,肯定是赚钱要紧!”朱元璋磨牙霍霍道。
一想到自家明明都赶上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分很大一杯羹,而他们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错过,心里的滋味别提多难受。
“父皇,儿子这边好说,你那边是不是也要开海禁了?”朱棣眼睛转道。
“我已经知道闭关锁国意味什么,不过开海禁一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能一蹴而就。”朱元璋咬牙道。
他绝不要落后挨打!从来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哪能让别人打他。
“我们这边虽然不闭关锁国,但也没多重视海上,哪能想到海上未来的航行工具会这么强。”李世民深呼吸道。
闭关锁国是明朝的错,可是他们所在的朝代,也没多少重视过海上的一切。
“在未来,战争不止有陆战,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增加了海战和空战,海洋和天空也会成为人们决斗的战场。”史诗道。
“海战?感觉海战好歹还能想象得出来是什么样,空战就是真的一点也想不出来了。”众人惊诧道,忍不住抬眸看向无垠的天空,没想到天空未来也会有成为战场的一天。
“这就是店主说的步步落后吗?因为中原前期的积累不行,后来遭受重创,让中原元气大伤,哪怕后人努力追赶也吃了太多的苦头。”说着众人情绪忍不住低落。
“可是反过来,若是我们能在前面为后世一步步积累,那后世一定不会落得被动挨打的局面。”李世民为众人鼓劲道。
“说的是,我们不是早就决定好了吧,不管哪个朝代,都大力发展科技,千百年以后,也许我们的朝代会消亡,可是我们的科技却依旧能造福后人。”赵匡胤道。
朱元璋、朱棣:“……”
“朕不想让明朝灭亡。”朱元璋诉说自己最淳朴的心愿。
因为他们明朝居然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了,最关键的是,他们是帝制瓦解倒数第二个朝代。
时间距离的如此近,几乎他们大明刚完,世间就再也没有了皇帝,这让刚得知不久的朱元璋如何能受得了。
“老朱的王朝到底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难怪会如此不甘呢。”
毕竟其他朝代好歹知道自己还有垫底的,至于明朝,哪怕知道了清朝,也不想要那样垫底的。
“纵容宗室、闭关锁国,还有什么,是我大明覆灭的原因?”朱元璋猛地看向史诗道。
他想改变大明灭亡的命运,为此需要知道更多未来。
“你还是先一个个来吧,一下子全来,我怕你吃不消,而且这样阻力更大。”史诗道。
“阻力?朕倒要看看有谁敢拦朕。”朱元璋冷笑道。
在他的朝堂敢反对他政策的人,早就投胎一大堆了。
朱元璋堪称杀神,史诗自然不怀疑他的话。
不过史诗还是想看到朱元璋更多的态度。
这么说吧,在看到邮轮前,宗室子孙们还是朱元璋的心头宝,哪怕知道他们未来会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未来会极大的拖垮明朝财政,朱元璋依旧没下定决心,可是看到邮轮,朱元璋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敌人太过强大,他们明朝的宗室却还在贪图享乐,什么都不干,跟猪一样养着,两者对比如此强烈,终于促使朱元璋下定决心。
如果只是明朝内部问题,还不足以朱元璋下定决心,可是外界的危机,已经容不下朱元璋继续善待他们。
究竟是选择他们,还是大明?朱元璋身为帝王,自然选择大明。
只有大明在,他的子孙就在,大明没了,他的子孙估计也都活不成。
朱元璋咬牙,“等回去,朕把养宗室的钱全都用来发展科技。”
他也是没办法,但凡还能从百姓和官员们身上榨出一点油水,他也不至于动自己子孙们的钱。
