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辛夷说的直白又真实。
夏紫薇的脸顿时就白了。
见给小孩吓住了,陆辛夷也不说话了,两人坐在车上,阿柴赶车,往刘家村去了。
几天没来,刘家村这边的地全部都按照陆辛夷的要求搞好了。
地里的土块都被碾碎了。
看到陆辛夷带着阿柴来了,老两口赶紧过来“东家……”
陆辛夷嗯了一声“这两天感觉如何?”
“不能再好了。”老王头道“感觉就又回到了之前在村子里的生活,不,比在村子里更好。”
毕竟不担心吃的问题,东家不会让他们饿着的,只要将地伺候好就行。
陆辛夷拿出自己买的各种种子。
“这是一些菜种子,找块比较肥沃的地种下。”
王婆子立刻上前接过,种地老头子在行,种菜还得是她来。
“东家放心,等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种。”
陆辛夷“傍晚是来不及的,我走之前让你们烧的粪土在哪里,带我过去。”
王婆子点头,带着陆辛夷来到烧粪土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陆辛夷道“这几天你再多烧几块,每块地最少烧个三块。”
烧粪土是农民发现最早的农用肥料之一。
一般会用鸡鸭羊牛的干分辨或者有很多腐烂叶子的土,都挑来集中一块,然后包在草里捆扎好,埋上土,但要留缝隙通风,不然烧不起来。
点燃火之后,还不能一下子烧没了,要慢慢的熏着烧,有的会弄的,一天了里面还冒烟呢。
这一天的时间里,产生的高温不但能将土壤里的虫卵全部熏死烫死,还能将粪便、草木灰以及土三合一,成为最常见的肥料。
在种植的时候,条件允许的话,会先在每一个坑里浇发酵稀释过的粪水,等粪水渗入土里后,撒种子,然后抓一把这样的三合一土盖上就基本差不多了。
再施肥,就要等种子发芽了。
“老王头,你去挑一担水来,王婆子,你再去每家或者借或者买一些草木灰来。
老王头烧的有些不合格,不是不会,而是动物粪便放少了。
两人领命而去。
怀林怀秀跟着村子里的孩子们挖野菜去了,还没回来呢。
自从贵叔说要马兰头以及嫩的蒲公英芥菜等野菜后,村子里的孩子们就没个停歇了。
这些野菜也就这个季节吃,再过几天气温一升高,就老了,不好吃了。
“东家,回头宝塔村那边是不是也要这么烧?”阿柴问。
他爹不在这里,那肯定就是在宝塔村。
“嗯。”陆辛夷道“这样烧,能杀死土壤里的虫卵,减轻虫害,还能给土地增加肥料,一举两得。”
还有套种那些,不同的植物套种在一块地里,不仅不影响收成,反倒还能相互成就。
不过她现在不种地,也就用不上,至于村子里的人,她暂时不打算教。
毕竟有些东西,她这个明显是外行的人说起来也没人会相信,又何必给村民增加谈资?
不如等她辣椒种植成功,有了说服力后再来说。
村民们愿意试试就试试,不愿意也不强求。
不一会儿两人就回来了,可见他们跟村子里的人相处还是不错的。
陆辛夷用锄头将土扒拉开,中间一个坑。
然后将草木灰放进去,再让老王头把水倒进去一半,然后将土往上盖,然后揣。
没揣几下胳膊就算了。
老王头赶紧道“东家,就这么揣吧,我来。”
陆辛夷让贤。
等土都揣黏住后,达到能揉泥巴的程度就差不多了。
陆辛夷蹲下,也不嫌弃脏,双手抓了一大块泥巴,两只手就跟搓汤圆似的,搓出一个半大的长球出来,对二人道“就这么搓,先搓一百个。”
两人照做。
