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您怎么在这!”
青璃抱着孩子混在乱糟糟人群里,在街上低头跑着,心里正想着要不要离开这座城的时候,身旁匆匆跑过去的行人里有人焦急的小声惊呼了一句,并拉住了她。
青璃一抬头,发现是个带着粗草帽的黝黑老汉。
那老汉看着青璃又看了看周围的情况,急忙道:“杨先生,这里不安全,城门那现在全是兵卒,先跟老朽回家!”
说着拉住青璃的手臂,拽着她就跑向一侧的巷子里。
青璃犹豫了一秒,当即选择跟着老汉,现在情况不明,她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先静静!
而且从面相看,这老汉应该不是坏人。
第178章 老骥伏枥 2
跟着老汉七拐八绕越走越偏,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茅草屋前,由于位置偏僻,周围没什么邻居。
“杨先生,您先暂时呆在这里,您放心,家里没有旁人。”
老汉将青璃带进屋,将门关上道。
“多谢老伯,只是呆在这里唯恐牵连你,我会尽快想办法离开。”
青璃尽量保持镇定,不知道原主平日里什么样,会不会跟她现在表现的有异,不过能在这种时候还有人出手相帮,想来平日也待人温和有礼。
“杨先生您说的什么话,老朽岂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您帮老朽免于牢狱,如此大恩大德还没回报,怎么怕受牵扯!您先安心在这呆着,老朽出去看看外面的情况。”
说着,又从墙角的篓子里拿出一块干巴巴的饼递给青璃,说道:“杨先生见谅,老朽这没什么好东西招待,您要是饿了先垫垫。”
“多谢老伯。”
青璃面带感激的接过饼,她其实现在不太饿,不过怀里的孩子没准饿了。
话罢,那老汉从外面将门锁好又出去了,也幸好这里够偏僻,没什么人看见。
“来,哭了这么久应该饿了,你先吃点饼垫着,阿爷脑袋有点晕,要休息一下。”
将抱着的孩子放下,青璃把饼递给他。
“阿爷,我……我不饿,您吃吧。”
孩子满脸依恋的看着青璃,眼中还有些害怕没有退去,看着青璃递过来的饼舔了舔嘴却又把饼推了回去。
“没事,阿爷不饿,你吃吧。”
将饼强行又放到孩子手里,青璃直接坐在小凳子上闭目养神。
见青璃闭上眼睛休息,孩子犹豫了下就安安静静坐在一边开始啃硬邦邦的面饼。
青璃开始翻阅原主的记忆。
原主记在族谱上的本名叫杨青璃,字从玕,不过开蒙以后对外都是叫的杨青,因此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为了方便后面都称呼为杨青】
杨青是史官世家出身,从开国开始,杨家就坐在金朝的太史令这个位置,负责史书的编写和记录。
到了杨青这一代,老妻早逝,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
青璃睁眼看了看正在默默啃饼的孩子,这算是原身唯一的独苗苗!
幸好给带出来了。
本朝开国皇帝陈献是土匪出身,他推翻了残暴不仁的宋朝建立了金朝。
金朝建立以后他痛定思痛,认为宋超就是由于国家太大对地方控制太弱,最后才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他根据开国功勋大小分封了多个诸侯以巩固统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越来越强,皇室式微,天子诏令不出京都,名存实亡,但碍于名声,也并没有诸侯敢于直接造反。
皇权岌岌可危就这么过了十多年,上任皇帝也想削弱诸侯的力量,奈何手中没有强大的力量,因此终日郁郁寡欢。
直到六年前,皇帝不知从哪得到的一个女子,美如天仙又手段高超,将皇帝迷得团团转,下了很多伤民损财的政令,荒唐至极,后来百官诸侯上书劝谏,都被驳斥,更有甚者直接被砍头,导致人心惶惶。
而后不久,有小势力的诸侯扬言要清君侧讨伐妖女,起兵竖起大旗,其他势力大一些的诸侯对此情况默不作声,只是静静看着事情的发展。
见有人造反,皇帝有些着急,于是发出诏令要求其他诸侯出兵消灭反贼,然而却什么回应都没得到。
不知怎么回事,那小诸侯竟然带兵一路顺畅的攻到了京都门口,就在此时,那妖女却突然失去了踪迹。
皇帝派人说明情况,然而都打到门口了,管你说什么,于是继续攻打,一副你说什么我没听见的样子。
到此时,那些先前默不作声的诸侯也开始有了动作,举起大旗扬言奉诏入京擒拿反贼,也加入了这场闹剧里。
后来在一片混乱里,皇帝不知道被谁直接杀了。
大家开始互相推诿,一言不合直接就打了起来!