“那我这边,也放开郑和和西方的交易了,这次的海上丝绸之路,我明朝绝不能再错过。”朱棣坚定道。
他不想后人提起大明海上丝绸之路时满是遗憾,他想让他们心里充满骄傲和自信。
“是,陛下,郑和一定幸不辱命!”郑和激动的领命道,他知道自己的未来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也要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李世民等人道。
从这一刻起,尽力为后世子孙留下更多东西,成为众人心底的共识。
巨大的邮轮伫立在海面,就像不同的朝代一样,驶入未知的前方。
“父皇?”就在朱高炽在山海阁陡然发现红薯、玉米、土豆三种高产作物,高兴的不行时,他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他扭头,看到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身影。
“你是……瞻基?!”朱高炽看着对方猛地睁大眼睛。
对方比他儿子朱瞻基大了不少,考虑到山海阁的特殊,对方很有可能是长大后的朱瞻基。
“父皇……”朱瞻基看着朱高炽直恍惚,因为他的世界朱高炽已经离世多年。
朱高炽却很高兴,就要过去朱瞻基身边。
这时,旁边突然传来一句,“原来朕以后真把皇位传给老大了。”
朱高炽、朱瞻基:“……”
众人:“……”好家伙,没想到朱棣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真有换太.子的心思。
“朕觉得这孩子挺好的。”朱元璋不满的看向朱棣,虽然朱高炽和朱棣性格很不像吧,不过到底是孙子,朱元璋对孙子没有儿子们那么严苛。
朱瞻基这才看到旁人的存在,看到朱棣,他不禁睁大眼睛,不敢置信道:“爷爷。”
“哎,孙子!”朱棣高兴应道。
就像朱元璋对朱高炽有滤镜一样,朱棣对朱瞻基这个孙子也有滤镜,一改对儿子的嫌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朱瞻基看着眼前的一切,脑子有些糊涂。
朱棣连忙跟朱瞻基科普,这让朱瞻基别提多震惊。
“世上居然还有别的我……父皇和爷爷也还活着,这……”朱瞻基一时半会消化不了这个消息。
“别叫他父皇,他在朕这边还没登基呢。”朱棣撇嘴道。
“好了,还是进去边吃边说吧。”朱高炽赶紧招呼儿子道。
“对对,先进去吃饭吧,山海阁最近出了一道朕特别喜欢的菜。”朱棣道。
“什么菜?”朱瞻基下意识好奇道。
“那道菜名为北京烤鸭,北京是咱们都城以后的.名字。”朱高炽小声跟朱瞻基道。
朱瞻基了然,从名字看,这是一道他们北平的特色美食。
“什么北京烤鸭,分明是朕的南京烤鸭!”朱元璋翻白眼道。
朱棣嘿嘿一笑,“都一样,都一样。”
“一样个屁。”朱元璋很生朱棣的气,不过却不会跟烤鸭过不去。
因为他很喜欢吃鸭子,最初的南京烤鸭,就是宫廷御厨为了讨他欢心变着法弄出来的,只是后来朱棣迁都到北京,把烤鸭带过去,最初的南京烤鸭就变成了北京烤鸭。
而随着历史变迁,未来的北京烤鸭和他们最初喜欢吃的烤鸭也有了一些不同。
朱瞻基被带进来,顾不得打量山海阁的布局,就被爷爷朱棣按到位置上。
“店主,给我们上一份北京烤鸭。”
“噗,朱棣,你孙子来了,不为他单独点一份北京烤鸭吗?”其他食客笑道。
“不用了,烤鸭吃多了容易腻。”才不是因为抠门呢。
就在朱瞻基疑惑中,北京烤鸭被端上来。
除却主盘的一大盘已经被片好的鸭肉外,还有几碟配菜。
主盘内的烤鸭肉被整齐码好,朝上的一面是鸭皮,被烤制的色泽红艳,还有恰到好处的焦黄,闻着喷香。
朱瞻基作为朱家子孙,北京烤鸭是一道宫廷菜,他对于烤鸭片并不陌生,倒是配菜让他有些不明所以。
“这是春饼皮、甜面酱、黄瓜和葱丝。”朱棣给朱瞻基介绍,说着他拿起一张薄的可以透光的春饼皮,等春饼皮展开,朱瞻基发现春饼皮只有巴掌大小,十分的圆润。