他们搓一个,已经洗干净手的陆辛夷就拿起一粒种子放进去,阿柴看了会儿,也不敢放籽,也就搓圆球了。
很快,她身后就放了一排了。
至于夏紫薇,已经跟着贵叔去看杀羊了。
等贵叔将货物装上车的时候,地里已经有不少圆球了。
陆辛夷将西瓜冬瓜葫芦南瓜都分开,并且做了记号。
贵叔在那喊“东家……”
陆辛夷回头,然后对阿柴道“你跟贵叔回去,我跟紫薇等下可能要去一趟宝塔村,要是我们没回来也不用担心,提醒贵叔问下诸京暑的事,桂姨能办就让她办了,不行等我回去。”
“知道了东家。”阿柴起身,用桶里剩下的水将手洗干净后道“东家,我先回去了。”
“去吧。”陆辛夷头也不回的道。
夏紫薇也走了过来,见好玩,也开始搓泥巴,陆辛夷没阻止。
于是一上午的功夫,搓了差不多三百个球,夏紫薇的手都红了。
老两口已经干习惯了,倒还好。
怀秀已经在做饭了。
虽然借住在村长家,但他们自己在地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灶台,一般都在这里自己吃饭。
对陆辛夷跟夏紫薇来说,都能接受,野炊嘛。
中午的蔬菜就是两个人挖回来的野菜。
但因为是怀秀做的饭,不舍得放盐跟油,再嫩的野菜也不太好吃。
赶在午饭前将所有的瓜苗放在指定位置,撒了点水后将草席盖上,叮嘱老两口先别动它们,等她下次过来。
老两口连连点头。
陆辛夷简单吃了一点,问村长借了驴,带着夏紫薇就往宝塔村赶去了。
不知道那边房子做好没有。
嗯,保险起见,再县城那边买一套铺盖以及生活用品过去吧。
第61章 常见的草药
两人在现场买了一些日用品跟被褥,考虑到自己可能要住几天,所以想买点肉,但肥肉早卖完了,就剩下一些瘦的部分,以及棒骨,陆辛夷全要了。
又买了一只鸡,二十多个鸡蛋,一壶酒,十来斤面粉,就带着夏紫薇出发去了宝塔村。
就算去乡下,她也不想穷了自己的胃。
一进村,隔着一段路就能看到地头的热闹。
房子四面的墙已经砌的又两米多高了,估摸着明后天就能上梁了。
胡大牛忙前忙后,还是青树发现了她“爹,胡伯伯,东家来了。”
正在忙活的两人一看还真是陆辛夷来了,赶紧就要过去迎。
胡大牛道“你忙你的就行,一身泥巴,别在给东家衣服弄脏了。“
黄满仓连连点头。
陆辛夷将驴拴在树上,她提着轻便的,夏紫薇力气可比陆辛夷大,提着铺盖跟在后面。
胡大牛上前接过陆辛夷手里的小包袱,青树去接夏紫薇的,结果有点沉,两人就抬着。
胡大牛道“正好东家来了,房子打算后天上梁,我本来还打算请您过来,但又一想这种小事就不麻烦您了。”
毕竟是奴仆住的地方。
陆辛夷“这不赶巧了吗,带我转转。”
胡大牛立刻跟上。
“大牛叔,东西放哪里?”夏紫薇喊。
“月牙,你带着去放下。”胡大牛喊“再去割点草喂驴。”
月牙应了一声,带着夏紫薇去了他们暂时的窝棚里放好东西,就去地里拔草了。
小麦地里很多草,现在没办法用锄头除草,就只能手拔,根断了,过几天又发,如此循环。
陆辛夷跟在胡大牛身后。
房子做的是五间的,是个L形的。一间堂屋待客,三间卧室,一间留给陆辛夷的是最大的,还剩下一间是厨房。
因为赶着住人,这些土砖是胡大牛从村民手里买的。
土砖一般需要阴干,最少得半个月,时间不等人,陆辛夷也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利。
花了一两半买下来的土砖,大概三千多块,二两银子买的横梁以及其他木材。
屋顶的话,就陆辛夷住的那一间用瓦,其他都是茅草屋顶。
听完汇报,陆辛夷问“全部用瓦多少钱?”