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第179章 老骥伏枥 3
有些忠心的臣子保护着皇室仅有的皇子公主们逃出了京都,往南迁,在上谷郡定居下来,皇子们又经过一番尔虞我诈的陷害和厮杀,最后三皇子胜出成功再次登基。
其实三皇子也没什么用,贪图享乐胸无大志,主要是有世家在背后推着他上位。
登基后对外宣称还是金朝,并发出诏书让各诸侯进都城觐见,然而各大诸侯已经杀红了眼根本不管他,并且用武力威慑,强迫新皇给他们封了王。
杨家作为保皇党,也跟着新皇迁到了上谷郡。
其实三皇子一点都不适合当皇帝,奈何杨家是文官,在乱世根本没有话语权,只能看着三皇子被世家扶持当个傀儡皇帝。
而三皇子登基后也是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过了几年还暗地与大臣李坚之妻通奸。
对此事,杨青其实一直有些怀疑是不是有内幕。
而就在今早,李坚以荒淫无度为由带人冲进行宫,乱刀砍死了新皇。
因李坚平日里表现的都是忠厚老实的形象,完全没人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时间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
事发不久,大将军张仓,也就是李坚的姻亲,就迅速带着军队将整座城都围了起来,这一切早有计划的样子,让很多人都回过味儿来。
作为李坚的老对手,平日里互相怼的人,杨青前两日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些不安的因素,所以提前就让两个儿子给妻子准备了和离书,两个儿媳也是世家出身,万一出事,好歹能保全自身。
果然不出他所料,今天,李坚竟然直接造反了!
杀了皇帝之后,李坚就命人召见杨家兄弟,让他们带上纸笔前往。
杨青知道,这只是心胸狭隘的李坚对他的一种报复。
作为史官,是选择秉笔直书丢掉小命,还是抛弃家族的原则苟延残喘。
在两个儿子被喊去时,杨青就已经预料到了结局,因此直接将两个儿媳妇都送回了娘家,正准备托人将孙子也送走的时候,就收到李坚恼羞成怒要来抄家灭族的消息。
眼看着就要走不了了,他想先将孙子藏到假山下的暗室里,不成想却被吓慌了的仆人拥挤推搡撞到了尖锐的石头上,一命呜呼。
如今距离迁都已经过去六年,外面的情形也是一天一个变化,大大小小占地为王的人演变到了现在,势力已经清晰起来。
原金朝的土地现在有四个有名有姓的大势力,上谷郡的周围就有三个。
分别是东南侧的宋家兄弟宋岩和宋巍,西南侧的郑家,西北面的钟家,还有隔着钟家的谢氏。
其中钟家位于所有势力的中心点,属于缓冲带,所以虽然它地方小,但是目前还没人轻易动它。
其他三个势力实力相当彼此对立,最近这一年几大势力都在休养生息,没有发生战争。
不过最近也是动作频繁,青璃根据杨青得到的各种信息猜测,新一轮的争夺估计要开始了!
杨青虽然呆在上谷郡,但是也有不少朋友旧识,他们都投身在各个势力手下,偶尔还会有人写信邀他去共事,所以对外面的情况,他也知道一些。
花了好一会儿,青璃捋顺了目前的情况。
李坚为人毒辣险恶心胸狭窄,定然不会饶过平日里给他添堵的杨青!先动杨青的两个儿子,也是一种诛心之举。
如今她只有精神力可以用,武功虽然也有,但是没有内力支撑,一人之力也无法直接杀进被士兵严密保护的李坚身边去。
如果想杀进李府给原主的儿子报仇,那就要慢慢筹谋,最起码也要先摸清楚怎么混到李坚身边,但她还带着个孩子,在这里多留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危险。
目前来看,只能先离开这里,保全这个孩子!