圆形的春饼皮在朱棣手中摊开,随后朱棣用小刷子蘸取一些甜面酱抹在饼皮上,等甜面酱抹好以后,朱棣又用筷子夹了两片已经片好的鸭肉,随后又分别夹了两根黄瓜丝和葱丝,最后直接把饼皮一合,做成卷状。
“就是这么简单,学会了吗。”说着朱棣把自己做好的北京烤鸭送进自己嘴里,哪怕已经不是第一次吃北京烤鸭,他依旧为这种味道折服。
春饼皮软韧和黄瓜的清脆,还有甜面酱和葱丝调味,搭配着中间的鸭肉,一下去除了烤鸭本身的油腻,让人百吃不厌。
朱瞻基学着朱棣的样子也做了一个,尝到北京烤鸭味道的瞬间,他眼睛当即一亮,“这北京烤鸭味道比我在宫里吃到的烤鸭还要好吃。”
“而且为什么只是多加了一层饼皮、甜面酱、黄瓜和葱丝,烤鸭就再也没有之前的肥腻?”朱瞻基有些不解。
他平时也喜欢吃鸭子,尤其是烤鸭,可是喜欢吃鸭子的人都知道,一整只鸭子,刚开始的时候吃的是真好吃和香,可是等到最后,烤鸭的肥腻感会占据上风。
不像北京烤鸭,朱瞻基最先尝到的是甜面酱的味道,还有别的配菜,反倒是烤鸭的味道,让他后知后觉。
不过只要有心,还是能品味到烤鸭本身的味道,朱瞻基仔细品味了一下,发现那些鸭肉都没有一点骨头,全都是肉,可以让人放心大口的吃。
就在朱瞻基吃完一个北京烤鸭,想再包一片,低头看去,却发现就在他吃东西的片刻,盘中已经空了。
春饼皮、黄瓜和葱丝已经精光,只剩下少许的甜面酱和廖廖几片鸭肉。
不是,他那么多份量的北京烤鸭呢?
就在朱瞻基疑惑间,一根筷子从旁边伸来,夹走他仅剩的鸭肉之一,朱瞻基下意识顺着筷子看去,发现筷子的主人是朱元璋,哦,原来是太.祖啊,那就没问题了。
“烤鸭本身的味道就很绝,吃起来外酥里香,不加饼皮也很好吃。”朱元璋吃的津津有味。
说实在的,不加饼皮等配菜的烤鸭,才是他喜欢吃的原汁原味的烤鸭。
好在山海阁的味道没有让人失望过,明明都是一样的烤制方法,山海阁做出来的烤鸭就是香。
就在朱瞻基转眼间,盘中仅剩的鸭肉也被人夹走。
朱高炽看着有些茫然的儿子心有不忍,“父皇,我们再要一盘北京烤鸭吧。”
“要什么要,北京烤鸭尝几口就行了,有买北京烤鸭的钱,都够我们全家吃顿好的了。”朱棣道。
北京烤鸭是中级饭菜,价格是十金,不过老朱家的人讲究实惠,他们最常点的是一金的初级饭菜。
怎么说呢,反正他们是没感觉出来初级饭菜和中级饭菜的区别在哪。
“难道北京烤鸭的价格很贵吗?”朱瞻基疑惑。
“可不是,一份十金呢。”
“十金,感觉也不贵啊。”朱瞻基道。
话落,朱元璋和朱棣当即扭头看向他,“怎么,你很有钱?”
“我……”朱瞻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传到他那一代,我大明正是蒸蒸日上之际,算下来他确实比我们有钱。”朱高炽赶紧道。
“也是,你毕竟都是咱们明朝第五代帝王了。”朱元璋看着朱瞻基神色有些复杂道。
“所以父皇,我可以再买一份北京烤鸭吗?”朱瞻基小声问朱高炽。
朱高炽忍不住咳嗽一声,“那什么,多来几份。”
“好嘞。”
“其实我觉得北京烤鸭尝尝味就行了,就算有配菜中合,一整只下来也得腻。”朱元璋道。
“不错,既然孙子你有钱,与其花费到吃食上,不如借给爷爷点。”朱棣指.尖摩挲着下巴道。
他刚才眼疾手快,已经过了北京烤鸭的瘾,对于北京烤鸭自然不再心痒难耐。
还没吃过瘾的朱瞻基:“……是,儿孙遵命。”
其实他心里倒也没多抵触,毕竟爷爷的皇位肯定会给他父皇,他父皇肯定会把皇位给他,算下来他帮的是自己。
“对了父皇您的身体!”想到什么,朱瞻基脸色大变道。
“我的身体?”朱高炽不明所以。
“对,您继位不到一载就驾崩了。”朱瞻基对自己父皇的身体实在不放心,万一他爹提前驾崩,他的皇位也悬了。
“一载?也就是说朕死了不到一年,他就跟着一块去了!”朱棣忍不住大脑充血道,除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心外,还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
他红着眼睛看向朱瞻基:“你父皇他是怎么没的?”