“最少还要添四五两。”胡大牛道“瓦是大头。”要不怎么还有很多人用的是茅草呢。
“用瓦吧,省得下雨天到时候弄得湿哒哒的。”
地里的辣椒关系她下半年能挣多少钱,给他们住好点,让他们更安心的帮她料理这些地,都是划算的。
东家怎么说,胡大牛就怎么做。
一圈绕下来,陆辛夷发现下面不是土砖,而是石块。
胡大牛就道“这是李把头的意思,说咱们这地不是宅基地,怕下雨水会腌,要是土砖的话,容易给化了,所以下面一米高都是砖块。”
陆辛夷点点头,还得是有生活经验的人“屋子你有条件,就弄些石头来铺上,那种面平比较大的。没时间就算了。”
胡大牛点点头。
陆辛夷又道“晚上我做一桌饭菜,到时候喊李把头来吃饭,你作陪。”
“好。”这是东家看得起自己。
现在才申时左右,还早得很,太阳也大,陆辛夷转了一圈就回到了他们搭建的窝棚里。
窝棚再大,挤这么多人也显得逼仄。
“你们晚上怎么睡?”她问月牙。
月牙道“我跟村子里的婶子挤一挤,胡伯伯,爹,还有哥哥睡这里。”
陆辛夷点点头,三个人在窝棚里稍作休息后,陆辛夷就让月牙带着她出去找野菜去。
月牙立刻提着小篮子,夏紫薇拿着锄头,三人就出门了。
看到有青蒿了,可以做蒿子粑。
“家里大米还有吗?”她问月牙。
“有的。”陆辛夷走后,大米他们是不敢动的,吃的都是粗粮。
闻言陆辛夷摘了一些很嫩的青蒿头。
有看到一些刺儿菜跟车前草。
嫩的时候都能吃。
陆辛夷一边挖一边对月牙道“记住这个,这个刺儿菜也叫小蓟,是一味药,能止血,要是不小心哪里受伤流血了,可以用它剁碎敷在伤口上。”
刺儿菜就是小蓟,止血良药。
月牙连连点头。
作为农人,一年四季受伤的情况可不少。
每天割稻子、麦子,再熟练的成年人,也会因为疏忽把自己手或者腿给割伤的。
又碰到了大蓟,陆辛夷说“这也是止血的。”
碰到车前草,陆辛夷说“这也是中药,叫车前草,清热,祛痰,利尿,解毒,回头你可以挖一点晒干,夏天泡茶喝,能清热解暑。”
月牙眼睛都亮了,看陆辛夷的眼光也发光。
夏紫薇蹲在那看着这些野菜“东家懂的真多,您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熟悉的老爷爷告诉我的。”陆辛夷道。
她下乡挂职的地方就有个赤脚医生,年纪很大了,没有儿女,作为挂职干部,当时就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照顾,但老人不同意,不愿意走。
平时他就挖点草药卖点钱买点米油。
陆辛夷接触过几次,发现老人很有本事,有时候老人挖草药她没事就跟着,一来怕老人摔倒出事,那她也有责任,二来也觉得好玩,随处可见的野菜野草,在有本事人的手里,都是良药。
月牙“老爷爷是大夫吗?”
陆辛夷点头“很厉害的大夫。”
两个小姑娘都点点头。
又看到了益母草,紫花地丁,夏枯草。
陆辛夷都说给月牙听“你平时没事,也可以挖,刚才说的小蓟,车前草,还有这个益母草,紫花地丁,都是入夏的时候挖,要赶紧洗干净晒干,这些你可以慢慢存着,存够了就可以拿去县里的药房卖,这个钱算你们自己的,不用上交给我。”
钱多钱少,总算是一份收入。
“真的吗?”月牙有些不相信,“村里人说我们是您的奴仆,所有的东西都是东家的。”
“别人家是这样的,但在我这里,我只需要你们帮我好好干活,活儿干好了就行,其他时候你们可以干你们自己的事。”
“来,这个夏枯草,它是这一部分入药,也是去除杂质洗干净晒干。要太阳好的时候晒。不然容易发霉。”
陆辛夷知道这个时代女人日子不好过,更别说卖身为奴的女孩子。
只要他们干得好,以后完全可以赎身,意思意思给点钱就行。
教会月牙认识一些药材的本事,以后她也算是有一技之长,有本事的女人在婆家地位要好一些,还可以教给她的下一代。
能遇到陆辛夷这样的东家,真的是他们修来的福气。
回到村子里,路过一片低矮的野竹丛,发现有不少竹子都冒头了,很细,但不少。