现在各方势力已成,可以先去看看。
按照目前的情况,青璃猜测,要么就是有人给李坚递了橄榄枝,要么就是他想增强自身筹码,挑选势力加入,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缩在上谷郡后面肯定没什么好结果。
不论如何,最起码她现在无法直接杀了李坚,那就只能缓缓图之,借刀杀人!
如果有合适的势力,青璃这次想当个谋士,不想当主公了,主公这种高危职业还是留给别人吧!
离上谷郡最近且最大的势力是郑家,而郑家的领头人郑靳据说德才兼备温和谦虚,青璃决定先去这里。
决定好后,青璃在茅草屋内找到了水桶,她还不知道现在这具身体什么样呢,而杨青的记忆里,似乎有人说他儒雅有姿仪。
杨文啃着饼看到阿爷睁开眼朝水桶走过去,有些茫然,不过还是乖乖坐在原地。
水面上倒映出来的人,沾着泥污的脸上剑眉入鬓相貌堂堂,眼角有些轻微的皱纹,下巴一撮山羊胡更显的他温文尔雅。
这不是妥妥的帅大叔吗?
说起来,杨青本身也才四十左右,不过古人成亲都早,四十多确实都是爷爷辈了,毕竟这里的人最长的寿命也就到七十岁。
忍不住捋了捋胡子,有些毛躁。
门外响起开锁声,出去查看情况的老汉回来了。
“杨先生,幸好您早些跑出来了,您府上所有人都被杀了!他们还将两位公子的尸身扔在府门口,想要让您现身!”
老汉脸上满是焦急,劝道:“您可别想不开出去!如今就剩小少爷一人了,要保重好自身!”
青璃也清楚现在的情况,那李坚想着激她出去,对杨家赶尽杀绝。
“老伯,我知道了,他们很快就会挨家挨户搜,这里待不了太久,劳烦您送我们出去。”
靠近老汉的耳边,青璃将自己的主意说了出来。
“这……这会不会太冒险了,要不再等等。”
老汉有些犹豫。
“不能再等了,迟则生变,麻烦老伯了。”
青璃坚定的看着老汉,表明自己的决心。
“行,那您等着。”
老汉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下来,随后又出门去了。
而这一等,就到了傍晚天快黑的时候。
城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在接受盘查,十多名士兵手拿长枪拦在门两边。
“呦,老张头,今天怎么这么晚才送泔水?”
城门口站岗的士兵看着推着车的人说道。
“唉,今天难收啊,你看这才收了四桶,这是怎么了?”
老张头无奈的指着平板车上四个大木桶。
“有人刺杀皇上然后逃走了,城里正在搜查刺客,你先推到一边来。”
说着拦住板车。
“哎哎哎,好嘞,您查。”
老张头谄笑着慢慢将板车推到一边。
“嗬!怎么这么臭,今天都收的什么东西!”
一打开木桶盖,混合着各种食物味道的臭味当即散开来,周围路过的人立马离了三米远,那味道闻了恨不得把晚饭都吐出来。
木桶里是各种残羹剩饭,满满当当,士兵们捂着鼻子把四个桶都打开看了一圈,板车底部也看了,没有一点问题。
“好了好了,你赶紧出去吧!”
领头的兵卒冲老张头摆了摆手,让他赶紧出去。
“哎哎,好嘞,这就出去!”
老张头闻言赶紧托起板车的把手,推着车往城外的灰坑而去。
灰坑在城外五里地的位置,专门用来填埋各种垃圾。
推着车到了灰坑后,老张头将泔水桶艰难挪了下去,四周看了看,见没人,赶紧将后面两个桶里的东西倾倒出去,下面赫然还有个隔层!
“杨先生,快出来!”
将隔层拿掉,下面也渗了些泔水,味道浓郁。
青璃闻着身上奇怪的味道,也有些想吐了,赶紧从桶里出来,随后把另一个桶里的杨文也抱了出来,可怜的孩子是被青璃点了晕穴的,现在还没醒。
“老伯,您快回去吧!救命之恩,以后定当报答!”