“好像是因为体胖,再加上积劳成疾……”朱瞻基还没说完,就发现自己爷爷朱棣的神情变了。
而他父皇,更是浑身紧绷,连冷汗都流了下来。
“朱高炽,老子平时叫你减肥你不减,最后好了吧,你居然跟你爹我前后脚!”
朱棣气急,当即就想脱鞋子抽朱高炽,还好被朱标拦下,“老四你冷静点。”
“我冷静不了!”朱棣眼红悲愤道,他平时是挺嫌弃这个儿子的,觉得他跟自己不像,可是这不代表他知道儿子英年早逝会不难过。
“减肥,你必须减肥!”朱棣恶狠狠的看着朱高炽道。
“好,我减,父皇您别生气。”朱高炽浑身颤抖,却没有选择躲避,因为他知道朱棣生气也是为了他好。
而他也被自己的“命不久矣”吓到,毕竟没人想英年早逝。
“这还差不多。”见朱高炽表态,朱棣心里的气稍微消了些。
在场除了朱高炽外,还有一个人也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不过他到底还是没有躲过去,只见武曌和李治看向李显道:“显儿,从今天开始你也开始减肥。”
“哎,好好。”长相同样富态的李显忍不住擦汗道。
“对,忘了体态太重也会影响寿命了,耶耶你从今往后少吃点吧。”李裹儿对自己亲爹道。
“我的死并不是因为胖啊……”李显弱弱的为自己反驳道。
他父皇李治一点不胖,结果跟他一样,也是五十多岁就没了。
“就算减肥显儿那孩子也不能断山海阁的食物,我和你阿娘吃山海阁的饭菜,觉得身体舒服多了。”李世民对李治道,听到李显的话,他眸光有些黯然。
因为李显的死还真不是因为胖,而是因为他们家族的遗传病,所以之前他们才没把李显的胖放在心上。
不过朱高炽的死,的确跟胖有很大的关系,别说朱元璋、朱棣、朱瞻基几个,就是朱高炽自己也不会再放纵自己,因为胖真的会影响寿命。
“那我以后就只吃素的吗?”朱高炽问道。
“吃素不减肥,寺庙里面的和尚都吃素,也没见他们有几个瘦的。”朱元璋翻白眼道。
要知道他可是过来人,当和尚那段时间活的还挺滋润。
“就是啊,为什么光吃素还会胖啊?”朱棣等人不解。
“因为只吃素会让体内营养失衡,减肥期间应该荤素搭配,而不是不吃肉,而是要少吃,除此之外就是迈开腿。”史诗道。
结果她说的两点,都正中朱高炽的死穴,因为朱高炽是出了名的好吃和不爱动弹。
朱高炽只觉得眼前一黑,觉得未来一片黑暗。
“原来如此,不就是动起来吗,这好办,从今天我就把他当成手下的兵操练。”朱棣道。
与其让儿子短命,还不如他狠狠心。
听他这么说,朱高炽腿都软了。
朱瞻基不敢抬头,生怕亲爹想起他这个罪魁祸首。
其实心里发苦归发苦,朱高炽却没迁怒朱瞻基这个儿子,毕竟最大的问题是他本身,朱瞻基也不是危言耸听。
“瞻基,你不是有钱吗,可以买一些玉米、红薯、土豆的种子回去。”定下今后减肥的计划,朱高炽叮嘱朱瞻基道。
“那些是什么东西?”朱瞻基好奇。
“那可都是好东西,谁能想到外面的世界有那么多好东西呢。”朱棣神色复杂道。
因为郑和下西洋,最后却和那些东西擦肩而过,对比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朱棣真切觉得自己大错特错。
“当年元末的时候,朝廷要是有土豆、红薯、玉米什么的,只怕就没今天的朱元璋了。”朱元璋叹道,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儿。
要是土豆、红薯、玉米早点传入中原,元末局势稳定,只怕他再有能耐,也颠覆不了朝政,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
可要说朱元璋心里全是庆幸,那也不是,因为曾经亲人离世的痛苦是他心底的一道难以言喻的伤疤,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谁会造反啊。
“有了那些东西,也不知我大明能不能延续下去。”朱元璋眯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