陆辛夷“来,掰。”
这可是一个不错的菜。
三个人很快就将这一边给掰完了,但差不多也就只能炒一盘子,也够了。
回到窝棚,陆辛夷翻出米,问了村子里的有石磨后,带着两个人就舀了米去磨成粉,等下做蒿子粑。
她老家的蒿子粑是用米粉做的,最好还要掺点糯米,增加黏性。
陆辛夷找李把头买了一斤糯米,又买了一斤腊肉,顺便逛了下他家的菜园子。
菜园子里的菜都才种下去没多久,现在能吃的就是韭菜,还有大蒜。
至于旁边的豌豆苗,陆辛夷询问过后也摘了一把,看到李氏心疼的样子,陆辛夷就停手了。
一起给了李把头五十文,只多不少了。
买完后又邀请他晚上去那边吃饭。
陆辛夷自信地道“地方简陋是简陋了点,但我亲自掌勺,味道应该不错。”
李把头是知道她是城里开食肆的东家,于是满口答应。
等米磨好,陆辛夷手都酸了,后悔没把青树带来。
这里的石磨是那种推拉式的,夏紫薇力气大,但她掌握不了巧劲儿,推起来不顺畅,耽误功夫,所以是陆辛夷推拉,紫薇往里放米。
回到窝棚,月牙已经按照陆辛夷的吩咐将水烧开了,还把那些野菜都清洗了,鸡也处理了,就等着陆辛夷吩咐了。
陆辛夷将整只鸡和棒骨都放到锅里煮,等水开后撇去浮沫倒入瓦罐里,将小野葱缠成一团放进去。
又用石块搭建了一个小灶,将柴火抽了一根过去,小火慢炖。
月牙翻出了几根萝卜,都空心了,陆辛夷没放,等下就用这个汤下饺子吧。
她要和面,上次买的面粉,黄家人也没敢动。
她让月牙将肉分成两半,一半让青树剁成肉糜。
剁成肉糜的这一部分,分出一半用油爆炒,接着又炒了两个鸡蛋,鸡蛋也剁碎跟生的肉以及切碎的嫩芥菜、小葱一起放进瓦盆里,加盐跟少许酱油后搅拌放在一旁备用,等下包饺子,擀面杖是让青树去找人现刨的。
接着,陆辛夷将青蒿放在水里煮开后捞起来。
锅里的水都变成了绿色了,不能要,有蒿子味。
将过水的青蒿交给月牙切碎,还有腊肉,切了一小半出来,洗干净后也切成小颗粒备用。
接着另外烧了点开水倒进米粉里,又将切碎的青蒿跟腊肉倒进去,用筷子搅拌,米粉很轻易就被烫熟了。
陆辛夷用筷子不停搅和,等不烫了后才用手揉。
揉好后放在那备用。
青黄不接的季节,又没有大棚,实在没有什么新鲜食材。
饺子跟蒿子粑都算主食,鸡汤等下把鸡捞出来,肉拆下来跟野水芹还有醋一起拌一拌,骨架什么的继续熬汤,汤明天还能吃。
她买的这个老母鸡不算小,肥的很,这算一个主菜了。
还剩下一部分肉,跟大蒜一起炒,现在的大蒜都结蒜子了,不过还是能吃,再拿五个鸡蛋跟韭菜一起炒。
大蒜还有一个吃法就是腌,将大蒜洗干净沥水后切成段。
将锅烧热,把大蒜放进去,少的话直接熄火,多的话改成小火,撒盐,用手搓揉几十下就得关火,再揉一会儿,然后压紧实。
腌制一晚,要是放了叶子的话,第二天叶子就能吃,杆子跟下面的蒜子,得腌制一段时间才能吃。
(我试图教会你们做菜,哈哈哈。这个喜欢吃大蒜的可以试试,真的好吃,要开春后的稍微老一点的大蒜,乡下自己种植的那种最好。不要买大棚里的,大棚里的容易坏,我试过。乡下的放置的好,一年内都能吃,时间长了就变成金黄色的,很香。)
乡下的人真的是各种吃法,佐粥是不错的,唯一不好就是吃了嘴巴有味道。
那点笋,等下跟鲜肉一起炒了,笋没油不好吃。
再放点她们挖的野葱,绝对香的很,凑够这几个菜,应该是不寒碜了。
胡大牛看着东家蹲在小矮灶那忙活,心里是有些五味杂陈的。
感叹命不好,都跟主子到京城了,一家还被卖了。
又感叹命好,碰到这么个心善的东家。
酉时左右,蒿子粑跟饺子都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直接煎,一个等下直接水煮。
鸡也被捞起来,鸡肉撕成条,跟水芹拌好了,剩下的汤,香味扑鼻。
那边干活的已经不干了,怕闻着香味分心从高处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