青璃抱着杨文郑重的施了一礼,感激道。
“哎,您不必如此,还是快些走吧!小心别被发现了。”
张老头张望了一圈四周,低声急道。
“杨某就此别过,跟您说的话请记得一定要传达,麻烦了。”
青璃又深深弯了弯腰,随后带着杨文趁着黑夜快速向西北而去。
此时她已经换了粗布麻衣,完美的混在黑夜中,估计李坚怎么都不会想到,她竟然蹲在泔水桶里出城!
青璃托老张头给两个亲家送信,请他们帮忙收敛原主两个儿子的尸身。
李坚杀皇帝已经得罪了部分官员世家,定然不会再去主动招惹,得知她已经逃走,也就不会再执着。
毕竟对于李坚来说,她就是个跟他对着干的臭脾气史官而已,发泄一下积攒的怨气,不值得再大费周章得罪更多的人。
出了主城,青璃脚步不停走了一夜,在第二天早上终于到了一个小镇。
“阿爷,咱们去哪?”
杨文睁开惺忪的双眼问道,知道自己正在逃命,因此一路上没敢出声。
“咱们往西北去,敌我悬殊,要学会利用外力报仇,明白吗?”
摸了摸杨文的小脑袋,看着他迷茫的眼睛,青璃教导道。
现在是乱世,杨文需要学习怎么生存。
原主只有这一个孙子了,青璃觉得有必要好好教导。
“哦……”
杨文不明白什么意思,但他听懂了,要替父亲和大伯报仇!
“阿爷,我跟你一起!”
两岁多的孩子,眼中充满了坚定。
“好了,报仇的事有阿爷就可以了,别想太多。”
拍了一下杨文的小脑袋,青璃温和的笑了笑。
“走吧,咱们进镇里,换身行头再继续赶路。”
青璃身上还有一点碎银子,是离开杨府时在书房暗格里拿的,如今正好用上。
进了城,青璃蓬头垢面还散发着奇怪味道的样子让人都离她三丈远。
带着杨文找了个成衣店,花了钱洗漱了一下,又买了两身粗布短打,可算是恢复干净了。
随便吃了点东西,青璃又买了点干粮,买了个驴车,身上花的只剩几百文,随后带着杨文重新启程。
好家伙,这次一开局就是逃命,太刺激了!
第181章 老骥伏枥 5
尘土飞扬,坎坷颠簸的土路上,一头瘦弱的老驴,拉着破旧的木板车在慢悠悠的走着。
青璃端坐在驴车上悠闲自在,一点没有逃命的紧张感,杨文也学着她正襟危坐,不过却是一脸严肃,小孩子这样莫名有种喜感。
她逃走一天一夜了,也没看见有追兵的迹象。
估计是已经泄愤,并且觉得她带着个孩子孤身在外活不了多久吧。
更何况李坚还要面对世家和官员的诘责,就算早有计划,也要焦头烂额几天就更顾不上她这个无关紧要的人了。
上路前青璃还顺带买了把剑防身,这个时代文人讲究君子六艺,都有些武力在身,因此这样外人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行走在外太扎眼不太好,所以她买的东西都是朴实无华的那种,不过他跟杨文衣着干净仪态文雅的模样在乡野间依旧很显眼。
往西北去不过小半天的时间,路上出现了很多互相搀扶的流民,衣衫褴褛脚步蹒跚,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满脸的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眼眸中还有着一丝神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青璃一路上路过的地方,十室九空哀鸿遍野,让人心生凄凉。
“老人家,你们往哪去?”
青璃停下驴车,看向坐在路边休息的一位老者。
“啊?”
老人家耳力有些不好,见青璃停下来说话,有些听不清。
“我们去西北的谢家地盘。”
旁边搀着他的瘦弱少年闻言回了一句,他瞥到驴车上的剑,看向青璃的眼中有些畏惧。
“谢家?那里离这还很远呢?你们是哪儿的人?”
青璃好奇道。
“我们是党旗县的。”
党旗县?
那里是陈地最边缘了,离这也有百多里路,看样子他们已经走了不少时间。
“离这最近的势力不是郑家和宋家吗?怎么跑那么远去谢家的地盘?”